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賣大叔的文學夢:詩歌能帶來希望,但老婆希望我多送外賣掙錢

2020-12-28 騰訊網

現代快報訊(記者 張曉培 高達)6 月 9 日,初夏的上午,王計兵坐在自家沿街小超市的櫃檯後面,店鋪內部低矮平仄,店裡一臺老舊的電風扇呼呼地響著。這家超市維繫著王計兵一家五口的生計,除此之外每天下午他還需外出送半天外賣以補貼家用。這個從蘇北農村走出,走南闖北做過不下十種職業的男人,最終選擇落腳在江蘇崑山。而他更鮮為人知的身份,則是前文學青年、不知名詩人和徐州市作家協會會員。

△王計兵 受訪者供圖

兩三天寫一首詩,送餐間隙用手機碼字

見到現代快報記者,正在超市門口擦洗電動車的王計兵立即停下了手中的活,用抹布擦拭了下手,主動伸出手來。他身材不高,皮膚黝黑,顯得孔武有力。在握手時記者明顯感受到王計兵的手十分粗糙,指節處有一層厚厚的繭子。

當記者表示採訪是否會影響其工作時,王計兵淡然一笑,表示他只有每天下午才會送外賣,上午超市也一般沒什麼客人。

△王計兵和妻子一起經營的小超市

王計兵說,由於需要創作的關係,即便在送餐時,他也不會拼命搶單。" 我一般在送餐的間隙用手機碼字,也藉機活動一下因工作繃緊的神經。" 在被吸納為徐州市作協會員後,王計兵一直是筆耕不輟,工作再累也會寫上一點,目前基本保持著每兩三天一首詩的創作頻率。

王計兵在接受採訪的過程中,說話富有邏輯、慢條斯理,且一直微笑。這樣的形象,很難讓人把他和人們印象中風風火火的外賣員聯繫起來。更想不到在他身上,竟有著不同尋常的人生經歷。

因創作耽擱農活,父親一怒燒了他的小說

1969 年,王計兵出生在江蘇邳州一個普通農村家庭,很遺憾,讀到初二他輟學了,接下來便是跟著父親一起日復一日地做農活。

23 歲那年,對生活感到迷惘困惑的王計兵,寫下了一篇兩千字的微型小說《小車進村》。這篇反映蘇北農村日常生活的作品,因樣刊遺失,現已無處閱讀,但它成了王計兵的處女作,也成了他創作生涯的開端。

年輕的王計兵儘管學歷不高,但卻很愛在農閒時看雜誌,最喜歡的莫過於小說雜誌《百花園》。抱著試試看的心態,王計兵將作品寄往位於鄭州的《百花園》編輯部。" 結果遇上了我人生中的貴人。" 王計兵告訴現代快報記者,當時他根本不敢奢望作品會被錄用,但依舊對回信充滿期待。

小半年後,王計兵收到了一封信,隨信附有 25 元稿費。來信人是《百花園》編輯部的一位編輯,他在信中告訴王計兵,小說已被雜誌刊登。" 他還鼓勵我,讓我保持創作勁頭。" 這位編輯,就是後來成為河南省作協副主席、百花園雜誌社總編的楊曉敏。

楊曉敏的鼓勵進一步激發了王計兵的創作熱情,在接下來一段時間裡,他連續在相關雜誌上刊登作品十餘篇,這也讓王計兵成了村裡乃至鄉裡的名人。" 因為小說背景多設置在我生活的村裡,當時村支書為了提升村裡形象,還特地開會研究我的小說,看有哪些地方可以改正。"

漸漸地,王計兵開始不滿足於寫微型小說,他萌生了創作一部長篇小說的念頭。為此他放棄了務農,將自己關在了村辦桃樹園裡一處用玉米桔梗搭建的簡易房子裡,晝夜不歇地寫作。王計兵回憶,當時自己因長時間高強度握筆,手上起了厚厚的繭,虎口中心都磨出了深深的凹槽。

