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讀《山海經》?

2021-02-19 美在高處

前兩天給大家推薦了一套音頻課,是由三聯中讀出品的《了不起的文明現場》。內容呢,是和一線的考古隊長一起走近殷墟遺址、海昏侯墓、三星堆... ...去發現中華文明的起源。

沒想到發出去後,發現對考古感興趣的人還不少。有的朋友留言,希望可以再推薦幾本書來看看。於是乎,諮詢了一個學考古的朋友,一口氣推薦了四本《爾雅》、《尚書》、《周易》和《山海經》。

《山海經》古籍

實話講,當我聽到《山海經》時,還真是有一些意外。總覺得《山海經》更像是一部記錄奇異怪獸的書,怎麼會和考古學,這麼具有科學精神的事情聯繫起來。

可朋友卻反問道:「難道幾千年前的古人,習慣於信口開河、隨意浪費筆墨絹帛簡牘、記錄那些根本不存在的事情麼?」被他這麼一說,倒讓我有了些新的思考。

天吳:八首人面,八足八尾

其實,閱讀《山海經》不僅是想像力和信任的問題,還有一點很重要,就是我們對古文獻的駕馭能力。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黃山有鳥焉,其狀如鴞,青羽赤喙,人舌能言,名曰鸚鵡……」這段話的翻譯有如下兩個要點:

何羅魚:一首十身,音如吠犬

①黃山,絕非安徽之黃山。先秦文獻不可能使用唐代以後的命名。故而,必是地球某處遍布黃色石頭(或植被)的山。

②人舌,不是說這種鳥長了人一樣的舌頭,而是指鳥的舌頭像人的舌頭一樣靈巧,能模仿人說話。

這樣該如何翻譯,就無需贅述了。

酸與:狀如蛇,四翼六目三足

於是乎我們就會明白,古文獻中形容女子,什麼「柳眉杏眼」、「面若桃花」之類,其實只是抽取這些實物的形狀(柳葉形、杏核狀)或顏色(桃紅色),而絕非具象。

讀《山海經》能讓我們認清自己的無知,進而培養我們的謙虛和想像力。這種心境,是考古者必備的,也是所有的文化人必備的。

所以在古代,讀書人都要讀這部書。《芥子園畫譜》中就專門畫有一個人物造型——臥觀山海經。

這種心境的培養過程,不是靠空洞的說教。翻開書、慢慢讀,一個個鮮活的形象、一個個有趣的故事,撲面而來……

《禹貢山川總會之圖》,可根據此圖判斷《山海經》中地名的方位

很可惜,五四運動興起後,賽先生有如神靈般得到膜拜和供奉。《山海經》這種被打上「封建糟粕」烙印的「毒瘤」。近一個世紀過去,再沒有國人讀《山海經》。

而今天的炎黃子孫,時長感嘆且佩服於好萊塢的想像力,卻再也不知道差距究竟在哪裡……

以 下 是 廣 告 時 間

(內含福利)



都說天下怪物出《山海經》。《山海經》裡除了人人熟知的「夸父追日」,「女媧補天」,「精衛填海」等這些神話傳說,更著名的是那些百態多姿的上古怪獸……

而《山海經》要配著圖才好看。這本《山海百靈:<山海經>裡的神人鳥獸魚》精選了 100 個蟄伏在《山海經》裡的神祇、異獸、奇禽、鱗介,它們或妖冶美麗,或憨態多姿,為我們展開了一幅上古世界的神秘圖卷。

內頁預覽:【日】江戶時期怪奇鳥獸圖卷

相傳,《山海經》最初是有圖的,可惜後來失傳,只有文字流傳了下來。現今能看到的「山海圖」,大多是由明清畫師根據原文所畫。

除此之外,《山海經》還遠渡重洋,東傳日本,對我們今天熟知的日本「百鬼文化」產生了不可忽視的影響。

內頁預覽:中國清代彩繪《山海經》

  九尾狐  

又東三百裡,曰青丘之山,其陽多玉,其陰多青䨼。有獸焉,其狀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嬰兒,能食人,食者不蠱。

