望美團「好自為之」!大數據殺不的是熟?是人心!

2020-12-20 騰訊網

這年頭,哪家網際網路公司不對用戶們採用「大數據」殺熟?如果你沒有遇到殺熟,不要認為是網際網路公司有良心,而是你太窮了!

當國外的科技巨頭忙著造火箭時,我們的網際網路巨頭們在利用大數據殺熟,還在搶小商販們的生意,你們說,這些巨頭該不該說?

直白點說,無論是美團外賣還是餓了麼外賣,我稱他們為「雙賤」組合。美團外賣本來5元買2張紅包,變成8元2張,幾天不搭理,馬上4元2張紅包,會員到期15元續費,過兩個星期不續費立馬給你優惠續費,餓了麼也是這個套路!

大數據讓我們變成了「野人」?網友喊話美團,請注意下吃相?

近日,美團大數據殺熟在網絡上引發爭議!有媒體爆料,在美團上的同一家店鋪,同一配送地址,同一時間點單,會員帳號的配送費仍為6元,而非會員帳號僅為2元。不僅是一家店出現這種情況,一部開通美團外賣會員的手機,附近幾乎所有外賣商戶的配送費都要超出非會員配送費1-5元不等。

對於這個問題,美團官方也是做出了回應,美團表示,配送費與會員身份無關,而是軟體定位存在緩存問題,實際下單時,會按真實配送地址計算費用。

大數據殺熟,其實並不少見,但根據美團官方這個說法,我認為美團即使殺熟,也不會在配送公裡問題上來殺熟,為何呢?大家可以參考以下2點;

1、配送費有非常明確的計算依據,而且配送費的用戶感知度很高,在配送費上動手腳,容易引發用戶敏感,就像滴滴打車一樣,用戶們對打車價格是極為敏感的。

2、配送費金額其實非常低,一半商家都是免配送費的,多的也不過5-6塊錢,動配送費得不償失,投入產出很低,這對美團來說是得不償失!

所以,結合以上2點來看,美團在配送費上殺熟的概率很小,但我可以負責任的告訴大家,美團在酒店上有殺熟的情況,尤其是針對老年人和外省這個群體,他們搜出來的價格,肯定要比同城的貴不少!

如何避免大數據殺熟?

不知道是哪位網友提出的這個問題,還想著躲避網際網路巨頭們的大數據「殺熟」?我只能說天真。

給大家分享最近幾天一個親身經歷的例子,只要大數據,就免不了殺熟。今天本想打車回家,不是早晚高峰,長安街上,五棵松,身邊的空的計程車呼呼過,到家10元的約車匹配後立馬被系統取消,然後推送17,我取消,推送24,我取消,最後匹配一個10元,2公裡外,我再次取消,走路回家了。

大數據殺熟,最早出現在攜程上面的訂機票和訂酒店,一個年輕人和一個中年人,不用懷疑,你中年人搜出來的價格肯定比年輕人高,為何呢?因為平臺認為你是中年人,就算事業無成,但你也比大部分年輕人有錢啊。

再一個值得一說的就是螞蟻集團了,螞蟻集團一直鼓吹大數據管理,說的是高大上,說白了就是採集用戶的數據,然後給用戶們放款,為什麼每個用戶在螞蟻借唄上的額度和利率都不一樣呢?因為我們在他面前是個野人啊!

總結:美團是本地生活服務的巨頭,從公司市值來看,美團是國內第三大的網際網路公司,王興也是一位非常有野心的玩家。

但問題的關鍵在於,美團作為一家網際網路公司,更多的是應該推崇科技,即便是你美團在利用網際網路工具為用戶們提供生活上的便利,但希望美團一個道理,美團大數據殺不的是熟,而是人心,一家公司如果失去了人心,那還有什麼偉大可言?