在當時的農村,這樣的行為就代表了不務正業。很快,王計兵身邊的誇讚褒美成了嘲諷譏笑,王計兵的父親幾次三番勸阻無效,也逐漸對兒子的 " 反常 " 行為失去了耐心。某天傍晚,趁著王計兵走出草房透風的當口,父親一把火將草房和已成稿 20 多萬字的小說焚毀。

王計兵得知消息後幾近嘔血,聲明和父親 " 斷絕 " 關係後,踏上了離家打工的路。

多年基層謀生經歷提供了源源不斷的靈感

從 1993 年開始,王計兵為了生計輾轉全國各省。他在東北當過鉗工,在新疆砌過土坯,在山東做過水果批發,也曾短暫回到徐州老家開過兩年翻鬥車 …… 王計兵告訴現代快報記者,這些經歷,在他後來的創作中,提供了源源不斷的靈感。

打工期間,王計兵認識了現在的妻子,兩人後育有三個孩子。2002 年前後,王計兵一家揣著 500 元來到了江蘇崑山,並定居至今。初到崑山的王計兵只能靠撿廢品生活,這也成了他日後筆名 " 拾荒 " 的由來。

到了 2009 年,王計兵一家生活條件逐步改善,於是在當年年底他買來了一臺電腦。人到中年接觸到新鮮事物,王計兵表現得很興奮。他很快發現,自己可以在網絡日誌和城市論壇上發表文字。

這時距離王計兵擱筆出走已過去 16 年,但他毅然開始向一個自己從未嘗試過的文學領域勇敢進軍。" 我們那一代人,多少受一點汪國真的影響,我那時感覺到,詩歌才是最能讓我抒發情感的。"

在隨後的日子裡,王計兵開始學習模仿一些知名詩人的寫作手法,並慢慢發展出了自己的獨特風格。用他自己的話來說,我的詩風是吃 " 百家飯 " 成長起來的。

彼時王計兵所創作的詩歌,雖貼近生活但多粗淺直白,因此王計兵的網絡作品下面,往往有人評論其 " 文法不通一塌糊塗 ",甚至有人惡語相向。但王計兵毫不在意,在短短幾年間創作詩歌千餘首,寫法上也日趨成熟。2018 年,王計兵被吸納為徐州市作家協會會員。

老婆希望他多送外賣掙錢

成為了作家的王計兵依然將創作目光放在基層勞動者的身上," 畢竟我自己也是勞動人民。" 為了真正意義上落戶崑山,王計兵咬牙借款在玉山鎮上買了一套房,這也讓剛剛輕鬆一點的他,又背上了巨大的壓力。王計兵向現代快報記者坦言,市作協成員的身份不能為其帶來多少經濟收益,更多的是精神寄託和理想追求。" 詩歌字數普遍偏少,刊登一篇的稿費也就三四十元而已。"

△王計兵獲得的部分證書

在王計兵的家中有一面牆,專門用來陳列其刊登作品的雜誌和獲得的獎狀獎盃。" 剩下的都被我老婆拿徐州老家去了,她不支持我寫詩。" 說到這裡,王計兵顯得有些尷尬," 她還是希望我全職送外賣多掙些錢。"

△王計兵正在送外賣

迫於經濟壓力,王計兵於 2019 年加入了外賣公司,每天兼職半天送外賣。" 我現在就是在送餐的間隙用手機進行創作,這樣也不耽擱工作。" 視每天情況,王計兵基本保持著兩三天一首詩的創作頻率。王計兵說,其實在今年以前,連周邊鄰居和外賣公司都不知道他還是個作家,直到去年年底去海南參加首屆博鰲國際詩歌節,他好幾天不出現,這才引起了大家的注意。有趣的是,王計兵近期還曾創作過一首名為《父親從鄉下來看我》的詩,其中寫道:小成一個城市可以忽略的塵埃,浮在門衛呵斥的聲波裡。" 我現在每天送外賣最怕的是保安,最愛的也是保安。"

