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不該讓娃提前學拼音?掌握兒童認知發展規律,教育孩子更有底氣

2020-12-18 媽之道

在古時候,還尚且沒有拼音這件事,直到共和國成立後,逐步普及教育後,才開始制定「漢語拼音方案」。

執筆:王筱銘

編輯:王之風

定稿:蘇子後

作為父母,總想著孩子能夠比別人先走一步,贏在人生起跑線上,於是有不少父母,會早早地開始娃的教育問題,例如學拼音這件事。

圖片均源於網絡,圖文均無關

案例:

萌萌今年念小學二年級,學習成績很一般,這導致她的媽媽很是擔心和著急,後悔之前為什麼不在孩子進入小學前讓她多學點,導致進入小學後就沒有辦法跟上步驟。

有了老大的教訓,萌萌媽媽在老二上就早早做好了準備,不想再讓娃落後於其他人,就讓二寶在步入幼兒園階段就開始了在培訓機構學習拼音。

剛開始老二跟隨著兒歌學習拼音字母,讓媽媽很是欣慰,可學習了一段時間後,就開始牴觸拼讀,單獨字母都認識,放一起拼讀就傻眼。

這種情況讓媽媽很是著急,一度懷疑培訓機構能力不行,打算再換個試試。

在現實生活中,有不少像萌萌媽媽的家長,害怕孩子的學習跟不上,就會讓一些學齡前幼兒提前學習小學知識,害怕娃上小學後跟不上節奏。

可家長們在擔心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但是卻忽略了娃的認知發展是存在著一定規律的,不是讓他們提早學習,就能快人一步,很可能會成為一種助長方式,不會對孩子的學習有任何的幫助。

孩子上小學前,要不要提前學習拼音?專家這麼說

按照學前教育大綱規定,孩子在幼兒園階段,是不能教他們學習漢語拼音的,可大部分家長卻一致希望在進入幼兒園後,學校的老師就能教一些漢語拼音,因為那些在幼兒園接觸過拼音的娃,由於對拼音過於陌生,需要承受著很大的壓力。

可其實在古時候,還尚且沒有拼音這件事,直到共和國成立後,逐步普及教育後,才開始制定「漢語拼音方案」,即現在的教學方案。

因此,拼音只能說是一種學習漢字的工具,但不能作為學習認字的唯一方法,不必為了認字而提前去學習拼音,只能說是一種輔助學習漢字的方法。

就拿上面的案例來說,讓3歲左右的孩子學習拼音,對他們來說,此時他們的抽象思維暫時沒有發展起來,只能通過兒歌的方式學習和認識拼音字母,無法進行拼讀,因為拼讀需要藉助抽象思維,因此會娃學得很困難,如果家長還強迫學習很困難會讓幼兒倍感壓力,甚至是對學習喪失了興趣。

綜上所述,作為家長應該循序漸進地讓孩子進行學習。

孩子的認知發展過程

認知發展是指孩子從出生後在適應環境的過程中,面對事物、問題時思維方式及能力,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不斷改變發展。

著名心理學家皮亞傑將人類的認知發展分為4個階段,從感知運動發展到前運算階段,而後逐步到具體運算階段,最後到形式運算階段。

重點指出0~2歲孩子的認知發展,即感知運動階段,具體如下:

1、反射練習期(出生—個月)

剛出生的嬰兒,如果我們將手指放在他們的嘴邊,或是輕輕觸碰嘴唇,寶寶會立馬作出吸吮,這就屬於一種先天性無條件的反射,新生兒具有30多種這樣的反射,例如吞咽反射、吸吮反射、哭等。

2、習慣動作和知覺形成時期(1~4個月)

這個階段的寶貝逐漸開始發展自己的動作,如我們拿著撥浪鼓搖晃,他們會將目光追隨著撥浪鼓的運動軌跡。

還有些孩子開始吃自己的小手,這時家長只要將娃的手清洗乾淨,就讓他去盡情啃咬吧,最終可能是整個拳頭往嘴巴裡面塞,慢慢變成手指,屬於嬰兒精細動作發展過程。

3、有目的動作逐步形成時期(4~9個月)

