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敬軒被《歌手》退貨,扛著民主大旗的小丑依舊是小丑

2021-02-21 後沙

1月13日晚,湖南衛視《歌手》的官方微博刪除了一切與張敬軒有關的消息。而在節目組官方發布的新聞中,已經看不到張敬軒的任何信息。

 

張敬軒被<歌手>除名直接原因是被網友舉報其言論曾涉及「港獨」, 有很多扒皮圖文稱他為反國民教育出心出力,並且支持「佔中」,曾和黃秋生一起領唱「佔中」主題歌……

壓力之下,儘管張敬軒在微博發文力證自己是愛國青年,但顯然為時已晚,直接被節目組退貨出局,當然,做決定的,肯定層級比節目組層次要高很多。

對這種明星給予這樣的處理,給了演藝圈一個非常明確的信號--在涉及國家統一,領土安危的話題中,一位藝人如果連基本立場也不具備,去踩踏紅線,無論你打著什麼旗號(民主,自由,淨土,人權)最後結果只能是玩火自焚。


這個世界已經告訴我們很多很多從美好許諾到屍山血海的故事,分裂勢力一開始總是用最動情的聲音,最煽情的語境去觸碰民眾心靈最柔軟的部份,等圖窮匕見那一天,一切都晚了,就算能挽回,這個社會付出的代價也將高得難以想像。

97回歸的絢爛煙花早已冷去,酒樓舞榭,燈紅酒綠的香港依然繁華如昨。

從那一天起,作為一名中國人,都有一種油然自生,而又百感交集的感覺,一方面為了祖國的強大而自豪,一方面為著歷史課本中的屈辱而悲憤。

從那一天起,無論是滴水成冰的塞外邊疆,還是高樓萬千的香港九龍,都是中國的一部份,很多香港人也有這種認同感。

雖然有的勢力不情不願的離開了香港,但就如同灰太狼所說的:我會回來的!

只要氣侯,溫度,環境到了一定程度,他們真的又回來了,再滋生,蔓延,亂港是他們的唯一目的,因為趁亂可得利,趁火可打劫。 

香港回歸,是名與實的回歸。他們雖然永遠無法再以宗主國自居,或說孝子賢孫們再也找不到一個西方宗主國,但實惠他們還是要撈的,正大光明的手段撈不到多少,於是劍走偏鋒,陰招迭出,這兩年來報導過的就有衝軍營,嗆港府,辱罵愛國港人的行徑。被打臉被唾棄後,他們依舊不甘心,變本加厲的在香港興風作浪。

 一方面他們被某些勢力操縱利用,以金錢誘之,一方面他們又利用各種媒體及網絡忽悠一些頭腦簡單的人,搞街頭運動,以壯聲勢,為最終打造一個聽命於背後主子的香港政府而鑽營。

旗幟是民主自由,手段是公民運動,很能吸引人,也能佔據高地。

民主自由的幌子,讓這些鬼魅魍魎所為蒙上了一層讓人看不清,道不明的煙霧。

如果我們將時鐘拔回1931,你會發現,作惡者往往最喜歡用好詞來作幌子,在中日宣傳大戰的大本營上海,漢奸媒體最喜歡用「和平」二字,提倡良民。

愛國媒體反擊他們,就會被扣上一頂「反和平」的帽子。

和平不好嗎?你為什麼要反對?同理,民主不好嗎?你為什麼要反對?詞兒再美,卻要看講話人的立場,當年親日媒體口中的和平,決不可能是真和平,現在親西方媒體口中的民主,也決不可能是真民主。

如果他們說的民主是真的?那麼如何解釋某些人蒙面衝上街頭,去襲擊警員?去威脅警員家屬?他們在等待什麼?差那些血腥打鬥的畫面,好令問題國際化。

當然,我們也寧可將這些限於宣傳戰,限於筆與墨,但如果有一天需要鐵與血,誰是最終的受害者?香港和香港人。

蒙蒙煙雨中撲朔迷離的香港,有人要在維多利亞港掀起滔天惡浪,他們要的不是一個活力香港,一座死港也許更符合他們的期許。他們得不到的,中國也別想得到。

攻城無望,攻心成了唯一選擇。

他們在網絡平臺上向年青人反覆灌輸殖民時代的榮光,對中央任何政策則曲解混淆,煽動對立。

回歸前,高矮胖瘦各色港督,說來就來,說走便走,他們在乎過票箱裡選票的多少嗎?赤柱軍營米字旗高高飄揚,市民還得進貢納稅,就差沒給女王像片燒高香敬四果。

換句話說,那時港人在香港的政治軍事經濟上沒有多少發言權,更惶論港人治港。他們 只有一個身份--「納稅人」.

