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友諒為啥輸給朱元璋?你信《倚天屠龍記》就out了

2021-02-13 槓桿遊戲

撰文|黃大拿&編輯|楚琦

奪江山是凡夫俗子想都不敢想的大事,但揭破謎底也沒啥希奇,無非兩字訣而已!哪兩個字:一是陰,二是狠!

  

讀者朋友是否都在看熱播劇新版的《倚天屠龍記》?評價如何?

 

有一位資深金迷曾跟我說,金庸的武俠小說中,《倚天屠龍記》應該是最差的一部。

 

這位朋友所言有沒有道理,大拿不懂文學,不敢妄議。不過,《倚天屠龍記》中反映的金庸的歷史觀,可以總結為兩句話,一是大漢族主義,二是勝者為王敗者為寇,大拿的確很不以為然。

 

「大漢族主義」這一條就不說了。由於迷信勝者為王敗者為寇,所以陳友諒不但是奸險小人的代表,而且正因其奸險,所以失道寡助,丟掉了江山。

 

其實陳友諒輸給朱元璋不是因為奸險,恰恰相反,是他奸險得太不夠……

 

漁家子陳友諒不是庸才

 

元末起兵造反的三雄之中,陳友諒、張士誠和朱元璋一樣,也非豪門世族。

 

陳原是一「漁家子」,張販鹽出身。而在事業的初起階段,這二人顯然要比朱元璋順利。

 

 

朱元璋還需要在郭子興帳下做小伏低、百般隱忍的時候,張士誠已經稱王,並有了自己的根據地。陳友諒的上面雖然還有一個徐壽輝,但徐壽輝這人雖然相貌堂堂,卻虛有其表,聽任手下各將縱恣,自己不過徒擁虛名,所以陳友諒的部隊名義上聽從徐壽輝,實為他的私人武裝。

 

陳友諒、張士誠的起點都比朱元璋好,最後卻在搶奪神器的賽跑中,聽任朱元璋率先「撞線」,這是為什麼?

 

陳友諒這人並不是庸才。後來雖然失敗了,明朝的史學家高岱還拿他與楚霸王項羽比,稱讚說:「友諒之勇略,雖或未及項羽,而剽性狡悍,出沒飄忽,大困而不餒,屢躓而復振,……敗衄之後,旬日之間,而能陷城摧敵,其能開拓封疆,奄有荊楚,亦一時之雄也。」

 

什麼意思?高岱驚嘆,陳友諒的勇略或許還比不上楚霸王項羽,但一樣勇敢慓悍, 常常是剛吃敗仗,馬上又能攢積實力、陷城摧敵。

 

高岱說出了陳友諒的特點:堅毅果敢,不為一時勝負而奪氣,也許你正在為剛剛挫其兇鋒而沾沾自喜的時候,這傢伙又捲土重來了,而且愈挫愈奮,有些像清末的曾國藩,善於「扎硬寨,打死仗」,而豪氣一來,自以為看準了,敢把所有的賭注都押上。

 

單純從軍事的角度,陳友諒完全可以稱得上一個出色的戰術家。這樣的人,當一個方面軍的統帥,衝鋒陷陣,斬將奪旗,是綽綽有餘的。然而現在的問題是,他要的不僅僅是一場兩場的戰役勝利,而是要削平群雄一統天下。

 

除了打仗以外,這裡是綜合的較量。而要比戰略決策和心眼兒,與朱元璋相較,陳友諒差之甚遠。

 

玩心眼,朱元璋才是祖師爺

 

《倚天屠龍記》裡的陳友諒時時處處在玩權術,實際上,和朱元璋相比,他那只是在玩過家家而已。

 

 

朱元璋奪得天下有機遇眷顧、戰略得當等因素。這裡只談其權術運用。

 

群雄逐鹿,此長彼消,在拼命擴充自己實力的同時,就必須時刻不忘挖對手的牆腳。朱元璋就是挖對手牆腳的高手,他不但能使對手的屬下轉投自己,還能讓他們感恩戴德地效死。這是需要高超的權術的。

 

有兩個事例非常經典:一次戰役後,俘獲甚多,朱元璋擇對方主將的驍勇者五百人置於麾下,這五百名壯士「疑懼不自安」,朱看出了這一點,於是到了晚上的時候,用這些人換下了自己原來的護衛,然後解甲酣寢達旦。

 

這些人因此感激涕零地說:既不殺我,又以心腹待我,怎能不盡力圖報?

 

當時「酣寢」的朱元璋是否真的全無戒心,沒有任何預防措施,史書失載,讀者朋友你信嗎?