這個月齡的寶寶不再只吃自己的小手,還會開始主動去探索科研接觸到到底線,不管是什麼都會放進嘴巴去「品嘗」,這個階段嘴巴是他們探索世界和事物的一個主要的途徑。

且7個月的寶寶會逐漸對物體形成永久意識,從最開始的家長將一塊布蓋上,就以為不存在,到知道將布打開找到玩具。

4、手段與目的分化協調期(9~12個月)

這個月齡的寶寶知道示意大人幫忙,或是表達自己的想法,如想拿桌上的玩具,自己夠不著時,會拉起你的手,示意幫他取,拿到正確的物品,會很高興;在你對他說出門玩耍時,會高興得手舞足蹈。

孩子出現以上這些表現,就說明嬰兒的動作和手段在不斷分化,而後智慧動作逐步出現,他表現得更聰明了。

5、感知動作智慧時期(12~18個月)

這個月齡的寶寶,會用自己的方式去拿東西,如果父母不在身邊,自己想玩的東西又放在床上,他們會先伸手去拿,沒有拿到後,就會開始嘗試一些方式,無意轉到床單後,發現玩具會發生移動,就會繼續扯床單,直到拿到自己喜愛的玩具。

6、智慧綜合時期(18~24月)

這個階段的寶貝已經學會自己想辦法了,例如想要吃的零食拿不到,就會搬來小板凳踩在上面去夠,而這個行為是從家人那裡模仿而來的,他們已經逐漸具備模仿能力,腦部也會逐漸思考出一些解決問題的方式。

如何打好拼音基礎?

學習拼音的目的是學以致用,而不是比誰學得快,而是學會掌握一種常用的語言工具,如學習了拼讀後,可以自主閱讀拼音讀物。

對於幼小銜接,只不過是一種順其自然,不能作為提前學習拼音的目的,因此在孩子上小學前,只要能夠認識和學會拼讀就可以了,不要過分注重拼音的「書寫」。

而學習拼音的方式有很多,要想高效,就需要運用合適的方法,如在遊戲中學習、在故事場景中學習等,不僅能減輕學習過程中的枯燥、負擔,還能夠讓學習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關焦點

