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點音頻|話說朱元璋:弒君自立的陳友諒和殺降的常遇春

2020-12-20 齊魯晚報網

講正史野史,說歷史;談奇事怪事,講故事。聽眾朋友們大家好!這裡是壹點音頻歷史欄目《鬍子說史》。

「話說朱元璋」上回書說道,這個陳友諒不但心狠手辣,而且六親不認,把他的恩師倪文俊頭顱割下後送到了天完國皇帝徐壽輝的手中。這次咱再說說陳友諒弒君自立,用鐵錘砸爛自己大老闆徐壽輝頭顱的殘暴行徑。

陳友諒在殺掉倪文俊後,以所謂匡扶之功成為了天完國的第一重臣,他的能力也充分表現了出來,不但心狠手辣、六親不認,還知人善任,有很強的組織能力,更為難得的是,他是一個很有帶兵才能的人。也就是說,陳友諒的可怕之處是一個典型的雙面人格之人。雙面人格隨意切換,使得陳友諒成為「雙倍」可怕之人。

而他也成了朱元璋霸業之路上的最大障礙。

漢高祖劉邦問過韓信,自己能帶多少兵,韓信告訴他只有十萬,這件事充分說明了兵不是越多越好,關鍵看在誰的手裡,怎麼使用,而陳友諒的能力遠遠不是十萬兵可以包容的。

與他相比,天完國皇帝、陳友諒的大老闆徐壽輝就差得太遠了,這個人確實是個好人,但除了好人,他什麼也不是,陳友諒每天看見徐壽輝高高在上的坐在寶座上就來氣,這個廢物為什麼坐在上面,我還要向他請示,當這個念頭出現的頻率越來越多,越來越頻繁時,思想中的圖謀就將變成行動。

要除掉徐壽輝很容易,但之前一定要先解決他的那些明教兄弟,第一個就是趙普勝。

於是,不久後,趙普勝以圖謀不軌的名義被殺掉,丁普郎和傅友德不是白痴,看情形不對,就溜了,跑到朱元璋處繼續當差。

此時的徐壽輝真正成為光杆司令,是陳友諒手中的棋子,於是在幾乎所有的歷史書中都出現了這麼一段奇怪的描述,公元1360年,徐壽輝在陳友諒的挾持下進攻朱元璋。

進攻,還是被人挾持的,做皇帝到了這個地步,還不如死了好。徐壽輝並不想死,他把權力交給了陳友諒,只是希望活下去。

陳友諒是屬於那種「臥榻之前豈容他人酣睡」的人,他絕不會放過徐壽輝。

這一天終於來到了,公元1360年6月16日,陳友諒率領十萬軍隊順江而下攻克朱元璋的採石,他邀請徐壽輝去採石城的五通廟拜神,徐壽輝一向對這些活動很是熱衷,於是他應邀來到了廟裡。

當他來到廟裡時,陳友諒正站在窗前,身邊站著兩個衛士,外面下著很大的雨。

陳友諒沒有理他,徐壽輝多少有些尷尬,他走到陳友諒身邊,以一種近乎討好的語氣說道:「我們就要打下應天了,這都是你的功勞啊。」

陳友諒沒有回頭,只是淡淡的說:「可惜你看不到那一天了。」

徐壽輝懵了,他不是沒有想過這一天的到來,但當它到來時,還是那麼殘酷。

兩個人都不說話了。

死一般的沉默。

徐壽輝的汗和眼淚都下來了,他心中的恐懼就像一隻大手將他拖入無底深淵。

「我把皇位讓給你,我做平章(相對於宰相),你看這樣行嗎?」

陳友諒終於回頭了,他用一種難以置信的眼神看著徐壽輝,說出了他一生中聽到的最後一句話,「你是怎麼在這個亂世上生存下來的?」

衛士上前,從預先準備好的鐵錘打碎了徐壽輝的腦袋。

徐壽輝倒下時最後看到的是陳友諒那冰冷的目光。

衛士們洗幹了前任老闆的血跡,布置好大殿,因為這裡馬上就要舉行新皇帝的登基大典。

公元1360年6月16日,陳友諒在暴風雨中,於五通廟登基為帝,定國號為漢。

陳友諒雖然算是個不折不扣的不講道義的人,但他卻是一個敢做敢當的人,他的大漢國的年號是「大義」。

真是夠狠、也夠滑稽,弒君奪位的人居然敢把自己的年號取名大義,這又告訴了我們一個信息,這是一個不遵守遊戲規則的人,在他眼裡,什麼仁義道德都是狗屁,你們不是不恥於弒君的行為嗎,我就做給你們看看,我的年號就叫大義!

