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言字語:"朱門酒肉臭"之"朱"字意義從何而來?「朱」為何有木?

2021-01-18 網易

2020-09-30 07:24:18 來源: 字本論

舉報

關於"朱"字的本義闡釋分歧

  關於"朱"字各家的分歧還是比較大的,這種分歧源於對"朱"字中間指事符號的不同闡釋。各家從字形分析大致有以下幾種觀點:

  1."朱"為"珠"的本字,為象形字,並非如各家所說為會意字。商承祚先生持這種觀點,認為整個字形像貫珠之形,上下為串珠字後所系的結,同卜辭中有的"玉"字相似。

  

  2."朱"本意指稱樹幹。此種說法的依據是,在甲骨文中"木"字通常以指事符號來表示所指。指事符號在"木"上為"末",為樹梢之意;指事符號在"木"下為"本",意為樹根;指事符號在"木"中就是"朱",意為樹幹。

  

  金文「本」和「末」

  

  甲骨文金文「朱」

  3."朱"當為"株"的本字,持此種說法的是郭沫若先生,郭氏在《金文叢考》中認為:"'朱'乃'株'之初文……金文於'木'中作圓點以示其處,為指事字指一佳例。其一橫者乃圓點之演變。""朱"之本意為露出地面的樹根或者靠近根部的部分,或為樹樁。《說文》曰:"株,木根也。"徐鍇系傳:"入土曰根,在土上者曰株。"段玉裁註:"株,今俗語云樁。"

  

  樹樁

  4."朱"指紅心樹木。此說依照《說文》之解釋,《說文》曰:"朱,赤心木,松柏屬。從木,一在其中。"此種說法認為,"朱"字中間一筆指明從木中間砍斷,而裡面露出來的必定是紅色的樹心。

  以上四中解釋,似乎讓我們無從辯解,每種說法都貌似有理有據。縱觀以上幾種解釋,除了第一種與樹木無關,其他幾種解釋均與樹木有關,且第一、二種觀點基本一致,區別在於指稱的樹幹的部分略異。而從"朱"的字形觀察,當為"木"中間加指事符號而造,並非是兩頭打結中間穿"珠"之形。若為串珠之形中間的短橫或者圓點一般應為兩個以上。甲骨文「玉」字就是一串玉的形象,上圖甲骨文金文字形顯示所串之玉皆為三片及以上。而「赤心木」之義應該是後來引申而來的。

"朱"本義當指樹幹,當為"株"的本字,由樹幹或樹樁聯想到樹心之為紅色

  "朱"字與"末""本"具有相類推的造字原理,其指事符號在樹根和樹枝中間的樹幹上,很明顯在指明此處即為樹幹或樹樁也。《六書故》曰:"朱,幹也。"其實更為準確的說,"朱"當是樹幹的下部,即樹樁。

  "朱"當為"株"的本字,《說文》:"株,木根也。"徐鍇系傳曰:"入土曰根,在土上者曰株。"《急就篇》曰:"斬伐樹木斫株根。"成語故事《守株待兔》中的"株"亦是"樹樁"之意。而"朱"的紅赤之意從何而來呢?既然"朱"初為樹幹或樹樁,而樹幹或樹樁的中心一般為紅色,特別是類似松柏之木其主要特點就是樹心紅赤。

  

  守株待兔漫畫

  這種由樹幹聯想到樹心的紅赤也是順理成章的,特別是古代人比較看重那種類似松柏且材質非常好的樹木。這類紅木多是紋理交錯,且具有木材花紋美觀的特點,材質堅硬、耐久,很受人們喜愛。因此,我們說古人以樹心或樹幹之色來指稱顏色便不難理解了,恰似我們以"咖啡色"來指稱類似咖啡的顏色一樣。

  古人對顏色區分也是比較清楚的,不同的顏色有著不同的命名,而且同為紅色也會加以細緻區分。"朱"就是屬於紅色系列中的一種,"赤"也同樣是紅色當中的一種,且有別於"朱"。"朱"和"赤"對顏色的命名有一個共同點,都是以其他事物的顏色類比來做命名的,"朱"為樹心之色,"赤"從字形字義上看則是火焰之色。