  • 孩子在幼兒園該不該學習拼音?家長怎樣幫孩子提升拼音水平?
    孩子在幼兒園階段,有必要學習拼音嗎?有的家長認為,孩子在幼兒園階段,玩玩鬧鬧就可以了,沒必要學拼音。如果學會了以後,發現拼音課內容都會,肯定不會專心聽課了,反而影響孩子的學習習慣。有的家長沒這麼樂觀。一位家長這樣說:「班上大部分孩子提前學了拼音,萬一小學老師看那麼多的小朋友有拼音基礎,就會加快學習進度,我的孩子不就落後了嗎?」到底孩子在幼兒園階段要不要學習拼音呢?這是一個見仁見智的問題。其實,孩子如果在幼園階段能熟練掌握拼音,對孩子將來的學習是利大於弊的。
  • 幼兒園不教拼音,一年級又一帶而過:孩子到底要不要提前學拼音?
    雖然教育規定,小學一年級老師必須實行零起點教學。但不少老師發現大部分孩子有一定學習基礎時,就會加快學習進度,導致一部分孩子處於被動的學習狀態。也不怪家長擔心,幼兒園不教拼音,一年級又是一帶而過,等到孩子做題的時候可能連題目是什麼意思都看不懂。
  • 孩子學拼音,對幼升小和小學真那麼重要嗎?你對拼音可能存在誤解
    孩子低齡學拼音的壞處為什麼說孩子太早學拼音會造成不良影響呢?因為低齡兒童學拼音違背了認知規律。拼音是一種抽象符號,比文字更抽象的符號。從認知心理學的角度看,孩子學習需要的是形象、有趣和整體感知。增加學拼音的趣味性拼音之所以對孩子來說有點難,是因為它太抽象了,跟孩子的實際生活沒啥聯繫。想讓孩子學拼音更順利,我們要想辦法讓拼音更有趣味性,同時要注意控制學習進度,不要讓孩子一下子就學很多聲母韻母,增加難度。
  • 鄭希怡女兒上學種菜引熱議,7歲之前,該不該讓孩子學拼音識字?
    7歲之前,該不該讓孩子學拼音、識字?其實,沒有哪一個家長不希望孩子能快快樂樂長大。但讓孩子在幼兒園玩幾年,上學之後,面對孩子寫字慢、拼音不會等問題,他們就後悔了。在我看來,每個孩子接受和理解的能力是不同的。不必以別人家孩子為參照物,別人家孩子怎樣,我家孩子就要怎樣。
  • 孩子學「拼音」,家長要「拼命」?用好這3招,讓孩子輕鬆學拼音
    有些家長覺得很好,小孩子就應該有小孩子的樣子,不用急著長大,填鴨式的教育只會讓孩子筋疲力盡且受益甚微;另一些家長覺得此舉很不妥:幼兒園不教這些小學知識,孩子過得很輕鬆愉快。問題是:上了小學,孩子要在小學短短的一個半月內掌握拼音,萬一孩子進度跟不上,孩子容易產生厭學心理不說,家長不也得為孩子的事忙得累死累活?
  • ...很焦慮 教育專家提醒:培養孩子要遵循兒童生命成長規律和教育規律
    幼小銜接,家長很焦慮教育專家提醒:培養孩子要遵循兒童生命成長規律和教育規律掌上懷化訊 「老師,我再給孩子報個數學班吧,我覺得上小學前,只給孩子報語文班還不夠。」暑假還沒有過十天, 無論情不情願, 5歲男孩凡凡的書包內又將多出了一個新課本。眼下,懷化市「幼升小」入學報名工作已啟動,各種「幼升小」銜接班開始升溫。
  • 6款熱門兒童拼音APP評測:在遊戲中學習,誰更勝一籌?
    拼音是識字的基礎,是閱讀習作的前提,也是學好中文不可缺少的部分。從應試角度來看,從小學到高考,都有關於拼音的考題。因此,學好拼音非常重要,一定要從小打好基礎。近年來,兒童拼音APP逐漸成為年輕家長們的重要選擇之一。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市場上已有幾十款兒童拼音類APP。哪些兒童拼音APP學習效果比較好?從兒童長遠發展角度來看,拼音有必要提前學嗎?
  • 一年級學生媽媽的反省:後悔沒有提前讓孩子學拼音
    孩子明年升小學一年級,很多媽媽都開始培養孩子各種學習習慣,並提前教拼音、教漢字、算術。其中,她們最苦惱的是,教孩子拼音實在太難了!但是媽媽們不敢不提前教,因為拼音是孩子讀小學的第一個攔路虎。好不容易孩子跟上了,但由於不是同一水平,老師還是表揚學得好的,我兒子現在自信心大打折扣,最怕老師提問。我家寶貝上學連拼音是什麼都不知道,回來就是哭,對孩子來說,拼音就是難,跟上有基礎的更難,孩子的自信受到打擊很難恢復。現在小學拼音也教得很快,記得第一學期,第一個月教認字,第二個月就是拼音,拼音一個月就教完了!什麼意思呢?
  • 拼音很難學?掌握這幾點,拼音其實很簡單!
    拼音是學習語文最基礎也是最重要的基礎知識,也是孩子學習文化知識最基本的工具。拼音是學習認字的基本,是讀書和寫作文的首要前提,更是學好語文這門學科不可或缺的重要知識。孩子在學習拼音的過程中,家長要遵循孩子的身心發展規律,切忌出現「急於求成」和「揠苗助長」的情況出現。
  • 你要懂得兒童的繪畫規律,你就知道4、5歲送孩子學畫畫是多愚蠢