 

朱元璋和陳友諒在鄱陽湖上惡戰,都有俘虜落在對方手上,陳友諒因為戰事不順,殺俘洩憤,而朱元璋則恰好相反,不但放走俘虜,而且傷者贈以善藥,並大張旗鼓地祭奠陣亡者。

 

 

朱元璋是不是真有這麼寬仁?後來陳友諒死,他兒子陳理已經不成其為威脅,再有一千多陳軍俘虜落到朱元璋手裡,就是另一種待遇了:「每四人共用麻編頭髮木椿釘於鸚鵡州上,是夜雨雪,及曉,死者過半。」

 

對敵人玩弄權術,對自己人也不例外。朱元璋馭將講究恩威並用,常常是剛在大庭廣眾中數落過你,後面的豐厚賞賜就接著來了。

 

有一次,為了使眾將畏法,他還與武將第一人徐達和文臣第一人李善長一起,演了一出雙簧:故意找徐達的岔子,「欲置之死」,李善長在旁邊拼命求情,朱元璋又假裝恩免。

 

在處理邵榮謀反的事上,朱元璋的表演更到位。

 

邵榮是朱元璋的老鄉,在朱元璋開始起兵的時候就跟隨他,屢建奇功,現在據稱有異志,處置當然不難,難的是不能讓其他老部下兔死狐悲感到心寒。朱元璋是怎樣做的呢?

 

《明史.太祖本紀》中說:本來朱元璋是準備赦免邵榮的,可常遇春不幹了,說人臣造反最有悖於大義,如果寬免他,我決不能與這樣不講大義的人「共生」,於是朱元璋「乃飲榮酒,流涕而戮之。」

 

先贈罪臣一杯酒,揮淚而斬,這樣的好戲當然不是為即將消失的邵榮演的,而是演給手下將領們看的。

 

眾所周知,帝王最恨的是手下謀反,朱元璋更是如此,他稱帝後,只要與此相關,哪怕是捕風捉影,也絕不放過,動輒誅戮上萬人是家常便飯,他怎麼可能給邵榮一條生路?

 

你夠狠,但夠陰不?

 

陳友諒夠狠,但不夠陰,於是在和朱元璋這樣的高手對壘中,出現連續失誤就不意外了。

 

陳友諒的一大失策是弒舊主徐壽輝而自立。

 

前面說過,徐壽輝名為陳的主人,實則徒擁虛聲,陳友諒在以徐壽輝為號召的這一系部隊中,實力又最為強大,更重要的是,徐壽輝還在他嚴密掌控之中,他完全可以學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

 

可是陳友諒太不懂韜晦的妙用,太注重一個虛名,仿佛是急不可耐般,匆匆殺死徐壽輝,又匆匆登位。

 

 

我們看他殺徐之輕而易舉手到擒來,就可以知道,徐壽輝實在只是他手中的一具傀儡,有這樣一個傀儡,在其削平群雄前,對他來說,不會有任何威脅,只會有說不盡的好處。

 

反觀朱元璋,小明王一直是他手中的一隻麻雀,但他卻處處以小明王的名義號令群雄,直到大局已定,才送他「上路」。

 

陳友諒的匆匆弒主,帶來了很多惡果。第一,各路群雄崛起於亂世,雖意在逐鹿,但都還要打一些除暴安民的旗號,現在以下犯上,在儒家倫理根深蒂固的社會,明顯陷自己於道義有虧的窘境;

 

第二,原為徐壽輝系統的幾枝部隊,現在因缺乏一個「共主」,轉而分崩離析。有一定實力、對陳友諒原來又未必買帳的將領,都借這個機會,名正言順地把自己的杆子拉了出去。陳友諒的匆匆弒主,可謂圖虛名而招實禍,與朱元璋的長期隱忍相比,失策多矣。

 

因為軍事上的一些局部成功,又滋長了陳友諒驕傲輕敵的情緒。

 

當朱元璋離開自己的大本營金陵(今南京),親率主力大軍去安豐(今安徽壽縣)徵戰的時候,陳友諒認定這是他奪回主動權的良機,空國而來撲向朱元璋的防區。

 

這本來是正確的,可他卻策略失誤,不順流直搗空虛的金陵,卻屯大兵於南昌城下,拼命攻堅。

 

後來打了勝仗的朱元璋也不無困惑地說:奇怪,陳友諒為什麼不乘我之出直搗金陵?這樣將進退兩難。陳友諒不攻建康而圍南昌,真是愚蠢啊。

 

 

