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睿智的皇帝,聽說太子要謀反竟開開心心的交出皇位

2021-02-18 老王觀歷史

⬆⬆ 閱讀前,先點擊上方藍字「老王觀歷史」,再點",右上角設置星標,這樣您就可以每天收到最新內容。

唐睿宗李旦是武則天的第四個兒子,他的妹妹是太平公主,他的兒子叫李隆基,都是如雷觀耳的人物,相比起來,反倒是他自己顯得沒什麼牌面,但我們要講的就是這個被老媽、兒子、妹妹壓一頭的「睿智皇帝」。

李旦在他22歲的時候第一次當皇帝,他知道李家王朝的皇帝不好當,上一任這個帝國名義上的主人,他的哥哥唐中宗李顯已經被貶為廬陵王了,現在大概在房州戰戰兢兢吧!他很同情他的哥哥,因為他知道他們母親的強勢,這個女人對權力的渴望太瘋狂了,這種渴望越強,他們這些姓李的皇室子弟的處境就越是糟糕,就越是害怕,即使是她的親生兒子。

李旦不想當這個皇帝,但他的母后需要一個傀儡來堵悠悠眾口,政務這種事情是不可能去做的,只能每天在深宮裡遛遛鳥、寫寫字、畫畫畫維持一個皇帝的面子。後來連這個面子也沒了,他的母親已經掌控了朝野,不再需要傀儡了,於是他變成了太子,別人都是太子變皇帝,輪到他卻從皇帝變太子。

本想就這樣度過餘生了,結果他的母后低估了那些老人對李唐皇室的衷心,又打出「歸權於李」的口號了,於是他的哥哥李顯又被請回來了。二王相爭?和李顯搶皇位?不存在的,在李旦眼裡,這是背鍋的來了,麻溜的馬上上湊請辭將儲君之位給李顯了。

感覺終於鬆了一口氣了,可以逃脫這個帝國的政治漩渦中心了,不想他的哥哥比他還慘,被自己的女兒安樂公主和老婆韋後聯手毒死了,一個學她的婆婆,一個學她的奶奶,一個個做著權力的美夢,有唐一代的女政治家真是最多的。哥哥死了,他只能又站出來了,被群臣又推上了皇帝的寶座,這是第二次當皇帝了!

這次比上次好點,她那彪悍的老媽已經掛了,至少自己有權利了。但麻煩的事情還是有的,那就是他的妹妹太平公主和他的兒子李隆基在互相爭權,恨不得致對方於死地,兩個人都為他重登帝座出了不少的力,可能如果不是這兩人推波助瀾,他不見得會再去當皇帝,他知道這兩人都對皇位感興趣,但也無可奈何,只能感慨李家的女人沒一個是省油的燈。

有一次太平公主找了個術士進言,說:"最近彗星移動,紫薇暗淡,天下恐要大變啊,可能就從東宮開始",李旦一聽這莫不是說李三郎要謀反了,趕緊叫李隆基進宮,開開心心的把皇位傳給李隆基,說這是天命要他禪位,太平公主真是看得瞪眼,尋思著還有這種操作,本來想給她的侄子扣個帽子,結果她這哥哥直接借勢退位了。

縱觀李旦的一生,讓過三次皇位,當過兩次皇帝,一生經歷目睹過多次政變,卻依然能安然無恙,得以頤養天年,倒也挺符合死後廟號的「睿宗」了!

