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睿宗李旦:當了兩次皇帝退了三次位,還被改了三次名

2020-12-24 平楠說史

中國古代朝代更迭頻繁,帝王更是幾百位之多。雖然徵伐無數,影響生產發展與百姓生活,卻也給我們留下了文化發展的波瀾壯闊之美。提到中國古代,不可不提的便是大唐盛世,文化發展、經濟發展比翼齊飛,盛唐景象名揚海內外。而提到皇帝,人們也都會想到千古特例——女皇武則天,而今天要提到的便是他的兒子李旦。李旦被很多人笑稱「六味地黃丸」,「一門五帝、兩次登基三次讓位、三次改名」,使其成為整個中國古代史最「出眾」的皇帝。

一門五帝

「一門五帝」並非言過其實,在整個中國古代史,父死子繼,兄終弟及很是常見,代代延續皇位的現象比比皆是,說起來並沒有什麼驚奇之處。但是,母親也做過皇帝的就屈指可數了,因為歷史承認的女皇不過武則天一人而已。所以可能被冠以「一門五帝」稱號的只有睿宗李旦與中宗李顯。

二人皆是高宗李治與武則天的兒子。到了這二位一家已經出了四個皇帝,但是下一位繼任者成為關鍵人物。李顯的子嗣中沒有能成為皇位繼承人的,而李旦的三兒子李隆基就是著名的唐玄宗。父母兄長、自己和兒子一家出了五位皇帝,這一點在中國古代史已經算是獨特,而更獨特的是睿宗本人兩度登基三次讓位,被後人笑稱「六味地黃丸」。

兩次登基三次讓位

李旦兄弟四人,命運最坎坷的應算是李顯,登基兩次一共當了五年皇帝,而最終的結果也不盡人意。但李旦則不同,雖然也當過兩次皇帝讓位三次,卻也是四兄弟中唯一一個善終的,所以世人對李旦的評價往往以「睿智」著稱。

李旦在兄弟四人中年歲最小,所以出生之後就備受寵愛。高宗對於小兒子也比較照顧,因為小兒子與皇位最遠,所以在爵位上予以側重,出生沒多久便封其為殷王,而成年之後更是屢屢進封直至冀王稱號。李旦為人忠厚老實,甚至看上去有些「愚鈍」的味道,所以在四兄弟中成為了母親唯一不放在心上的皇子。李旦長兄英年早逝,所以二哥李賢被定為皇太子,由於能力太強,一度遭受武則天排擠最終被逼自盡,如此一來只剩下了李顯與李旦二人。

李顯順利登基是為唐中宗,「二聖臨朝」的基礎早已奠定,李顯雖有心扶植韋太后與其對抗,但無奈勢單力薄,甚至從皇帝之位被廢為廬陵王。此時的武則天還沒能為自己稱帝打好基礎,所以想到了忠厚的李旦。李旦在位期間「母慈子孝」,甚至在武則天表示稱帝意願時,李旦主動請纓身之請求賜武姓,於是乎我們的老實人李旦成功第一次讓位。

第二次讓位比較突然,因為李顯復位之後,想封自己的弟弟李旦為「皇太弟」也就是名義上的繼承人,卻直接被李旦推辭。李旦此舉可謂明智,因為韋太后一族的勢力已然崛起,與李顯走得太近顯然不是上策,所以再一次將皇位讓了出去。事情如李旦所料,李顯沒過多久便被韋皇后毒害,而太平公主與自己的兒子李隆基乘勢而起,李旦因為地位尊貴再一次被推到了皇帝寶座。

此時的唐朝內部已經風起雲湧,而李旦也有心明哲保身,於是乎李旦第三次將皇位讓出,傳位於李隆基,而自己安心做一個太上皇。也正是此舉才能讓他在深宮內苑中有驚無險,從這個角度來看,「睿宗」諡號當之無愧。李旦兩次登基三次讓位充滿傳奇色彩,讓人應接不暇,但更有趣的是在起起伏伏的一生中屢次因形勢變遷而更換姓名。

三次改名

李旦在出生之時名字為李旭輪,寓意著旭日高照,不僅是對其健康成長的期盼,更是希望其未來能夠有成才。這個名字只用了十二年,但這無疑是李旦最開心的十二年了。前文說過,李旦的大哥英年早逝,這實屬可惜,但是在大哥百病纏身之後,可樂壞了幾位兄長,這一點心思被父皇李治看在眼中,於是為了告誡自己的三個小兒子,特意將所有人的名字中的「日」字去掉,寓意為「天無二日,民無二主」。所以李旦的名字由李旭輪改為了李輪。此時的李旦年僅十二歲,卻已經被捲入了嫡長子繼承的漩渦之中。