採訪的最後,王計兵告訴記者,即便是為了和自己一樣奔波的基層勞動者,他也會堅持創作下去,因為 " 詩歌能提供希望 "。

王計兵創作的詩歌:

眉毛有點像,眼睛有點像

鼻子嘴巴也有點像,都不是十分像

我仔細地觀察著自己

想把父親從鏡子裡喊出來

想讓他起身,跟我回家

歲月把一部長篇小說

濃縮成一首詩

把一首詩濃縮成一個標題

把標題濃縮成一個字

把一個字濃縮成一根針

我喊一聲娘

就心疼一下,我再喊一聲娘

就想動用絲線

(編輯 黃媛媛)

相關焦點

  • 同是送外賣,日本外賣小哥為何賺得多待遇也好?
    最近一些突如其來的悲劇頻頻被刷上熱搜:但在網友紛紛對拼多多小姐姐的遭遇表示惋惜的同時,另一位在送外賣過程中倒下猝死的43歲大叔的命運也同樣值得人們關注。半個月前,43歲的餓了麼騎手韓某偉在配送了33單外賣後,倒在了第34單外賣配送途中。經警方調查,韓某偉系猝死。
  • 明星送外賣、歌手賣房子:放下身段掙錢的人,有多酷?
    梁靜茹、angelababy…都曾找過他,如今卻在送快遞;TVB明星麥長青,當年他出演的角色,可真是家喻戶曉。現在50多歲的他,還在兼職送外賣;還有當初那個大談情懷、只願體面掙錢的羅永浩,現在也被生活改變了。
  • 網友:老師送外賣比做家教掙錢好,家教收費良心何在?
    有人質疑老師工資低,有人質疑老師送外賣耽誤教學,但是更多的人,給這位外賣老師點讚,在大家看來,老師是一份職業,不偷不搶,利用自己業餘時間去兼職,這個應該點讚。但是,也有一種觀點認為,老師送外賣比做家教掙錢好!家教收費良心何在?對於這種觀點,」贏在高三「老師並不認可。
  • 阿省外賣司機送外賣被毆打!遍體鱗傷,慘不忍睹!
    小編身邊有很多朋友是做外賣騎手的,也了解了很多送外賣的不容易。一名外賣司機,在送外賣的時候被毆打!被打得遍體鱗傷!慘不忍睹!「當時已經是我的最後一單,我把吃的送到那棟公寓的時候,突然有3名20多歲的年輕人接近了我
  • 外賣小哥擊敗北大才子奪冠詩詞大會,他說:哥送的不是快餐,是詩
    在第三季《中國詩詞大會》決賽播出前,雷海為騎著小摩託車,穿梭在杭州的大街小巷中送外賣,每天的他要推開幾十家餐館的門,再敲開幾十家的門,有些餐館的店主都認識他,但沒有人能叫出他的名字。正如大會評委說的那樣:每個人都能夠成為傳奇。
  • 上別人家送外賣,打開門我老婆穿著睡衣出來了,我該怎麼辦?
    因為還房貸的壓力實在是太大了,所以每天下了班之後我都會去送外賣並且瞞著老婆,主要是害怕她會擔心,然而沒想到的是這一天當我送外賣上門的時候,來到了一個很破的小區,結果打開門出來接外賣的居然是我的老婆,而且她身上還穿著一件睡衣。
  • 救人比掙錢重要!95後外賣小哥放棄送餐送醫生回醫院救人
    「救人比掙錢重要!一聽說她急著趕回醫院救人,我就只想怎麼能在最短的時間把她送到。」前兩天,正趕著給客戶送餐的95後外賣小哥鄭一凡放下手中的活,將蘇州市中西醫結合醫院消化科醫生範月娟送至醫院。隨後,範月娟緊急為一名大出血患者做了止血術。由於搶救及時,患者最終轉危為安。
  • 26歲男星送外賣掙錢,突遇車禍身亡,網友:娛樂圈掙得還不多?