創作不易,喜歡的朋友請幫忙 「分享」

或右下角點 {再看}

相關焦點

  • 太子李承乾為何要謀反?李世民公平的愛是最大的傷害
    貞觀太子李承乾為何要謀反?加上太子近幾年的負面表現,讓李泰覺得皇帝有易儲之心,就有了謀求太子之位的心思,比如折節下交謀求聲譽。 李世民命黃門侍郎韋挺總管魏王府,後來又命工部尚書杜楚客代之,「二人俱為泰要結朝士。」後來宗楚客就拿金錢賄賂大臣,「因說以魏王聰明,宜為上嗣;文武之臣,各有附託,潛為朋黨。」
  • 大臣暗示皇帝,太子的智商有問題,皇帝卻說:你喝醉了吧?
    身為諸葛亮的弟子,姜維口才也相當不錯,三言兩語就把鍾會搞定,勸他別再跟著司馬家混,不如自己單幹,也許鍾會原本就有這種想法,加上姜維的一番勸說,決定舉兵謀反。在動手之前,鍾會誣陷鄧艾有不臣之心,司馬昭派心腹衛瓘把鄧艾抓住。衛瓘這個人非常聰明,不僅完成司馬昭交給他的任務,還憑藉出色的演技騙過鍾會,並成功平定叛亂。
  • 當皇帝還能「孔融讓梨」?這個皇帝竟然將皇位讓給弟弟,真是奇葩
    權力對於人們是一個非常有誘惑力的東西,因為有了權力就有了一切,可以做一切自己想做的事情,在古代,有著強大誘惑的莫過於皇權了,當上皇帝就擁有了一切,所以很多皇室的子孫都會為了爭奪皇位弒父殺兄,例如李世民就是為了坐上皇位發動了震驚的「玄武門之變」,雍正帝也是這樣,歷史上這樣的事情還很多。
  • 古代中國奉行嫡長子繼承制,為何真正繼承皇位的嫡長子少之又少?
    理由2:皇帝命太長,要熬死太子!太子早於皇帝而死的例子,在中國歷史上也是少有的,比如曾經勸諫朱元璋少殺太子,本來朱元璋在朱標的勸諫下,已決定不殺功臣,結果在朱元璋64歲時,30歲的朱標卻得病而死,朱元璋白髮蒼蒼,肝腸寸斷,痛哭流涕,決定將皇位傳給他15歲的嫡長孫朱允文!
  • 做人要低調,這位太子親身示範,太高調真的會連皇位都保不住
    在一切未成定局之前,做人做事不能太高調,要謙虛待人。否則誰也不知道下場如何。比如說歷史上的趙竑。因為他的高傲不僅失去了原本就屬於他的帝位,而且在新皇登基那天鬧出來一個笑話。在趙竑被立為太子之後,丞相史彌遠就派遣了眼線來監視趙竑的一舉一動,其實這種現象在古代是常有的事情,之前就曾經有皇帝在能力超群的大臣中安排眼線,監視他們的一舉一動呢,不過這都是因為皇帝害怕臣子謀反才做出來的事情。那麼對於丞相史彌遠來監視趙竑這一舉動,自然是惹惱了趙竑。於是,在某一天趙竑在那個眼線面前說道,如果他當上了皇帝,那麼他一定要把史彌遠流放,省著他還像現在這麼得瑟。
  • 《鶴唳華亭》太子軟弱被皇帝針對?其實是皇帝在害怕太子
    2019年上映的電視劇《鶴唳華亭》,開播後好評不斷,頻頻登上熱搜,劇情不斷反轉、男女主智商都在線,觀眾直呼過癮,但片中皇帝對太子的嚴厲無情,百般針對,有事就把他推出去「擋刀」,令很多人憤憤不平,看似強硬實則是忌憚太子,下面我們來講講太子為什麼不受皇帝待見,皇帝到底怕他什麼。
  • 李世民當了太子有了兵權,不會再逼李淵了,為何李淵主動退位
    「玄武門政變」過後的第二天,李淵便主動退位,把皇位讓給了李世民。 說起來,李淵是沒有必要把皇位交給李世民的。不管怎麼說,李世民敢發動政變,殺掉李建成、李元吉兄弟,但是並不敢殺他。因為李世民想要的是當太子,想要的是兵權。
  • 朱瞻基算不算謀反
    雖然《大明風華》是一部大女主戲,可是前半部分中朱家天團也覺得是吸粉很大的,帶給觀眾很多的笑聲,也給本劇增添了不少的亮點,不過對於朱棣最後死的時候,突然把三楊中的楊士奇叫過去,說要把皇位傳給漢王,理由是太子朱高熾的身子太弱, 如果不是太子恐怕命不久矣,一定傳位給太子。
  • 史上最冤!當了31年太子,卻被小人陷害而死
    如果太子是一個職業的話,那應該是中國歷史上最難做的職業之一了。首先,你要生的是時候,最好母親是皇后,自己還是皇帝的長子。因為中國古代講究長幼尊卑有序,只有嫡長子,才是第一順位的繼承人。當然這是在你的父親,也就是皇帝陛下掌握著實際權力的情況下。
  • 同為皇帝,為何朱元璋很放心太子朱標,但康熙卻很怕胤禔奪權呢?
    朱元璋與康熙同為一代明君,所立的太子也是自己最喜歡的兒子,也都對太子進行了悉心培養,所不同的是,朱元璋不僅鼓勵,甚至還幫助太子朱標培植自己的勢力,而康熙卻對太子胤礽處處提防,絕不允許太子黨勢力坐大,究其原因,在於兩人的氣魄和膽識截然不同。
  • 100位太子,有三分之一死於非命,古代太子是最危險的職業?
