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復治療師小漫畫~肩關節半脫位篇

2020-12-23 一點康復

未 完 待 續

康復乾貨:半脫位必須知道的五件事

肩關節半脫位於偏癱患者中很常見,而針對它最主要的是做好早期預防。大多數造成患者脫位的原因都是護理者為了轉移省力而直接拉動患者的患側手臂,以及患者平時不注意自己的手臂的擺放。所以早期康復宣教異常重要。

然而,治療師在治療中要注意這五點

一、矯正肩胛骨位置。

二、當高張力是半脫位的主要原因時,糾正肩胛骨和肱骨頭在關節盂中的位置時一定要防止患者的各種代償運動。

三、多對上肢做擠壓手法,反覆的刺激肌肉收縮,必須保證患者軀幹和肩胛骨在正確的位置上,此時治療結合肌肉效布貼效果很更好。

四、要保持肩關節在正確力線做無痛的全範圍活動。當患者感到不適或者疼痛時一定要改變方法找出原因再進行運動。總之不要強調患者要「堅持」、「忍著」一定要在無痛情況下進行運動。

五、不用制動手臂。臥床時,要定時翻身並且做好正確的擺放體位。坐起時,不管坐多長時間,手臂都應該放在前面的桌子上,保持在患者視線之內。最後,由於肩託並不能根本上解決患者脫位的問題,而且長時間佩戴會引起不利的結果,所以應該視情況合理鼓勵患者讓患側手臂自由活動並參與活動。