  "朱"屬於紅色系列中處於中間的一種紅色,當為正紅之色,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大紅"。在古代文獻中,"朱"常與"赤"對舉出現,例如:

  

《禮記·月令》:"乘朱路,駕赤騮,載赤旗,衣朱衣。""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以上"朱"均為大紅色,"赤"為火紅色。

"朱"用來表示顏色,有尊貴之意,後造了"株"表示本義

  "朱"用義指稱顏色之後,便被廣泛使用,表示顏色之意顯出喧賓奪主的強勢。古詩中很多詩句所用之"朱"皆是表示紅色,如:

  

惡紫之奪朱也,惡鄭聲之亂雅樂也。(《論語·陽貨》)
今來縣宰加朱紱,便是生靈血染成。(杜荀鶴《再經胡城縣》)
畫閣朱樓盡相望,紅桃綠柳垂簷向。(王維《洛陽女兒行》)
新妝宜面下朱樓,深鎖春光一院愁。(劉禹錫《春詞》)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杜甫《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

  以上詩句中的"朱"皆為紅色之意。"朱"字多用來表示顏色之後,便又造了"株"來表示本義樹幹、樹樁,因一棵樹只有一個樹幹或樹樁,因此樹木的量詞也用「株」。

  "朱"字由紅色之意由引申指稱硃砂,如:

  

《周禮·冬官考工記·鍾氏》:"鍾氏染羽,以朱湛丹秫,三月而熾之。"
《隋書·西域傳·高昌》:"出赤鹽如朱,白鹽如玉。"

  後來"朱"又指稱朱色的物品。如:

  

《晉書·夏侯湛傳》:"若乃群公百闢,卿士常伯,被朱佩紫,耀金帶白。"
明朝湯顯祖《牡丹亭·肅苑》:"弄粉調朱,貼翠拈花。"

  以上"朱"字分別指稱"朱衣"和"胭脂"。"朱"在古代也是作為正色,表示尊貴之意,王公貴族的深宅大門皆漆成紅色,上文所謂"朱門酒肉臭"即是真實寫照。古代所謂"硃卷"指的是專門供閱卷官看的紅色試卷,每次科考之後便會有謄錄者用紅筆再謄抄一遍送交給考官批閱,以此防止考官營私舞弊。以此也可以看出"朱"作為正色的尊貴莊嚴的象徵。

  

  朱紅色的大門

結語

  關於"朱"字的本義有四種說法:1、"珠"的本字說;2、樹幹說;3、"株"的本字說;4、紅心木說。縱觀幾種說法,"朱"的本義當為樹幹或樹樁,為"株"之本字。"朱"的意義發展經歷了這樣一個軌跡:

  朱("株"之本字):"樹幹"或"樹樁"之意——聯想到樹心的紅色——指稱紅色(大紅)