誠然,這樣的一個人是難於對付的,要對付這樣的人,君子的做法是不行的,守規矩是不行的。

誰能夠對抗這樣一個可怕的人,看來只有朱元璋了!

在朱元璋攻佔應天后,陳友諒和張士誠都感覺到了這個對手的潛力。他們都是非常厲害的人,誰對他們威脅最大,他們的心裡很清楚。雖然朱元璋還很弱小,但絕不能小看他。

但是陳友諒當時並未掌控天完國的政權,所以最先與朱元璋發生衝突的是張士誠,雙方從公元1356年朱元璋攻克應天后,就沒消停過,大大小小打了上百仗,朱元璋對張士誠極為頭疼,自己只是佔了點地盤,幹嘛總和自己過不去,本來兵力已經不堪敷用,但屋漏偏逢連夜雨,同年六月,朱元璋有部將投降了張士誠,此時朱元璋做出了一個重要的決定。

他要和張士誠談判,並寫信給張士誠,大致內容是:我是貧苦農民,你是私鹽販子,大家都是苦人啊,幹嘛非要打我呢,咱們兩家和平相處吧,時不時去串個門不是很好嗎。

朱元璋這樣做是因為他已經和徐壽輝開戰,兩線作戰非常不利於他,可張士誠也不是等閒之輩,看出了朱元璋的計謀,他回信給朱元璋,大意是:你是從哪裡來的就滾回哪裡去,我已經和徐壽輝約好,非滅了你不可。

談不攏,那就打吧。

同年七月,張士誠大舉進攻朱元璋控制的鎮江,朱元璋早有準備,命令當時手下的王牌將領徐達和常遇春應戰,大敗張軍於龍潭,然後猛將常遇春一路打過去,到了第二年攻克了常州,之後在攻克寧國的戰鬥中,常遇春充分繼承了夏侯敦受傷不下火線的精神,身中三箭仍然堅持作戰,又攻下了寧國。張士誠一敗塗地。

其實張士誠的軍隊戰鬥力並不差,人數也多於朱元璋軍,但卻慘敗,從以上情況我們可以得出千軍易得,一將難求的結論。

這個百年難求的大將就是常遇春。

常遇春跟隨朱元璋的時間並不長,也不是當年朱元璋挑選的「淮西24名將」,他於公元1355年朱元璋攻克和州的時候才來投奔,雖然晚來,他卻一點也不客氣,開口就說,我到這裡來就是當先鋒的,把先鋒印給我吧。

朱元璋見過的狂人不少,但從來沒有見過這麼狂的,他很生氣的說:你小子不過是個吃不飽飯的難民,到我這裡來混飯吃的,我怎麼可能給你這樣的官位呢。常遇春卻笑著說:你就等著瞧吧。

此後,他用行動證明了自己的實力。

在朱元璋攻克採石的戰役中,元朝軍隊在岸邊列陣,朱元璋的水軍無法靠近,看著干著急,正在此時,常遇春的船隻經過,朱元璋頓時想起了他的話,對常遇春大喝道:小子,你不是要當先鋒嗎,現在是時候了!常遇春應聲奮勇向前,單槍匹馬持長戈向岸邊元軍刺去,元軍接住了他的長戈,卻沒有想到常遇春的目的正是在此,他手握長戈順勢跳上了岸邊,連殺數人開闢了灘頭陣地,後面士兵一擁而上,佔領了採石。

此戰後,朱元璋重新認識了這個叫常遇春的年輕人,並親自授予他總督府先鋒的官位。

常遇春是個天生的先鋒材料,他善於使用騎兵進行突破,選擇進攻位置準確,能冷靜判斷戰場形勢,除此之外,他還是一個武林高手,個人武藝也甚是了得,這一優點在後來起了極大的作用。但他也有個致命的弱點,他嗜好殺戮,而且是最不道德的那種——殺降。

古語有云,殺降不祥,從道義上說,對方已經投降,再動手似乎就不那麼光彩,可他偏偏嗜好這個,這個嗜好也為朱元璋惹來了大禍。

那麼,常遇春的「殺降」怪癖給朱元璋惹來什麼大禍和麻煩呢?

