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一二年級成績墊底,三年級卻逆襲成學霸,家長的做法值得借鑑

2020-12-27 有遊有謀育兒

讓一年級兒子自己起床、吃飯、上學

在心理學課上聽到老師講了一個這樣一個案例。一對夫妻分別在兩地工作,他們的兒子在學齡前,跟隨媽媽在媽媽工作的城市上幼兒園,學習和教育也主要由媽媽負責。等孩子到上小學的時候,考慮到爸爸這邊的小學教育質量更好,於是夫妻商量讓兒子到爸爸工作的城市上小學。因為爸爸是某大學的老師,工作比較忙,從把兒子接到自己身邊時,他就告訴兒子從今天開始他要自己照顧自己了,自己定鬧鈴起床收拾,自己去大學學校食堂吃早餐,然後自己步行去上小學。孩子聽到這裡,忍不住哭了起來,但是也知道在爸爸身邊只能按照爸爸的要求做了。

爸爸領著兒子把大學校園都熟悉了一遍,把小學的路線也走了幾遍,還告訴他怎麼到食堂吃早餐。一切準備好後,孩子就開學了。

開始的幾天,孩子早上鬧鐘響了也起不來,爸爸有幾次忍不住想叫他起床,但是忍住了,繼續假裝睡覺。等兒子一覺醒來,發現爸爸還在睡,也沒叫他,自己遲到了,孩子哭了幾聲知道爸爸指望不上,趕緊穿好衣服背上書包,飯也沒吃就上學了。經過兩三次遲到後,孩子以後再也沒有遲到過。一切按照爸爸的預想,兒子自己上學,吃早餐。

爸爸「不上心」,兒子自己做作業

由於學齡前,兒子沒有提起學,上了小學後,成績一直不太好,勉強跟得上,每次別人考90多、100分,兒子才考七八十分。要是別的家長肯定著急了,但是這個爸爸卻對孩子的學習「不上心。」

兒子說老師要求家長檢查作業,爸爸每次都藉口工作忙,沒時間看,也沒時間陪他做作業,要求兒子自己檢查錯誤自己修改;兒子說老師讓家長在卷子上簽字,這個爸爸也僅僅是籤字而已,從來都不看對錯和分數。只是對兒子說學習是他自己的事情,爸爸工作很忙,你自己的學習自己做好計劃安排。一二年級,兒子因為爸爸不給他檢查修改作業,自己作業有錯誤的事情被老師叫了兩次家長,可爸爸回來後還是依然如故不給孩子批改檢查作業,也不批評兒子,只是強調,學習是自己的事情,要懂得預習和複習功課,要按時完成作業,至於作業完成的對錯他都不過問。兒子只能上課更認真聽講,自己做作業更認真,老師批改過的地方,記得更牢,不再犯同樣的錯誤。

一二年級,兒子的成績雖然不如別人好,但是孩子的自理能力,責任心和行動力卻很好,各種行為習慣建立的都不錯。沒想到,升到3年級以後,孩子的成績穩步提升,最後突飛猛進逆襲成學霸。

有人說,這個案例不具有普遍性,確實是。但是我們卻可以從中借鑑和學到一些東西。

首先,案例中的父親很明白小學一二年級最重要的是培養孩子時間觀念和自理能力。

讓孩子自己起床,算好到校時間,一來培養了孩子的時間觀念,二來也讓孩子知道遲到了自己要負責。

一二年級的很多家長都很苦惱,早上叫孩子起床太難了,即使孩子起床也磨磨蹭蹭,整個早上都不安寧;還有的孩子遲到了就埋怨父母叫醒晚了,完全沒有認識到是自己的責任。

一二年級還有些孩子穿衣服需要父母幫忙,吃飯需要父母餵飯,自己的書包等著父母收拾,經常丟三落四,自理能力很差。而父母卻心甘情願、大包大攬地替孩子做這些事情。

對於這些,案例中的爸爸的做法就值得借鑑,完全放手,讓孩子自己去做。剛開始孩子可能不能理解,或者做得不好,但是當他們真的意識到這些事情是自己的,這些能力是自己要掌握的,父母幫不了他們時,他們就會認真地去學習掌握。當然這個過程中,父母也不能說完全不管,但是要懂得在旁合理指導,而不是代替去做。