  "朱"作為顏色又是一種彰顯尊貴的顏色,"朱門"就是王公貴族家大門的顏色。"朱"在被常用為指稱顏色之後,古人便又造了"株"字表示本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朱門酒肉臭,「臭」的意思是香氣?讀懂背後真意才明白杜甫的深刻
    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一句「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寫出了窮人與富人的巨大懸殊,寫出了苦與樂的兩極分化,飽含血淚的筆觸足以穿透人心。但對「朱門酒肉臭」一句的理解,歷來卻有著諸多的爭議,「臭」的意思究竟是「臭味」還是「香味」,兩種解釋都有何淵源,哪種解釋才更符合杜甫的本意呢?
  • 從杜甫描寫的「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談起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是描寫寒冷的,杜甫的另外一部作品《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則是描寫唐中後期社會饑寒交迫所見所聞的,那首膾炙人口的「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則反映了嚴重的社會現象。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杜甫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轉拙。許身一何愚!竊比稷與契。居然成瓠落,白首甘契闊。蓋棺事則已,此志常覬豁。
  •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是唐代著名詩人杜甫的名詩中的名句,寫的是古代北方冬天裡的情景。據查,「臭」字有兩種讀音,所以這句詩句也有兩種解釋。第一種,「臭」字讀「chòu」時,詩句解釋為:貴族人家的美味佳餚食用不完,只好讓它腐爛發臭;黎民百姓饑寒交迫,悲慘地死在路邊。
  • 朱門酒肉臭不是指肉臭了,真正含義鮮為人知,被誤解了千年的古詩
    朱門酒肉臭不是指肉臭了,真正含義鮮為人知,被誤解了千年的古詩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杜甫這兩句詩膾炙人口,特別是前一句,相信很多人都聽過,用來諷刺那些豪門權貴,小時候的我們 是這樣理解的:紅門大戶人家的酒肉多得喝不完,吃不了,都放發臭( chou)了,大路上卻常見有凍餓而死的人的骨頭
  • 【時評】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作者:劍客(原載於《商報》)春節期間,多個微信群和朋友圈在轉發一張在王彬街某餐館外面拍攝的照片。餐館門庭若市,坐滿了食客,但餐館窗外的人行道上,有一名髒兮兮的街童在睡覺。這張照片令人震撼,也是對社會的一大諷刺。
  • 帶「朱」字的成語.與「朱」有關的四字成語都在這裡,值得收藏
    無論您在哪裡,只要您姓「朱」,先點上面藍字珠塘朱氏,再點關注,每天免費閱讀。讓我們攜手弘揚朱氏文化,傳播朱氏正能量!在百家姓中,那個字的成語多呢?我今天按照順序開始整理。太少的我就不整理了超過十個,我就和大家分享。
  • 字言字語 淡泊明志 寧靜致遠
    粗看起來,這種解釋別有一番意趣,只是探源細究,並不符合字理。  「淡」是個形聲字,與「澹」同源,從水,炎聲,本義是味淡、味道不濃、不鹹,引申為稀薄、不旺盛、不熱衷於名利、無關緊要等義項。  老子有言「恬淡為上,勝而不美」。《中庸》曰:「君子之道,淡而不厭,簡而文,溫而理。」
  • 【字言字語】正解「天圓地方」
    玄機就在「天」字裡。  「天」的甲骨文像正面站立的人形,上面突出的是人頭,小篆變成一橫,本義指人的頭頂,《說文解字》曰:「天,顛也」,顛就是「頂」。「天」的這個意思至今還有應用,如稱人或某些動物頭頂部分的骨頭為「天靈蓋」,稱治療頭疼的中藥為「正天丸」等。
  • 字言字語 大智若愚解神話
    正是有了對山神、水神、湖神、草原之神的敬畏,讓我們的先民不敢肆意伐木、捕魚、濫墾,久而久之,養成了特殊的環保意識——「舉頭三尺有神明」,敬畏神靈的實質是敬畏自然,這種敬畏之心外化為道德力量,表面上看是愚昧無知,其背後富蘊文化大智慧!