    三代之時的諸侯以及兩漢的諸侯王家準備接班的「二代」們,也可以被稱為太子,搞得太子滿天飛,看上去一點也不值錢。所以在漢朝以後,諸侯王的繼承人們改稱世子,太子才成了皇位繼承人的專屬稱呼。 也有將太子稱為儲君或皇儲的,不過儲君可不僅指太子。理論上,太子應該是皇帝的親生兒子,在某些時候皇帝的侄子、養子也可以成為太子。
  • 太子胤礽是康熙最喜歡的兒子,為何最終沒能坐上皇位?
    皇太子胤礽,是康熙皇帝的第二個皇子,滿周歲即被康熙立為太子,一生兩度廢立,歷經大起大落。而在胤礽的太子位置第二次被廢掉了之後,最終是由四皇子胤禛當上了皇帝,也就是後來的雍正皇帝。現如今的一些文學、影視作品,經常圍繞著這一段歷史,展開創作。似乎是為了得到更高的收視率,在這些作品中,都把胤礽塑造成了一個庸弱無能的人。
  • 朱祁鈺的皇位名正言順,為什麼朱祁鎮政變時,竟無一人出兵平叛?
    但懿旨中立朱見深為太子頗有深意,滿朝眾臣從骨子裡都認為皇位仍屬於朱祁鎮一脈。只是迫於國家危亡時刻,由朱祁鈺暫代皇位,日後還是要將皇位還給朱見深的。朱祁鈺迎接朱祁鎮回京劇照接回朱祁鎮之後,景泰帝不歸還皇位是可以理解的。
  • 古代最危險的尊貴人物,不是皇帝,而是太子
    封建王朝,最為尊貴的人物是皇帝,其次就是儲君太子了。身為皇帝,周邊總少不了強大的護衛隊,並且在衣食住行等方面都十分注重安全,並且權力巨大,周圍幾乎沒有什麼危險能夠近身,陰謀詭計也很難運用在皇帝的身上。但相比於皇帝,太子就危險得多了,作為皇位的繼承人,太子的兄弟們可是虎視眈眈,想要將其拉下來,自己上位。因此,諸多陰謀詭計和總總手段都被運用了上來。
  • 太子朱標早逝之後,朱元璋為何不讓更有能力的朱棣繼承皇位?
    朱元璋在太子朱標死後,為什麼沒有立更有能力的兒子朱棣繼位?反而立了朱標的兒子朱允炆為皇太孫,朱允炆好像是歷史上唯一一個皇太孫吧。至於為什麼沒有立朱棣為太子,我認為可能有兩個原因。古時講究立長、立嫡,不立庶立長、立嫡的規矩在歷朝歷代都非常重視,如果長子是嫡出,沒有什麼大的錯誤的情況下,一般都會選擇長子繼承皇位。其實在民間,也有這些講究,比如有長子、長孫、長房的說法。舊社會,一個家族搞祭祀祖先的典禮時,一般都是由長子領頭。這也說明嫡長子在一個家庭中地位比較高。記得袁世凱在擔任北洋大臣、直隸總督的時候,他的母親去世,等袁世凱將其母親的靈柩運回老家項城的時候。
  • 李世民為什麼要將皇位傳給李治,而不傳給太子或者是其他皇子呢?
    本文由作者獨家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在古代皇帝這一職位可以說是人人都想當的,但是當了皇帝之後,雖然意味著有了至高無上的權力,但是也隨之帶來了無盡的麻煩。皇帝不僅要考慮天下蒼生,更要考慮他自己死了之後皇位該由誰來繼承等問題。
  • 借「彗星入於太微」,離間皇帝、太子關係:太平公主弄巧成拙
    於是,太平公主指使一位懂得天象的人覲見皇帝李旦,說:「彗所以除舊布新,又帝座及心前星皆有變,皇太子當為天子。」這是《資治通鑑》中的原文,涉及天文星象,不好翻白話,中心意思就是最後七個字,「皇太子當為天子。」
  • 淮南王劉長:呂后的養子,劉安的父親,因何會與謀反罪扯上關係?
    劉邦聽說後十分後悔,便將劉長交給呂后撫養。高祖十一年(前196年)淮南王英布謀反,劉邦滅掉英布後,便立劉長為淮南王,讓他掌管昔日英布領屬的四郡封地。劉邦親自率軍出徵,剿滅了英布,於是劉長即淮南王位。這也是劉邦立國後逐步廢除異姓諸侯,改立同姓諸侯王的過程。
  • 《長安十二時辰》中,為何聖人不把朝政交給太子反而交給李林甫?
    劇中演高力士為了一個舊茶盞而被李隆基冷落,雖是虛構,但也說明了李隆基在交出朝政這件事上的決心。 李世民當了皇帝之後,為了體現自己奪位的正統性,多方抹黑李淵,還在朝堂上爆出李淵起家時給突厥頡利可汗稱臣的醜事,李淵一張老臉漲的通紅,心裡雖然mmp,嘴上還得笑嘻嘻,稱讚我兒仁孝。 第二任,李世民。李世民晚年也被太子李承乾擺了一道,要不是多長個心眼兒,就被李承乾和侯君集聯手幹掉了。李二從此嚇得沒睡著覺,最終把皇位傳給了懦弱無能的李治。
  • 淮南王劉安謀反,一場胎死腹中的謀反案
    淮南王位列諸侯,地位尊貴,而且在當時也沒有受到削藩的影響,他為什麼要謀反,為何還沒有開始,謀反就胎死腹中呢?剷除諸呂之後,大臣們擁立代王劉恆為帝,劉恆畢竟非嫡非長,他的即位引來皇族派的很多非議,劉邦子孫認為,大家都是劉家人,為什麼劉恆能當皇帝,而我們不能。劉恆是一個老謀深算的政治家,他為了坐穩帝位,竭力打擊威脅他皇位的人,在他即位後前三年劉邦最出色的三個孫子劉章、劉襄、劉興居相續被劉恆打壓致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