髕骨脫位的康復訓練方案

2020-12-20 騰訊網

近來對髕骨脫位矯正術(主要是微創的關節鏡下內側支持帶緊縮+外側支持帶松解術)後的患者進行隨訪發現,一些患友雖然在術後已經基本恢復日常生活,但是參加體育活動時仍然有膝關節不穩和打軟腿的感覺,考慮這種現象主要是由於下肢肌肉力量不足和關節靈活性不夠而引起。所以向大家推薦一種國際上經典的髕骨脫位/半脫位的康復練習方法,主要適用於患有髕骨脫位或半脫位,未做過手術,或者是手術後6個月以上的患友,手術6個月以內的康復訓練,建議患友們還是以主刀醫師和康復師制定的康複方案為準。

髕骨脫位/半脫位康復練習法髕骨脫位/半脫位的康復練習方法簡單易行。練習的重點是大腿後方和側方肌肉的拉伸練習和大腿前方的肌肉力量練習。

PDL-1站立位膕繩肌拉伸練習

1、 患側腿伸直,並把腳跟放在約40釐米高的矮凳上;

2、 以髖關節為軸,將身體向前傾,直到感覺大腿後方有輕度的牽拉感並維持姿勢不動;

3、 注意保持雙肩平衡、背部挺直,不要轉肩或弓背;

4、 練習時,每日3組,每組做3次,每次堅持15-30秒鐘。

PDL-2股四頭肌拉伸練習

1、 側向站立在牆邊,身體離牆約30釐米,患側腿在外;

2、 患側腿膝關節向後彎曲,並用手握住踝關節,用力將腳跟貼近臀部;

3、 注意保持眼睛面向正前方,背部挺直,不要低頭或弓背;

4、 練習時,每日3組,每組3次,每次堅持15-30秒鐘。

PDL-3側臥位抬腿練習

1、 側臥位,患側腿在上;

2、 患側腿繃直,向上抬高約30釐米,維持姿勢不動;

3、 注意腿放下時勻速緩慢;

4、 練習時,每日3組,每組10次,每次堅持10秒鐘。

PDL-4坐位股四頭肌收縮練習

1、 坐臥位,將患側腿伸直,健側腿屈曲;

2、 膝關節後方(膕窩)用力,向下壓床面,感覺到股四頭肌收縮繃緊;

3、 練習時,每日3組,每組10次,每次堅持10秒鐘。

PDL-5直抬腿練習

1、 半仰臥位,並將健側腿膝關節彎曲,以便使足底踩在床面上;

2、 患側腿伸直,股四頭肌用力收縮繃緊,並把腿抬離床面約20釐米,維持姿勢不動;

3、 注意膝關節不要彎曲,抬腿不要過高,腿放下時勻速緩慢;

4、 練習時,每日3組,每組10次,每次堅持到力量耗竭,越久越好。

PDL-6蹬臺階練習

1、 站立位,健側腿著地,患側腿踩在一個8-13釐米的臺階或磚塊上,

2、 將身體重心移到患側腿,並向上蹬踩到臺階上,健側腿離地,

3、 注意健側腿放下時動作勻速緩慢,

4、 練習時,每日3組,每組10次。

PDL-7抵球靠牆下蹲練習

1、 背向牆站立,雙腳分開與肩同寬,腳跟離牆約60釐米;

2、 將籃球或足球放在腰部正中,向後用力將球抵在牆上;

3、 緩慢下蹲使球滑向肩部,膝關節屈曲約45度,維持姿勢不動;

4、 注意保持雙肩放鬆,軀幹挺直,滑動時動作勻速緩慢;

5、 練習時,每日3組,每組10次,每次堅持10秒鐘。

膝關節穩定性練習

準備約1.5-2米長的彈力帶或拉力片,兩端打結做成雙股環狀,打結端固定在門縫或床腿上,另一端套在健側腿踝關節上。

PDL-8A前向穩定性練習

1、 面向門站立,身體重心放在患側腿並使膝關節略微屈曲;

2、 健側腿向後用力,牽拉彈力帶。

PDL-9B 外側穩定性練習

1、 轉體90度,使患側腿靠近門,健側腿遠離門;

2、 健側腿向外用力,牽拉彈力帶。

PDL-10C 後向穩定性練習

1、 再轉體90度,使身體背向門站立,膝關節略微屈曲;

2、 健側腿向前用力,牽拉彈力帶。

PDL-11D 內側穩定性練習

1、 再轉體90度,使健側腿靠近門,患側腿遠離門;

2、 健側腿向內側用力,牽拉彈力帶;

練習時,每日3組,每組10次。如果感覺單腿站立有困難,可以準備一把椅子,手扶椅背來幫助平衡。

PDL-12膝關節伸直抗阻練習

1、 準備約1.5-2米長的彈力帶或拉力片,兩端打結做成雙股環狀,打結端固定在門縫上;

2、 面向門站立,膝關節屈曲45度,將彈力帶套在患側腿膝關節後方(膕窩);

3、 患側腿單腿負重,並緩慢伸直膝關節,向後牽拉彈力帶;