——《山海經·山經·南次一經》

青丘山上有九尾狐,外型像狐狸,有九條尾巴,叫聲像嬰兒的哭聲,會吃人。相傳吃了它的肉,可以不受妖邪癘氣的侵擾。

九尾狐是中國古代神話中的生物,常用來象徵祥瑞。相傳它九條尾各有不同的能力、當其中一條尾搖動時可召雷、火、風、地震、洪水、召喚死者和小妖狐等等,同時九尾也代表了九個靈魂,而且九條尾除非一起斷掉不然可再生,再生後有重新的力量。

九尾狐在中國最著名的文化形象就是《封神演義》中勾引商紂王的妲己。而日本最著名的九尾狐是迷惑鳥羽天皇的絕世美女「玉藻前」。

  比翼鳥  

西次三經之首,曰崇吾之山,在河之南,北望冢遂,南望之澤,西望帝之搏獸之丘,東望䗡淵。有鳥焉,其狀如鳧,而一翼一目,相得乃飛,名曰蠻蠻,見則天下大水。

——《山海經·山經·西次三經》

蠻蠻的樣子像野鴨,卻只有一隻翅膀,一隻眼睛,需要兩隻鳥互相配合才可以飛,這種鳥的名字叫蠻蠻。它如果出現,天下就會發生水災。

郭璞說:蠻蠻就是比翼鳥。不過,古籍中的比翼鳥是祥瑞的象徵,而蠻蠻卻會帶來洪水的災難,可見特徵不同。

  精衛  

又北二百裡,曰發鳩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鳥焉,其狀如烏,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衛,其鳴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遊於東海,溺而不返,故為精衛,常銜西山之木石,以堙於東海。

——《山海經·山經·北次三經》

鳩山山上長了很多柘樹,樹林裡有一種鳥,形狀像烏鴉,頭上羽毛有花紋,白色的嘴,紅色的腳,名叫精衛,鳥的叫聲像在呼喚自己的名字。

精衛本來是炎帝的小女兒,叫作女娃。有一次女娃去東海遊玩,溺水身亡,再也沒有回來,於是化為精衛鳥。精衛經常銜著西山上的樹枝和石子,用來填塞東海。

  刑天  

刑天與帝至此爭神,帝斷其首,葬之常羊之山。乃以乳為目,以臍為口,操幹戚以舞。

——《山海經·海經·海外西經》

刑天與天帝爭奪神位,天帝砍了他的頭顱,把他的頭顱埋在常羊山。沒了頭顱的刑天並沒有死去,反而以雙乳作為眼睛,以肚臍作為嘴巴,一手握著盾牌,一手舞動戰斧繼續作戰。

五柳先生陶淵明《讀山海經·其十》詩曰:刑天舞幹戚,猛志固常在。即是讚頌刑天這種雖然失敗卻仍奮戰不已的精神。

  陵魚  

列姑射在海河洲中。姑射國在海中,屬列姑射。西南,山環之。大蟹在海中。陵魚人面,手足,魚身,在海中。

——《山海經·海經·海內北經》

陵魚就是人魚,棲息在海中。明代鄧元錫的《物性志》說:陵魚一出現就會掀起波濤。

《列子》中說:列姑射山在海河洲中,山上有神仙,餐風飲露,不食五穀,心如淵泉,形如處女。


  值得擁有的 5 個理由  

1. 國寶級彩繪聯袂出版

日本江戶時期《怪奇鳥獸圖卷》+中國清代彩繪山海經,兩個國度,三部經典,跨越時間的經典,又一次驚豔當下。

2. 生僻字隨文注音

生僻字隨文注音,消解傳統古籍艱澀的閱讀體驗。不管是大人還是孩子,都能在流暢的閱讀中,插上想像的翅膀。

3. 精心參校的《山海經》原文版本


所附《山海經》全文,依據宋淳熙七年池陽郡齋刻本、明萬曆閩格古齋刊本、清光緒時期還讀樓刊本三種版本相互參校而來。

4.《山海經》有聲呈現

隨時隨地,掃碼即聽。邀請著名的經典誦讀專家白雲出岫,傾情朗讀《山海經》原文。如絲如縷,意蘊深遠。

5. 附贈《新刻山海經全圖》

隨書附贈《新刻山海經全圖》木刻版畫複製圖一張,可藏可裱。


  本次推薦的《山海百靈》為禮盒裝  

內含 6 件全套裝備

1. 《山海百靈:<山海經>裡的神人鳥獸魚》新書(1本)