且聽下回分解。

好啦,今天的鬍子說史「話說朱元璋」咱就聊到這裡。文稿主要參考:當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歡迎留言評論,謝謝您的收聽和關注。咱們下期再見!

文稿整理/主播 翟恆水

編輯/後期 邱志強

商務合作微信13805313995

找記者、求報導、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我要報料

相關焦點

  • 壹點音頻|話說朱元璋:「殺降」的常遇春給朱元璋惹來大麻煩
    這裡是壹點音頻歷史欄目《鬍子說史》。「話說朱元璋」上回書說道,朱元璋面對的最可怕的對手是陳友諒。而自己隊伍中有一個「百年難求」的大將軍叫常遇春,俗話說,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這個常遇春在勇猛無敵的同時,有一個難以改掉的壞毛病,那就是「殺降」——,什麼是「殺降」呢,那就是在戰場上殺掉所有的俘虜,並以此為樂。
  • 常遇春乃明朝第一猛將,為何40歲時突然暴斃?
    當時朱元璋和陳友諒在鄱陽湖大戰,這一場決定天下歸屬的大戰可以說是驚天地泣鬼神。特別是到了後期,陳友諒軍敗勢已定,當時「元末第一猛將」張定邊突然發力,打算於萬軍之中直取朱元璋的首級。」這看似荒誕的舉動卻嚇壞了朱元璋,因為張定邊實在是勢不可擋,在萬軍從中左衝右突,猶如無人之境。
  • 讓朱元璋談之色變的陳友諒,到底有多厲害?
    只有一個人,那就是漢王陳友諒,其實說起陳友諒這個人,小生第一次接觸他,是在看倚天屠龍記的電視劇裡,金庸先生在倚天屠龍記裡的小說中,將陳友諒的陰毒狠辣也是表現的淋漓盡致。在正史中陳友諒作為朱元璋最大的對手正式登場,陳友諒最大的特點就是不要臉,有句話說的好,樹不要皮必死無疑,人不要臉,天下無敵。
  • 常遇春是如何脫穎而出,成長為朱元璋心腹愛將的?
    當時朱元璋正為糧草和舟楫發愁,和州的糧食不夠吃了,而與和州隔江相望的太平、蕪湖盛產稻米,朱元璋想渡江,但是缺乏船隻。常遇春言辭懇切,自請為先鋒,朱元璋的態度有些冷淡,說:等過了江,再議此事不遲。巢湖水軍歸附後,同年六月,朱元璋率軍渡江,決定先取牛渚磯,可是元軍列陣於磯上,拼命發射弓箭,朱元璋舟師離江岸三丈多,無法登岸。
  • 朱元璋為何烹殺常遇春夫人?常遇春夫人之死
    朱元璋為何烹殺常遇春夫人?
  • 陳友諒為啥輸給朱元璋?你信《倚天屠龍記》就out了
    其實陳友諒輸給朱元璋不是因為奸險,恰恰相反,是他奸險得太不夠…… 一漁家子陳友諒不是庸才 元末起兵造反的三雄之中,陳友諒、張士誠和朱元璋一樣,也非豪門世族。 陳原是一「漁家子」,張販鹽出身。 二玩心眼,朱元璋才是祖師爺 《倚天屠龍記》裡的陳友諒時時處處在玩權術,實際上,和朱元璋相比,他那只是在玩過家家而已。
  • 陳友諒你聽著:見過傻的,沒見過你這麼傻的!
    文|沙塵暴 (讀史專欄作者)東漢末年,機緣巧合,劉備、關羽和張飛走到了一起,來了個「桃園三結義」,史上最著名的異姓三兄弟誕生了,從此三人一心,生死不棄,二弟和三弟一心一意追隨大哥,最終助大哥坐上了,所有男人都想坐的那把交椅。若干年後的元朝末年,在湖北荊州黃蓬鎮,又有三個漢子走到了一起,結拜為異姓兄弟,他們是陳友諒、張定邊和張必先。