只有在回歸後,港人才擁有了真正的公民身份,才能揚眉吐氣,理直氣壯稱為公民。

那些佔中亂港者,從來不怕洪水滔天,不怕香港沉沒,他們只怕境外勢力對香港控制不嚴,侵之不深,忙著開門迎狼,跪等主子,禍亂中環,為害香港。把好好的香港變成一座死港,請問這難道就是他們要的香港明天?

他們一直有一種錯覺,以為在境外勢力的支援撐腰下,便可對香港予取予奪,操生殺之大權,可以踐踏公民二字,將《基本法》踩於腳下。

但他們錯了,對於整個大環境來說,他們無非是黔驢之技,跳牆之狗,早晚會成為喪家之犬,嗚鳴求食。

張敬軒被歌手退貨,對他和他的公司而言也許損失很大,但他利用明星身份去蠱惑更多迷戀他的粉絲帶來的危害而言。兩害相權,前者微不足道,對他而言也是一種挽救。

必須用行動警告那些醜類們!迷信街頭暴力,挑動陸港矛盾,把善良人們的忍讓當作軟弱,將政府釋放的善意當作要價籌碼,鐵了心要與香港為敵,與全國人民為敵,那麼他們一定會撞得頭破血流。

相關焦點

  • 《小丑》他是小丑,是社會,是生活,是現實,在這些壓迫下,他成了小丑。
    他是小丑,是社會,是生活,是現實,在這些壓迫下,他成了小丑。這是他的不幸,還是死在他手下那些和他接觸人的不幸,抑或是這個社會的不幸。本片通過一個小丑向我們揭示了那個特定時期,那個城市的現實。民主選舉、社會不公、貧富差距懸殊。。。。。。所有的社會問題不斷向我們湧來,真的有什麼徹底的解決方案嗎?
  • 影評 | 《小丑》
    小丑這一熒幕形象從被創造出來開始便一直背負爭議,該形象始終探討的一個核心社會問題就是:「人的瘋狂在何時可以被正當化。」以往的小丑作為反派扮演的是一個問題製造者(出題者)的形象,它通過找到社會道德選擇和自身本能選擇間一些對立的切口,創造能讓人做出背離社會道德決定的情景。他出現的背景是美國二十一世紀初由於攻打敘利亞在社會上造成的一系列道德信任危機。
  • 成也小丑,敗也小丑——《小丑》
    小丑的名聲是希斯·萊傑打響的,更何況又有「希斯·萊傑之後再無小丑」的肯定,那麼以後的《小丑》獨立作品必將受到廣泛關注。每一個給別人帶去歡笑的小丑,內心究竟是怎樣的,小丑們所謂的「笑」也許就像疾病一樣,不由衷的表現出來。所以亞瑟和小丑必定是互相成就的。
  • 《小丑》,關於小丑角色的觀後感.
    小丑這個角色來自蝙蝠俠漫畫,與蝙蝠俠相愛相殺,我們對於小丑的認識在很大程度上要感謝克裡斯朵夫諾蘭版的蝙蝠俠三部曲裡《黑暗騎士》裡的小丑,西斯萊傑在這部片子裡貢獻了自己的演技,江湖傳聞「西斯之後,再無小丑。」    因為現在的漫威電影依舊隨意將DC壓著打,所以DC現在已經想明白了,不去著急打造什麼宇宙,而是踏踏實實下來講自己的故事。
  • 影視賞析 | 成也小丑,敗也小丑——《小丑》
    小丑的名聲是希斯·萊傑打響的,更何況又有「希斯·萊傑之後再無小丑」的肯定,那麼以後的《小丑》獨立作品必將受到廣泛關注。>,所以最終必定成為小丑,但是別忘了,正因為這是小丑的起源,所以小丑兩個字才格外重要。
  • 「我死後千刀萬剮」,李敖是狂士還是小丑