李旦的名字是第二次改名留下的,而將名字改為李旦的那一刻,就註定李旦真的捲入了母親與兄弟之間的爭鬥之中。在大哥早逝後,二哥的能力逐漸凸顯,甚至有跡象表明李賢的能力超過了李弘。東宮勢力不斷擴大,甚至讓李治心有餘悸,在武則天的引導之下,李賢被廢,李顯被寄予厚望。無奈,兄弟四人中最好吃懶惰不學無術的就是李顯。所以李輪被賜予了一個「日」,寓意旭日東升,李旦之名從此流傳,時間節點——永淳二年(683年)。

第三次改名在前文中曾經提到過,主要是母親武則天向兒子表達了想當皇帝的願望。李旦的權勢與母后相比不值一提,此時的李旦除了將皇位拱手相讓,更提出了讓母親賜名的想法。於是乎,李旦第三次改名完成,只是武則天做得比較透徹,不僅去掉了名字裡的「日」,同時將他的姓也改了——武輪。

結語

李旦的一生說悽涼卻安度晚年,說歡喜卻當兩次皇帝退位三次。在整個中國古代史中,歷代也是絕無僅有的存在了,李旦的一生就如他名字中的「日頭」一樣,升升落落,而且除了童年意外大多都如履薄冰,整體看來還是比較可憐的。在母親登基之後,李旦雖然退位卻也肩負著繼承李唐正統的重任,一方面寄人籬下,一方面需要傳承李唐大統,李旦的複雜心情可想而知。還好自己的兒子李隆基早年爭氣為父親爭回顏面,李旦的隱忍也算是有所回報吧!