相關焦點

  • 美團殺熟,大數據割韭菜的冰山一角
    文丨陳根再一次,「大數據殺熟」被推到了大眾面前,刷屏了網際網路的討論。這一次,美團成為了輿論討伐的對象,對於「美團殺熟」的公眾輿論負面評價持續發酵。事情源起於一篇《我被美團會員割了韭菜》的文章。文章中,作者陳述自己在開通美團外賣會員後,發現常點的一家店鋪,其配送費由非會員的2元變為了6元。再次試驗後,會員依舊比非會員的配送費更高。在文章發出後不久,美團就帶著殺熟的標籤被頂上當日熱搜。事實上,「殺熟」並非新近名詞。2018年,「大數據殺熟」就在電商行業中頻頻出現。
  • 不甘被割韭菜,美團會員「起義」:大數據殺熟造的孽,須付出代價
    值得注意的是,美團方並沒有直接正面否定殺熟。而所謂的大數據殺熟,已然是網際網路行業的公開秘密!大數據殺熟:先計算,後算計!常言說:「見怪不怪,其怪自敗。」在殺熟這事上,則只有見怪不怪,沒有其怪自敗。跟美團的回應一樣太過官方,但價格差異的模式如出一轍,新用戶價格更低,會員價格反而更貴。不符合常識呀,在大眾的認知裡,會員難道不應該更便宜嗎?這就是平臺的高明之處,不僅「宰」你,還讓你誤以為撿了大便宜。平臺的套路,也無非那麼幾招。
  • 京東、美團大數據殺熟邏輯:不能不殺?
    在今年10月1日,文化和旅遊部發布了《在線旅遊經營服務管理暫行規定》,明文規定不得濫用大數據分析手段侵犯旅遊者合法權益後,大數據殺熟的案例依然層出不窮。12月18日,新華網發布微博,點評大數據殺熟事件:不顧吃相,要改!
  • 攜程回應網友質疑:絕不會大數據殺熟 懷疑請提供截圖
    【CNMO新聞】此前,美團大數據殺熟一事鬧得沸沸揚揚,引起廣泛關注,甚至牽扯出了不少軟體,其中就包括攜程。有網友反映:「能花錢的軟體都在殺熟,淘寶攜程美團一大堆,我都對比過。兩個手機放一起,連結互相發過去,一樣的東西價格都不一樣。」
  • 網友質疑攜程大數據殺熟 官方:請提供截圖
    對於不少國內用戶來說,購買機票、預訂酒店基本首選就是攜程,而之前網際網路不少服務型公司都出現了殺熟的情況。近日,有網友反映,「能花錢的軟體都在殺熟,淘寶攜程美團一大堆,我都對比過。兩個手機放一起,連結互相發過去,一樣的東西價格都不一樣。」
  • 「美團殺熟」這事兒吧,是地主家也沒餘糧了
    關於網際網路平臺問題的熱搜已經持續有一段時間,本周明星則非「美團」莫屬。一位剛註冊了VIP會員的美團用戶發現,自己成了VIP之後,不但沒有享受到什麼福利,反而運費啥的都漲價了,VIP的待遇還不如小白。當然,後來美團說,這不是我們在套路用戶,而是用戶的手機緩存定位問題。但無論美團說什麼,相信都不會改變業界已經建立的認知,那就是——網際網路平臺確實很會殺熟。這其實倒讓我想到「傳統商業」和「網際網路商業」的本質問題。
  • 網曝攜程大數據殺熟 官方正面回應
    對於許多國內用戶來說,購買機票和預訂酒店基本首選是攜程,而之前網際網路不少服務型公司都出現了大數據殺熟的情況。最近,有網友表示,「能花錢的軟體都在殺熟,淘寶、攜程、美團一大堆軟體,我都對比過。兩個手機放一起,連結互相發過去,一樣的東西價格都不一樣。」對此,攜程方面也是給出了回應:絕不會大數據殺熟,如懷疑產品有大數據殺熟的內容,請提供相關截圖,後續有相關客服為您處理。此前,攜程聯合創始人梁建章曾回應該話題:「在價格方面,攜程以前的規則太複雜,給某些客戶造成了假象,但現在規則更加透明化。」根據之前的規定,10月1日以後禁止使用大數據「殺熟」。
  • 反壟斷關鍵時刻出么蛾子,美團殺熟了
    因此美團能否證明自己不存在「大數據殺熟」才是最重要的,只憑一面之詞無法給廣大用戶一個交代。在這件事中,「大數據殺熟」之所以能引起這麼大共鳴,源於用戶早已飽受其摧殘。此前國內出現過最矚目的「大數據殺熟」事件,主角則是攜程。
  • 「大數據殺熟」屢禁不止?央媒評美團事件:君子愛財,需取之有道
    用戶實際下單的配送費,會按照真實配送地址準確計算,不受影響。在此次美團殺熟風波下,眾多網友紛紛指出餓了麼、京東、攜程、天貓等網際網路公司都存在殺熟現象。網際網路時代,海量數據和數位技術賦予了企業更敏銳的洞察力,不管是技術疏漏還是大數據瑕疵,網際網路都不能變成收割商家、用戶的「天羅地網」。
  • 美團割會員韭菜,大數據殺熟為何屢禁不絕?
    有業內人士一針見血指出:美團把鍋踢給了定位緩存,其實是踢出了一個更大的問題。按照這個邏輯,美團應該立馬整頓,把歷史問題糾正清楚,該還用戶的配送費,都還上。否則,它仍然是揩用戶的油,跟利用大數據殺熟,沒啥本質區別。