金陵空虛,便於奪取,又是朱元璋的老巢,一旦攻佔意義非凡,陳友諒絕不會連這一點都看不到,根源實在於輕敵。

 

南昌城在其數倍優勢的重兵圍困之下,居然能夠硬扛長達兩個多月之久,直到朱元璋的援兵趕來,這是陳友諒完全沒有想到的。

 

我們看陳友諒的戰前部署,他意在先取南昌再順流直下金陵的戰略是很清楚的,他只是沒有料到南昌一戰會使他深陷其中,不能自拔,直至最後敗滅。

 

既是打仗,就不能全圖僥倖,而必須考慮自己的預定計劃一旦不能成功如何善後的問題,而陳友諒的這次出兵卻犯了大忌,他率領的是自己的幾乎全部家當,而且把百官家屬也帶上了,甚至也沒有準備阻援和打援,完全是孤注一擲,希望畢其功於一役的豪賭式的戰法。

 

 

陳友諒在鄱陽湖上與朱元璋相持,勝負還未明的時候,即有不少部下叛逃,傳令屬下救援也毫無反應,這就是他不善於馭將的惡果。不亡何待?

 

《明史》說陳友諒落到這一困境的原因是「好以權術馭下」,實為奇怪可笑之論。真能以權術馭下的是朱元璋,他不是勝利者嗎?

 

奪江山是凡夫俗子想都不敢想的大事,但揭破謎底也沒啥希奇,無非兩字訣而已!哪兩個字:一是陰,二是狠!

往期好文

讀了這本寶書,劉強東還會中「仙人跳」嗎?

「哪天有空,打個仗吧」,打仗為啥像過家家?

老婆最多卻從不查崗,大智若愚讓他保住性命

發動政變、盜取國寶,馮玉祥居然是「戲精」?

被管家送綠帽不要緊,沒存在感才算大智慧!

明察歷史,拍案驚奇。本文為黃大拿明史拍案原創,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如需轉載,請獲取授權,並只允許微信公眾號轉載,不可發在其他渠道,違者必究。授權轉載時還請在文初註明出處和作者,謝謝!


歡迎大家加入我們的讀者群, 一塊讀透歷史,讀懂社會。定期會有各種紅包、送書等福利活動。因掃碼入群人數已達到上限,請添加微信Huoxing2099拉你入群(添加微信請備註:黃大拿或黃大拿明史拍案)。