尺寸:147mm*210mm

2. 隨書附贈「新刻山海經全圖」(1幅)

尺寸:30mm*25mm

3. 「想像之外」主題帆布包 1 個 (圖案:帝江(萌萌噠(✪ω✪))

尺寸:34mm*37mm

4. 「想像之外」主題和風紙膠帶(1卷)(圖案:靈物集)

尺寸:25mm*5m

5. 「想像之外」素描本(1本)(插頁:16頁)

尺寸:147mm*210mm

引導頁&插頁

《山海經》是《大聖歸來》《三生三世十裡桃花》《大魚海棠》《鬼吹燈》《捉妖記》等熱門影視、網遊等文娛產品靈感來源。

現在就來創作屬於你自己的天馬行空的幻想作品,用你的獨特審美復活上古神怪吧!

6. 素描鉛筆(1支)

尺寸:7mm*187mm

最後,要特別感謝領讀文化的支持,為美在高處的讀者提供了三本贈書(僅新書部分)。感興趣的朋友,歡迎在文章底部留言,分享你對《山海經》的看法

截止 10 月 13 日 中午 12:00,將會根據過往留言的活躍度以及本次留言的點讚數,綜合選出 3 位朋友,每人獲贈一本。

同時,對於錯過本次活動的朋友,也不用擔心。領讀文化同樣面向美在高處的讀者,提供特價優惠。


6 件套禮盒裝價為 148 元現優惠價為 118 元。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點擊上方美物市集的微店小程序下單,由出版社為您直接安排配送。感謝關注。

