踝關節扭傷常見問題

2020-12-22 騰訊網

文章轉載自:足踝醫家

科室簡介:深圳市寶安區人民醫院創傷外科與矯形骨科是一支聯合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付小兵院士深度貫徹現代醫學救治理念、醫療與科研創新相結合的「深圳市醫療衛生三名工程」團隊,已先後認證為「廣東省創傷救治與再生醫學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廣東省院士工作站」「深圳市創傷救治與再生醫學創新平臺」。擅長嚴重骨折微創治療、骨科疼痛現代治療、骨質疏鬆症及老年性關節炎綜合管理、難癒合創面綜合治療、足踝疾病及運動損傷關節鏡微創治療、踇外翻微創治療、複雜肢體畸形現代治療等。

踝關節扭傷,俗稱「崴腳」,醫學上稱為「踝關節外側韌帶撕裂」,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見。

1、足踝扭傷如何固定?

初期制動可以防止損傷進一步加重,以及提供穩定的環境,促進損傷組織修復。固定方法有彈力繃帶固定、踝關節護踝固定、功能支具、限制性支具、石膏固定,需根據患者損傷情況選擇。

2、足踝扭傷應該冰敷還是熱敷?

通常足踝扭傷後急性期(48小時內)出血腫脹,為了減少出血,建議冰敷,冰敷後毛細血管收縮,出血減少,減少血腫的形成和疼痛。

急性期後,出血已經靜止,那麼此時建議熱敷,促進血液循環,促進血腫吸收,同時需要配合患肢抬高,有利於血液回流;

3、踝關節扭傷為什麼容易反覆發生?

踝關節扭傷是一種非常常見的損傷,一般經過制動、冰敷等治療2~6周後可以好轉。但一部分患者只要崴過腳,就老會崴,這被稱為慢性踝關節不穩,原因是第一次扭傷之後沒有真正的康復。

第一次崴腳時韌帶損傷嚴重,往往在受傷時可以聽到踝關節內的響聲,這提示踝關節韌帶有斷裂的可能。此時,如果未經正規治療,一段時間後雖然可以行走,但是韌帶並未癒合,因此經常出現扭腳的現象。

4、何時進行功能鍛鍊?

制動與功能活動是一個矛盾,受傷後早期建議休息為主,但休息時間應儘可能短,踝關節長時間無負重對關節存在潛在傷害,並可以導致關節組織生物力學和形態的負性改變。

所以,只要腫脹已經消退,應儘早在支具保護下恢復步行,練習足外翻的力量、踝關節活動度與靈活度、平衡力,增強踝關節穩定性。

5、扭傷韌帶斷裂手術重建?

傳統手術在外踝前緣做一個長5cm的弧形切口,辨別損傷的距腓前韌帶和跟腓韌帶。將同種異體肌腱修剪至合適大小,在腓骨上鑽孔,將肌腱導入腓骨隧道,拉緊跟腓韌帶的人工肌腱,將此人工肌腱取合適大小並固定在骨膜上,以此修復重建韌帶。

關節鏡微創韌帶修補術,手術傷口小、恢復快、效果好。

寶醫創傷外科與矯形骨科

深圳市寶安區人民醫院創傷外科與矯形骨科是一支聯合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付小兵院士深度貫徹現代醫學救治理念、醫療與科研創新相結合的「深圳市醫療衛生三名工程」團隊,已先後認證為「廣東省創傷救治與再生醫學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廣東省院士工作站」「深圳市創傷救治與再生醫學創新平臺」,獲得2018年度深圳市自然科學獎二等獎2019年度中國生物材料學會科學技術獎

治療理念:微創治療、快速康復、精準控制

擅長診治:嚴重骨折微創治療、骨科疼痛現代治療、骨質疏鬆症及老年性關節炎綜合管理、難癒合創面綜合治療、足踝疾病及運動損傷關節鏡微創治療、踇外翻微創治療、複雜肢體畸形現代治療等。收治患者遠自新疆、甘肅、山西等邊遠省份。

先進設備:科室配備進口關節鏡、C臂X光機、術中移動式O-arm等專用設備等先進醫療設備,可視化、個性化、微創化手術全程,手術技術及療效達到市內領先,部分接軌國內國際先進水平。