  • 美團大數據殺熟會員用戶再發聲:緩存背不動這個鍋
    【CNMO新聞】最近,「美團大數據殺熟」事件引起了人們廣泛的關注。該事件相關的微博話題下,無數網友紛紛分享了自己被各平臺大數據殺熟的經歷,引發了群體共鳴。隨後美團回應表示,這不是大數據殺熟,而是軟體定位緩存導致了配送費預估不準。這一回應自然是引起了網友們的群嘲。
  • 美團被圍攻,大數據「殺熟」防不勝防!真的該管管了!
    這些APP算法強大,推薦人性化,我們不否認大數據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方便,但值得警惕的是,在人性化的背後,這些手握大數據的平臺卻在想方設法的從用戶口袋裡「掏出更多錢」。美團被爆殺熟外賣會員最近,一篇名為《我被美團會員割了韭菜》的文章引起網友熱議,該文作者在點外賣時發現,同一時間在美團上同一家店鋪,同一個配送地址點餐,會員比非會員的配送費還要高。作者稱平常這家店的配送費基本就沒超過3元,而自己開通了會員後,配送費居然變成了6元。
  • 美團外賣疑似割會員韭菜 「大數據殺熟」的原罪涉價格歧視
    雙方面對面交流時,他當場向美團工作人員提出了疑問,但後者態度明確地告知,絕對不會針對會員進行大數據殺熟。美團的說明再次引起熱議,「大數據殺熟」也再一次被拉上檯面。當「殺熟」遇到大數據殺熟,是商人常用的手段之一,也就是做生意時,利用熟人對自己的信任,採取不正當手段賺取熟人錢財。而大數據殺熟,是指藉助大數據這個工具,使同樣的商品或服務,老客戶看到的價格反而比新客戶要貴出許多。
  • 濃眉大眼的美團,也玩大數據殺熟?
    一時間,買了美團會員的打工人覺得感情受到了傷害,在微博、知乎、黑貓投訴、朋友圈裡發出了聲淚俱下的「控訴」:「價格歧視」、「割會員韭菜」、「吃相難看」......網友們仿佛上足了彈藥,齊齊瞄準美團打去。同時,#美團被爆殺熟外賣會員#迅速登上當日微博熱搜榜第五名,截至發稿,該話題下已有5.7億閱讀,形成4.4萬討論。
  • 你是如何被大數據殺熟的?普通人該如何避免被殺熟?
    在回顧大數據殺熟事件的同時,小編也在思考這樣幾個問題:大數據是如何殺熟的?大數據殺熟的原理是什麼?是故意為之還是技術失誤?作為普通人我們怎樣才能避免被大數據殺熟?今天就簡單和大家說一說大數據殺熟那些事兒!
  • 美團被曝殺熟外賣會員!會員配送費比非會員多兩倍
    昨天(12月17日),一則「美團被曝殺熟外賣會員」的話題登上微博熱搜榜前十位。有用戶發文質疑,美團對會員用戶實施差別待遇。
  • 會員是我媽,越熟就越殺
    今天的它,越來越不便宜,卻還披著「惠民」的外衣。這一次,撞上槍口的是美團。昨天(12月17日),#美團被曝殺熟外賣會員#,一度登上了熱搜第五。事件的大致意思是,購買了美團會員的用戶,訂單的配送費普遍高出非會員。如此一來,會員花了錢,體驗反而虧。
  • 攜程回應網友大數據殺熟質疑 新華網評大數據殺熟
    摘要:攜程回應「大數據殺熟」:是系統BUG,涉及上百個訂單 ---22日,攜程客服微博官網帳號回應稱:絕不會大數據殺熟,如懷疑產品有大數據殺熟的內容,請提供相關截圖,後續有相關客服為您處理。美團也同樣遇到了"大數據殺熟"的質疑。而美團和攜程對外的態度非常一致:否認"殺熟"。調查顯示:56%受訪者曾被大數據殺熟 。
  • 美團、肯德基、滴滴都「殺熟」?大數據放過我吧!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過類似的經歷,經常用某家外賣軟體可紅包卻越領越小,經常點的外賣卻越吃越貴?其實一直以來,網際網路公司利用大數據「殺熟」都是消費者們非常深惡痛絕的行為,據悉,2018年十大消費維權輿情中,「大數據殺熟普遍」排在十大熱點話題第三位。
  • 美團「殺熟」風波背後:失控的輿論與被迷失的公關
    第一視角總會引發理解偏差,不同主體會有認知不對稱。從這個維度來看,其實無論美團怎麼回應,其實都會挨罵,任何回答都不會無懈可擊,總會被人找到攻擊的入口。這不是美團公關自己的問題,而是整個科技公司都會面臨的。而且越是巨頭,在公關輿論上越是弱勢群體。2.大數據殺熟的「慣犯情緒定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