    文化學者王曉漁說:「如果以知識人的標準衡量,李敖在近一二十年是不太合格的」,更有人說李敖是個精神意義上的太監,是諂媚表演的小丑,放棄了自己作為知識分子的良心,背叛了自己的信仰。曾經有媒體專訪李敖問他身後之事怎麼安排,李敖依舊玩世不恭: 「(墓碑上)什麼都不寫,我死無喪身之地。遺體我會捐給臺灣大學醫院,千刀萬剮。」
  • 解讀2019《小丑》:基督教的窄門、耶穌的受難和小丑的蛻變
    現代社會的超負荷運轉帶來的巨大壓力和對人性的扭曲,傳統文化的負效應、個人不幸和時代痛點的不期而遇,小丑的悲催人生就是這一意象之下的產物。小丑是哥譚市一個著名的反派,是蝙蝠俠的宿敵。2019年的《小丑》屏除了很多魔幻的場景和情節,將小丑還原為正常人類,並講述了他是如何完成從普通人到惡魔的轉變的。因為患有精神疾病,總是突然爆發奇怪的大笑,給別人造成困擾的時候也讓自己常常陷入尷尬甚至敵意的境地。
  • 《小丑》配得上奧斯卡嗎?
    自從《小丑》與觀眾見面以來,分化兩級的評論可謂嗨翻了天,熱度一直不減。由於哲學家齊澤克形容《小丑》講述的是「對社會政治秩序與虛無主義僵局的絕望」的那篇文章,很多人都認為這部電影歸根結底,就是一篇反社會無政府主義的戰鬥檄文。右翼和左翼都拿「小丑和其面具」說事,稱其為社會暴亂的根源和圖騰,從而變成了一場「狂歡」。
  • 誰才是小丑之王?希斯小丑堪稱最傳奇小丑,可惜只差一點……
    ,最被人熟知的當屬《黑暗騎士》希斯萊傑扮演的小丑,然而在眾多的小丑中,希斯的小丑也無法榮登「小丑之王」的寶座。樂高小丑與普通的小丑不同,作為面向孩子看的動畫電影,樂高小丑不但沒有可以使用假聲配音,在行為模式方面也比較和善,劇中小丑與蝙蝠俠的互動可以說正好表達了小丑與蝙蝠俠那相愛相殺的關係。9.
  • 小丑回魂據說飾演小丑的是一個大帥哥?到底是誰?
    1990年出生的比爾·斯卡斯加德將帶起小丑面具,在影片中大開殺戒。比爾·斯卡斯加德是著名演員斯特蘭·斯卡斯加德的兒子,亞歷山大·斯卡斯加德的弟弟。身高191cm的他帶有一股邪氣,似乎很能詮釋影片裡小丑這個怪誕的角色。
  • 小丑醫生
    頭戴紅鼻頭,身著誇張的戲服,對於這樣裝扮的小丑穿梭在病房之中,我們或許仍舊會感到有些驚訝,而在國外,有三十餘歷史的「小丑醫生」已經作為一種被認可的輔助醫療手段廣泛運用於治療當中
  • 《蝙蝠俠》中的小丑
    哈利·奎恩從1992年第一次出現在《蝙蝠俠動畫系列》中就一直保持了較高的出鏡率。然而我們不要忘記在1966年的《蝙蝠俠》中作為小丑助手出現過的Gaggy,不幸的是一集後他就入獄,消失在大家的視線裡。近年來才重新出現在作品中。
  • 【攝影】小丑蝙蝠俠
    J brick的新品,小丑蝙蝠俠。出處是去年《蝙蝠俠V3》大事件「小丑戰爭」中的造型。小丑通過高明的計劃奪取了蝙蝠俠的全副身家,打造出這套藍色裝甲,然後與蝙蝠俠對決,試圖用金錢來擊敗金錢。脫掉肩甲和披風,身體設計簡約不簡單,依舊保留了Mr. J brick的一貫風格
  • 《小丑》| 希斯萊傑之後,小丑重生!