很多人說,這樣做孩子會不會覺得父母不愛自己啊?愛孩子是體現在代替孩子做事上麼?不是的。

像案例中的那個爸爸,不是不愛自己的孩子,而是愛孩子才會讓孩子自己做這些。表面上雖然爸爸「狠心」讓孩子自己去吃飯,上學,整理書包等,但是當孩子真的求助自己或者爸爸該做的事情上時,爸爸又會全心全意的陪伴孩子,讓孩子感受到愛他而不是放任不管他。父母懂得什麼時候出手幫孩子,比任何時候都包辦代替好多了。

其次,讓孩子知道,學習是自己的事情,是自己的責任

對於學習這個父親沒有急功近利,沒有特別在意孩子的成績,而是注重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態度,讓孩子認識到學習是自己的事情。孩子的作業父親不陪兒子做,檢查作業讓兒子自己檢查,至於作業正確率問題,卷子的根數,這個爸爸也不關注,他關注的是兒子按時做作業、自己檢查錯誤,預習複習功課等學習習慣的養成。在一二年級,把良好的學習習慣建立好,讓孩子自己認識到學習是為自己學,比只關注成績更重要。

小學一二年級,孩子一旦養成了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以後的各方面會表現得越來越好,好成績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所以,一二年級的家長,要把注意力放在培養好孩子的各種能力和習慣上,不能只看重孩子的學習成績。

[今日話題:你認為小學一二年的孩子還需要培養那方面的能力?一二年級成績重要還是習慣培養重要呢?歡迎討論。]

我是有遊有謀育兒,二胎媽,兒童心理學在讀碩士,多平臺育兒領域創作者。分享育兒經驗,專注寶媽自我成長。歡迎大家關注我,育兒路上我們一起前行!

