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彗星入於太微」,離間皇帝、太子關係:太平公主弄巧成拙

2021-02-08 西陸蟬聲c

唐睿宗延和元年七月,《新唐書》記載「有彗星入於太微"。中國民間自古將慧星貶稱「掃帚星」、「災星」;而太微位於北鬥之南,古人視之為天子住所。「慧星入於太微」,預示著帝位將受到衝擊。

於是,太平公主指使一位懂得天象的人覲見皇帝李旦,說:「彗所以除舊布新,又帝座及心前星皆有變,皇太子當為天子。」這是《資治通鑑》中的原文,涉及天文星象,不好翻白話,中心意思就是最後七個字,「皇太子當為天子。」

太平公主劇照

這段話明面上是解說星象,實則暗藏玄機。皇太子是李隆基,李隆基當皇帝,前提必須是現任皇帝李旦退位。這其實是暗示李旦,太子李隆基將要謀反篡位。太平公主藉此離間李旦、李隆基父子關係。

太平公主行離間之計,有什麼目的呢?目的很簡單,無非「權力」二字。

史書說太平公主額頭方正、面頰寬廣,多權術謀略,老媽武則天常說太平公主像她。太平公主不僅在相貌、聰慧方面像武則天,對權力的追求、渴望亦不遑多讓。只不過老媽太厲害,四個親生兒子殺了兩個,連襁褓中的女兒也下得去手。老媽在世時,太平公主很收斂,一點野心不敢表露。

等到女皇退位、李唐復闢,太平公主熱衷權力的一面逐漸顯露出來。尤其是睿宗李旦繼位後,太平公主一是有擁立之功;二是哥哥李旦對親情看得很重,三個哥哥慘死,對這個僅存的妹妹,李旦很寵愛;三是確有治國理政的才能。在政治上,李旦對其極為倚重,更助長了太平公主對權力的佔用欲。

《新唐書》說朝政大事如果不秉告太平公主就不能執行,有時她不來朝謁,宰相們就到她的府第商量朝政,天子李旦只是籤字畫押而已。

唐睿宗劇照

《資治通鑑》也說,每次宰相奏事,李旦就問:「和太平商量過了嗎?」然後再問:「與三郎(指太子李隆基)商量過了嗎?」得知二人同意後,這才批准。太平公主想得到的,李旦沒有一件事不照辦,宰相以下官員,擢升或貶降,只在她一句話。《資治通鑑》甚至說太平公主「權傾人主」,權力超過了皇帝。

太平公主難得遇到了李旦這樣的好哥哥,對她信任、寵溺,心甘情願地分享皇權。然而,權力就像毒品一樣讓人慾罷不能,既然得到手就不願再失去。

此時,能夠對太平公主形成威脅的,就太子李隆基一人。李隆基當初被立為太子時,太平公主並沒有反對,她覺得,時年二十七歲的侄子還年輕,容易控制。後來發現,李隆基剛硬堅強,頗有手段,太平公主「憚其英武」,開始擔心自己的權力受威脅,轉而想要改立一位昏庸懦弱的人做太子。

這次「慧星入於太微」給了太平公主離間的機會,她的真實目的,想借皇帝之手廢黜太子。

可是,太平公主萬沒想到,自己會弄巧成拙。李旦性格恬淡,對皇權並不熱衷,以前當過皇帝,將皇位讓給了老媽武則天;這次再當皇帝,又與妹妹、兒子分享權力。一聽「皇太子當為天子」,正合朕意,順水推舟說道:「傳德避災,吾志決矣。」將皇位傳給有德行的人,以避免災禍,我心意已定。

