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天水一家長群內,出現大量不雅照,學校責令解散該家長群

2020-12-27 騰訊網

說起家長群,相信各位家長都比較熟悉,現在很多學校的班主任為了能夠方便和家長溝通,都會建立一個家長群,在家長群中老師也可以向家長傳達孩子每天的學習情況,家長有什麼問題也可以在家長群中向老師諮詢。

最近一段時間,在甘肅天水的一個家長群裡卻出現了非常不和諧的一幕,在這個家長群裡,有心術不正的社會人員盜取了家長的帳號以後,竟然在家長群裡發布了很多不雅照片,照片的尺度非常大,對各位家長和孩子造成了很大的影響。

從相關的視頻資料中我們可以發現,當時在這個家長群裡有一名不法分子冒用一名家長的帳號,在裡面發布大量的不雅照片,對於這名家長的行為其他家長也提出了質疑,詢問這位家長,與此同時,有家長迅速向當地部門進行反映,目前警方已經展開調查。

12月21日,該學校對於這件事情給予家長統一回復,回覆中稱:家長群裡之所以出現不雅照片和不雅視頻,是有個別不懷好意的社會人士,惡意盜取家長的帳戶以後在家長群裡發布不雅內容,目前學校已經對組建該群的老師進行了批評教育,責令該名教師立即解散該家長群,事情發生以後學校也召開了會議,明令禁止學校老師不能夠在家長群中給孩子布置作業。