(圖片來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警惕語文成績「假象」,為何贏在一二年級,卻輸在了三年級
    小學圈裡流傳著這樣一句話:「一二年級不相上下,三年級開始分化,四五年級兩極分化。」 我們一二年級的小朋友都非常自信,經常拿著雙百的成績單,高高興興的放學回家炫耀,並且家長也認為自己的還真是「學霸」一枚了,可是好景不長,一升入三年級成績下滑,並且是語文數學一起下滑。
  • 小學語文成績具有「欺騙性」,一二年級不重視,三四年級拉距離
    小學教育圈裡有一句話流傳甚廣:「一二年級不相上下,三四年級兩極分化,五六年級天上地下。」 孩子上了小學後,總有家長問: 「我家孩子幼小銜接就在學語文了,一二年級時語文經常能拿100分,怎麼上了三年級後成績下滑的那麼厲害?甚至90分都拿不到了。」
  • 成績下滑的「三年級現象」,三年級是道坎兒,家長如何幫娃度過
    所謂「三年級現象」,是每個家長都難以平復的噩夢。三年級是很多孩子分數的分水嶺。曾經高分的孩子不在高分,但是曾經低分的孩子可能會逐漸提高,這和很多因素有關。教育界流傳著一句話:「一二年級不相上下,三年級開始分化,四五年級天上地下。」這句話有理有據。美國的一些人對此進行了研究,並將這種現象稱為「三級滑坡現象」為什麼到了三年級會出現這樣的滑坡狀況呢?
  • 一二年級狠抓1個月,比五六年級緊盯1年更有效,建議家長們看看
    教育界盛傳一句話:「一二年級狠抓1個月,三四年級拉開差距,比五六年級緊盯1年更有效。」剛開始聽到這句話是從同小區孩子正在上三年級的家長說的,那時我還對她說:「這句話太誇張了,是你自己編的吧?」沒想到等我家孩子是上三年級後,這句話在我家孩子班級裡的同學身上印證了。
  • 小學階段拉開差距的不是智商,教育的關鍵是在一二年級狠抓好習慣
    一二年級的好成績只是個「假象」這裡有一個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父母被好成績這個「假象」迷惑住了。當下的好成績可能是個「假象」。一二年級的知識很少,並且主要以記憶為主。記憶是屬於思維的最底層,低年級的時候憑著記憶力就能考取高分,而高年級就不可以。所以低年級的滿分,只能說明孩子的記憶力不錯,但是無法看出其他方面的學習能力。
  • 成績滑坡的「三年級現象」:家長要狠抓3個策略,幫娃順利度過
    孩子的小學教育非常重要,小學6年,哪一年最重要,最不能鬆懈?不是剛進學校的一年級,也不是即將升學的六年級,卻是「危險的」三年級。三年級是一道分水嶺,努把力可成為學霸,稍不小心則成為學渣。這是教育界廣泛流傳的一句話。三年級是小學階段非常重要的轉折點,對孩子的整個學習生涯有很大的影響。
  • 育兒專家:一二年級成績不好,並不是開竅晚,還可能是專注力不夠
    旁人見到這個場景,往往會安慰父母,一二年級成績不好根本不重要,男孩子就是開竅晚,等到高年級自然就認真學習了。相信家長們也經常聽到這種言論,認為一二年級的孩子學習不好,就是開竅晚,尤其是男孩子。父母這樣說,多半是處於兩種心理:一、為孩子成績不理想找藉口,在這個拼娃的年代,不想落後於人。二、推卸家長教育不當的責任,一二年級課程非常簡單,考驗的多半不是智商,而是學習習慣。
  • 影響孩子上大學的不是高考,而是小學三年級和初一,為什麼這麼說
    清華大學的一名教授曾經在一次演講中說過,影響孩子前途的並非是高考,而是初一和小學三年級,很多人聽後都表示很疑惑,其實道理非常簡單,學生的成績並非一蹴而成,是經過日積月累之後才得到的進步,很顯然考取大學也是。影響孩子上大學的不是高考,而是小學三年級和初一,對此你怎麼看?
  • 網友訴求:河北滄州實驗小學給一二年級學生留孩子無法完成的作業...
    河北滄州實驗小學經常給一二年級學生留孩子無法完成的作業,本人作為一個小學生家長,通過本平臺向教育部門領導反應一下滄州市實驗小學經常給一二年級小學生留一些孩子無法理解和完成的作業
  • 二年級學生考試成績20分墊底,教師直接放棄,家長:不負責任!
    學生、家長、教師、學校、社會,不知道哪種角色才是最在乎學生成績?很多問題都已經不知道如何解釋,只知道學生、家長、教師、學校圍繞學生考試成績發生了很多不愉快的事。有一位家長發帖稱,「如果老師放棄自己的孩子怎麼辦?」
  • 小學三年級是孩子成績的分水嶺:如果把握好了,娃未來學習更輕鬆
    但李瓊卻辭職了,問及理由,她十分無奈地說:「孩子已經讀小學三年級了,現在學習越來越吃力,我只好選擇全職在家輔導孩子了!」原來,李瓊為了孩子的未來,兩人決定辛苦一點,再節約一點。丈夫每月有8000左右的收入,養活一個家也勉強夠了,只希望兒子的成績可以提升上來,考一個好一點的中學。