相關焦點

  • 唐睿宗李旦兩次登基,卻三讓天下,是不是傻?
    (圖)電視劇《武媚娘傳奇》劇照當皇帝是中國人最高的夢想,君臨天下,主宰一切。但在中國歷史上,有一個人卻三讓皇位,傻得不能再傻。他就是唐睿宗李旦(662-716年),唐高宗李治、武則天的兒子。第一讓:母親李旦第一次即位,是武則天在洛陽宮中廢中宗皇帝為廬陵王的第二天。此時,武則天的政治經營還沒有達到足以改朝換代的火候,身為她幼子的豫王李旦就被立為新君。睿宗於是就成為繼中宗之後的唐朝第五任皇帝。
  • 唐睿宗李旦:膽小怕死,三次讓位,換得一生富貴!
    李旦作為她選中的傀儡皇帝,在政期間十分悲慘,經歷數次政變,多次讓位後,竟歪打正著,不僅保住了自己的性命,還獲得一生的富貴。李旦第一次當皇帝是因為她的母親武則天為了廢掉他的皇兄李顯。李顯是一個有謀略,不屈服於武則天的皇子,所以李治死後立下聖旨,由李顯繼承皇位。武則天也知道李顯不好控制。
  • 哥哥唐中宗李顯,弟弟唐睿宗李旦:一個死於非命,一個安享晚年
    歷史上最有背景的男人,一家子出了六個皇帝!沒錯,這個人就是:唐中宗「李顯」。下面以他為第一人稱,敘述整個故事脈絡。爸爸、媽媽、自己、弟弟、兒子、侄子都是皇帝!如果主人公換成唐睿宗「李旦」,邏輯也成立。最後就是「李旦」,也做過兩次皇帝,但第二次登基後急流勇退,退居二線成了太上皇,度過了一個幸福安康的晚年,是這幾位裡命最好的。弘道元年(683年)十二月,唐高宗李治病死後,李顯於同月甲子日初登皇帝位。咦,為啥叫「初登」?不急,慢慢看啦!
  • 唐睿宗在位時已立太子,李隆基僅為嫡三子,為何李旦傳為給他?
    李隆基能從武則天后期波雲詭譎的局面中脫穎而出,即位為帝,是歷史的幸運,也是中國的幸運,他在位時,開創了中國歷史上一段盛世---開元盛世,讓原本開放的大唐王朝,繼續以開放的姿態走向世界。但如果去細究唐睿宗李旦的波折人生,卻有透露出很多稍縱即逝的瞬間,如果走偏了軌道,可能後來的歷史就不一樣了。
  • 兩次退位的唐睿宗李旦,生活只有禁閉
    聊下面的話題前,先熟悉下前面的章節:1、外甥賀蘭敏之為什麼自毀前程也要反對武則天2、李顯,武則天之後的下一任皇帝3、太平公主,胸不平何以平天下李旦出生在公元662年,這一年,唐高宗李治患病的時間還不長,身體比較硬朗,武則天也只是一個,初次進入政壇的小菜鳥,雖然小心謹慎,但是在處理政務的道路上,還是需要李治親自輔導。
  • 據說聖誕節是為了紀念唐睿宗
    人們都知道李顯人稱「六位帝皇丸」,因為李顯的父親、母親、弟弟、兒子、侄子以及他本人都是皇帝,老婆都差一點成了皇帝。而人們忽略掉的是李旦,作為李顯的弟弟,他同樣是「六位帝皇丸」。不過也不能怪人們無視他,連《新唐書》裡都說,唐睿宗因為兒子的功勞太厲害,在位置上並沒有呆很久就禪讓了,本來也沒什麼可稱道的功績。
  • 平庸皇帝唐睿宗,為何被稱為「六位帝皇丸」?看完瞬間秒懂!
    文/晚風暮雨唐睿宗李旦懦弱無能,一生兩度登基,在位八年,但真正掌握權力的時間僅有兩年左右,自然沒有留下任何值得被史書記載的政績。李旦唯一值得驕傲的就是生了一個好兒子李隆基,開創了著名的「開元盛世」。如果再加上侄子唐少帝李重茂(李顯之子)的話,李旦就成為中國歷史上僅有的兩位「六位帝皇丸」之一(另一位為唐中宗李顯)。所謂「六位帝皇丸」,是網友的戲稱,指李旦和父母哥哥兒子侄子六人全都做過皇帝。
  • 李旦的最後一天:想起自己一生五次讓出皇位,不由悲欣交集
    他的三個哥哥,死的死,廢的廢,尤其李顯,都當皇帝了,還被趕下臺。嗣聖元年(684年),母親武后將毫無準備的李旦扶上皇帝寶座,改年號為「文明」。但是李旦覺得,母親做事一點都不文明,她專橫霸道,嗜殺成性,不擇親疏。對親生兒女下毒手眼都不眨。凡是擋在她面前的絆腳石,或者她認為是絆腳石,都會被毫不猶豫的一腳踢開。李旦明白,自己唯一能夠活下來的辦法,就是爭取不要成為武后的絆腳石。
  • 【李氏】涼國公主--唐睿宗李旦之女
    涼國公主乃唐睿宗李旦女,母王德妃,與惠宣太子李業、淮陽公主同母。始封仙源縣主,後更為涼國。公主名為單字,"少"+"免",念nou。始嫁薛伯陽後改嫁溫曦,溫曦亦為宦族。陪葬於唐睿宗的橋陵。人物簡介涼國公主(687年-724年),唐朝公主,名李(少免),字花妝(《新唐書·公主傳》作華莊),是中國唐朝第五代皇帝唐睿宗李旦的第五女,母王德妃。公主名為單字,"少"+"免",念nou。與惠宣太子李業、淮陽公主同母。摺疊人物生平初封仙源縣主,嫁太子左奉御薛伯陽,薛伯陽屬河東薛氏,薛稷的兒子。薛稷牽連太平公主,薛伯陽被殺,流放嶺南,自殺。
  • 唐睿宗李旦,武則天時代最聰明的人,明哲保身看淡權力,得以善終
    作者|阿呆唐睿宗李旦就是一個聰明人,對於他,我們並不了解,所以會誤以為他只是一個小角色。確實他比不得李世民的英武神勇,也比不得他母親武則天的勇敢決絕。然而武則天的孩子中,他卻是唯一一個活得長久的,他的一生,其實也十分精彩!