    兒童通過繪畫把自己對事物的認知、情緒表達出來,有什麼樣的認知水平就會表現出什麼樣的繪畫形式。可以說,兒童繪畫是兒童的內在思想的完全表現。前提是沒有受到父母繪畫教育的幹擾。但是因為很多父母都不懂孩子繪畫,所以過早地把孩子送去繪畫班學習繪畫。
  • 幼兒園提前學拼音,在哪兒踩「剎車」?
    學前該不該學拼音?教育部有關文件明確規定,「幼兒園不得提前教授小學教育內容」「堅決克服和糾正『小學化』現象」。事實上,絕大多數幼兒園特別是公辦幼兒園,都不再開設拼音課程。前不久,筆者在南方幾所優質小學採訪。
  • 孩子的成長規律濃縮為哪個字?特級教師說出真實的教育該有的樣子!
    兒童的發展可以從兩個角度來看: 認知發展,可以看作是「人」字的左撇; 也因為此,從孩子認知結構與認知過程來看,最核心的就是要培養孩子學會思考。 我不建議老師家長,每天花大力氣去死摳那些具體的知識是否記憶準確,而忽視孩子在學習過程中隱含的那些可貴的「思考」和對問題與任務本身的「好奇心」。
  • 5歲孩子學拼音是不是揠苗助長? 專家:興趣培養更重要
    浙江在線·教育新聞網03月25日訊4歲的孩子每天除了要寫漢字,還要計算10以內的加減法?這是湖北武漢一家私立幼兒園老師布置的家庭作業,雖然量不大,但孩子不願意寫,以至於常常跟父母說「不想上幼兒園」!  一直以來,幼兒園的孩子該不該「小學化」是家長熱議的話題。
  • 奧數之後,90%的孩子都在做思維訓練,這上萬塊錢到底該不該花
    我周圍的大多數孩子都參加了在線或離線等新的補習班。90%的孩子都在做思維訓練,這上萬塊錢到底該不該花?那麼早期思維訓練對兒童真的重要且必要嗎?答案是肯定的。我認為年齡較大的父母經常會聽到這樣的短語:思維能力較弱的孩子可能是貧困學生。
  • 周蓬安:只要能「玩得歡」,學前學拼音也不算壞事
    周蓬安:只要能「玩得歡」,學前學拼音也不算壞事【人民日報:#提前學拼音在哪踩剎車#?】幼兒園不教拼音,孩子們又都學過,這是從哪學的?如果孩子差不多都學過,又該如何開展「零起點教學」?你覺得#學前該不該學拼音#?(1月5日微博話題)大概是一年半前,教育部辦公廳印發了《關於開展幼兒園「小學化」專項治理工作的通知》,明確5項治理任務:嚴禁教授小學課程內容;糾正「小學化」教育方式;整治「小學化」教育環境;解決教師資質能力不合格問題;小學堅持零起點教學。應該說,教育部的這個思路是正確的。
  • 兒童學畫畫有哪些平臺好?該怎麼樣選擇正規畫室?
    兒童學畫畫有哪些平臺好?該怎麼樣選擇正規畫室?我國的少兒美術教育狀況家長反應不是很樂觀,孩子幼教始終處於被動狀態,許多家長都想望子成龍的心切,從小就讓孩子學習接觸各種才藝,只會讓孩子的學習心理造成很的壓力,會更讓兒童覺得很厭學甚至害怕學習,滿足不了少兒美術發展的重要因素,小編通過網絡搜集了一些相關兒童美術教育的見解。
  • 一年級小孩學拼音怎麼都學不會,如何解決?
    一年級上冊語文最主要的學習內容,就是學習漢語拼音和識字認字。如果學習的時候沒有遵循兒童的學習規律,教不得法,會有孩子覺得很費勁。首先讓我們來看看,一年級上冊的語文教科書,是怎樣安排漢語拼音教學的。一年級上冊的語文教科書,一共安排了兩個漢語拼音單元,分別是第二單元第三單元,一共13課。
  • 該不該告訴孩子聖誕老人、灰姑娘是假的?孩子的認知發展於童話
    文|小魚奶爸日記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隨著現實教育的興起,很多家長開始對童話抱有更加辯證的態度。類似這樣的問題肯定在不少家長心中出現過:我到底應不應該告訴孩子,聖誕老人、灰姑娘都是假呢?畢竟孩子的認知就發展於童話,這對他的成長來說是意義非凡的。01童話之於孩子,有什麼作用?
  • 教幼兒識字,先學漢字還是拼音?
    提起教孩子識字,估計很多家長的第一個念頭就是要不要教娃學拼音。畢竟我們這一代人都是先學拼音,然後再用拼音去學認字。但其實教孩子認字的最簡單方法就是直接教,不用先學拼音。為了能讓大家明白這一點,我們需要先了解漢字和漢語拼音的一些基礎知識。
  • 超前學拼音、認字、背《三字經》……山東發布幼兒園「小學化...
    根據發布的《幼兒園「小學化」負面清單》,在學習內容上,像提前學習拼音、強化認字、強化學英語,教兒童學習10以上的口算、心算等;教學方式上,讓幼兒背誦《三字經》《弟子規》等等,以及小學化的評價方式、教育環境上等 問題,都不符合兒童身心發展規律。幼兒園先要自查自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