    也許正因如此,《小丑》當初在立項時,導演託德·菲利普斯就拒絕了超英電影的定位。主創們僅僅借用了蝙蝠俠故事中的人物關係,但劇情和原著漫畫並無大關聯。兩刷《小丑》之後,我可以負責地說,此小丑確實與漫畫無關,他的故事,來自真實的美國連環殺人犯JohnWayne Gacy。Gacy於1942年出生於芝加哥一個五口之家,童年時常被酗酒的父親抽打,又曾被家人的朋友猥褻。
  • 《小丑joker》若小丑是託馬斯韋恩的私生子,他還會成為小丑嗎?
    今年DC推出的《小丑joker》電影受到了諸多觀眾的喜愛,作為一部漫改電影,它並不是全部都遵從漫畫,反而大多數情節與漫畫並不相關。據悉,這部電影主要講述的是小丑的起源故事,因為小丑這個角色本身擁有著超高的人氣,因此這次知道這部電影要告訴我們小丑是怎麼誕生的時候,不少觀眾也是特別期待。
  • 小丑
    人在一生中,誰還沒機會認識幾個小丑呢?亂蓬蓬的頭髮、蒼白的面孔、大而圓的紅鼻頭、色彩誇張的服裝……小丑一出場就自帶笑點,容不得你不樂。他們是喜劇舞臺上的常客,也是馬戲團中的「搞笑擔當」,在一場馬戲當中,小丑的表演經常會被安排在一些重量級節目中間——比如空中飛人或是訓練獅子老虎,這非常有助於觀眾繃緊的神經得到鬆弛。
  • 小丑票房破10億創R級影片記錄 小丑為什麼這麼受歡迎
    前段時間,不少影迷都在瘋狂的討論《小丑》這部電影能不能引進國內,小編也寫了一篇文章為大家解答了這問題:「小丑絕對不會引進國內」,果不其然《小丑》沒能成功引進中國市場。然而就算失去了中國市場的支持小丑的票房依舊破了10億,成為世界票房最高的R級片,為何一部如此黑暗壓抑的影片會這麼受歡迎呢?
  • 《小丑》裡的「小丑」:未婚妻是骨感美人,從未看過《黑暗騎士》
    在獎項方面,《小丑》已獲得了威尼斯金獅獎,幾乎可以肯定,它的主演傑昆·菲尼克斯將被提名明年的奧斯卡最佳男主角。在當下的好萊塢有一群極具個性的男星,他們明明可以依靠臉蛋和身材吃飯,但偏偏對拍電影極為認真和著魔,阿湯哥、小李子、克裡斯蒂安·貝爾、馬特·達蒙等都是這樣的明星,「小丑」傑昆·菲尼克斯也是他們中的一員。
  • 《小丑回魂》只有小孩子看得見小丑,小丑卻能在任何地方.
    《小丑回魂》的故事發生地圍繞於安大略的希望港、奧沙華與多倫多的裡弗代爾[18]。   《小丑回魂》的發行商為華納兄弟和新線影業,並定於2017年9月8日在美國上映。   故事講述一美國小鎮莫名其妙的出現一位貌似小丑的古怪人士,他的出現不是為人帶來歡樂,相反卻四處恐嚇小朋友,甚至為他們帶來可怖的厄運或招致死亡;30年後,此邪惡小丑再度重現小鎮為害人間,且看長大後的小朋友如何合力對抗惡魔 [3]    是一座籍由伐木業形成的城鎮。但從建鎮那天起,這裡似乎就有一個小丑(Tim Curry 飾)存在,但他絕非善類,反而以殘害兒童為樂。
  • 我們都是小丑 ~評《小丑》
    影片在一片絕望而又壓抑的氣氛下緩緩細膩地講述了在黑暗騎士中風雲人物小丑悲慘的誕生:善良的小丑在畫面逼厭光線昏暗的歌譚市社會底層,似乎經歷了人世間所有的不幸,最後被苦難折磨得自己僅存的人性如海綿被擠盡了最後一滴,如祥林嫂坐在那裡告訴人們自己的不幸喋喋不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