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庸的《倚天屠龍記》中,張無忌和他的明教絕對是神一般的存在。朱元璋、陳友諒這兩個元末農民起義軍的大BOSS起初全部在明教打醬油。只是在後面才利用見不得人的手段分別獲得了明教東路軍和西路軍的兵權。從此之後,天下霸業之爭,變成了明教的一次內鬥。朱元璋消滅了陳友諒,一方面繼承了明教的名稱,叫國號定名為「明」,另一方面,為了鞏固權力,又大肆屠殺了很多明教教徒。
總之,在《倚天屠龍記》中,大家可以很容易得到這樣一個結論,朱元璋是靠著明教得到天下的,而其國號也來源於「明教」。那麼,歷史真的如此嗎?
這個問題回答起來,稍稍有點兒複雜。
讀過歷史的朋友都清楚,朱元璋是靠著郭子興的紅巾軍起家的。而紅巾軍作為元末最主要的起義力量,確實是凝聚了明教、白蓮教和彌勒教的力量。也就是說,紅巾軍和明教還是有點兒關係的。
當然,這種關係並不是很大。元朝末期,政治敗壞,加上天災不斷,以「韓山童、劉福通」 為首的起義軍糾合了白蓮教的力量,宣傳「彌勒降生」、「明王出世」等思想,號召百姓起義。在這裡,大家要注意一點兒,無論是「彌勒降生」還是「明王出世」,其實,都是佛教中的思想。在佛教中,每個佛都有個對應的「忿化身」,如彌勒佛的「忿化身」是大輪明王。因此,當天下大亂時,彌勒佛的 「忿化身」大輪明王就會出世拯救人民。於是,很多紅巾軍都用彌勒降生的思想來凝聚力量。
韓山童被殺後,劉福通擁立韓山童的兒子韓林兒為小明王。此時,很多起義軍都打著紅巾軍的旗號。朱元璋還在郭子興的紅巾軍旗下;而陳友諒則在徐壽輝的天完紅巾軍旗下。由於劉福通和韓林兒的起義軍是最早一波起義的軍隊,且名頭也最響。因此,元朝的主要精力都花在了剿滅這支起義部隊上。朱元璋在郭子興死後,成為郭子興這支起義軍的首領後,名義上仍聽命於小明王。朱元璋被小明王任命為左副元帥。其實,這時候朱元璋的實力已經遠在小明王之上了,只是表面上聽命於小明王可以給朱元璋帶來一定的實惠。小明王可以成為朱元璋北面的一道屏障。元朝的主力軍隊多來自於北面,而朱元璋則在小明王的南面,有了小明王這道屏障,朱元璋可以安心的發展自己的實力,並且避免過早地與元朝主力部隊遭遇。其實,這與《倚天屠龍記》中,朱元璋在明教的庇護下發展自己實力有異曲同工之處。
後來,小明王在元朝和張士誠(投降元朝的起義軍首領)聯手打擊下,實力消耗殆盡,不得以要求「移駕」朱元璋駐地應天(南京)。朱元璋一面假惺惺地同意,一面暗中做了點兒手腳,總之,小明王沒有順利地到達應天就去了西天(船翻沉江而亡)。
沒有小明王,這個名義上的領導之後,朱元璋很快就在應天稱帝,建立大明王朝。
那麼,朱元璋的「明」從何而來就成為很多人關注的一個問題:
第一種:來源於「明教」。紅巾軍中確實有一些明教教徒,但相比於彌勒教和白蓮教恐怕要少一些,他會為了討好這部分人,而得罪其他的教徒嗎?可能性不大吧!
第二種:來源中白蓮教、彌勒教和佛教中的「明王轉世」。紅巾軍所宣傳的理念就是「明王出世」,朱元璋有沒有自認為「明王」的感覺不得而知。但確實存在這種可能性。
第三種:繼承「小明王」。朱元璋稱帝前,名義上一直小明王的臣下,況且他稱帝之前的吳國公也是小明王封的。當然,吳王是自己後來加上的。那麼,朱元璋有沒有向天下宣示自己是「小明王」的後繼者的意思呢?
第四種:「明克元」的五行說。根據五行相生相剋學說,明屬火,火克金,而元屬金,則明克元,所以,朱元璋將國號定名為「明」。這一說法,看似有些無稽之談,但在歷史上,很多帝王還是非常相信這種五行學說的。
第五種:通源於《易經》,用以宣示正統的更替。元,來源於《易經》中:「大哉乾元」之義,而明同樣來源於《易經》:「大明終始」。朱元璋就是用此來宣示明與元的更替。
那麼,你認為朱元璋的國號「明」,從何而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