太平公主攔也攔不住,七月出慧星,八月李隆基繼皇帝位,是謂唐玄宗,尊父親唐睿宗為太上皇。

太平公主偷雞不成蝕把米,徒為唐玄宗殺她多了一條理由。

相關焦點

  • 為什麼李隆基登基後第一件事,就是殺死他深愛的姑姑太平公主?
    (太平公主積極謀劃,試圖廢黜李隆基的太子之位,改立李旦的嫡長子李成器)太平公主首先發動了攻勢,李隆基有個先天不足的弱點,他只是李旦的庶出的第三個兒子,前頭還有嫡出的哥哥李成器,下頭還有高宗皇帝的嫡系長孫,李賢的兒子李守禮,按照封建社會立嫡立長的宗法制度,李隆基當太子頗有些名不正言不順,所以太平公主及其黨羽們在朝中大肆散播輿論
  • 很多人都說太平公主死得冤,其實,她的結局卻是咎由自取
    但可惜的是,鍾紹京後來雖在官場幾度沉浮但畢竟落得善終,而太平公主則在先天二年(713)卻被唐玄宗李隆基賜死,家產被盡數抄沒了。試想一下,太平公主可是為李隆基立下大功的,沒有她的幫助,李旦根本不可能順利登上皇位。李旦若不是皇帝,便不可能有唐玄宗李隆基。那麼,唐玄宗為何非殺太平公主不可呢?
  • 為啥李隆基當上皇帝第一件事,就是幹掉姑姑太平公主?
    與其說李隆基當上皇帝第一件事就幹掉了他姑姑太平公主,倒不如說正是李隆基幹掉了太平公主,他才真正行使了皇帝的真正權力。因為在太平公主死之前,父親李旦雖然把皇位傳給了李隆基,但是在其妹妹太平公主的勸說下,李旦仍然保留了相當大的一部分權力在手中。下面細看李隆基和太平公主的恩怨糾葛。
  • 李隆基當太子後太平公主就與之為爭權而出現矛盾,並最終導致政變
    從現存的史料中,看不到公主反對的跡象。當時政局形勢,只能是睿宗當皇帝、李隆基當太子。太平公主絕對不可能萌發當皇帝的意願,哪怕是一時的閃念。 1、李隆基的繼位風波 太平公主及其親黨自以為得勢,便著手策劃新的廢黜太子陰謀。延和元年(712年)七月,西邊天空上出現彗星,公主趁機唆使「術人」向睿宗報告:「據玄象,帝座及前星有災,皇太子合作天子,不合更居東宮矣。」這裡的「術人」,是否即監國前夕散布謠言的「術者」呢?不得而知,但他們的手法如出一轍。
  • 太平公主的末路:李隆基再次率兵大開殺戒
    咱前面說過,太平公主與李隆基較量了挺長時間了,剛開始的時候,太平公主真可謂佔盡上風,甚至有一回她直接找到李隆基,當著那麼多人的面,把李隆基罵了個狗血淋頭,搞得李隆基臉上很掛不住,但沒辦法啊,人家畢竟是當姑姑的,長輩嘛,所以,李隆基其實也一直在忍讓。後來,太平公主不依不饒,趁著天上出現彗星的情況,找人向李旦進言,說是太子將要登基稱帝,本意是挑撥離間,讓李旦收拾李隆基。
  • 李隆基當上皇帝後,為何還容不下他的姑媽太平公主
    沒殺太平公主之前,李隆基這個「皇帝」就像是一個泡在水裡的饅頭,看上去個頭十足,實際上比豆腐還軟。所以,許多人不把他放在眼裡。殺了太平公主之後,饅頭立馬變鐵錘,落地一個坑,砸東西稀碎,人人敬畏。李隆基想做什麼?自然是鐵錘子,所以他要殺太平公主。
  • 唐高宗與武則天之女:太平公主
    所以李旦和李隆基這對父子的關係很微妙,本身皇帝和太子的關係就很微妙,皇帝的天下還是太子政變打下來送給他的,李旦的處境其實是很難的,如果成了處處聽兒子的太上皇,那麼就會變得像李淵那樣晚景悽涼,要麼還不如不做這個皇位,但是既然當了這個皇帝就要對立過大功的兒子有牽制和約束力,這個力量從哪裡來,只能從太平公主那裡來。
  • 太平公主:歷史上權勢最大的公主,為什麼謀反?
    武后想當皇帝,勢必要進一步打壓李唐皇室宗親,不想太平公主與李唐皇室宗親再有牽連,就讓太平公主改嫁武承嗣。武承嗣是武后侄子,武后同父異母兄武元爽之子,襲封周國公,當過尚書,宰相,武周時期女皇武則天曾經想立武承嗣為太子,被狄仁傑等大臣勸阻。
  • 大唐第一公主——太平公主
    她,是大唐第一公主——太平公主,有一個皇帝父親,一個皇帝母親,三個皇帝哥哥,推翻了一個皇帝,擁立了一個皇帝,自己也想當皇帝。太平公主是唐高宗和武則天的小女兒,是紅妝時代那顆最耀眼的流星,權傾朝野,最終以三尺白綾結束了自己的一生,令人感慨萬分。但人不可能天生就是政治動物,那麼這位曾經聰明可愛的少女是如何一步步踏入政壇的呢?這位盛極一時的太平公主是如何走向覆滅的呢?
  • 唐朝的這位公主不簡單,把李隆基三番五次往死裡逼
    在得到宰相們肯定的答覆之後,李旦才會對宰相們的意見表示同意。凡是太平公主想幹的事,李旦沒有不同意的,朝中文武百官自宰相以下,或升遷或降免,全在她的一句話,其餘經過她的舉薦而平步青雲擔任要職的士人更是不可勝數。由於太平公主權勢燻天,所以對她趨炎附勢的人數不勝數。太平公主的兒子薛崇行、薛崇敏、薛崇簡三人都受封為王。