相關焦點

  • 讓朱元璋談之色變的陳友諒,到底有多厲害?
    只有一個人,那就是漢王陳友諒,其實說起陳友諒這個人,小生第一次接觸他,是在看倚天屠龍記的電視劇裡,金庸先生在倚天屠龍記裡的小說中,將陳友諒的陰毒狠辣也是表現的淋漓盡致。在正史中陳友諒作為朱元璋最大的對手正式登場,陳友諒最大的特點就是不要臉,有句話說的好,樹不要皮必死無疑,人不要臉,天下無敵。
  • 倚天屠龍記中的趙敏原型,竟然嫁給了朱元璋的兒子
    在倚天屠龍記中,郡主的父親是汝陽王,是元朝鎮壓農民起義的統帥,哥哥王保保,是汝陽王手下的大將,而王保保在歷史上確有其人,他也確實有一個妹妹,王保保的父親是察罕帖木兒,漢名李察罕。察罕帖木兒死後,朱元璋極其興奮,大呼「天下無人矣」。察罕帖木兒死後,王保保開始獨當一面,此時的元庭已經喪失了對北方崛起的地主武裝的控制,他們雖然名義上仍是元軍,但卻各行其是,甚至之間爆發衝突,王保保也捲入其中,這就給了虎踞江南的朱元璋時間,朱元璋在消滅陳友諒,統一南方之後,出師北伐,一路勢如破竹,很快攻入大都。
  • 朱元璋的大明到底是不是來自《倚天》的明教?
    在金庸的《倚天屠龍記》中,張無忌和他的明教絕對是神一般的存在。朱元璋、陳友諒這兩個元末農民起義軍的大BOSS起初全部在明教打醬油。只是在後面才利用見不得人的手段分別獲得了明教東路軍和西路軍的兵權。從此之後,天下霸業之爭,變成了明教的一次內鬥。
  • 《倚天屠龍記》中這些角色,原來都有歷史原型……
    而小說的結尾,明教完成了抗元大業,朱元璋奪權建立明朝——對應到正史中,此事應發生在1368年。所以,金庸筆下的《倚天屠龍記》大約跨越了三十年時間。而這三十年,之於現實世界,也同樣是充滿恩怨情仇與熱血傳奇的三十年。
  • 《倚天屠龍記》趙敏的原型,是朱元璋的兒媳婦,下場悽慘
    因為金庸小說裡面的角色在歷史上都是有原型的,比如說張三丰等等,金庸這樣寫你就不知道是真是假。在《倚天屠龍記》中張無忌和趙敏也都是有原型的。張無忌的原型是「小明王」韓林兒。既然張無忌有原型,那麼趙敏的原型又是什麼呢?
  • 倚天屠龍記裡一無是處的王保保,現實中是朱元璋最強勁的對手
    文/王國棟他是金庸老先生《倚天屠龍記》裡一無是處的貴族公子哥,與統兵數十萬,橫掃天下的大元帥的形象格格不入。然而在現實中,他卻是北元王朝的頂梁柱,一生數次擊敗明朝大軍,阻止了北元覆沒的命運,被朱元璋稱為「天下奇男子」。
  • 《倚天屠龍記》周芷若結局怎樣?嫁給這個男人,並為其生下一子
    《倚天屠龍記》周芷若結局怎樣?
  • 歷史上的《倚天屠龍記》:張無忌大破元軍,最後被朱元璋害死
    我會倚天屠龍,但願情義交融,讓我有始有終,不要壞我大義.......這是17年前《倚天屠龍記》中的主題曲,17年前,《倚天屠龍記》火遍中國,張無忌、趙敏和周芷若三人之間的愛情和糾葛令人揪心,令人著迷。《倚天屠龍記》是金庸先生的作品,如今已經被改編過無數個版本,被演繹了無數次。金庸先生的大部分作品,都會有歷史的影子,《倚天屠龍記》也不例外。
  • 倚天屠龍記中的趙敏很風光,但她的原型下場很慘,是拜朱元璋所賜
    文/小冷金庸筆下的女主角各個都是美豔不可方物的,但是,唯獨《倚天屠龍記》、《射鵰英雄傳》中的女主角趙敏、黃蓉比較古靈精怪、聰慧。和黃蓉不同的是,趙敏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會使出各種陰險狠辣招數,也因此,張無忌才稱其為小妖女。
  • 宋青書欲玷汙周芷若、王保保設計害趙敏,這還是《倚天屠龍記》?
    播放數據方面,據藝恩、骨朵等數據平臺顯示,新《倚天屠龍記》的播放量至今已達45億,而且由於這部劇還尚未完結,能否達到《都挺好》59億的播放量還尚未可知;在評分方面,新《倚天》的豆瓣評分雖然處於一路上漲的態勢之中,但其分數卻也始終未能突破6.0分。
  • 金庸倚天屠龍記續集,矯龍驚蛇錄居然還有續集,號稱倚天大結局
    這其中,滄浪客所寫的《矯龍驚蛇錄》是比較有名的一部金庸續書,乃是金庸《倚天屠龍記》的續集。金庸迷都知道,倚天屠龍記是射鵰三部曲的第三部,男主角張無忌學了九陽神功、乾坤大挪移、太極劍、聖火令等諸多絕頂武功,武功之高可在金庸全部小說角色中位居前列。但是張無忌的性格,太過優柔寡斷,也太過聖母「爛好人」,很少有武俠迷喜歡。
  • 不夠朋友的陳友諒,缺德事幹多了,敗亡是活該