    他們從來沒有真正的淪落到送外賣的地步過。很多人都很詫異,難道韓國的明星不是這樣的嗎?而同樣是疫情期間,韓國的很多明星生活拮据,甚至到了實在沒辦法生活的地步,因此那個韓國男星才去送外賣賺些外快不別家用。當然,送外賣相比較唱歌跳舞來說,顯然送外賣要辛苦得多,因此勞累是正常的事情
  • 送外賣、跑網約車,為何現在「打零工」這麼火?真有那麼掙錢嗎?
    不知道大家發現沒有,現在有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在工作空閒之餘打零工了。最典型的就是那些在朋友圈賣貨的人,他們就是在利用空閒時間做微商掙外快。不僅如此,在一二線城市中,各行各業也都能招到兼職的小時工,尤其是在超市、商場這些地方,長期小時工更為常見。
  • 我為什麼要對送外賣的說謝謝~
    美團研究院的報告原文顯示,美團騎手對用戶訴求的前三位實際上是:高峰期超時希望得到理解、惡劣天氣多給予理解和關心、收餐地址寫正確。而「收餐時說聲謝謝」僅僅排在倒數第二位。也就是說,這場爭論本身就是建立在錯誤的信息源基礎上。再回到哪個最受關注的問題:該不該跟外賣員說聲謝謝。
  • 解密,每2.5天一個外賣小哥死亡,是真的嗎?嚇得老婆連忙叫他回來
    如今網際網路時代,人們除了在網上購物,連廚房也不喜歡進了,越來越多的人在網上點吃的,這就導致外賣行業風生水起,全國共有一千多萬外賣小哥。謝凱也是一名外賣騎手,他老婆在網上看到這個報導時驚得一身冷汗,死活不讓謝凱再送外賣了。謝凱很清楚,不送外賣幹什麼呢?又沒學歷又沒技術的。他語重心腸地告訴老婆:「是,送外賣是挺危險的,每天在車流中不停穿梭,微信群裡每隔幾天都會傳來悲慘的消息。
  • 外賣大叔琴行裡彈《送別》火爆網絡,曾是鋼琴老師
    從琴行老師搖身一變送外賣今年 2 月份之前,陽旭已經在鎮江丹徒新區教了 2 年多的鋼琴課。從琴行老師轉行成為一名外賣騎手,他坦言,起初並不適應。剛開始送外賣的時候都是遮遮掩掩,頭上戴著頭盔,臉上戴著口罩才讓他有了安全感。一段時間後,他發現,沒有人在意自己,也就坦然了起來," 說實話,送外賣的收入比琴行高太多了,是從前的三四倍。"
  • 又想騙我去送外賣 日本外賣騎手都是中國人 日本人叫外賣都吃啥
    一個月大概能賺取三十四萬日元。中國是電子商務發展的最好的國家,外賣平臺也非常多。當中國的上班族拿起手中的手機,打開外賣平臺,左右翻翻上下滑滑解決自己一日三餐的問題時,日本的外賣卻發展的落後我們很多。日本人的外賣主要通過以下幾個方式:【發宣傳單店家自己送外賣】一般有外賣服務的店家會把宣傳單發到家門口或者公寓的郵箱裡,需要點外賣的時候就打電話說菜品和地址就行了。這種方式是不能送很遠的距離的。中國仍有許多商家是這種方式,比較多的在廣東和香港地區。
  • 「外賣寶寶」長大了!
    看到自己和爸爸一年多前的送外賣視頻時,兩歲的霏兒笑了,指著屏幕甜甜地說:「是爸爸」。在霏兒看的視頻裡,爸爸在路邊餵襁褓中的她喝牛奶,長大後的她抱著爸爸不讓他上班。這些都是外賣員李園園的帶娃送餐日常。  但在送餐路上,李園園會抽空教霏兒唱歌,跟她聊天,「現在還沒能力送她去早教,只能儘量教一教,比如問她這是什麼顏色,這是什麼車。」在李園園看來,霏兒十分聰明,學東西特別快,兩歲的她能自己穿衣吃飯,表達能力也很好。「有一次我回來晚,我老婆讓霏兒說爸爸辛苦了,她就說爸爸辛苦了,媽媽辛苦了,我也辛苦了,逗得我們哈哈大笑。」