相關焦點

  • 踝關節扭傷怎麼辦?
    踝關節扭傷怎麼辦?澎湃號·湃客 原創 掌健識 上海市醫學會健康科普基地做健康的傳播者,一路同行,一起成長日常生活中踝關節扭傷很常見
  • 踝關節扭傷的康復治療
    檢 查在懷疑踝關節存在Ⅱ型和Ⅲ型扭傷時應當進行X線片檢查,排除骨折。Ottawa法則和Bernese踝關節規則專門幫助臨床醫生決定是否對踝關節進行X線片檢查的標準。踝關節扭傷的康復治療1、急性踝關節扭傷的復原訓練目標應注重的是縮短發炎過程、減少疼痛、促進修復和重塑膠原纖維。建議傷後24小時內(組織出血停止),使用POLICE原則:(Protect):使用踝關節固定器或輔助裝置減輕壓力和疼痛,以防二次損傷。
  • 別把踝關節扭傷(崴腳)不當一回事!
    踝關節扭傷(崴腳)很常見,但就連很多骨科醫生都不太重視,其他人就更加不用說了,人們都把它看成小得不能再小的事情,特別是拍張普通的X光照片排除骨折之後
  • 踝關節扭傷怎麼辦?這樣處理很重要!
    踝關節扭傷怎麼辦?這樣處理很重要!踝關節扭傷,俗稱「崴腳」,是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見的損傷,佔所有踝關節損傷的75%左右,多發於運動、爬山、行走於不平坦道路的時候,穿著高跟鞋也容易發生踝關節扭傷。踝關節扭傷會出現紅腫熱痛和壓痛等情況。然而,很多人認為崴腳是小事,不需要處理,忍一忍就好,往往錯過了最佳的處理時機,甚至導致韌帶鬆弛,出現習慣性崴腳、慢性疼痛等後遺症。
  • 踝關節扭傷,只要能走路就沒事?醫生闢謠,一步步教您判斷傷情!
    在門診的時候,踝關節扭傷的患者是關節扭傷當中最常見的,因為踝關節扭傷以後處理不當,導致關節長期疼痛的也是最常見的,為什麼會這樣呢?咱們來聊一聊!踝關節扭傷,我們都習慣地稱之為崴腳脖子,這種情況在我們身邊太常見了,尤其是女性朋友經常穿高跟鞋,誰又沒有崴過幾次腳脖子呢?
  • 踝關節扭傷應該怎麼辦?不同的時期處理方法也不同
    踝關節扭傷可以說是很多人都經歷過的。有些人可能偶爾會發生踝關節扭傷,但是有部分人是經常扭傷的。這些容易發生踝關節扭傷的人可能不知道為什麼自己的腳踝關節如此不同。那麼,為什麼有的人的踝關節容易扭傷?踝關節扭傷是關節、韌帶損傷中發病率比較高的。
  • 如何判斷踝關節扭傷還是骨折了?它們之間有何區別?
    踝關節這個部位是人體之中,距離地面最近的負重關節,在運動時也是非常容易受到損傷的部位,常見的就有扭傷和骨折,都會帶來很強的疼痛感,但有時我們在踝關節受傷後,自己是無法判斷它是扭傷還是骨折。應該怎樣判斷踝關節是扭傷還是骨折?
  • 跑步扭傷腳踝了嗎?這組踝關節康復練起來,可以更好的保護腳踝
    踝關節康復練起來最近小編總是聽到好朋友抱怨身邊的小姐姐有點"白蓮花",仔細問了一下,原來這個小姐姐最近一個月好幾次崴到腳,總是被男同事攙扶著送到醫院,下樓梯時也會特意扶一下她,於是大家都說這個小姐姐是故意的,肯定是裝柔弱,怎麼可能那麼巧總是崴到腳。但是小編憑著良好的職業素養發現事情並不簡單,因為習慣性崴腳比我們想像的常見得多。
  • 踝關節扭傷,只要能走路就沒事?醫生:小心韌帶損傷,要及時就醫
    踝關節扭傷,也就是「腳扭傷」。腳扭傷在我們平時很常見,尤其是經常穿高跟鞋的女性,都有那麼幾次扭到腳的經驗,但是常常扭腳後我們不能做到重視,覺得只要是能走路,就是沒什麼大問題。踝關節是全身承重量最大的一個關節,它幾乎承受力整個身體的重量,既堅強又脆弱。它的周圍有很多韌帶包裹,醫生提示如果踝關節損傷,我們不夠重視,處理不當的話,對我們的腳步損害很大,而且很容易留下後遺症的情況。通常來說,在行走速度不是很快的情況下造成的腳扭傷,病情腳踝部疼痛感覺不明顯,可能只是軟組織損傷。
  • 戶外驢行扭傷踝關節的處理與恢復辦法
    參加戶外運動,扭傷踝關節是經常發生的事故,究其原因大多是由於身體失去重心,落地時腳底動作變形或被絆倒時出現。
  • 踝關節疼痛和治療
    踝關節的疼痛一般與外傷有關,大多數是扭傷和韌帶損傷導致的踝關節疼痛,老年人要考慮是否有踝關節炎、局部增生和外傷史等問題。
  • 中英文字幕:高位踝關節扭傷(High Ankle Sprain (Syndesmosis Ligament Injury))
