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意中點開了呂克貝松的導演剪輯版《碧海藍天》,168分鐘的時長,30年前的電影,現在看起來也不過時。
在我看來,電影表達一個主題,就是在精神追求與現實生活中到底該怎麼選擇。
雅克在海邊長大,從小沒有了母親,父親在他小時候因潛水身亡,父親曾經告訴過他,深海裡有美人魚。他有一個朋友叫恩佐,同樣喜歡深海潛水。
雅克是一個性格有些內斂的男孩子,但是英俊的外表和善良的心得到了喬安娜愛。
恩佐最終死了,他選擇留在深海,這一舉動影響了雅克,原本在如何選擇自己今後的生活而舉棋不定時,他明白了自己內心深處的聲音,那就是和海豚為伴,在深海裡尋找美人魚。
而已經懷孕想和雅克一起過普通生活的喬安娜最終默許了雅克的選擇,拉下了放他入海的繩索。
這部電影讓我想起了前幾年上映的傳記片《迷失Z城》,裡面的英國探險家玻西福斯特,為了尋找古文明的存在,多次前往亞馬遜叢林探險,最終沒有回家。
雅克和福斯特看似不同,卻有著相同的人生追求,那就是,個人的理想高於一切。
雖然他們都愛著自己的妻子和家人,但是面對世俗的生活,又不能、不甘心融入,心底深處個人的欲望高於一切,於是,選擇一個人的歸宿、不歸之途。
大多人面對他們的選擇都會嗤之以鼻,對本人也會冠以不負責任的定論。然而,本是個人的選擇,外人又有什麼資格議論呢,都是不同的宿命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