  • 外賣小哥深夜 送奶茶表達感謝
    此時,外面傳來一陣摩託車的「突突」聲,隨後走進來一位身穿黃色工裝的外賣小哥,工作人員立即上前解釋道:「小夥子,採樣的試管有時間限制,今天最後一支試劑已經送走了,您可以明天早些來。」只見這位外賣小哥擺擺手,然後回到車上,拎下十幾杯熱氣騰騰的奶茶放在桌面轉身就要走。停頓了幾秒鐘,工作人員緩過神來,立馬拉住外賣小哥:「我們沒點外賣,是不是送錯了?」小哥靦腆地笑了笑說:「沒有,是我請你們的。」
  • 在武漢街頭拍照的外賣小哥:希望疫情結束時 能拍到陌生人在街頭擁抱
    選在美術學院旁租住,是他來武漢送外賣之前就有的打算,「我喜歡雕塑,喜歡看各種各樣的展覽,距離學校近,可以進來蹭蹭課聽,有時候還會給美術生做模特,能夠在教室裡待著,聽老師和學生們的交流,就非常滿足了。」他說,「大多數時間我都是在送外賣賺錢,休息的時候能夠選擇這樣的生活方式,我特別滿足,特別開心。」
  • 誰把外賣騎手困在了系統裡?內卷的不只是外賣小哥,而是整個中國
    老人要看病,孩子要讀書,還要不被老婆罵,他只能硬著頭皮去幹,為了不被罰錢,為了多送一單,不管紅燈綠燈都勇往直前。這是拿命掙錢。為什麼他們不去辦公室裡坐著呢?按照今年美團自己發布的數據,現在美團的外賣騎手中,有5萬人是碩士學歷,17萬人有本科學歷。你以為他們不願意去寫字樓上班嗎,他們願意被保安趕來趕去,願意被客戶冷眼相對,還要動不動被平臺罰錢?
  • 陌陌上的外賣女究竟為何這麼多?
    玩陌陌的人可能或多或少地找過附近人聊天,這些人有些不回,有些人回得挺快的,然而這些回得快的人裡,經常會有一些是做足浴的,有些髮廊的人,還有就是一些來到這裡,無依無靠,沒有錢吃飯的人,需要人幫她點外賣,20至50不等,這很明顯,就是詐騙,一天就知道騙人錢的,當然也有男騙子,畢竟這年頭什麼人都有,
  • 外賣騎手冒充韓國人,竟然為方便「送外賣」
    除了拿不出中國駕駛證以外,王某也拿不出任何能證明身份的證件。面對民警的再三追問,王某說自己的駕駛證「放在領事館」,還說自己在領事館工作。原來,他是浙江台州人,曾經去過韓國,現在在上海做外賣騎手。為了方便送外賣,他企圖以外國人的身份,逃避平時亂騎行的處罰。
  • 送外賣的影城工作者:等了100多天,終於看到曙光
    幾天前,他白天和同事們參觀了浙江省象山縣一家正在施工的電影院,到晚上,又從正裝換成了外賣服,趕在10點多完成了日送5單的任務,減去3元保險費,一共賺到29.9元。比起之前2600元買的電動車、99元買的專業雨衣可以說「入不敷出」,但他並不氣餒,「我覺得能堅持做一件事情,或者很開心很積極地面對現在的工作,就是很好的人生鍛鍊」。借著送外賣和拍視頻的機會,他接觸到拉麵店老闆、網約車司機、代駕司機等各行各業的人,一位外賣小哥和他開玩笑,大學生開學以後生意會好一點,影城復工了生意也會好一點,因為疫情停工,各行各業都有人在送外賣,他們搶單變得特別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