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辭職,還是休學,目標都是幫助抑鬱症患者暫時離開社交環境。
很多人在陷入抑鬱情緒後是無法正常與人溝通的,或是悶悶不樂,或是強行提起精神跟人說話,假裝很開心,假裝過得很好。
強行表現出快樂是很累的,並且自我損耗會更厲害。
正因為累,無法用健康的情緒應付社交,辭職和休學才成了一種自保的本能。
不用跟同事尬聊,不用在同學面前強顏歡笑,可以獨自傷神,可以盡情釋放負面情緒……
為什麼會產生逃避的念頭呢?
因為我們把抑鬱當成標籤牢牢貼在自己身上了,用抑鬱標籤去指導自己的行動,所以才會想要辭職休學,你就這樣被抑鬱症拿捏住了。
聽起來辭職休學後你的人生就會煥然一新,獲得情緒自由。
但拋開抑鬱程度去談休學辭職都是耍流氓。
從圖裡可以看到,抑鬱程度不同,對生活的影響也不一樣。
大多數人的沮喪、消沉,都處於輕度或中度的狀態,這很正常,畢竟現在生活壓力大,今年還這麼魔幻,又是疫情又是洪水的,電影院也多半年沒開業了。
這種情況下,辭職休學不是一個好選擇。
你想要的只是從生活暴擊下逃離那麼一小會兒,喘口氣。
我不會告訴你說走就走,因為98%的人都沒有那份底氣撂挑子不幹了。
緩解這種抑鬱情緒最好的辦法,就是想辦法請個假,碰見好老闆給你來一個月小長假也不是不可能。
可以利用這段休息的時間,調整狀態,休息的時候建議遠離手機信息,停止刷微博看抖音。
為什麼?
網際網路紛繁複雜的信息對於抑鬱情緒的作用只能是雪上加霜,這幾天掛在熱搜的也不過是一個網紅在跟男友結束7年愛情長跑分手後,無縫銜接了一個渣男,然後網友就在網上撕這個網紅到底是不是「好姑娘」。
這種信息對你有實際作用嗎?
顯然沒有。
相反,它還可能帶跑你的節奏,抑鬱時期的情緒本就起伏不定,不要說再跟祖安網友吵架了,氣都能氣死,所以別看了,好好休息,才是王道。
但是這個時間一定不能超過三個月,超過三個月就不是在調整狀態,而是在逃避。
逃避雖可恥但有用,因為人家是新垣結衣。
如果說到了重度抑鬱的情況,那麼是可以考慮辭職休學的。
這也因人而異。
有人需要立刻縮回自己的世界,斷絕社交,以便重啟情緒,獲得心情緩和;有人就需要繼續進行社交,以便讓自己感覺活著。
有人認為「辭職休學治百病」,但事實是,我們很需要社交,這是500萬年以來刻在我們基因裡的東西。
即使是社恐,內心也渴望被關愛和保護,只是自己不知道怎麼跟人接觸,或是自卑或是羞怯。
工作、學習、戀愛,本身就是在給我們灌輸一些溫暖,在生活中遇到的善良,是推動你前進的風,被照顧、被關心,會讓你覺得人間值得。
而如果辭職休學,反而會讓你的情緒跌落谷底。
「我是不是太懦弱了,只能靠逃避來保護自己」,我們很容易在逃避後出現羞恥感,也減少了自我認同,潛意識裡,我們會把自己看成是失敗的。
「我做什麼都不行,我就是個廢物」
「哎,工作都做不好,我幹嘛還活著呢」
抑鬱躲在黑暗裡偷偷嘲笑你呢。
不想被抑鬱牽著鼻子走,試著把每一個「我不行」變成「我可以試試」,雖然今天也許做得不太好,明天我會比今天做得更好。
抑鬱總會過去,
一切都有希望。
關注超職微信公眾號【流心蛋】
回復「714」領取 《自我關懷的力量》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