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 mo a mi tuo fo
南 無 阿 彌 陀 佛
對境迷惑,心動了,這就是思惑。
做功夫,首先要明白什麼是真心,這是最重要的一著,然後才能下手保護他,知道在什麼地方下功夫、用力氣。
不明白什麼是真心,在什麼地方用力氣也不知道,怎麼能成道?!
做功夫須有自知之明,定力不夠,就多打坐,多打坐才能增加定力。
我們從前也是這樣,每當星期日休息時,不出去遊玩,在家打坐一天,到晚上下座,這個心清淨得不得了,什麼境界都一點不動,本來喜歡的東西,現在什麼都不要,只是輕安、法喜無比。
所以定力不夠,還是要多打坐,才能綿密保護。
心真空淨,瀟灑自在,就是道通,也是漏盡通。
有了這個通,其他五神通不愁不發。這叫「但得本,不愁末」。因為五神通是本性具足的,打開來,就自然顯現;未打開,就被蓋在裡面了。
如果那些著相的東西都未拿掉,心總是動搖,你求神通,那是背道而馳,這是執著上加執著,貪嗔痴上加貪嗔痴,如何能如願以償?!要一切放下才行。
心中心法是禪、淨、密融為一體的大法,時時刻刻要我們直下見性。
修法時是非空非有。
印咒是有,但印咒是什麼意思?
無可思量,無由考慮,有等於沒有,有而非有,即是非有;
有個印咒,就不空,也就是非空。
給你一個咒子念,一個手印結起來,就是空而不空、非空非有,推著你往前跑,就能證到本性。
證到本性之後就歸到禪宗。心真空淨了,淨裸裸、赤灑灑,一塵不染,那不就是淨土嗎?
土就是心,心就是土,這樣你要往生什麼地方,東方南方西方北方,隨你往生,都是淨土。隨緣自在,融合一體。
真正的淨土是我們的常寂光淨土,本性淨土,本來清淨,不汙染。
都是因為我們妄心執著之故,所以造就這五濁惡世。
我們的心清淨了,五濁惡世也就變為淨土了。
所以心中心法是密宗的心髓部分,就是大圓滿的知見。
成道可分四個步驟:
第一步「見到本性」。現在能明白這一念斷處的靈知就是本性,也是一樣。
大圓滿也是直接開示,使人當下見本性。
接下來做保護功夫,做保護功夫當中「覺受增長」,這是第二步。
覺是覺悟、覺照,不迷,不為境界所動、所轉。
真正的覺悟就得到真正的受用,就不會煩惱了。不然逆境時你要煩惱,要發火;覺悟了,就知道這一切都是假的,都是影子,不執著,不追求,不煩惱,就得真實受用,法喜充滿,一天到晚輕安愉悅,快活得很。
所以說初地是歡喜地,覺受增長,就一步步向上證,初地、二地、三地……自己常考驗自己:「我現在比以前如何,是否有所進步?」
當然不是一步登天,一下就到十地、等妙二覺了,要有個過程。
第三步是「明體進詣」。
明體就是光明體,進步了,光明大發,朗照十方世界。
十方世界諸佛入我身,我身入諸佛之身,彼此交參無礙,這是《華嚴經》的境界。
因為這是覺受增長的緣故,到這個地步,貪嗔痴慢疑就絕對沒有了,一點都沒有了。但還不是究竟。
最後第四步才是「法界究竟」。一切光明都不可得,一切神通都不可得,都攝歸自性,都不顯現。
按大圓滿說起來就是「如臘月三十之月」。臘月三十的月亮還能看得見嗎?看不見了。攝歸自心,都沒有了。禪宗到這裡也是這樣講。
上次講過一則公案,有僧問曹山:「朗月當頭如何?」朗月當頭就是大圓的月亮照在頭上。
曹山答曰:「猶是階下漢。」還沒到家。
曰:「請師接上階。」請師父慈悲,拉我一把。答曰:「月落時相見。」所以禪宗和密宗是一樣的,不要弄錯了。高深的密法,最上層的密法就是禪宗。所以你們如能站穩腳跟,不為人言所惑,才能證成大道。
如一聽人言「活佛來了,有大神通」,就跟著跑,那就要走到叉路去了。因為沒有再比禪宗高的密法,而且求神通就要倒黴、要著魔。
這次廣州來的一個姑娘,學氣功,要求發特異功能,結果兩個鬼都進到她身裡去了。
先進去的一個還好,有什麼事鬼告訴她,似乎有了一點神通,再來一個,她肉體就吃不消了,難過了。
這就是求神通的惡果。所以我們學佛法要明白,要走正路,曉得佛法最要緊的不是發神通,而是了生死。
生死怎樣了?不著境,不跟念頭跑,一點境界不粘著,才能了生死。
求神通,不究竟,不能了生死。
求神通的人都是著相,都是為了名聞利養。
嘗聞氣功師先作帶功報告,賣門票賺錢,然後治病斂錢,再後發售信息物。都是不相干的東西。
說穿了,都是騙錢的玩意兒。跟他們走,豈不冤屈。我們學佛法要認定心地法門,「唯此一真實,餘二即非真」。
離開心地法門之外用功,心外取法就是外道。
成就不是發神通,而是心空無住,坦蕩蕩的,瀟灑自在。
能做到順逆無拘,瀟灑自在,才是最大的神通。
因為離開這個,發了五神通,心也不自在。
比如有了宿命通,知道了過去世怎麼樣,心裡就懊惱,「過去世做了這麼多壞事啊」。有一個羅漢就是這樣,過去世殺了自己的父親,得了通,心裡難過了,「我怎麼如此不孝,殺了自己的父親哩?!」坐也坐不住了。
釋迦佛對文殊菩薩說,「這個羅漢發了宿命通,知道殺了自己的父親,心不穩了,我們給他唱臺戲,說說法,救救他。」
於是文殊拔劍要殺佛,大家一看嚇死了,殺父親罪就不得了,殺佛更不得了。
佛說不要驚慌,文殊並無殺佛之心。這一切都是你們的妄心妄想蠢動,實際上這些事就像夢中所顯現的夢境一樣,都是虛幻的,真的事情是沒有的。
所以過去世做的事情等於夢中所做的夢一樣,醒了就沒有了,心也就安穩了。
佛就這樣給羅漢說法,而使這位羅漢心安穩下來。
所以我們要明白,過去做的錯事都如夢中做的夢一樣,現在醒悟了,放開、心空就沒了。心空,業障就消了;心不空就壞了,那就要受業障之報了。
所以心不空時得宿命通,那就煩惱無邊。
修道人應時時刻刻在心地上用功夫,不要妄求神通。走正路,莫入歧途,才能真了生死!
點擊藍色字連結往期相關善知識:
如何消除貪嗔痴慢疑?(一)
如何消除貪嗔痴慢疑?(二)
(註:學佛網重新開通的公眾號,暫時微信還沒有給文章留言功能)
長按識別二維碼,添加學佛網新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