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際互動效應

2021-02-19 山東和諧心理

什麼是人際互動效應?

人際交往中由於一方給予另一方的獎(懲)、恩(怨),另一方產生相應的獎(懲)、恩(怨)交換的效應即為人際互動效應。

《詩經》中的《木瓜》:「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匪報也,永以為好也;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匪報也,永以為好也;投我以木李,報之以瓊玖,匪報也,永以為好也。」便是生動的互動效應。

人際交往中由於一方給予另一方的獎(懲)、恩(怨),另一方產生相應的獎(懲)、恩(怨)交換的效應即為人際互動效應。這種交換與互動,可以是積極、肯定的,也可以是消極、否定的。

你愛別人,才會獲得別人的愛。
人際互動效應」在感情中有什麼負面影響?

1、形成自私自利的性格

自私的人,永遠覺得自己的自私無可指責。

這摘自網絡的名句,意思便是自私的人只會從自身的利益角度考慮問題,並且認為自己的做法無可挑剔。

這就好比兩個人談戀愛,女方不能吃辣,可是男方無辣不歡,並且美其名曰吃辣可以排除溼氣。女方發脾氣,男方卻說女方是"無理取鬧",可是下一次吃飯遇到自己不喜歡的香菜,男方便會大發脾氣指責女方不為自己著想,最後分手了還要罵對方矯情。

這種典型的只考慮自己不考慮他人的行為著實讓人憤怒,而不反省自身卻將錯誤都歸結在別人身上更是典型的自私自利的表現,不懂得付出只坐享回報,長此以往註定會讓人避之不及。

2、雙方關係失衡

每個人投身於一段感情中必定是抱著諸多美好期待的,都是希望與對方攜手並肩,共同抵禦時光侵襲走向人生終點,卻總有許多感情最終成為互相折磨的牽絆。

最近一直關注北大女生包麗事件,看到她去世的消息我的內心一陣痛惜,本是花一樣的年紀,本是優秀的人生,卻皆因一段感情被摧毀。

因為男友的一系列奇葩要求和言語誘導,導致包麗開始對自身產生嚴重的懷疑,甚至面對男友卑微到塵土裡,男友高高在上的指責和精神折磨最終壓垮了包麗。想說:"姑娘,那個渣男才配不上你啊!"

相愛本就是一件公平的事,付出愛得到愛。一方全身心的付出著,可偏偏另一方在得到的同時又不懂珍惜反而不斷摧毀著,這便成了一段感情中失衡的重要點。愛情不是獨角戲,一個人唱不到圓滿謝幕,只有相互配合,協同並進,才會贏來最熱烈的掌聲。

3、婚姻破裂

婚姻中每個人都有無可避免的缺點,都會做錯事,懂得相互體諒才能懂得幸福的真諦,如果只是相互指責互相抱怨,結果只能是扯破臉皮家庭破碎。

例如我們沒少看到的明星之間的離婚罵戰,相互之間口誅筆伐讓一眾吃瓜網友分不清孰是孰非,各自站隊也是顛三倒四,今天覺得男方說的對,一起罵女方,明天覺得女方說的對,一起罵男方。

在一起的時候甜蜜的想讓全世界都為他們祝福,分手了想讓全世界都知道自己才是受害方,只是都忘了相愛相恨,都是雙方相互作用的結果。

一味的指責對方,將對方的缺點擴大化,同樣招致來的反擊也是如此。

孰是孰非大概他們都不清楚了,只是婚姻破裂無疑,留下戰戰兢兢的孩子,和或許一輩子抹不去的陰影。可見,不能正確認識"人際互動效應",會對感情產生極大的危害,那麼,有什麼辦法避免呢?

怎樣避免「人際互動效應」在婚姻中的負面影響?

1、只有付出以後才配談得到

宮崎駿說:在茫茫人海中,相遇,相知,相守,無論誰都不會一帆風順,只有一顆捨得付出,懂得感恩的心,才能擁有一生的愛和幸福。

幸福也是要爭取的,只有懂得付出,只有經歷一些磨難,才會有更多收穫幸福的資格。

我曾經看過一個故事:一個女生因為從小被父母拋棄所以十分不信任別人,後來一個男人走進了她的生活,對她好,讓她慢慢的放下戒備並且和男人結了婚。可婚後女人還是顯得對男人不夠信任,這讓男人十分惱火。

他向朋友抱怨,朋友卻說:"當初你便知道她的過去,你依舊選擇了結婚難道不是因為愛她嗎?既然愛她,就應該懂她內心的傷痛和敏感啊!為什麼要計較這些呢?"

