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環是我的第一個朋友。我出生在河南的一個農村,小環家就在我們家斜對面。小環家就只有一座草房,院子裡有著大片的空地,說是院子,連院牆也沒有,那片空地就成了我們兒時活動的主要場所。
在那塊地方我學會了踢毽子,跳繩,跳格子,抓石子,藏貓貓等遊戲。我們經常會玩到媽媽來叫我回去吃飯才離開。
小環還有一個哥哥一個姐姐和三個妹妹,她排行老三和我年齡相仿。他家由於孩子多,勞動力少條件很差,用缺衣少食形容一點也不過分。她媽有個大齙牙,總是扯著嗓門在說話。
她應該是更像她爸吧,雖然並不漂亮,但沒齙牙,還算清秀。他的哥哥姐姐已經當大人用了,很少和我們玩。她的三個妹妹倒是總跟著我們玩,可我至今還記得永遠鑲嵌在嘴上面的大鼻涕和整年不洗,光著肚皮穿的發亮的不知道啥顏色的棉襖,還有那顆大齙牙,所以我還是和小環玩得更多一點。
小環很會一些些不知道從哪裡聽來的故事,還有講一些嚇人的鬼故事,我對鬼的概念也許是從那時候建立起來的。
我爸爸是工人,她爸爸是種地的,我是家裡老大,還沒有弟弟妹妹呢,一家人都寵我,我有點好東西都會和她分享,我們倆在一起有說不完的話。
她的哥哥姐姐是我最羨慕的,能幫她做好多事,也有好多事都是她哥哥姐姐告訴她的,為了和她比,我經常搬出了比我大八歲的叔叔;比如我們倆一起去上學,第一天學的是「毛主席萬歲」,老師要求回家要寫這五個字,「席」字好難寫呀,她說回家讓她姐幫她寫,我就說我讓我叔叔幫我寫,結果她姐幫她寫了,我叔叔卻不肯幫我寫,我好沒面子呀,我就哭,奶奶就追著叔叔打,叔叔滿院子跑,那天中午異常熱鬧。
一年級沒讀完我就隨父親離開了家鄉,四年後才又見到小環,她長大了一些,但衣服還是那麼舊,應該還是姐姐穿剩下的;我們有些生疏了,她有些羞澀,但還是她第一時間來找我的;這次見面我們要講的話更多了,我給她講城裡電影,公園,學校,老師,同學,她給我講村裡的變化,還給我唱河南的豫劇「朝陽溝」裡的片段,這勾起了我的好奇心,有電視以後,我從頭到尾的看了一遍「朝陽溝」,也是從此對戲曲有了喜愛,陶醉在那委婉動聽的唱腔中。
這次離開家鄉後,我給她寫過幾封信,她也回過一封,至於內容應該是無關緊要,不痛不癢,我也忘記了,等我再老家,已經是上大學了,在家時間很短,沒看到她,據說在縣城讀高中呢,我為她驕傲,她是她們家學歷最高的了,真盼望她也能考上大學,改變自己的命運。
可等到再有她的消息時,說她沒考試大學,已經嫁人了,嫁到了外村,生了兩個孩子,我真為她遺憾,希望她日子能過得好一點,現在也行已經當奶奶了,也許頭髮和我一樣白了,也許……。
小環,我兒時的玩伴,我很想你,你還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