    文|竹映月江(讀史專欄作者)《倚天屠龍記》裡描述的陳友諒奸詐狡猾,既坑了丐幫,又多次試圖挑起武林紛爭。其實,歷史上的陳友諒,他的奸詐狡猾,比起小說來真是有過之而無不及。據說這位算命大師在查看過陳友諒的祖墳後,告訴陳友諒一句話:「小夥子,你將來一定會大富大貴,前途不可限量啊。」這話的意思,通俗說就是你家祖墳冒青煙了。陳友諒當然不會放過這個冒煙的機會,正巧當時適逢元末狼煙四起,陳友諒的生活條件也不太好,於是陳友諒帶著走向成功的無限憧憬,於公元1355年黃蓬起義,參加了紅巾軍。
  • 為何《倚天屠龍記》中寫朱元璋奪走了張無忌的天下?
    在歷史上並沒有朱元璋竊取明朝天下這回事情,朱元璋將朝代定為大明是因為明教這種說法更是扯淡,那只是金庸老先生寫的故事,當不得真。在中國歷史上確實有「張無忌」這號人的原型,他原名叫韓林兒,被稱為小明王,但是他不屬於明教,其父起家靠的是白蓮教,而朱元璋確實也跟過小明王一段時間,讓水杯為大家道來這裡面的乾坤所在。
  • 《倚天屠龍記》中張無忌的原型是小明王韓林兒
    你要說他是寫的是真的吧,他裡頭野史傳說什麼都有,你要說他是假的吧,你要拿這些事件跟真實的正史一比較,還嚴絲合縫。金庸小說裡邊和歷史扣得最緊的,歷史人物最多的一本書《倚天屠龍記》。因為《倚天屠龍記》它反映的是元末明初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它裡邊包括像陳友諒、朱元璋這樣絕對真實的人物在裡面出現。可能有的人覺得說也不多呀,也就陳友諒、朱元璋我知道。
  • 金庸武俠第一人喬峰,在《倚天屠龍記》裡,結局會怎樣?
    如果到了《倚天屠龍記》的世界呢?那時候已經是蒙古元朝的末期,天下漢族群雄憤起反抗,張無忌出身是有些複雜,但也是根正苗紅的正宗漢人。如果喬峰代替張無忌出現在《倚天屠龍記》的世界裡,用他原來的武功一樣可以橫行;要是換成張無忌的武功,則可能張三丰都不是他的對手。張無忌雖然已經是天下無敵,但整部《倚天屠龍記》下來,沒有正經殺過一個人。如果換成喬峰,死的人就多了。
  • 「勝卻人間無數」——馬景濤版《倚天屠龍記》
    張翠山、殷素素楊佩佩製片人。特意強調製片,是因為金庸曾說,對於其作品改編上螢屏,他最喜歡是1994年楊佩佩製片的《倚天屠龍記》,最不喜歡的卻也是後來楊佩佩做製片的《神鵰俠侶》。後期加入了許多朱元璋的篇幅,告訴人們為什麼張無忌、楊逍都不適合,都做不了教主。
  • 歷史解密:得天下一大半的陳友諒為何會迅速輸給朱元璋?朱元璋
    然而陳友諒接下來的表現表明他根本不是朱元璋的對手,儘管陳友諒是「優於武藝」的猛將,但勇有餘而智不足,在鬥爭策略上,朱元璋始終是計高一籌,處於主動地位。陳友諒則完全為人所制。趙普勝軍是陳友諒的一支臂膀,陳友諒為朱元璋最後戰勝自已除去一大障礙。朱元璋此計得逞後高興地說,陳友諒「殺普勝即生釁於我」 。趙普勝死、陳友諒元氣大損,而朱元璋則愈強,連克衢州、處州等地。此時陳友諒挾持徐壽輝於江州, 自稱漢王。
  • 《倚天屠龍記》趙敏:嫁給朱元璋兒子,是明朝最可憐的女人
    在《倚天屠龍記》中,張無忌是這樣被描述的:張無忌生性不凡,父親是張三丰武當愛徒張翠山,母親是魔教殷素素,義父是明教四大護法之一的謝遜。出生在冰火島,幼年時,當父母被迫在武當山喪生時,他自己卻飽受寒冬之苦。作為天選之子,當然,一路打怪升級,學習各種武林絕學,並在20歲決戰光明頂,名震江湖。張無忌是一位正義的英雄,一位俠義的英雄,一位無權勢的英雄。
  • 鹿野 | 《倚天屠龍記》相關的七個歷史真相
    朱元璋所殺的那些開國將領當中,地位最高的也不過是藍玉。而藍玉和雲南的沐英類似,大體相當於朱元璋的子侄輩兒,以徐達、常遇春為代表的朱元璋兄弟輩兒的那些開國將領,基本上都得到了善終。【本文為作者鹿野向察網的獨家投稿】近日,由金庸小說翻拍的網絡電視劇《倚天屠龍記》熱播,不少人又把劇中和書中一些相關對歷史的解釋當成了真實的歷史。
  • 得天下一大半的陳友諒為何會迅速輸給朱元璋?朱元璋親自給出答案
    陳友諒一度實力強大,大有吞併天下之氣,然而為何稱帝四年後便被實力並不如自己的朱元璋消滅?穿過那些泛黃的歷史資料來看,陳友諒是怎樣的一個人?他的成敗到底是因為什麼?這些將成為本文描述的重點。趙普勝軍是陳友諒的一支臂膀,陳友諒為朱元璋最後戰勝自已除去一大障礙。朱元璋此計得逞後高興地說,陳友諒「殺普勝即生釁於我」 。趙普勝死、陳友諒元氣大損,而朱元璋則愈強,連克衢州、處州等地。此時陳友諒挾持徐壽輝於江州, 自稱漢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