 相關閱讀:詩經

楚辭

宋詞

相關焦點

  • 陶淵明《讀山海經·其一》
    耕種過之後,我時常返回來讀我喜愛的書。居住在僻靜的村巷中遠離喧囂,即使是老朋友駕車探望也掉頭回去。(我)歡快地飲酌春酒,採摘園中的蔬菜。細雨從東方而來,夾雜著清爽的風。泛讀著《周王傳》,瀏覽著《山海經圖》。(在)俯仰之間縱覽宇宙,還有什麼比這個更快樂呢?這組詩共十三首,這是第一首。山海經:一部記載古代神話傳說、史地文獻、原始風俗的書。孟夏:初夏。農曆四月。
  • 為什麼《山海經》記錄的內容如此怪誕
    「但後來通過甲骨文的考古與釋讀發現,甲骨文上記載的四方的神與風的名字與《大荒西經》的內容不謀而合。這樣一來,學者們就明白了,原來那些莫名其妙的內容,其實是記錄的殷商時期文獻。」 既然如此,為什麼《山海經》記錄的內容如此怪誕?以至於司馬遷雖然看過此書,卻並不敢引用其中的內容?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或許我們應該先看看《山海經》中都有哪些內容。
  • 《讀山海經十三首》 東晉·陶淵明
    《讀山海經十三首》組詩寫讀《山海經》和《穆天子傳》時的奇思異想及對人生和政治的感慨。其一第一首寫耕餘讀書之樂。一起先從良辰好景敘開,結穴到「得其所哉」的快樂。「孟夏」四月,是緊接暮春的時序。「暮春三月,江南草長,雜花生樹,群鶯亂飛」,到四月,樹上的雜花雖然沒有了,但草木卻更加茂密,蔚為綠陰。
  • 如果託爾金讀過《山海經》
    周饒國是《山海經》裡的一個國家,先秦古書,文字如同從湯裡撈幾根麵條,地理方位坐標之類,幾乎可以忽略,不過,我有限的閱讀,告訴我《山海經》裡的世界,同中土有個共同之處,那就是人與神話交融,還與大地共用著一套呼吸—循環系統。經中說,周饒國人身材短小,穴居,以五穀為食。後人解「周饒」為「豐饒」之意,顯然,矮人族依託土地,與鳥獸和睦共處,也因之得到了飽足的物產回饋。
  • 《圓舞曲》與《讀山海經》後,王源又一首新歌要來了!歌名好霸氣
    一首是為電視劇《風犬少年的天空》獻唱的插曲《圓舞曲》,一首是在綜藝《經典詠流傳》中獻唱的《讀山海經》!相比較《圓舞曲》和《讀山海經》,都是受邀獻唱,別人寫好詞曲的作品,這一首歌,會不會是王源自己的原創作品呢?說實話,真心有點激動!
  • 為什麼現在人們喜愛玉石,《山海經》中「玉石崇拜」是怎麼來的?
    《山海經》中"玉石崇拜"由來《山海經》是一部集古代社會早期文化的經典,不僅蘊藏著重要的史前歷史信息,也反映者上古時期的人們的心理世界,其中不乏對玉石的記載和描述。《山海經》中所描述的美玉都是稀有物質,但在崑崙山中卻成樹出現,再一次證明崑崙山作為權利主體在人間享有的至高無上的地位。作為通天神山的崑崙在人間佔據高位,但並不意味著它在整個《山海經》神話體系中也"位高權重"。
  • 李承懋:信任是最期待的愛——讀《阿長與山海經》有感
    這本書的名字叫《山海經》。原來,在這個世界上,我居然和魯訊一樣,深深地著迷於《山海經》。小學四年級那年,我第一次閱讀《山海經》,與《山海經》中的「畫著人面的獸,九頭的蛇,三腳的鳥,生著翅膀的人,沒有頭而以兩乳當作眼睛的怪物」相遇。最讓我著迷的是「其神狀虎身而九尾,人面而虎爪。是神也,司天之九部及帝之囿時。」
  • 王源將陶淵明的《讀山海經》唱成歌后,粉絲的留言火了
    王源第二次參加的央視綜藝《經典詠流傳》播出,節目中他身穿一身黑色西裝,以經典傳唱人的身份將陶淵明的《讀山海經》唱成歌。王源堅定有力的演唱讓我們感受到了歷史悠久的《山海經》中所蘊含的「猛志常在」的堅韌不拔的精神。正是自古以來自強不息的精神傳承,才使得中華兒女一直以來敢於追夢,敢於圓夢,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看似不可能的奇蹟。
  • 刑天舞幹戚,猛志固常在.魏晉詩歌之《陶淵明·讀山海經·其十》賞析
    本文來源於:古詩文賞析gswsx.cn讀山海經·其十朝代:魏晉作者:‍陶淵明原文:精衛銜微木,將以填滄海。刑天舞幹戚,猛志固常在。同物既無慮,化去不復悔。徒設在昔心,良辰詎可待。譯文及注釋譯文精衛含著微小的木塊,要用它填平滄海。刑天揮舞著盾斧,剛毅的鬥志始終存在。同樣是生靈不存餘哀,化成了異物並無悔改。
  • 《阿長與<山海經>》教學設計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長媽媽講美女蛇的故事 學習指導  這位保姆長得醜陋,不識字,又愚昧、迷信,連真名實姓都不為人所知,普通得不能再普通。可見她也沒有自尊的觀念,麻木地對待屈辱——悲哀啊!提示:但是,魯迅竟為這樣的人寫文章表示懷念,並使她「名垂千古」,可見其在作者心目中的地位!