男人聽後才恍然覺得自己錯了,今後加倍的對女人好,幫助她走出心結,結局也是幸福圓滿。

當你期望得到一份愛情,必定會比別人付出更多的努力,當你得到了一份愛情,必定是你的付出得到了回應。所以,當你想看到對方滿眼都是你的時候,首先做到的,便是滿眼都是她。

2、如果對方不領情,把精力放在提升自己上面

你若盛開,蝴蝶自來,你若精彩,天自安排。

改變自己比改變別人要來的順利的多,當你改變不了對方的想法時,不如先將自己做一個提升。

朋友的老公創業初期有一堆應酬,每次都很晚回家,後來創業不見起色,朋友便勸她老公別做了,不如兩個人開一個母嬰店,因為最近這個項目大家都說不錯。沒想到她老公一臉不耐煩的對朋友說:"你懂什麼?天天就知道在家看電視什麼也不幹。"

朋友一臉茫然,原來自己每天把家收拾的一塵不染在老公看來根本不算事兒。於是朋友便自己著手開店,外出學習市場調研籌備資金全都自己獨自完成,後來店開起來了而且越做越好,這時候朋友老公又說:"不然我停掉我的項目來和你一起做?"

可見,兩個人的日常生活中如果一方對另一方的付出視而不見,我們大可不必過於執著,不妨把精力放在提升自己之上,最後不僅充實了自己,更贏得了對方的尊重。

3、給予回應,讓對方知道你的想法

《詩經·木瓜》言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匪報也,永以為好也!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匪報也,永以為好也!投我以木李,報之以瓊玖。匪報也,永以為好也!

當對方為你做出一件事情時,你要給對方充分的回應,不要以為"他會懂",其實他"真的不懂",往往許多爭吵都是來自於這樣的誤會,本來都是好心意,卻搞成了一團怒氣。

我的表哥是個"直男",不會哄女孩子開心也不懂得甜言蜜語。有一次他女朋友給他買了一身衣服,他心裡挺高興的,但是卻什麼也沒說拿起來就扔到了床上,他女朋友他:"不喜歡嗎?"

他說:"喜歡啊!"

"喜歡怎麼不試試?"

"我這會不想試啊!"

然後表哥的女朋友沉默了好一會拿起來衣服就走了,他還愣愣的想:"這是咋了?"其實表哥內心是歡喜的,只是他沒有做出正確的回應讓女朋友誤會了。

假如他收到衣服便打開看看,然後誇對方眼光真好自己非常喜歡,然後再講幾句好聽的話或者來個擁抱,我想對方一定不會生氣的掉頭走掉,甚至衣服都一併拿走了。

可見,給對方一個回應,不僅僅是禮貌的表現,更是向對方展示你的內心,讓對方知道你對她的感情,這也是保持一段關係的良方。

4、多進行一些開誠布公的聊天

卡耐基說:如果你是對的,就要試著溫和地、技巧地讓對方同意你;如果你錯了,就要迅速而熱誠地承認,這要比為自己爭辯有效和有趣得多。

夫妻之間應該多多增加一些交流的機會,而不是各自懷著對彼此的意見,讓它在各自的內心逐漸發酵,最後等待著一場破壞性的大爆炸,多溝通,多從對方那裡了解到自己做的不足之處,比爭吵來的更有用的多。

我的父母很少抱怨彼此,每次她們對彼此有意見,比如我媽嫌棄爸爸不愛乾淨,我爸又不滿意我媽語氣不好時,總會有一個人提議在彼此都不生氣的前提下提出意見,兩個人便心平氣和的面對問題並且探討問題的解決辦法以達到雙方之間的滿意。

可見,當有一件事情讓你有所誤會或者不滿時,不要等著事情越積越多,越積越大,雙方坐下來開誠布公的聊一聊,消除彼此之間的誤會,促進關係的升溫。

總結:

愛情是什麼,是我做錯了事,你嘴裡說著真笨卻親自收拾好殘局,轉身遞給沮喪的我兩顆糖,我便會笑著分給你一塊,有吵鬧卻依舊甜蜜的走下去,下次你做錯了事,我也會像你一樣。

但如果你只顧跳腳罵我,那麼下次你錯了,我同樣也不會原諒你,幸福便也這樣失去。愛情不是對弈,必須拼個輸贏,不是辯論賽,你我各執一詞。愛情只是一朵小花,你給我陽光雨露,我便還你燦爛容顏。