  • 三年級期末考試,孩子三門100分,家長曬電子成績單及班主任評語
    我校學生期末考試成績已出,電子成績單也已製作完成,家長可通過掃描指定的二維碼,再輸入學生的身份證號碼以及學生姓名就能夠查到孩子的分數。我校三年級唯一一名三門100分的學生家長查到孩子分數後,第一時間在朋友圈曬出孩子的成績以及班主任的評語,得到了多名老師以及家長的點讚。
  • 三年級是道坎,家長作用超過教師,輕視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會吃虧
    01、三年級,家長的作用遠超教師王老師教小學數學,她曾經做過《小學生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對比實驗分析》課題,該課題前後經歷了12年,採取多種模塊化授權樣本進行,這些樣本有:1、教師跟蹤教一、二年級。當得出這些數據後,王老師便開始深入研究在小學階段,家長作用和教師作用兩者的平衡關係,提出一個新模型:1、教師作用>家長作用2、教師作用<家長作用通過上述六項授權樣本模型跟蹤統計結果發現,一二年級和五六年級,教師作用>家長作用
  • 人生贏家陳美齡,將3個兒子送入名校,學霸媽媽的教育從小學開始
    如果孩子什麼都會了,免不了會自大和沒有動力,這也正是很多孩子一二年級表現好,三年級成績下滑厲害的真正原因。小學階段,培養興趣,打造長板我們總會盯著孩子的不足,以一種「缺哪補哪」的精神來培養孩子,殊不知,這種做法下,我們的眼裡,只有孩子的不足。
  • 小學規定:4年級學生綁2斤沙袋鍛鍊-小學,4年級,學生,沙袋,鍛鍊...
    家長擔心「綁沙袋」影響孩子發育張女士的孩子在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附屬小學上四年級,因孩子腳踝多次被磨破,她詢問後得知校方規定「入校就得綁上沙袋鍛鍊」。「已持續了三周,孩子們說腿疼、很累。」張女士說,孩子現在正是發育關鍵時期,擔心綁沙袋會有所影響。張女士認為,學校實行該規定前,應該與家長進行充分溝通,得到家長認可才能實施。昨天下午,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附屬小學操場上,有一群綁著沙袋的小學生正在奔跑,其中將沙袋綁在腿上的孩子佔多數,也有孩子手上抓著沙袋,或將沙袋綁在腰間。
  • 小學三年級語文上冊,成語大全及解釋,家長:中華文化博大精深
    小學三年級語文上冊,成語大全及解釋,家長: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二年級下學期即將結束,部分地區學生已經結束了本學期的學習,並開始進行三年級的預習了。對於三年級語文的預習,其實也沒必要完全把課文內容提前學了,但是可以把基礎知識學會。
  • 三年級語文掉隊,家長別急,期末複習做好3件事,能輕鬆追回成績
    小學生家長們最怕碰到的「三年級現象」如果發生了怎麼辦?老師說的都是如何去避免「三年級現象」做好準備,可是,三年級現象來臨了,家長卻不知道如何應對了。孩子上課表現不佳,常常跟不上老師的講課。生字詞聽寫,10個生字詞錯5、6個,寫作業拖拖拉拉,書寫不規範,常受到老師的批評。
  • 小學三年級,適合學《新概念英語》嗎?知道答案的家長很少很少!
    隨著時間的推移,社會的發展,新概念的學習從初高中的學習,慢慢發展為了現在的小學高年級學習,並有一步步低齡化的趨勢。對於新概念的學習方法和學習方式也隨之而改變。然而,我們在跟家長們的交流過程中發現,很多家長對於讓孩子在現階段學習新概念心存很多疑惑,我們總結了家長們最普遍關心的幾個問題,逐一進行解答,希望能幫助到各位爸爸媽媽們。一. 新概念英語過時了?
  • 幼兒園和小學一二年級,為語文打好4項基礎,第3項很多家庭都在做
    學霸與學渣之差在英語,學霸與學霸之爭在數學,學霸與學神之爭在語文。大語文時代,「得語文者得天下」並不是一句空話。2020年湖北的高考理科狀元唐楚玥,高考總分725分,其中語文146分,只做錯了一道選擇題,作文滿分,語文成為拉分王。
  • 差別到小學一二年級才開始爆發!
    說到孩子上幼兒園,很多家長都會糾結一個問題:上私立還是上公立?公立幼兒園和私立幼兒園有什麼區別呢?上公立孩子或許會過得比較快樂,但基礎知識不一定紮實,幼小銜接的工作家長就要多重視了。私立幼兒園學習節奏更快,會更多地教孩子認字,拼音、寫字、加減法,甚至很多孩子還會背詩了,孩子學習上可能會比其他孩子更快,但提前進入小學化,孩子不會那麼輕鬆,少了很多玩的時間。很多家長糾結的點就在於:給孩子選擇快樂還是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