  • 在古詩詞裡開啟閉合的門,五花八門,大有門道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杜甫: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朱門,指古代王侯貴族的府第大門漆成紅色,以示尊貴,後來以「朱門」泛指富貴人家。晉朝葛洪在其《抱樸子·嘉遯》裡有:「背朝華於朱門,保恬寂乎蓬戶」之句。「朱門酒肉臭,肉有凍死骨」出自杜甫的《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意思是貴族人家裡的酒肉吃不完都放臭了,窮人們卻在街頭因挨餓受凍而死。天寶五年 (746年),杜甫懷抱「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崇高理想來到長安,渴望「立登要路津」。
  • 古建之美丨 風回小院,翠掩朱門
    核心提示:在封建社會裡,大戶人家都愛用朱紅色大門,在宮廷建築上多用紅色、黃色,因為紅、黃色有富麗華美之感,而民間的建築多用青磚、灰瓦、白牆,以顯樸素、清麗之美。
  • 日本現實版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有消息表示,按照這個速度,月末有可能超過千人大關。截止發稿,關於【緊急事態宣言】【封城】的官方消息還沒有出來,有日推表示這是菅義偉為了轉移焦點。現實版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啊您認為呢?
  • 字言字語(56)正月為什麼不剃頭
    欲解開這個謎團先來認認「身」字。「身」是個象形字,甲骨文像有身孕的人之形,本義當為懷孕,引申為人的軀體,也指動物的軀體或某個東西的主體部分,再引申為人的生命、親自、人的地位品德等等。自古以來,中國人不論男女均不理髮,男女都把頭髮綰成髮髻盤在頭頂,以笄固定,古裝電視劇中大家都見過,原因與「孝」有關,《孝經》云:「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
  • 字言字語:工作之餘-中新網
    字言字語:工作之餘 2014-12-24 17:02:12來源:作者:責任編輯:楊斌 工作之餘,我想看多幾本書、看多幾部好電影、學習更多的生字新詞、多練文筆、多跑步、多與最親最要好的人相處。  一直覺得自己的思緒很混亂,每天覺得自己總有些事還沒做,老是覺得時間不夠用,但又從來沒靜下心來問自己要做什麼。當終於問了,才發現,我真正想要的其實不多也不大,都是簡單平凡、甚至可算是平淡的事。
  • 《綠皮書》中文字體探討-字言字語1
    這個系列叫「字言字語」——「自言自語」的諧音梗,這樣即使沒人看也不會顯得尷尬。第一期就探討一下《綠皮書》三個字。 首先聲明我並不是針對設計這個字體的同行,這更多是相關決策方的問題,畢竟在國內市場很多時候設計師沒有太多的話語權。看海報:
  • 同樣傳隱婚生子,朱一龍大段聲明讓人懷疑,張彬彬12字有說服力
    相信大家還記得前段時間傳言朱一龍隱婚生子並且「三代還宗」的事情吧,當時事情鬧得沸沸揚揚,因為朱一龍人氣非常高所以引起了很多方面的關注。雖然後來朱一龍方面發布了聲明,反而讓整件事情熱度更高,一時間朱一龍的這些傳言再度被傳開。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明星們想要低調處理自己的私生活,近日又有網友曝光了張彬彬隱婚生子的消息。
  • 大明的國姓是「朱」,民間百姓吃豬肉怎麼辦?朱元璋只改了一個字
    大明的國姓是「朱」,民間百姓吃豬肉怎麼辦?朱元璋只改了一個字在我們華夏5000年的文明史上,對於名字的使用權自小就非常的慎重 ,作為擁有傳統文化的文明古國,皇上對於自己的名字更有著別樣的歷史是意義。名字有著別樣的輩分意義。時至今日,我們在給晚輩取名的時候都會儘量避開族裡長輩的名字 ,日記是為了彰顯尊重又是為讓孩子有老幼尊卑的理念。很多祖上傳承下來的習俗都是以字作為傳承點,儘量避開老幼之間名字相同的可能。由此可見名字在我們傳統文化當中既蘊含著很多深刻的意義,又彰顯老幼尊卑的傳統 。
  • 起名廢系列之「朱」姓拯救指南
    和其他姓氏相比,「朱」姓重要特點總結如下,在起名時需要特別注意。和「朱」同音的字:豬、侏、誅、珠、蛛要特別注意「豬」這個高頻字造成的諧音。朱歡(豬獾): 全國3703人朱沙(誅殺 硃砂):全國有755人2019年度的人口排名第14,有1800多萬人。要起一個好一點的名字也是有難度的。堅決避免兩個字的名字。
  • 朱老師,你好。王陽明被後世喻為「近五六百年唯一一位聖人」,為何...
    > X 朱老師
  • 趣味對聯之析字聯欣賞
    一、拆字聯1、門上掛珠簾,你說是王家簾、朱家簾半夜生孩兒,我不知子時兒、亥時兒(這是明代書畫家唐伯虎對祝枝山的聯,「珠」字拆成王、朱,「孩」字拆成子、亥時)2、和尚和尚書詩,因詩言寺上將上將軍位,以位立人(明代翰林解縉對尚書,兩個和尚意義不同,詩和位都是拆字)3、凍雨灑窗,東兩點,西三點切瓜分客,橫七刀,豎八刀(明代文學家蔣燾對客人)4、鴻是江邊鳥蠶為天下蟲5、踢破磊橋三塊磊剪開出字兩座山6、閔先生門內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