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銀保監會發布了一則公告,炸翻了整個保險圈:
大致內容講的是:
自2020年7月17日起,銀保監會依法對天安財險、華夏人壽、天安人壽、易安財險、新時代信託、新華信託六家機構實施接管。
接管期限為一年,2020年7月17日-2021年7月16日。如接管工作未達到預期效果,接管期限依法延長。
一石激起千層浪,各路流言滿天飛,不少代理人也乘機開始恐嚇營銷:
那麼接管事件背後的真相究竟是怎樣的?對我們又有什麼影響呢?遠慮君今天就給大家講講這些問題,本文的主要內容有:
四家保險公司為什麼會被接管?保險公司被接管了,我的保單怎麼辦?你關心的幾個問題一、為什麼會被接管?
這四家保險公司被接管的原因,公告裡面也有說明:
也就是說,被接管的原因是因為觸發了保險法的第一百四十四條規定。這條規定具體是什麼?遠慮君也查閱了一下資料,如下:
如果被銀保監會接管了,那就說明至少發生了以下兩種情況其中之一:
① 保險公司償付能力不足; ② 違反了保險法規定,損害了社會公共利益,可能嚴重危及或者已經嚴重危及公司的償付能力;咱來一條一條對:
首先是償付能力不足。償付能力是判斷保險公司有沒有能力理賠,我們的保單是否安全的一個關鍵數據。
而根據最新季度的償付能力報告,這四家保險公司的償付能力如下:
可以看出,2020年一季度,被接管的四家保險公司償付能力都在120%以上,核心償付能力也都在100%以上,這個數字是足夠安全的。
因此,因為償付能力不足而被接管是說不通的。
那麼,觸發這次接管的原因應該是第二種:損害公眾利益,可能嚴重危及或者已經嚴重危及公司的償付能力。
但遠慮君認為,無論因為什麼原因,銀保監會實施監管,對於我們來說,都不是一件壞事。
只要保險公司有任何不合規的行為,銀保監會都會馬上出手,這樣就能避免更嚴重的情況發生,導致不可挽回的後果。
不過,也有不少朋友擔心,要是買了這幾家公司的保險,還能賠嗎?別急,咱們接下來就講講這個問題。
二、保險公司被接管,我的保單還有效嗎?
先給大家吃一顆定心丸:咱們買的保險,一絲一毫都不會受損,該怎麼賠就怎麼賠!
關於這一點,官方也給出了明確回覆:
意思就是,這四家公司不管上層怎麼變,最後老闆換成誰,咱們跟保險公司籤訂的合同不會受到任何影響,應該享受的權利都有保障。
而且,這也不是官方毫無憑據的隨意承諾,在保險法中也有相關規定:
所以,大傢伙兒儘管把心放到肚子裡,安安心心當個吃瓜群眾就好。實際上,這也不是監管爸爸第一次出手接管保險公司了:
可以看到,接管保險公司對於銀保監會來說,是一件駕輕就熟的事了,畢竟之前已經有了3次經驗。
之前的三次接管,都是因為償付能力或運營出了大問題,有些資產坑需要填,還動用了保險保障基金。而這一次,官方給的公告中沒說需要動用這筆錢,說明情況不算太糟,至少,比前幾次要好得多。
對於保險公司來說,被接管了,也不一定是件壞事。
以新華保險為例,在持續被接管的數年裡,公司運營良好,還吸引了新的大金主入駐,比如中金匯金。2011年,新華一躍成為A股市場上的第四保險股,時至今日依舊是大型保險集團公司。
再說個最近的安邦保險,銀保監會接管後順利過渡成了一家新的保險公司,也就是大家保險集團,重新接管安邦保險公司的業務、資產和負債,所有的保單也都是正常賠付。
這幾家保險公司被接管後,不僅沒有出亂子,反而蒸蒸日上,盈利狀況越來越好了。所以,有銀保監會的監管,無論是對保險公司還是對我們普通老百姓來說,都是好事。
三、你關心的幾個問題
1、買了這幾家公司的保險,要退嗎?
遠慮君講過,如果是以下這幾種情況可以考慮退保:
買錯了保險: 比如原本只想買一份純保障的重疾險,但一聽說保險還能理財,結果最後轉而購買了一份萬能險+附加重疾的保險;買低了保額: 可能因為投保時預算不夠,又或是貪圖返還的保費,很多人選擇降低了保額,比如只配置10萬、20萬的重疾險,但這個保額不足以抵禦大病風險;超過了預算: 對於普通家庭來講,保費支出應控制在家庭年收入的10%左右。如果保費佔比過高,很容易導致入不敷出,影響生活質量;保險公司被接管,並不在上述的幾種情況中,而且官方也再三保證了,咱們保單不會受到影響。況且,咱還要考慮退保造成的經濟損失和二次投保的風險。
所以遠慮君的建議是,如果只是擔心接管後保單利益受損,保障本身沒有問題,不用退,保費該交就交,踏踏實實地享受保障就好。
如果確實是買錯了、不合適,可以考慮退保,但是一定要三思而後行,不要盲目和衝動。
2、這幾家保險公司的產品,還能買嗎?
銀保監會在答記者問裡,明確說了:「接管後,天安財險、華夏人壽、天安人壽和易安財險,正常經營。各項保險業務照常辦理。以前籤訂的保險合同繼續有效,保險合同的權益都將得到保障。」
也就是說,不僅買了的保險,不會有事。如果你願意,現在也還可以繼續買。只要是保險公司正常在售的保險,都不會有啥問題。
3、小公司是不是容易被監管?不靠譜?
遠慮君明確地說過,凡是開得起來的保險公司都不是小公司。因為要成立一家保險公司,不是有錢就足夠了:
錢、人、方案,缺一不可,而且銀保監會在每季度末都要考核保險公司的償付能力、資金情況、現金流等。一旦發現有問題,就要督促整改。
更何況,這次被接管的4家公司可都是名副其實的「大」保險公司,尤其是華夏人壽:
2019年世界500強中,華夏排名第442名。根據銀保監會每年公布的全國原保費總收入排名,華夏人壽排名第四, 僅次於國壽、平安和太平洋:
看到了不?並不是說,所謂的大保險公司就是絕對安全,不出問題的。無論大小保險公司,經營風險是每家保險公司都會面臨的,經營狀況出現問題,大小公司都會被監管。
所以,與其糾結保險公司大不大,品牌響不響,倒不如好好研究產品條款,看清保障內容來的實在。
遠慮君說
每當這種時候,朋友圈總會被各種代理人刷屏,鼓吹買保險一定要選大公司,小公司不靠譜。
而這次事件恰恰說明了:大公司也有可能運營不善被接管,並不是100%可靠。
作為普通消費者,咱們需要關注的更多是產品的保障,而不必過度關注保險公司的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