  • 李隆基殺了太平公主眾人,為何唯獨放過了她的兒子?
    不甘心的太平公主畏懼武后的權勢,最後選擇了做李家的堅定的擁護者,而跟她結盟的就是後來的皇帝李顯和李旦。神龍元年,張柬之發動兵變,太平公主積極張羅,最後武氏被推翻,李唐再現,李顯登基,太平公主被授予「鎮國太平公主」。這個時候太平公主正式開始了參與朝局。
  • 李隆基與太平公主一起發動政變,為什麼最後太平公主還是被殺?
    太平公主是唐高宗與武則天的小女兒,一生中橫行霸道,淫亂無度。她曾經包養張昌宗,這是個容貌俊俏又攻於心計的美男子。但當武則天的男寵薛懷義失寵被殺後,太平公主便將自己玩了多時的張昌宗送給母親解悶。此後太平公主把試驗成功的男寵又多次向武則天奉獻。
  • 「牝雞司晨」時代的終結:太平公主的覆滅與唐玄宗的崛起
    在後來收拾張氏兄弟的誅殺行動中,太平公主立下大功,被中宗封為「鎮國太平公主」,在中宗一朝,深得兄長信任,太平公主走向前臺,積極參與朝廷政務,並獲免於向太子、公主行禮之特權。可惜唐中宗是個昏聵、軟弱的皇帝,朝政先後被武三思、韋後安樂公主一黨把持,但韋後一黨對其他大臣不放在眼裡,卻對太平公主頗為忌憚,知其多謀善斷,根基深厚。
  • 太平公主被殺,李隆基為何留下她的兒子?這裡有一不可告人的秘密
    作為武則天的女兒,太平公主的欲望絲毫不亞於母親,她一生經歷六任皇帝,其中不少都是在太平公主的扶持下上位,這種「壯舉」,試問還有誰能做到?不過太平公主的下場並不好,她與李隆基之間的鬥爭最終讓她丟了性命。除了性格以外,太平公主所作所為越來越像自己的母親,尤其是在武則天登基稱帝以後,太平公主也有了參與朝政的機會,但是武則天不準太平公主將宮裡的事情傳出去,因此太平公主也不敢太過放肆,後來李武兩家矛盾不可調和,武則天迫於壓力,重新立李顯為繼承人,並且著手撮合武家與李家之間的關係。
  • 史上最睿智的皇帝,聽說太子要謀反竟開開心心的交出皇位
    唐睿宗李旦是武則天的第四個兒子,他的妹妹是太平公主,他的兒子叫李隆基,都是如雷觀耳的人物,相比起來,反倒是他自己顯得沒什麼牌面,但我們要講的就是這個被老媽、兒子、妹妹壓一頭的「睿智皇帝」。李旦在他22歲的時候第一次當皇帝,他知道李家王朝的皇帝不好當,上一任這個帝國名義上的主人,他的哥哥唐中宗李顯已經被貶為廬陵王了,現在大概在房州戰戰兢兢吧!
  • 上官婉兒和太平公主到底是什麼關係?
    婉兒的第二段婚姻直到太子李顯逼迫武皇退位,正是被武皇器重的上官婉兒給他做了內應,為什麼身為武皇心腹的婉兒要去做李顯的內應,或許是因為祖父上官儀的仇,或許是因為太平公主,或許是為了自己心中所謂的正義,總之,武皇的時代至此結束。
  • 為何李隆基當上皇帝第一件事,就是幹掉自己的姑媽太平公主?
    這就導致了李隆基和姑姑太平公主之間,有了不可調和的矛盾。只是可惜,太平公主在這場權力的遊戲中,並沒有取得最後的勝利,結果是李隆基成功坐上了皇帝的寶座,而他當上皇帝的第一件事,就是幹掉了自己的姑媽太平公主。
  • 李隆基為何要下詔,將自己的姑母太平公主賜死在家中
    武則天在做「武周」皇帝時,她和高宗李治的兩個兒子(均被武則天廢為王)和一個女兒還健在,這就是唐中宗李顯;唐睿宗李旦和太平公主。李隆基是李旦的兒子,太平公主就是他的親姑母。在武則天的這三個孩子中,惟有太平公主機警聰穎,幹練果斷,權欲極強,其性格很像母親,武則天退位時,曾一度想把她立為太子,但迫於宗法和朝臣諫阻的壓力,傳位之事沒有實現。
  • 《深宮計》更新11集:太平公主刺殺,太子妃使苦肉計,誰都不簡單
    上周劇情,太平公主趁太子出宮去救太子妃的機會,立馬安排下屬進行刺殺活動,當然刺殺是不可能成功的,刺客無一生還,然而太子對兇手當然心知肚明。回宮後的太子對太平公主的勢力做了深刻的調查,沒有想到的是,太平公主竟然黑白兩道通吃,權勢越來越重,太子憂心忡忡,準備計謀回擊。三十六計總有一計能將敵人一擊斃命,於是太子妃決定實行苦肉計,以己為餌,引太平公主入套。
  • 太平公主與李隆基的那些事兒
    至於她的真實姓名,史書上歷來沒有記載李某某,一直叫「太平公主」。這好比微信群裡,都是暱稱,要問真實姓名還須費一番功夫,但是目前來說,太平公主的真實姓名我們還問不到(即使陳寅恪先生再世)。武則天想了一個損招,把自己的堂侄武悠暨的媳婦殺了,武悠暨就成了單身男人,倆單身一湊,把太平公主許配給了堂侄武悠暨。這種紅娘一般很罕見,也就武則天做得出來。因為李治跟武則天只有這一個公主,寶貝女兒嘛,所以非常寵愛,太平公主的嫁妝也非常豐厚,已經超出憲法了,封戶達三千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