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情況下,在喝水過多的情況下,人體就容易出現水腫的情況,但若是莫名其妙地發現腳腫了,還難以消退,是什麼原因呢?嚴不嚴重?或許就沒這麼簡單了,早點了解早緩解,別一拖再拖,身體耗不起,此文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
莫名腳腫,跟哪些原因相關?
有生理性的原因,比如因工作原因,每天長時間的久坐或久站的,一天下來可能腿腳都容易水腫;或是腳部受到外力的撞擊了,或者扭傷了,也會引起腫脹。這些生理性的原因對健康的影響不是很大,平時注意休息注意保護好腳部,及時緩解即可,但若是下面這幾個因素,一定要加以重視。
腎的健康受損的話,身體可能就會出現水腫的現象,不僅是腳部,腿部眼瞼處也會有,早起後還會更加明顯。這裡參與水分的代謝,還有過濾作用,若是受損,能力下降了,水鹽平衡就易被打破,大量的鈉離子無法被排出體外,腳腫就會越來越明顯,若拖久了,還可能會引來更大的隱患。
營養出現障礙了,營養不良容易阻礙體內的多餘水分正常排出體外,堆積在下肢,造成腳部「變大」的現象,這種情況多常見於老年人身上,年老體衰、機體吸收與消化能力下降了,就容易出現該問題。
尿酸水平偏高是即「三高」之後出現的又一常見現象,發作的時候,人體會感到疼痛,關節和腳部或都容易引起疼痛,特別是在夜間更明顯,溫度較低代謝也慢了,尿酸隨血液流動的時候,很容易沉積在各個關節處,析出結晶,引起紅腫和疼痛,發展到了一定程度,就會影響到下肢的血液回流,進而引起水腫。
腳部也是人的「第二心臟」,若是這裡出現異常了,心室有一個不能正常泵血了,就容易引起體循環中的血液回流受阻,體內出現淤血,就會表現為下肢或腳部浮腫,人還可能會伴有呼吸急促和心律不齊的不適。
引起腳腫的原因不同,緩解的辦法也不相同,採取針對性的措施才有效。若是腎的問題,平時一定要多注意休息,別熬夜,喝水也要注意量,適當多吃黑米、黑木耳、桑葚、山藥等物,養好腎;若是代謝異常了,飲食上儘量以清淡為主,少吃高嘌呤食物,多運動多喝水,促進多餘尿酸的排出;平時每天儘量抽出半小時來鍛鍊,深蹲、跳繩或遊泳等,都能很好的鍛鍊心臟,對於老年人來說,運動要適度,均衡營養也非常重要。
總的來說,腳腫或與以上幾個原因脫不開干係,帶來的影響也可大可小,最後提醒一下,自行緩解未得到緩解的,建議及時去看一下,在專業人員的建議下緩解,別當腳腫是小事,拖久了拖重了,更難以緩解,還或會影響到基本的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