  • 兩次登基,在位5年半,媽寶男,最後被老婆女兒毒死的六位帝皇丸
    在中國歷史上有兩兄弟真是命運多舛而相似,都被後人戲稱為「六位帝皇丸」。他們是唐高宗李治和唯一女皇帝武則天的兒子唐中宗李顯和唐睿宗李旦。他們的父親是皇帝——唐高宗李治,母親是皇帝——則天大聖皇帝武則天,再加上李顯的兒子唐少帝李重茂和李旦的兒子唐玄宗李隆基,以及他們自己,最後就是爸爸、媽媽、自己、兄弟、侄子、兒子都是皇帝,所以他們兩個就被戲稱為六位帝皇丸。最有意思的就是唐中宗李顯,皇帝當成他這樣的也是歷史上少有的。
  • 李顯和李旦先後二次為帝,只怪自己有個強勢的老媽
    唐朝時期的李顯和李旦可是一對難兄難弟,由於自己有個強勢的老媽,導致這兩兄弟都是二手皇帝,在歷史上也是比較出了名的。中宗下臺後 ,大唐不可能沒有皇帝吧,於是武則天立了高宗的第八子,也就是自己的第四個親生兒子豫王李旦為帝,後世稱唐睿宗 。結果李旦比他哥哥李顯混的還慘,武則天直接把他軟禁在皇宮中,不讓他參與國事。
  • 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十次宮廷政變,為何唐朝就佔了三次
    漢平帝死後,由王莽攝政,人稱「攝皇帝」。又過了兩年,王莽又逼逼劉嬰頒詔「禪讓」,把皇位「讓」給了自己。第四、高平陵之變。公元249年春,司馬懿趁曹爽陪同幼主曹芳外出祭陵之機,發動政變,從此獨攬朝政,為後來的司馬代曹奠定了基礎。第五、楊堅代周。580年,宣帝病卒,楊堅當政後誅殺周室諸王,率兵平定尉遲迥、王謙和司馬消難的叛亂。公元581年,靜帝禪讓帝位於楊堅。
  • 史上最睿智的皇帝,聽說太子要謀反竟開開心心的交出皇位
    唐睿宗李旦是武則天的第四個兒子,他的妹妹是太平公主,他的兒子叫李隆基,都是如雷觀耳的人物,相比起來,反倒是他自己顯得沒什麼牌面,但我們要講的就是這個被老媽、兒子、妹妹壓一頭的「睿智皇帝」。李旦在他22歲的時候第一次當皇帝,他知道李家王朝的皇帝不好當,上一任這個帝國名義上的主人,他的哥哥唐中宗李顯已經被貶為廬陵王了,現在大概在房州戰戰兢兢吧!
  • 讓皇帝李憲:這一讓便讓出個開元盛世
    要說開元盛世是誰創造的,想必大家會異口同聲的說出是唐玄宗李隆基,不錯,李隆基在位時確實開創了開元盛世,但是他之所以能夠登上皇位,除了自身的能力和功勞以外,還與另外一個人有關,這個人便是他的大哥——寧王李成器(李憲),這一切還要從唐睿宗李旦二次登基說起。
  • 《宮心計2》:李旦一共有十一個女兒,其中真的有玲瓏公主嗎?
    而一開始陰差陽錯入宮的平民元玥因為種種原因被唐睿宗李旦封為了玲瓏公主,但她卻放棄了公主的身份,選擇與何離遠走天涯,過平凡的生活。電視劇中的唐睿宗李旦是李隆基的親生父親,除了玲瓏公主一個「義女」,唐睿宗還有幾個女兒?唐睿宗真的有一個義女被封為玲瓏公主嗎?唐睿宗李旦是武則天與唐高宗李治的第四子,他是唐中宗的親弟弟。
  • 借「彗星入於太微」,離間皇帝、太子關係:太平公主弄巧成拙
    皇太子是李隆基,李隆基當皇帝,前提必須是現任皇帝李旦退位。這其實是暗示李旦,太子李隆基將要謀反篡位。太平公主藉此離間李旦、李隆基父子關係。太平公主行離間之計,有什麼目的呢?目的很簡單,無非「權力」二字。史書說太平公主額頭方正、面頰寬廣,多權術謀略,老媽武則天常說太平公主像她。太平公主不僅在相貌、聰慧方面像武則天,對權力的追求、渴望亦不遑多讓。
  • 宋朝皇帝的繼位亂象
    宋朝皇帝全家福你認為的皇帝繼承制度有哪幾種?好像最常見的就是父死子繼。是的,這是古代無論帝王還是公侯王爵都會選擇的主要方式。如果膝下無子,一般就會傳位給同胞弟。北宋不含追諡的皇帝一共有九位,有六位皇帝繼位方式用的是父死子繼,他們分別是:宋真宗(宋太宗三子)、宋仁宗(宋真宗六子)、宋英宗(宋太宗曾孫、宋仁宗養子)、宋神宗(宋英宗長子)、宋哲宗(宋神宗六子)、宋欽宗(宋哲宗侄子、宋徽宗長子)。其中宋仁宗僅有的三個兒子都早夭,所以只能從宗室中將宋英宗過繼,作為養子繼承大統。
  • 大唐歷代皇帝簡介,強盛的大唐帝國,後期皇帝個個是慫包
    4:唐中宗李顯(656-710年)大唐第四位皇帝,高宗李治和武則天的第三子,公元683-684年及705-710年兩次在位。章懷太子李賢被逼自盡後,李顯被立為皇太子。高宗李治病逝後,李顯繼位為帝,此時的朝政大權已經被母后武則天掌控了幾十年。
  • 杜甫高考奇遇:兩次高考落榜,第三次皇帝點名「殿試」,名震朝野
    杜甫出生的712年,正是唐睿宗將帝位傳於太子李隆基這一年。開元盛世的大唐,杜甫是愉快地茁壯成長。少年時代杜甫家境優渥,衣食無憂。小杜甫是輕鬆快樂,美好幸福的。在學業上汲取營養,他迅速成長,才華開始嶄露頭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