  • 歷史解密:得天下一大半的陳友諒為何會迅速輸給朱元璋?朱元璋
    ,碰到的勁敵是「雙刀趙」,即陳友諒部將趙普勝,他本是巢湖水軍主帥,後降於壽輝,「為人驍勇,善用雙刀,人號為雙刀趙」 ,後為陳友諒陷城略地,數立戰功,朱元璋手下「諸將患之」 。趙普勝軍是陳友諒的一支臂膀,陳友諒為朱元璋最後戰勝自已除去一大障礙。朱元璋此計得逞後高興地說,陳友諒「殺普勝即生釁於我」 。趙普勝死、陳友諒元氣大損,而朱元璋則愈強,連克衢州、處州等地。此時陳友諒挾持徐壽輝於江州, 自稱漢王。
  • 不是常遇春,也不是徐達,而是這位牛人
    陳友諒野心很大,他先殺倪文俊,後殺徐壽輝後稱帝。而陳友諒能稱帝的離不開一個人的支持和幫助——張定邊。張定邊文武雙全,多次向陳友諒提出寶貴合理的意見,只可惜陳友諒剛愎自用,被暫時的勝利所蒙蔽沒能聽取張定邊的建議,導致了大敗。在張定邊的輔佐下,陳友諒的起義軍很快就發展成了江南最強大的一支起義力量。
  • 朱元璋竟然讓常遇春穿龍袍
    常遇春怕老婆的事情外人自然也是知道的,像朱元璋他就知道這個事情,他就很看不慣,一個堂堂的大將軍怎麼能怕自己的老婆呢,說出去都不好聽啊,因此朱元璋就要改變這個現象,所以他就想了一個辦法,就讓常遇春到皇宮當中來陪他喝酒,喝著喝著就喝多了,喝的時間非常長,常遇春就要回家了,這時朱元璋就送了一個長得很漂亮的宮女給常遇春,這可把常遇春給難到了,這回家怎麼交差哦,但是又不能拒絕,這可是皇帝送的
  • 得天下一大半的陳友諒為何會迅速輸給朱元璋?朱元璋親自給出答案
    ,碰到的勁敵是「雙刀趙」,即陳友諒部將趙普勝,他本是巢湖水軍主帥,後降於壽輝,「為人驍勇,善用雙刀,人號為雙刀趙」 ,後為陳友諒陷城略地,數立戰功,朱元璋手下「諸將患之」 。趙普勝軍是陳友諒的一支臂膀,陳友諒為朱元璋最後戰勝自已除去一大障礙。朱元璋此計得逞後高興地說,陳友諒「殺普勝即生釁於我」 。趙普勝死、陳友諒元氣大損,而朱元璋則愈強,連克衢州、處州等地。此時陳友諒挾持徐壽輝於江州, 自稱漢王。
  • 陳友諒死後,朱元璋還不忘噁心他,在他墓前題四字,讓其永無安寧
    在各諸侯中,堪稱當世豪傑的除了洪武大帝朱元璋外,就只有一代梟雄陳友諒了。在明太祖眼中,他最大的對手既不是張士誠、韓林兒,也不是蒙元政府軍,而是和他一樣有著相同野心的陳友諒。朱元璋如此忌憚陳友諒並不是沒有原因的,陳友諒這個人,若是生活在和平年代,充其量也就是個地痞惡霸。但若是放到亂世當中,他絕對是像曹操一樣的亂世梟雄。陳友諒有野心,也狠心,為了自己的野心他什麼都幹得出來,什麼都敢幹。
  • 戰神常遇春:有的人,生來屬於戰場
    但是漸漸發現,劉聚除了搶掠,別無大志,跟著他斷然沒什麼前途,於是常遇春決定另謀出路。 1355年,常遇春在和州搶掠時,遇上了攻打和州的朱元璋。他認定這就是自己要追隨的人,於是當即迎拜,並且張口就要前鋒之職。尚無尺寸之功,就敢跟領導提要求。朱元璋以為這個小子是餓瘋了,想來軍營混口飯吃,所以沒有當回事。但見常遇春仍堅決請求,他便答覆說:「等過江之後再來為我效力吧!」
  • 中國十大帝王系列之七 明太祖朱元璋