    高位踝關節扭傷(脛腓聯合韌帶損傷)是踝關節部位維繫脛骨和腓骨的一處或多處韌帶損傷。這一連接,被稱為踝關節聯合韌帶,由踝關節前方和後方的韌帶組成,位於脛骨和腓骨之間的間隙。High Ankle Sprain (Syndesmosis Ligament Injury)高位踝關節扭傷(脛腓聯合韌帶損傷)Overview(概述)
  • 為什麼踝關節很容易扭傷?預防崴腳,4個辦法趕緊學起來
    踝關節是最容易出現扭傷的身體關節部位,因為踝關節是我們人體與地面距離最近的負重關節,承受著人體站立時絕大部分重量。踝關節很容易在行走跟運動中出現扭傷,也就是崴腳,約有40%的運動損傷都是踝關節扭傷。踝關節為什麼容易扭傷?
  • 踝關節易扭傷怎麼辦?正確的急救處理辦法了解一下
    在一些球類運動項目中,跑跳走等動作不可減免,而這些動作的發生少不了踝關節的輔助,但由於踝關節的自身特性,關節容易出現內翻,而這種異常活動即為常說的崴腳。崴腳不單單是在運動中容易出現,在日常生活中也十分多發,因而崴腳急救知識屬於基本常識,值得了解。
  • 如何鍛鍊腳踝減少踝關節扭傷?這三個簡單方法能幫忙
    腳踝扭傷後,容易導致下一次扭傷的發生,即易形成習慣性踝關節扭傷。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需要採取某些措施來應對。同時,還需要鍛鍊腳踝,使腳踝不易發生活動扭傷的受傷程度減小。那麼,如何避免踝關節反覆扭傷?應該如何鍛鍊腳踝從而減少扭傷?
  • 別忽視踝關節撕脫性骨折
    寫給踝關節扭傷患者的一段話踝關節扭傷是十分常見的運動損傷,佔所有踝關節損傷的75%左右。多數情況下,損傷的原因往往是足尖向內過度內翻旋轉,同時足外側著地。相對薄弱的踝關節外側副韌帶容易受到損傷。而較粗的踝關節內側副韌帶損傷相對少見,僅佔踝關節扭傷的5-10%。
  • 踝關節MRI解剖及7種常見損傷類型影像表現
    踝關節(anklejoint),由脛、腓骨下端的關節面與距骨滑車構成,故又名距骨小腿關節。脛骨的下關節面及內、外踝關節面共同形成的「冂」形的關節窩,容納距骨滑車(關節頭),由於滑車關節面前寬後窄,當足背屈時,較寬的前部進入窩內,關節穩定;但在蹠屈時,如走下坡路時滑車較窄的後部進入窩內,踝關節鬆動且能作側方運動,此時踝關節容易發生扭傷,其中以內翻損傷最多見,因為外踝比內踝長而低,可阻止距骨過度外翻。踝關節解剖
  • 腳踝扭傷後的恢復問題?
    這個問題嚴重嗎?不算嚴重,這種類似的情況很常見,就是腳踝扭傷後一段時間,甚至半年一年了,一運動活動多了裡面還會隱隱作痛。這是因為現在的年紀根本比不上小時候骨骼肌肉的生長修復能力,現在腳踝扭傷後,如果不進行系統的康復,恐怕很難自行修復!如果你本身體質就比較弱,血液循環差,肌肉無力,僵硬,會更加如此,腳踝扭傷後,是不能完全養好的!你養好的腳踝,只是在不活動的情況在沒事兒,但活動一多,又會腫,又會隱隱作痛!腳踝扭傷後,會伴隨韌帶撕裂,肌肉損傷,距骨突出,腓骨下移,跟骨內翻能,程度或輕或重。
  • 足踝扭傷不是小毛病!
    踝關節扭傷是我們生活中非常常見的一種傷害,所以很多人不以為然,覺得沒關係。實際上如果恢復的不夠徹底,很容易導致我們踝關節的慢性不穩定等併發症,嚴重者甚至產生終身性影響。完整的足踝部包括踝關節和距下關節,承受著我們身體幾乎所有的重量。在過度的強力內翻或外翻活動時,踝部的韌帶被過分牽拉,導致韌帶損傷或斷裂,也可導致韌帶被拉長,撕脫骨折,踝關節或脛腓下關節半脫位、全脫位。引起此種情況的原因有很多,常見如準備活動不充分、不平坦的地面上運動、不合適的鞋、運動時精力不集中致發生意外等。足踝部扭傷後出現疼痛,腫脹,皮下淤斑,活動時踝關節疼痛加重。
  • 踝關節MRI解剖及7種常見損傷類型影像
    脛骨的下關節面及內、外踝關節面共同形成的「門」形的關節窩,容納距骨滑車(關節頭),由於滑車關節面前寬後窄,當足背屈時,較寬的前部進入窩內,關節穩定;但在蹠屈時,如走下坡路時滑車較窄的後部進入窩內,踝關節鬆動且能作側方運動,此時踝關節容易發生扭傷,其中以內翻損傷最多見,因為外踝比內踝長而低,可阻止距骨過度外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