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鬥機如今是一個國家空軍強大與否的重要標準,那麼問題來了,戰鬥機的發動機多了就一定好嗎?我們首先來了解兩者的作用。雙發重型戰鬥機通常用於遠程巡航作戰任務,包括遠程空中攔截任務。除了射程遠之外,它還需要很高的速度才能快速到達戰鬥區域,或者到達目標區域進行驅趕。由於安裝了兩個引擎,雙引擎重型戰鬥機的推力可達2馬赫,速度可達3馬赫。飛行高度很高,接近2萬米,有些甚至達到3萬米。雙引擎重型戰鬥機的性能分為用於空中作戰的空中優勢重型戰鬥機和用於地對海打擊的攻擊機。
F16單發戰鬥機
目前,雙引擎重型戰鬥機正逐步向空戰和攻擊相結合的多功能方向發展,並取得了可喜的進展。目前有:架蘇-30、蘇-35、F-15、颱風等這類重型戰鬥機的典型。五代飛機中的F-22、J-20、蘇-57等都屬於重型戰鬥機的範疇。雙引擎重型戰鬥機屬於主戰飛機,在高低空格鬥中處於優勢位置。
蘇57雙發重型戰鬥機
輕型戰鬥機機身小,重量輕,使用單一發動機。這種戰鬥機主要用於地面防空,以空戰為主要性能,並考慮到對地面和海上的打擊能力。輕型戰鬥機機動靈活,具有出色的低空性能和強大的低空突防能力。與重型戰鬥機相比,它的航程、速度和有效載荷都較低,速度低於重型戰鬥機。典型型號有:F-16、米格29、殲10、梟龍等。單引擎輕型戰鬥機屬於高低搭配的低端戰鬥機。
殲10單發戰鬥機
重型戰鬥機以不同的價格和不同的定位,發展成為主要的作戰飛機。它的定位是建造一架具有高戰鬥力的高端飛機,能夠對抗空中和海上目標。它具有大縱深作戰能力,可以攜帶大型飛彈攻擊目標。因此,重型戰鬥機的價格也高得多,維護和使用成本也相對較高。如果大量設備承受巨大壓力,特別是在戰爭狀態下,生產周期長,成本高,供應很可能會中斷。正是因為這個原因,輕型戰鬥機出現了。儘管輕型戰鬥機比雙引擎重型戰鬥機體積小、重量輕、子彈少、使用範圍小,但它們價格便宜、製造速度快、易於維護、使用成本低。戰時,它可以大批量生產,製造周期短。單引擎輕型戰鬥機在使用和定位上屬於低端類型,通常用作「消耗品」或補充品。
首先,從它們的性能和定位來看,重型雙發戰鬥機肯定是比較強的。兩者之間一對一的競爭也是重型戰鬥機獲勝的機會更高。然而,武器的力量不能從性能的比較中看出,因為武器是用於戰鬥的。雖然輕型戰鬥機體積很小,但在空戰中並不一定完全是劣等的。就性能特徵而言,雖然重型戰鬥機是多用途的,但迄今為止它並不均衡,通常是一種出色的性能。然而,輕型戰鬥機通常具有良好的空戰性能。還有許多輕型戰鬥機在空戰中沒有輸給重型戰鬥機的例子。其次,輕型戰鬥機被定位為低端「消耗品」型號。在戰爭時期,有許多戰鬥案例,T-34坦克的性能遠不如虎式,但最終的贏家是T-34。因此,僅僅從表現來判斷誰是贏家顯然不夠嚴格。戰鬥機首先用於戰鬥。這就是製作它們的目的。因此,只有實戰才是強弱的最終考驗。(皓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