相關焦點

  • 肩關節脫位與肩關節半脫位的鑑別診斷與治療(下)
    既然講到肩關節半脫位的治療方法,那我們就不得不要提肩關節半脫位的早期的保護,因為早期的保護能有效預防肩關節半脫位的發生。①、體位擺放:         研究發現早期對腦血管意外患者上肢進行良肢位擺放,並堅持全過程,能有效預防肩關節半脫位的發生。
  • 肩關節脫位應該怎麼辦?
    肩關節脫位是一種骨科比較常見的疾病,很多人在受到外力衝擊,甚至是扭轉手臂的時候,就有可能造成肩關節脫位,一旦發生,會對日常生活和工作造成嚴重的影響,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了解一下,肩關節脫位之後我們應該怎麼處理?
  • 肩關節脫位後可以自己復位嗎?
    正常情況下,肱骨頭和肩胛骨的關節盂(像個小託盤凹進去)結合,並被周圍韌帶和肌肉包繞固定。肩關節脫位,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肩膀脫臼,指的是「頭」離開「託盤」。肩關節解剖示意肩關節容易脫位與兩點有關:1.肩關節的解剖:肱骨頭大,關節盂淺而小,就像放在球託上的高爾夫球一樣,活動範圍大,但也很不穩定。2.肩關節遭受外力的機會多:籃球等接觸性運動項目,摔跤跌倒手臂撐地導致肩膀脫位。
  • 肩關節脫位的臨床診治
    例如,十幾歲時第一次發生肩關節脫位的患者,有90%以上的機會發展為復發性肩關節不穩。40歲以上時發生第一次肩脫位的患者發展為慢性肩關節不穩的可能性低於10%。肩關節由關節盂和肱骨頭以及周圍的肩關節囊和韌帶組成,正常情況下肱骨頭在關節盂內,當外傷造成肱骨頭脫出關節盂即為肩關節脫位,根據肱骨頭脫位的方向分為肩關節前脫位和後脫位。
  • 肩關節脫位莫大意反覆發作危害骨結構
    很多人有肩關節脫位的經歷,復位後絕大部分人都沒事了,但有極少數人以後又反覆出現脫位,輕者運動時發生,重者晚上睡覺抬手時也會脫出來,這種情況稱為習慣性脫位,骨科醫生稱之為肩關節不穩定。大連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關節外科楊梁主任提示,肩關節脫位如在初期治療不當,可發生習慣性脫位。反覆發作會帶來一系列骨損傷。
  • 抬手伸個懶腰 肩關節竟然脫位
    株洲日報記者 劉瓊通訊員/肖盛世株洲日報訊 抬手伸個懶腰,也會造成肩關節脫位。這樣的煩心事,市民沈師傅已經歷了十多次。近日,在市中心醫院關節外科,醫生為他進行了手術,解決了困擾他多年的頑疾。平日活動時,他只要稍微用力,肩關節就會脫位。「經檢查,患者被診斷為復發性肩關節脫位。」市中心醫院關節外科主任朱寶玉介紹,肩關節是人體活動度最大的關節,但同時也是人體最不穩定的關節。在人體所有的關節脫位中,肩關節脫位的比例高達45%。肩關節脫位常發生在體育鍛鍊的接觸性運動項目中,如足球、籃球、柔道、摔跤等。絕大多數的創傷性肩關節脫位病例發生在14歲—34歲。
  • 肩關節習慣性脫位是怎麼一回事?專家的建議仔細聽聽
    肩關節為什麼會脫位呢?肩關節的脫位是很常見的,發病率約佔全身關節脫位的一半。這與肩關節的生理結構有一定的關係,肱骨頭大,並且關節盂比較小而且很淺。關節囊鬆弛,而這一部位的活動範圍又很大,很容易遭受到外界的壓力。肩關節脫位多發於青少年,並且男性的發病率要比女性高一些。
  • 【一文讀懂】腋神經損傷如何康復治療
    造成腋神經損傷的原因有很多,通常由肩部骨折、脫位、刀傷、機器傷、腋下拐杖壓迫和磨損、長時間擠壓、貫通傷或直接打擊傷造成,如果出現肩關節脫位一定要注意是否有腋神經損傷。骨折,特別是肱骨上端骨折也是腋神經損傷的重要因素之一。
  • 康復醫師幫你「辦」
    肩關節半脫位 又叫不整齊肩 在偏癱患者中很常見 一旦脫位 肩關節半脫位特徵性表現: 01 肩胛帶下降,肩關節向下傾斜,在肩峰與上肢肱骨指間出現凹陷,觸診可觸及凹陷
  • 提醒 | 別讓肩關節脫位成為「習慣」
    王文主任介紹,與傳統切開手術相比,肩關節鏡微創手術具有創傷小、恢復快、住院時間短等優勢,後期經過康復鍛鍊,小張將逐漸恢復肩關節功能,逐步恢復日常生活及體育活動。肩關節脫位最常見,約佔全身關節脫位的50%,這與肩關節的解剖和生理特點有關,如肱骨頭大,關節盂淺而小,關節囊鬆弛,其前下方組織薄弱,關節活動範圍大,遭受外力的機會多等,肩關節脫位多發生在青壯年、男性較多。即初次脫位、復發性脫位、習慣性脫位。不恰當地處理初次脫位會引起復發性脫位。
  • 肩關節脫位再也不用叫主任了,我讓患者自己搞定!
    血戰中,陳真的右肩關節被藤田剛打脫位了,導致整個右臂無法移動,更不能出拳格擋。於是,整個電影中經典的一幕出現了:《精武英雄》視頻李連杰飾演的陳真在打鬥中拉開距離,將自己脫位的胳膊按在地上,強忍著劇痛突然扭動軀體,自己復位了脫位的肩關節。而後右上肢功能的瞬間恢復,陳真衝上去最終打倒了大反派。
  • 援非日記|第262天,痛到吸冷氣的肩關節脫位
    五前言:2019年12月28日凌晨,中國(廣東)第九批援加納醫療隊從廣州出發,跨越一萬兩千公裡,到達援助目的地非洲加納首都阿克拉,稍作休整後,於北京時間12月31日發出第一篇援非日記,他們的故事開始了...
  • 肩關節脫位的10種復位方法,你都了解嗎?
    肩關節脫位是最常見的關節脫位之一,臨床上常用Hippocrates法(手拉足蹬法)來復位,但時有復位困難及存在臂叢神經牽拉損傷的風險。來自美國喬治亞醫學院的Mellick醫學博士在視頻中演示了肩關節脫位的十種復位方法。
  • 如何判斷肩關節痛是「肩袖損傷」還是「肩周炎?
    肩袖損傷的治療原則截然相反,肩袖損傷是肌腱損傷,急性期肩關節需要固定制動2-3周,保持肩部絕對休息,使得受傷的肌肉或肌腱慢慢得到恢復。如果在肩袖損傷情況下堅持繼續鍛鍊,只會讓肩袖的撕裂加重,就像袖口破了不早期修補,破口越拉越大,最後出現巨大肩袖撕裂,即使手術也無法將其修補,最終導致肩關節周圍肌肉萎縮,肩關節脫位。
  • 11種肩關節脫位復位方法,骨科醫生收藏必備!
    1、Hippocratic復位法Hippocratic 描述了最早的肩關節脫位復位方法。術者在將足部抵在患側腋窩,對患者進行縱向牽引的同時交替內外旋轉肱骨頭。該方法目前較少使用,因為其存在較高風險的臂叢神經牽拉損傷。
  • 從萬茜骨折看康復-在物理治療師日我們為康復做一個小澄清~
    作為一位專業的物理治療師,這裡不得不說一下,萬茜恢復快是應該的,「醫學奇蹟」純屬某些媒體誇大。康復治療無差別對待任何一位有康復需求的患者,並不是因為她是明星就享受最好的康復待遇,你需要的是:儘早的康復介入+專業的治療團隊!俗話說「傷筋動骨一百天」,骨折後就老老實實躺著的觀念,從現代醫學的科學角度來看,已經非常陳舊。術後的早期治療對於整體康復進程來說相當重要。
  • 含胸駝背、肩脫位,受傷的不止肌與骨!神經也會遭迫害!
    臂叢神經是一組重要的外周神經叢主要支配上肢、肩周胸上部和外側部的骨骼肌一直都是臨床研究的重點內容之一之前我們發過幾篇相關文章今天從分支的角度重新認識一下腋神經是如何損傷的01肩關節脫位當肱骨頭前脫位時,腋神經在經過緊張的肩胛下肌進入四邊孔時,易被牽拉而損傷。
  • 肩關節水平屈圖解大全教你3種肩關節活動
    患者仰臥,然後把兩臂自然置於體側,康復治療師站在患肢側,下方握住患肢肘部,上方手握住腕部,將患臂經體前在關節活動的可能範圍內移至頭部即為屈曲,恢復原位即為伸。肩關節的屈伸練習還可以採用主動牽張訓練。助力運動或主動運動:與被動運動肩關節屈曲活動方法相同,患者主動用力作患肩上臂經前屈曲到頭的活動,當患者肩關節活動超過90度的屈曲時,康復治療師可給予必要的助力幫助與保護,主動下垂擺動練習法,患者俯臥位於床沿或站立位上體前屈約90度,使患臂放鬆自然下垂,然後主動用力作前後的擺動,擺幅度可逐漸增大。
  • 髕骨脫位的康復訓練方案
    近來對髕骨脫位矯正術(主要是微創的關節鏡下內側支持帶緊縮+外側支持帶松解術)後的患者進行隨訪發現,一些患友雖然在術後已經基本恢復日常生活,但是參加體育活動時仍然有膝關節不穩和打軟腿的感覺,考慮這種現象主要是由於下肢肌肉力量不足和關節靈活性不夠而引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