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
姓名:劉麗
學院:法學院
主講課程:國際法、國際商法、稅法、金融法、公司法(雙語)
個人經歷:
武漢大學國際法專業博士,先後在Chinese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Law、人民法院報等期刊雜誌公開發表多篇學術論文,主編、參編多部法學教材,現負責主持一項湖北省教育廳科學研究計劃指導性項目,參與一項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在實務領域,高分通過國家司法考試,具備律師執業資格,作為兼職律師入選武漢市青年律師「雙百人才」涉外班。
01
興趣開啟法學大門
劉麗大學本科是英語專業,因為大一的法律基礎課考試的分數比較高,給了她很大的自信和濃厚的興趣。武漢七校聯合雙學位的辦學時,她選修了武漢大學的法學專業,作為她的第二學位。
進入法學專業後,她發現自己進了一個嶄新的世界:「學習法律知識讓我有一種安全感,明白在社會中遇到一些問題的時候,可以怎樣去解決問題,去維護自己的權利,於是就對法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在綜合了自己的英語專業和興趣的前提下選擇了國際法作為學習方向。」
雖然剛開始接觸法學時一腔熱血,但深入學習會越來越難,劉麗再通過反覆讀書思考,不斷的鞏固自己理論課程的基礎,最終取得優異的成績,獲得博士學位。
02
教師律師雙管齊下
2011年,劉麗從武漢大學畢業,到武漢學院任教。從第一次上講臺的緊張,到一次次授課變得從容,國際法專業的課程對她來說變得得心應手。她還主動講授了很多其他專業方向課程,比如憲法、金融法、公司法、稅法。
要講好一門課程,劉麗要做大量的備課工作。她說:「備課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但是這些辛苦能讓自己的基礎變得越來越紮實。」
劉麗的踏實精神潛移默化地影響了一批學生。法學1802班的戴逢源說:「劉麗老師常常教導我們不要害怕辛苦,不要有急功近利,急於求成的心態。學習知識一定要吸收到自己腦海當中,未來的某一天,這些在時間裡不斷積累的知識,就成了人進步最好的基石。」
從2018年開始,劉麗在律師事務所擔任兼職律師,在法律事務實踐中積累經驗,努力成為一名「雙師型」教師。
教師的工作經驗讓劉麗在法學領域遊刃有餘,律師的實務工作又豐富了她的課堂內容,使法學教學不脫離社會實際,為學生專業實訓、職業規劃等方面提供實際的幫助。
03
實戰案例豐富課堂
劉麗認為,教師和律師的工作相輔相成,兩者之間最有可能發生衝突的地方,就是開庭的時間和上課的時間。對此,她始終把教學放在第一位:「從我開始律師執業到現在,沒有因為開庭而調過一次課。課表很早就排好了,必須優先上課,接案子的時候我會儘早去和法官溝通,避開自己上課的時間。」
律師職業的辦案經驗可以讓劉麗在課堂上講很多自己親手經歷過的案例,課堂就會變得生動很多,同學們對相關的法律法規的理解也要深刻很多。
「學校以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為目標,我打算在畢業論文的指導上創新,給學生提供法律案例作為畢業論文素材。」劉麗說。
去年指導學生的畢業論文,她提供了兩份自己經手的案例,其中一個是農民工用跳樓要挾討薪的案子,學生從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的效力、以脅迫為由行使撤銷權、合同被認定無效的法律後果等方面去研究。「通過真實案例完成畢業論文寫作,無論是從理論還是實踐上,對學生都有很大的助益。」
小編Q&A劉麗
Q:你是如何保持課堂趣味性的?
A:我會常常和學生分享我看的書,把專業知識點和這些書結合起來,引導學生進行分析。比如《三體》裡雲天明買了一顆恆星送給程心,我會從國際法的外層空間法角度來和學生討論這個行為是否有效。
Q:您是怎樣做學生的課堂管理的?
A:學生都是成年人了,應該能夠規劃自己的學習安排。我並不經常點名,偶爾點名目的其實就是想認人,加深對同學們的了解。關於我的課堂,我會儘量地通過我的課堂內容把學生吸引進來,使他們因為對這一門課程感興趣,而選擇留在教室。
Q:您對法學專業學生實習實踐有什麼建議?
A:我非常鼓勵大學生在大一大二期間就能夠去法院、檢察院或者律師事務所實習。因為實務工作教給學生的一些東西,是很難在學校裡、在書本中學到的。法學是一門應用性很強的學科,它就是需要操練,這樣才能幫助學生真正地認識到自己的所學的專業。
Q:怎樣成為一名優秀的律師?
A:一名優秀的律師需要具備非常強的綜合能力,歸根結底還是要專業,要具備較強的分析問題的能力。我建議同學們在學校期間可以嘗試多做一些收集資料,鍛鍊整理資料、法律文書寫作等方面的能力。同時多結交朋友,多鼓勵自己,特別是性格比較靦腆的學生,多嘗試和陌生人溝通,會很有收穫。
」
文字:王涵 圖片:本人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