相關焦點

  • 來看看影響人際交往的七大心理效應
    看別人,大多從自己的角度出發,而這種出發點,往往形成了一種心理暗示,影響到自己與他人的互動,心理學上稱之為心理效應,影響著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與互動。  在人際交往上,影響關係的,主要有七大心理效應。  首因效應   人們對一個人的態度、行為,很大程度上依賴於對其的第一印象。
  • 一點學習-人際交往中不得不重視的第一印象效應
    第一印象效應是指最初接觸到的信息所形成的印象對我們以後的行為活動和評價的影響。在面試時,注重細節的人往往會被錄用,例如注意到門口散落的雜物將其妥善放置,及時主動地為面試官添水,隨手撿起地上的垃圾。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甚至會有作秀嫌疑的小事,在招聘者無法從簡單的接觸中深入全面地了解應聘者時,往往對於應聘者成功與否具有決定性作用。
  • 心理學:人際交往中,比第一印象更重要的「近因效應」,別忽略了
    在心理學上,有一個著名的「首因效應」,他是指在人際交往中,我們給彼此留下的第一印象很重要,它決定著我們今後的交往,是否會順利。對於「首因效應」,我們都很熟悉,不過,在人際交往中,卻有一個更重要的「近因效應」,卻常常被我們所忽略。
  • 人際互動
    這種人際互動裡的衝擊力量是巨大的,因而可以更深刻的改變一個人。怪不得人們說自助會是最有效的治療方法。我想,當我不安的時候,我隱藏起真我,用假我面對新認識的朋友,這樣就立刻的失去了新認識的朋友。可我真的不知道對剛認識的人就展示真我會怎樣。其實,也許並不會怎樣。或許只要我們內心處在安全的狀態,展示真我並沒有什麼危險,因為我們立刻就可以識別危險。
  • 暈輪效應什麼意思什麼梗?名人效應是一種典型的暈輪效應
    暈輪效應什麼意思什麼梗?名人效應是一種典型的暈輪效應時間:2020-05-08 14:20   來源:川北在線整理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暈輪效應什麼意思什麼梗?名人效應是一種典型的暈輪效應 又稱光環效應,最早由美國心理學家愛德華桑戴克提出的一種心理學現象。
  • 心理學:為什麼你的人際交往能力弱,是因為你不懂「好心情效應」
    心理學:為什麼你的人際交往能力弱,是因為你不懂「好心情效應」01在美國電影裡,當有人心情不好的時候,我們經常會從這個人的嘴裡聽到一句話:「leave me alone」(別理我/讓我單獨呆一會兒)。這就是所謂的「好心情效應」,常言道,人逢喜事精神爽,一個人在開心的時候,眉眼之間往往散發著動人的光彩,讓旁邊的人忍不住去親近他。混跡職場多年,我曾見過許多同事之間、上級與下級之間的摩擦和衝突,很多時候,兩者之間並沒有什麼過節,僅僅因為有一方心情不好,另一方又不合時機地撞到了他的槍頭上,所以才導致矛盾的出現。
  • 怎樣提高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合作鍛鍊的5種方法建議收藏
    那麼,我們該如何引導孩子提高人際交往能力呢?作家楊冰建議通過5大心理法則引導孩子提升交往能力:一、前提,重視任何活動中的「第一次」,即重視首因效應。我們都聽過這麼一句話,「良好的開端是事情成功的一半」。
  • 十大心理學效應暈輪效應
    暈輪 效應 暈輪效應又稱「成見效應」、「光圈效應」、「日暈效應」,指在人際知覺中所形成的以點概面或以偏概全的主觀印象。
  • 王億人際關係:如何同上司達成互動性人際默契
    王億人際關係:如何同上司達成互動性人際默契下屬與上司的理想關係是達成互動性的人際默契。所謂互動,就是同上司間的溝通、交流,達成某種程度上的互助互補互利;所謂默契,就是在脾氣個性、處事方式等 方面相互摸底,達成某種共識,以體諒與合作甚至心照不宣的方式共同促進。那麼,怎樣才能達成這種互動性人際間的默契關係呢?
  • 人際關係中的「六脈神劍」:六個心理效應幫你獲得更好的人際關係
    首因效應首因效應,又稱「第一印象效應」。是指我們在人際交往中首次見面時給對方留下的印象,通常這種印象深刻、長遠,儘管很多時候「第一印象」往往是是錯誤的,但它卻是影響人們認知、判斷的一個主要因素。所以在人際交往中請慎重對待自己的「第一次」。