4、 如果感覺單腿站立有困難,可以準備一把椅子,手扶椅背來幫助平衡。

5、 練習時,每日3組,每組10次。

PDL-13站立位腓腸肌拉伸練習

1、 面向牆站立,身體重心前傾,雙手扶牆與肩同高,雙腿呈弓箭步,患側腿在後,並保持全腳掌著地;

2、 患側腿腳跟向外輕輕旋轉,同時身體繼續向牆傾斜,直到小腿後方有牽拉感,維持姿勢不動;

3、 每組練習時,可以交換雙腿位置,各練習3次;

4、 練習時,每日3-5組,每組3次,每次持續約15-30秒鐘。

PDL-14側臥位雙腿開合練習

1、 向健側臥位,髖關節和膝關節稍屈曲,雙腳併攏;

2、 緩慢打開患側腿,並維持2秒鐘,再緩慢合攏雙腿;

3、 練習時,每日3組,每組10次,每次堅持2秒鐘。

PDL-15髂脛束拉伸練習

1、 雙腿交叉,患側腿在後,患側手臂向上伸展貼住耳朵;

2、 身體向健側傾斜,直到患側髂脛束有牽拉感,維持姿勢不動;

3、 每組練習時,可以交換雙腿位置,各練習3次;

4、 練習時,每日3-5組,每組3次,每次持續約15-30秒鐘。

來源:骨科康復時間

責編:予夢

相關焦點

  • 文獻解讀 | 髕骨疼痛症候群的原因分析以及治療方案
    此篇文章以及視頻詳細的講述了髕骨疼痛症候群的確診方式、解決方案以及目前常見的物理治療方法的有效性等,文章屬於文獻解讀範圍,對於患者朋友們來說可能有些晦澀難懂,對於康復師群體來說是非常難得的文獻解讀,還是推薦大家多多了解。如果想學習原版文獻,可以加小助手微信。
  • 髕骨骨折術後康復指導
    髕骨骨折是較常見的損傷,多見於撞傷或摔傷。治療方法通常有保守治療石膏外固定或者手術切開復位內固定。對新鮮髕骨骨折的治療,應最大限度地恢復關節面的平滑,給予較牢固內固定,早期活動膝關節,防止創傷性關節炎的發生。
  • 髕骨骨折處理及康復
  • 冉冉科普 54歲李若彤身材傲視群芳,卻依舊難逃髕骨外翻的魔咒
    ,嚴重者膝蓋則會發生明顯的脫位現象。運動康復以下是幾種效果不錯的矯正鍛鍊方法,有髕骨外翻狀況的同學,可以對照下面的動作進行鍛鍊訓練建議:每天做3-5組,每組做10-15次。訓練建議:每天做3-5組,每組做10-15次。
  • 髕骨骨折用髕骨爪固定,多久能正常走路?
    另外一個,髕骨骨折以後使用髕骨爪或者使用其他的一些固定方式其實都是大同小異的。對於後期的一些康復訓練影響並不是很大。那麼髕骨骨折多久才能正常走路呢?其實「能走路」和「能正常走路」,是兩個不同的概念。這涉及到骨折癒合的問題,肌肉軟組織康復的問題,以及疼痛控制的問題,步態訓練的問題。
  • 肩關節脫位應該怎麼辦?
    肩關節脫位是一種骨科比較常見的疾病,很多人在受到外力衝擊,甚至是扭轉手臂的時候,就有可能造成肩關節脫位,一旦發生,會對日常生活和工作造成嚴重的影響,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了解一下,肩關節脫位之後我們應該怎麼處理?
  • 圖解髕骨解剖
    )正常比值為1.0-1.2(國內文獻一般小於0.8提示低位髕骨,大於1.2提示高位髕骨);b圖PT/PL比值為1.8;c圖示髕骨脫位狀態,局部骨髓水腫。小於15mm正常;15-20毫米臨界;大於20mm診斷髕骨不穩。a圖是正常,b圖提示髕骨不穩。
  • 冉冉科普 | 54歲李若彤身材傲視群芳,卻依舊難逃髕骨外翻的魔咒
    髕骨外翻是指髕骨在活動時容易外翻,使得關節面受力不平均,造成髕骨關節面軟骨有軟化或產生凹洞的磨損現象。從外觀上並不能直接判斷出髕骨外翻問題,但是一些症狀可以判斷自己是否屬於髕骨外翻。第一是常見人群和體態特徵,髕骨外翻常見於年輕女性,是由於大腿股四頭肌無力或者過於緊張,O型腿,骨盆較寬,髕骨位置過高的原因引起髕骨在滑動過程中容易外翻,關節面受力不均勻,內部軟骨出現磨損,另外膝蓋曾經受過創傷也會造成影響。
  • 冉冉科普|54歲李若彤身材傲視群芳,卻依舊難逃髕骨外翻的魔咒
    ,嚴重者膝蓋則會發生明顯的脫位現象。訓練建議:每天做3-5組,每組做10-15次。訓練建議:每天做3-5組,每組做10-15次。訓練建議:每天做3-5組,每組做10-15次。訓練建議:肌肉訓練完成後酌情按摩3-5次,每次按摩30-60s。