  • 奇書《山海經》,千年前就發現了「南極」,古人是怎麼過去的?
    說到《山海經》這部奇書,我們好像有無窮無盡的疑問,不僅僅是對裡面難以想像的奇人異獸,也是因為其中非常「超前」的記載。原本之前的古人只是把《山海經》當做無稽之談,根本不去考究其中真實性,但是進過當代學者的研究,我們發現其中很多的描述都是真的。
  • 專家從山海經,得出「獅身人面像」是夏朝人所建,其中根據是什麼
    對於《山海經》每個人的看法都不一樣,有的人認為《山海經》就是一本神話故事書,裡面的內容都是編造出來的。有些人覺得書裡記載的是古代文明,非常的有研究價值。《山海經》是一部千古奇書,華夏民族第一文明寶典。對此,就有外國專家稱《山海經》不僅只屬於中華民族。《山海經》 被翻譯成了不同的版本,迅速地流向海外。近現代以來,就有專家在《山海經》中,發現關於「獅身人面像」的記載,專家的解讀或顛覆認知。
  • 復生的畫家畫出了《山海經》的人物形象,網友都說:「太像了」
    格雷醒來,對自己的妻子說道:「快點拿來紙和筆,我要將看到的異世界全部畫出來」,然後畫下了舉世震驚的畫作。第三幅畫 手臂和腿一樣長的生物上面的形象手臂和腿一樣長,這幅畫的形象又和《山海經》裡面的一句話特別貼切。《山海經·海外南經》記載:「長臂國在其東,捕魚水中,兩手各操一魚」。
  • 這次終於聽懂奇書《山海經》!不愧是頂級國產奇幻小說
    這個解釋雖然只是一個猜測,是大家對於戰勝疫情的期盼。而說到神話傳說,最源頭的恐怕就是奇書《山海經》了。今天給大家介紹一本書,在《山海經》的世界觀基礎上天馬行空,將上古神話的龐大體系與權謀、奇幻、冒險、熱血元素融合,帶你復活《山海經》——《山海經密碼》 阿菩  著一部帶您重返中國一切神話、傳說與文明源頭的奇妙小說。
  • 《山海經》中有哪些細思恐極的細節,《山海經》是一本什麼書?
    後世多把《山海經》當作古代神話來讀,一方面是因為記敘的內容過於荒誕不經,且沒有實物可以佐證。隨著不斷的研究和探索,那些曾不被注意的細節漸漸浮出水面但隨著後世對《山海經》的不斷研究,讓人難以置信的發現,《山海經》的一些描述竟是真實存在的。
  • 《山海經》證實孫悟空真實存在?被壓在山下500年,不是荒誕不經
    大家肯定要說孫悟空不就是天地日月精華所生的靈石所化的,後來大鬧天宮被佛祖鎮壓,最後護送唐僧西天取經,榮升鬥戰勝佛了,嗯,這個的確是書中孫悟空的身世,但是咱們今天講的可是孫悟空來源的身世哦。大家一直都覺得孫悟空是虛構的,但是一些原著粉們卻不這麼認為,他們認為孫悟空一定是有原型的,所以孫悟空在歷史上真的存在嗎,這個問題一直都困擾著各位書迷們,但是一直都沒有在歷史書上找到孫悟空的原型,不過今天小君君在這裡告訴你們,他是真實存在的,為什麼呢?
  • 《山海經》雜談之一:重溫魯迅經典「阿長與《山海經》」
    說起《山海經》這個書名,還是從魯迅先生的文章裡看到的。中學期間,教科書裡入選了不少魯迅的文章,當時不管是懂與不懂、喜與不喜都已不重要了,因為一到考試最憎恨的就是「魯迅」。「我家門前有兩棵樹,一棵是棗樹,另一棵也是棗樹……」魯迅為什麼要這樣寫?表達了作者當時什麼樣的情感?
  • 《山海經》中離奇的記載,如果被證實,將解開許多世界的謎題
    大禹治水成功後,就把那些收集到的地理、動植物等信息編錄成了《山海經圖》。由於《山海經圖》採用的是地圖的形式,後世的人,就把圖上的文字進一步精細化、通俗化,編寫成了《山海經》。《山海經》分成《山經》和《海經》兩部分,其中《海經》中又包含有一個相對獨立的《大荒經》。這三部經分別反映了山、海和大荒這三種地貌。那麼,這又是怎樣的三種地貌呢?都位於現在哪些地方呢?
  • 《山海經》中有一處記載,一旦被證實,將揭開2000年前的彌天大謊
    那麼問題來了,堯既然有治理洪水的神器,為什麼一開始派鯀去的時候不給他呢?鯀的父親是顓頊,他是在堯之前的上一任帝王,因此鯀應該是堯穩固帝位最大的競爭對手,所以堯才會以此為由除掉他。而最後,禹將他們全部滅掉,並將殘暴和邪惡推到了別人的身上。
  • 《山海經》中有一個記載,一旦被證實,會揭開兩千年前的彌天大謊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曾經出現過一本奇書,該書具體成書時代不詳,作者是誰不詳,記載的世界不詳,但就這麼一本奇書,幾千年來廣為流傳過被人奉為經典,這本書就是《山海經》。為什麼說它是一本奇書呢?《山海經》中記載了很多非常離奇的事情,而且很多的事情是我們現在無法證實的。不少專家猜測:人類文明史與地球的悠久歷史相比,只是一個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