  • 用好九種心理學效應,辦學路上溝通更輕鬆
    今天,我們將介紹與溝通關係密切相關的9種心理效應,希望可以使大家有所收穫。01自己人效應常言道:「是自己人,什麼都好說;不是自己人,一切按規矩來。」02角色置換效應在社會心理學中,人們把交往雙方的角色在心理上加以置換從而產生的心理效應現象,稱為角色置換效應。它還有另外一個說法,即「同理心」。用中國人的話,就是「將心比心」。
  • 筆記|《社心》C3 社會關係 之一、人際關係和人際溝通
    C3 社會關係一、人際關係和人際溝通人際關係是指人們在共同活動中彼此為滿足各種需要而建立起的相互間的心理關係。自我暴露是指個體把有關自己個人的信息告訴他人,與他人共享自己內心的感受和信息。人際吸引是指人與人之間的相互接納和喜歡。普遍存在於各種人際交往中。曝光效應又稱單純接觸效應,是指反覆多次出現的事物能提升喜歡程度。人際溝通是指社會中人與人之間的聯繫過程,即人與人之間傳遞信息、溝通思想和交流情感的過程。
  • 周末心理學:暈輪效應
    暈輪效應又稱「光環效應」,屬於心理學範疇,是指當認知者對一個人的某種特徵形成好或壞的印象後,他還傾向於據此推論該人其他方面的特徵。本質上是一種以偏概全的認知上的偏誤。暈輪效應愈來愈多地被應用在企業管理上,其對組織管理的負面影響主要是體現在各種組織決策上。
  • 暈輪效應:好壞迷人眼,一眼看不清!
    這其實就是暈輪效應。暈輪效應,又稱成見效應、光圈效應、光環效應、日暈效應。因為這種效應產生的知覺特點就是好像日暈和月暈一般,向周圍瀰漫和擴散。暈輪效應是一種影響人際知覺的心理因素,是人際交往互相作用過程中形成的一種誇大的社會印象,還是一種以偏概全的典型例子。
  • 人際交往中不可不知的暈輪效應:人們見到的,正是他們知道的!
    暈輪效應又稱「光環效應」「光圈效應」他的意思非常的抽象,如果說非要給他概括的話,那麼只能這樣說:一個人對另一個人最初的印象決定了他的總體看法,而看不準對方的真實品質,形成了一種或好或壞的成見。其實光環效應和光圈效應特別好理解,只不過非要給他定義的話,那麼會讓人難以理解,我給大家舉一個例子,大家就能明白了。為什麼現在做廣告的都喜歡請明星代言?就是因為明星眾所周知,而且他們都是代表正能量的,有絕大部分的人都喜歡他們,所以選擇明星代言的好處就是,讓消費者的對產品的第一印象是好的!
  • 「長尾效應」 —— 陽光心態 燦爛人生
    很多人的支持體系比較狹窄,局限於一兩個或者少數幾個人。因為,他們認定這些人和自己的關係緊密,這些人頗有知識和才華。從統計學到營銷學,再到社會心理學,有一個概念越來越被人們接受,那就是「長尾效應」,英文名稱Long Tail Effect。「頭」(head)和「尾」(tail)是兩個統計學名詞。正態曲線中間的突起部分叫「頭」;兩邊相對平緩的部分叫「尾」。
  • 考試中的各種效應
    其中,「效應」相關的知識在試卷中也屢見不鮮。因此,現將幾個重要的效應及其本義、啟示羅列出來,希望廣大考生在理解的基礎上加以記憶。一、刺蝟效應1.別稱:心理距離效應2.原理:刺蝟在天冷時彼此靠攏取暖,但保持一定距離,以免互相刺傷的現象。教育者與受教育者日常相處只有保持適當的距離,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 比較常見的幾種效應
    1.蝴蝶效應蝴蝶效應又叫拓撲學連鎖反應,指在一個循環系統中,微小的改變能帶動整個系統的長期的巨大的連鎖反應,對於這個效應最常見的闡述是:"一隻南美洲亞馬遜河流域熱帶雨林中的蝴蝶,偶爾扇動幾下翅膀,可以在兩周以後引起美國德克薩斯州的一場龍捲風
  • 登門檻效應~
    其實很簡單的哦,那就是利用「登門檻效應」。那什麼是「登門檻效應」呢?該效應是美國社會心理學家弗裡德曼與弗雷瑟於1966年提出的,是指一個人一旦接受了他人的一個微不足道的要求,為了避免認知上的不協調,或想給他人以前後一致的印象,就有可能接受更大的要求。
  • 周四心靈加油站丨「暈輪效應」是怎麼回事?專家給你解釋一下……
    又到周四心靈加油站 上一期小編給大家帶來的 【沉錨效應】 小夥伴們都還記得嗎?】 暈輪效應又稱「成見效應」「光圈效應」「日暈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