  • 康復及強化膝蓋的訓練
    我們知道,肌肉可以保護關節,但是很多情況下,運動員或者普通人的肌肉不足以保護關節,尤其是一些長時間進行高負荷訓練的運動員和青少年運動員。我們也知道膝關節裡面有很複雜的軟骨和韌帶,但是軟骨和韌帶沒有豐富的神經和血管,所以一旦損傷,很難恢復,很多時候只能通過加強膝蓋周圍的肌肉來延緩膝關節疼痛。
  • 圖解髕骨正常解剖、變異及常見疾病
    a圖正常位置髕骨,髕韌帶長度(PT)/髕骨長度(PL)正常比值為1.0-1.2(國內文獻一般小於0.8提示低位髕骨,大於1.2提示高位髕骨);b圖PT/PL比值為1.8;c圖示髕骨脫位狀態,局部骨髓水腫。
  • 康復治療師小漫畫~肩關節半脫位篇
    未 完 待 續康復乾貨:半脫位必須知道的五件事肩關節半脫位於偏癱患者中很常見,而針對它最主要的是做好早期預防。大多數造成患者脫位的原因都是護理者為了轉移省力而直接拉動患者的患側手臂,以及患者平時不注意自己的手臂的擺放。所以早期康復宣教異常重要。然而,治療師在治療中要注意這五點一、矯正肩胛骨位置。
  • 乾貨丨圖解髕骨正常解剖、變異及常見疾病
    )正常比值為1.0-1.2(國內文獻一般小於0.8提示低位髕骨,大於1.2提示高位髕骨);b圖PT/PL比值為1.8;c圖示髕骨脫位狀態,局部骨髓水腫。小於15mm正常;15-20毫米臨界;大於20mm診斷髕骨不穩。a圖是正常,b圖提示髕骨不穩。
  • 髕骨骨折術後,膝關節發生粘連嚴重影響恢復,該咋辦?醫生告訴您
    但如果患者關節的傷情比較重,關節不能進行正常的屈伸或者是康復介入的比較晚,那麼就有可能導致出現膝關節的粘連,患者可能會出現明顯的屈、伸膝關節範圍受限,而且在進行屈伸關節的時候會有明顯的疼痛感。另外有的患者害怕在進行康復鍛鍊的時候,加大髕骨的壓力,導致骨折再次斷裂,所以不敢活動,也是導致很多患者出現膝關節粘連的原因。
  • 走路跛腳,要先懷疑可能是髕骨外翻,尤其是泰迪!
    走路跛腳,要先懷疑可能是髕骨外翻,尤其是泰迪!
  • 當髕骨帶成為跑步玄學,膝傷跑者究竟該如何選擇?
    (前三級的跑友可以根據自身情況進行跑步)  康復與防護  一般的治療髕腱炎的手段包括:  離心訓練  了解最有效的康復手段  ▼  通過離心運動訓練治療髕腱炎則是最積極有效的途徑之一。  Pufe等認為,離心運動能使血管生成抑制因子生成增加,從而限制了新血管的生長,進而減少了肌腱的變性,最終使肌腱結構得以增強。
  • 肩關節脫位後可以自己復位嗎?
    原創 陳疾忤 陳疾忤醫生引言三個脫臼的場景「在跑道上」小孫今年18歲,是一名優秀的100米運動員,今天訓練中,起步擺臂突然脫臼了,教練想讓他去醫院看看,小孫連忙拒絕——
  • 抬手伸個懶腰 肩關節竟然脫位
    株洲日報記者 劉瓊通訊員/肖盛世株洲日報訊 抬手伸個懶腰,也會造成肩關節脫位。這樣的煩心事,市民沈師傅已經歷了十多次。近日,在市中心醫院關節外科,醫生為他進行了手術,解決了困擾他多年的頑疾。平日活動時,他只要稍微用力,肩關節就會脫位。「經檢查,患者被診斷為復發性肩關節脫位。」市中心醫院關節外科主任朱寶玉介紹,肩關節是人體活動度最大的關節,但同時也是人體最不穩定的關節。在人體所有的關節脫位中,肩關節脫位的比例高達45%。肩關節脫位常發生在體育鍛鍊的接觸性運動項目中,如足球、籃球、柔道、摔跤等。絕大多數的創傷性肩關節脫位病例發生在14歲—34歲。
  • 浙江女子理髮店滑倒,致膝蓋脫位,店方拒絕賠償:高跟鞋鞋跟太細
    醫院的初步診斷單上寫著,右股骨滑車發育不良,髕骨高位,髕骨關節不穩。髕骨一過性脫位後改變,股骨外側踝骨挫傷,髕骨撕脫性骨折考慮,另外還有其他三項內容。陶女士拿出三張醫院開具的請假單,上面寫著右膝髕骨脫位,髕骨關節不穩。每張請假單建議休息時間兩周,活動度鍛鍊,肌力鍛鍊。陶女士說,因為關節脫位,所以要把受傷處固定住,一個月不能下地走路。醫藥費加復健器材費,還有誤工費,總共有一萬八千塊左右,但理髮店只付了1000多就不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