    李善長和朱元璋一見如故,並以漢高祖劉邦為例勸說朱元璋,只要效法劉邦知人善任,善於納諫,便可打下平定天下的基礎。朱元璋認為很有道理,於是留李善長做了幕府書記,並囑咐李善長好好協調將領間的關係,共創大業。隨著郭子興的病逝和農民起義軍領袖「明王」韓山童兵敗被殺,其子「小明王」韓林兒任命郭子興的兒子郭天敘為都元帥,妻弟張天佑為右副元帥,朱元璋為左副元帥。
  • 虎將用身體為朱元璋擋9箭,朱元璋:我永不殺你!30年後滿門抄斬
    元至正二十三年(公元1363年),朱元璋和陳友諒大戰於鄱陽湖,朱元璋的戰船都是漁船,戰鬥力非常低,陳友諒的戰船是當時最豪華的「航母」,嚇都能把人嚇死。雙方大戰的時候,陳友諒麾下的猛將張定邊不顧生死,萬千軍中直接奔向朱元璋,要取朱元璋的首級。
  • 明朝第一功臣被朱元璋索命追殺,一盤棋讓朱元璋改變了注意
    朱元璋改鎮江為江淮府(不久又改稱鎮江府),命徐達、湯和為統軍元帥鎮守。七月,朱元璋稱吳國公,置江南行樞密院,以徐達、湯和同僉樞密院事。朱元璋的疑心很重,對開國功臣的屠殺堪稱歷代皇帝之首,無論是文臣,還是武將,只要對他的政權構成了威脅,他寧肯錯殺一千,也不放過一人,所以明朝的開國元勳很難倖免。對於手握兵權、功高蓋主的徐達,朱元璋當然是一百個不放心,總想找個機會將之除掉。
  • 明朝十五問(1)——朱元璋的發家史
    點擊標題下方的「曦曦講歷史 」就可以關注我,我會在每周五晚8:00發送一集音頻和文字稿,每周六晚8:00發送本集彩蛋。用俗話來說就是:「悟空,你去討點飯來」。我曾經考察過化緣這個問題,發現朱重八同志連化緣也被人欺負。由於和尚多,往往對化緣地有界定,哪些地方富點,就指派領導的親戚去,哪些地方窮,就安排朱重八同志去。反正餓死也該,誰讓你是朱重八。然而,就從這裡開始,命運之神向他微笑。朱重八和別的乞丐不同,也正是因為不同,他才沒有一直當乞丐。
  • 常遇春攻城取勝,為何還要屠城?看似毫無人性,實則是因為理性
    公元1359年,常遇春率領軍隊在九華山與陳友諒對峙,常遇春大敗,並將敵人俘虜。常遇春因此而受到讚揚,但遺憾的是,他很快把這種行為變成了罪惡。手無寸鐵的百姓遭到了常遇春的屠殺對於俘虜的被俘,徐達明確強調,不允許屠殺俘虜,應當取悅人心。而在此之前,朱元璋曾反覆叮囑常遇春,不要隨便殺戮俘虜,否則必遭禍害。
  • 歷史故事——朱元璋的外甥李文忠
    朱佛女嫁給從盱眙搬來濠州的小地主李貞後,不忘娘家,對朱元璋格外疼愛,各種接濟,甚至還資助他念了私塾。但是至正十年(1350年),濠州大旱,緊接著瘟疫四起。家鄉父老十不存一,朱佛女病死,時值亂兵入境,李貞帶著12歲的李文忠避難淮東。至正十二年(1352年),李貞和李文忠得知朱元璋在滁州郭子興部,於是歷經一個多月的討飯生涯,前去投奔朱元璋。
  • 常遇春為何在40歲的時候暴斃?
    然而這樣一位無雙猛將,在40歲那年卻突然暴斃,連史書都沒有留下過多的描述,於是乎有關常遇春的死因衍生出諸多版本,世人爭論不休。下面筆者就來介紹其中的幾個:一、患上癲癇病暴斃朱元璋對於常遇春這個愛將非常關心,知道後者一直沒有子嗣,便賞賜了兩個宮女給他。可常遇春是出了名的「妻管嚴」,害怕遭到老婆毒打一直不敢和這兩個宮女接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