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擊關注「今日聯拍」
藝術品全產業鏈交易平臺
今秋香港佳士得推出的嘉靖五彩魚藻紋蓋罐無疑是萬眾矚目的明星拍品,就在剛剛舉行的樂從堂藏明代宮廷珍器晚間拍賣專場上,這件蓋罐以1.2億港元起拍,經過多方激烈競價,最終斬獲213,850,000港元天價(含佣金)。
佳士得先前在香港預展時,將明嘉靖五彩魚藻紋蓋罐和史上最貴藝術品達・芬奇的《救世主》擺在一起同時亮相。
五彩魚藻紋罐是嘉靖官窯中的名品,其中帶有原蓋的更是鳳毛麟角,此器為胡惠春家族珍藏。2000年10月29日,它曾在香港蘇富比,以4404萬港元,打破當時的中國瓷器世界拍賣紀錄。這一驚世之舉由臺灣收藏家曹興誠創造,他也憑此揚名全球拍賣界。全球最貴瓷器的身價,此器維持了整整四年。
佳士得香港中國瓷器及藝術品部專家陳良玲剖析此件貌似構圖簡單的嘉靖御製瓷器▼
除了這一件,目前已知只有另外三件帶蓋的嘉靖五彩魚藻紋罐曾現身拍場。第一件與本器原為一對,同為胡惠春家族舊藏,1985年6月於紐約蘇富比拍賣;第二件原為巴爾的摩華特斯藝術博物館珍藏,後於2012年9月於紐約蘇富比拍賣;第三件1953年3月於倫敦蘇富比拍賣,曾先後由Rutherford Alcock、Sir Trevor Lawrence爵士、克拉克夫人及洛克斐勒三世遞藏,現存紐約亞洲協會。中國的博物館至少有四件帶蓋五彩魚藻罐,分別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中國國家博物館和天津博物館。
明嘉靖 五彩魚藻紋蓋罐
故宮博物院藏
據故宮博物院古器物部主任呂成龍介紹,這件大罐的製作工藝比較複雜,首先要分段進行印坯,之後用泥漿黏結成一個整體拼接起來,修坯以後進行彩繪,先在坯體上用青料描畫圖案的局部,比如這水草的部分,同時也為釉上彩的整個圖案起一個定位的作用,這就是浮萍,入窯經高溫燒成以後,施透明釉,再在釉上按釉下青花定好以黃彩描繪其他部分,然後入窯低溫燒一遍黃彩,出窯以後再用礬紅草綠黑彩等補齊整個圖案。再入窯溫度稍微低一點再燒一遍彩,所以一般情況下要三次燒成。因為大器的反覆入窯結果無法預料,所以這件高達46cm的大器更顯難能可貴。
嘉靖皇帝從小身體柔弱,經常患病,道教宣揚修身健體、長生不老,正好對了嘉靖皇帝的心思,於是道教成為他的畢生追求。他竭盡全力為自己創作著一個理想中的道教完美世界,而遵從皇帝意志的御窯生產自然亦步亦趨。他最理想的瓷器,就是五彩魚藻紋瓷器。
立論於「五行說」的道教思想,基於不同自然色澤和形狀,演繹出各種文化詮釋。比如在民間,「五色長命縷」又叫「五色線」,是端午節必備的物品。而祥雲、仙鶴、葫蘆以及八仙紋等生成了諸如八仙過海、仙人乘槎等神仙故事。
五彩與陶瓷產生關係,可以追溯到宋遼金的紅綠彩瓷,經過明代洪武年間初創、成化鬥彩發展,到嘉靖時期形成了以「紅黃藍綠紫」為基本、以黑白為輔助的成熟的五彩瓷。它色彩獨立,與道教的「五彩闢邪」互相呼應。因此,嘉靖朝的五彩瓷器數量繁多、色彩齊備是非常自然的一個結果。
當時的人們相信,和「五色長命縷」一樣,色彩越鮮豔、純度越高,就越能起到震懾和闢邪的作用。所以,嘉靖五彩一改成化鬥彩的那種溫潤、恬靜的顏色,突出了大紅大綠大藍大黃大紫的視覺衝擊效果,運用飽和度極高的色彩,以色彩豔麗斑斕,著稱於世。
嘉靖對魚紋情有獨鍾。本件魚藻紋大罐上所描繪的魚,悠然自得,出遊從容,同樣極其富有道家含義。鯉魚是道家敬仰的聖物,被稱為「赤暉公」。以嘉靖皇帝定製御窯瓷器的記錄為例,除五彩魚藻紋罐之外,嘉靖二十一年(即公元1541年)皇上諭令燒造「鯖鮊鯉鱖」青花罐二百件。同時,嘉靖皇帝曾自稱為「天池釣叟」,這也表明了他對魚的喜愛之情。
大罐腹部通體繪製有八條鯉魚
所以,在各式嘉靖御瓷中,魚藻紋大罐最受推崇,五彩也最適合描繪此類題材,且敦碩的罐身形同絕佳的畫布,讓畫師有充裕的空間描繪在水中搖曳的魚藻。
入清以後,嘉靖御瓷的五彩魚藻紋,依舊得到宮廷的喜愛,康熙朝曾經將之摹造在五彩瓷盤,並署款為「在川知樂」以昭示其寓意,亦成為有清一代顯赫的名品。由此可見嘉靖五彩魚藻罐對於後世影響的深遠。
版權聲明: 本文來源於佳士得,版權歸佳士得所有,由聯拍在線整理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