嘗味,香、甜、辣這些太令舌尖歡喜的味道,不一定印在心頭上,相反,一些清香溫暖的滋味更療愈人心,譬如,陳皮的香味。
小時候,一小片九制陳皮含在嘴裡,清新帶甜的柑香消散所有的不適。陳皮,香氣低調內斂,越陳越香,入菜、泡茶可令味道富有層次。
陳皮常被用來作為化痰藥,其實主要藉助它性溫,理氣健脾、燥溼化痰的功效。在中國人的餐桌上,常有物盡其用、變廢為寶的妙方:
陳皮,就是把橘皮剝下曬乾,久藏而成的一味香料,年頭夠長還可入藥。
廣東新會是陳皮之鄉,三面環山,兩江交匯,三水融通,形成了獨特的「溼盆地」地形。
加上溫熱的氣候,海風帶來的綿綿雨季,營養豐富的沉積土,造就了品質優良的新會柑。
樹齡6年以上的柑橘樹,出產的柑橘,果皮薄,果型好,才會被採摘來製作陳皮。
根據不同的採摘時間,陳皮分為青皮、二紅皮和大紅皮,各有風味。
從果頂正三瓣開皮,取出果肉,保證果皮完整,翻轉過來的果皮像一朵盛開的百合。
新會人剝柑,兩刀三捻、三刀正開,開皮動作乾淨利落,是一種兼具原始與工業美感的視覺享受。
果皮經過反覆陽光生曬,歷時3年才能稱為陳皮(不夠3年的叫「果皮」),8年後才可收入罐中儲藏,存儲時還要防蟲防蛀,不容易的。
存放越久,陳皮香氣褪去辛辣,進入陳香狀態,收藏價值愈發顯現,難怪廣東人說:「一兩陳皮一兩金,百年陳皮賽黃金」呢。
陳皮越老越矜貴,一方面,老陳皮的藥用價值更大,抗氧化消炎的效果更好,香味更醇厚內斂,另一方面,老陳皮的價值是物以稀為貴的結果。
一塊陳皮,從年年翻曬到常年保存,每個環節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稍有保存不當就風化碎裂,能妥善保存下來的陳皮,都是大浪淘沙後的金子。
在陳皮文化中,人們品味的不只是陳皮本身的味道,更是光陰釀成的烙痕。從中醫角度看,陳皮味辛、苦,性溫,歸脾、肺經,臨床上治溼痰咳嗽。《綱目》中記載桂皮:"治寒痺,風瘖,陰盛失血,瀉痢,驚痢。"它有引火歸源,散寒止痛,活血通經的功能。用5g陳皮配500ml水煮開,再放5g肉桂粉,悶煮5分鐘後飲用,適合月經痛經、乳房脹痛、畏寒的女性。治心腹冷痛,吐瀉,肢冷脈微,喘咳,風寒溼痺。用少量陳皮加生薑放入杯中用開水衝泡,悶10分鐘後放入紅糖或蜂蜜,有助於驅寒、助陽。如果是手腳發涼,畏寒怕冷的陽虛體質適合喝陳皮生薑茶。如出現腹瀉為寒溼排出的表現,不必擔憂。柑橘茶飲在我國已經有千年歷史,「茶聖」陸羽在《茶經》中就提到過「加入橘皮煮茶」。
普洱溫和,降脂暖胃,加入陳皮同沏,味道清香醇厚,湯色金黃明亮,互相不搶風味又彼此襯託。
兩者同煮,還有下氣、利水、溫補的能力。
山楂消食健胃、活血化瘀,陳皮祛溼健脾,化痰解肝鬱。
取陳皮12g、山楂15g,加適當水大火煮開,文火續煮20分鐘,早晚一次,對胃脹、積食、肝氣受損、氣機鬱積者均有益處。
暑期易容易出現口乾舌燥、口渴難耐的情況。
這時可以選擇烏梅5g、陳皮3g、茯苓1-g、麥冬5g,入砂鍋加1.5升清水煎煮,過濾加入冰糖飲用,生津去暑。陳皮的味道,是光陰的故事,年份較短的,香味鮮明,味重醇厚,配濃味食物,可提鮮增香, 煎炒炆燉蒸,諸法皆宜。
陳年老皮,香味沉穩低調,直接泡茶飲用,才不辜負這時光的恩賜。
溫馨提示:舌苔黃膩胃熱者,咳嗽帶白痰者;服藥期內患者,失眠伴陰虛者不宜煮水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