一直以來,對於各種各樣的家長群,很多家長都認為非常沒有必要存在,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家長群成為了學校中老師對家長發號施令的平臺,家長群不但不安全,也容易洩露孩子的信息,有時候老師還會直接在家長群中給孩子布置作業、檢查作業。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甘肅某中學家長群,出現大量不雅圖片被其他家長投訴,警方介入調查
    就連很多學校的老師,都創建了QQ群或者是微信群,本來創建這些群的初衷是好的,方便老師跟家長們溝通,也方便家長了解當天所布置的作業。但是近年來這些群卻惹上了不少事,有些家長就吐槽老師,現在學生都不記作業了,全靠家長監督,家長也累,孩子學不會獨立。還有一些老師在學校不布置作業,在群裡要求買一些輔導資料,為自己謀福利。
  • 甘肅某中學作業群,出現大量不雅圖片被家長投訴,任職老師被處分
    近日,甘肅天水某個中學的作業群就出現了事故,不知是什麼原因,原本應該是布置作業的群聊,卻出現了大量的不雅圖片和視頻,內容相當不堪入目,對孩子的身心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影響,隨後家長舉報了該作業群,警方已介入調查。
  • 家長群真的「變味」了?看看蘭州家長群的那些事兒……
    打開手機每個家長以孩子學習為主的家長群至少有四五個有學校群、班級群、專業課群、輔導班群等等有的家長為了討好老師說一些恭維話或者發一些讚揚表情>家長群是不是也該減負了關注家長的煩惱怕錯過信息,怕回復不及時" 學校及輔導班的群加起來我們進了 6 個家長群,每天都會收到老師發來的大量信息,這還不包括校訊通發來的簡訊作業,並且要及時回復。"
  • 苦家長群的何止是家長?還有老師!但家長群能一散了之嗎?
    此視頻一出,立刻引起了家長們的共鳴,紛紛留言表示,在家長群中老師經常給家長布置各種各樣的任務,除了要求家長批改作業,輔導功課之外,更有一些其他的五花八門的任務,比如下載一些莫名其妙的應用,投票點讚,網絡考試等等。有時候家長挺忙,沒有及時完成或者完成沒有及時回復,老師還會在群裡點名。家長群變成了「壓力群」,不少家長苦不堪言又敢怒不敢言。
  • 人民日報談家長群變味:應理順家校關係,家長與老師的角色要擺正
    江西一所學校三年級的家長群中老師甚至直接點名批評了幾名沒給孩子批改作業的家長家長群裡出現的問題引發不少家長共鳴不敢屏蔽生怕錯過什麼重要的消息可又會經常收到一大堆沒用的消息看也不是不看也不是本應是家校溝通的橋梁無形間成為「壓力群」
  • 「我就退出家長群怎麼了?」 家長退群引發熱議
    說他們不好,不說吧,心思不完全放在工作上,所以還是建議家長群回復消息在家長下班後最好,也得讓家長安心工作吧?  趙呵呵:懷念以前沒有手機沒有微信的時候。  淄博11月2日訊 本是方便家校溝通的家長群,如今卻變了味。今天下午5點25分,魯中晨報官方微信推送了一條《「我就退出家長群怎麼了?!」今天,這位家長一句話衝上熱搜!你怎麼看》的新聞,消息發出後引發網友熱烈討論。
  • 「顯擺什麼,有錢上貴族學校啊」家長群變味,細數那些奇葩家長群
    你所在的家長群有沒有一些奇葩家長或者是奇葩老師?家長群本來是老師建立的,成員是孩子們的家長,目的是為了方便老師通知家長學校的一些活動,可是一直到今天,家長群已經完全變了味道,各種奇葩老師奇葩家長屢見不鮮。
  • 我就退出家長群怎麼了!「家長群到底是不是對家長的一種剝削?
    當然,這個問題,貌似不止是一例: 孩紙做錯題需要家長來檢查?怎麼有一種感覺是把責任都推到家長身上了? 還有某學校三年級的家長群裡 老師直接點名批評 幾名沒給孩子批改作業的家長
  • 「孩子一畢業,我立馬退出了家長群」,這位媽媽道出了家長的心聲
    她還跟我說,牛牛剛上一年級的時候,她就加入了班級家長群,平時大大小小的事情老師都會在群裡通知,由於每位家長都希望自家孩子能夠得到老師的關照,所以平時在家長群裡表現得非常積極,只要老師在群裡發消息,幾乎是一呼百應。有一次,恰逢期末學校要開家長會,要求每位家長都必須參加,家長們都紛紛表示一定會準時參加。
  • 愛恨交織家長群 - 人民周刊
    然而,家長群的另一面令很多家長愛恨交加。    家住北京市朝陽區的魏女士十分疲憊,兒子剛上三年級,她加入了4個家長群:班主任發起的家長群、樂高積木班的家長群、數學老師家長群、小區的家長群。「一打開全是祝福老師節日快樂的消息,內容都是一模一樣的。」
  • 為什麼,你想逃離微信家長群?聽聽青島家長和老師們的心聲
    短視頻中,一位江蘇的學生家長,一位父親,發出了退群宣言:「你們上課不用心教,下課叫我幫忙批改作業,那我要你們幹什麼,我就退出家長群怎麼了?」伴著這則視頻的,是老師家長群內要求家長協助檢查批改作業的內容。「前天的報紙,只有這幾位家長認真批改了,你們配合我們的工作,自然我們也會更加在意你家孩子。其他沒批改的家長,或者沒完全批改完的家長,以為這是老師的工作?」
  • 「孩子一畢業,我會馬上退出家長群!」這位媽媽說出了家長的心聲
    「孩子一畢業,我會馬上退出家長群!」這位媽媽說出了家長的心聲朋友美麗就遇到了這樣的情況,她家女兒已經上五年級了,在一年級加入家長群時,各位家長都非常積極,但是後來美麗發現,家長群的一些信息越來越變質,而且有一些家長會阿諛奉承,或者是道德綁架,造成很多家長非常為難。
  • 「我就退出家長群怎麼了」家長的心聲,老師的悲哀
    最近,一則家長退出家長群並怒懟老師不負責任的視頻持續火爆,引發了人們對家長和教育工作者不同角色職責的大討論。這位家長在視頻中抱怨,「我就退出家長群怎麼了?,你們上課不用心教,下課叫我幫忙批發作業,那我要你們幹什麼?我那麼有時間收群消息,我不會自己教嗎?
  • 「退出家長群」背後,是異化的家校關係
    近年來,家長群所引發的家校矛盾日益突出。上述視頻中家長的言辭雖然激烈,卻真實地反映了部分家長的真實感受——家長群的存在,給家長增添了諸多壓力與苦惱,成為家校矛盾的觸發點。  作為一種家校溝通的方式,家長群本來旨在解決教師與家長之間溝通不到位的問題,同時幫助教師更好地指導家長協助實施家庭教育,搭建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橋梁。
  • 開法拉利接孩子被踢出群、深夜發微信向老師求職務…家長群是有多野?
    或者,我們該嘗試把重點放在「微信群」這一引發多起討論的溝通平臺上誠然微信群的出現大大降低了老師與家長溝通的成本家長群也逐漸成為教師在課堂之外工作的重要陣地但同時這也令家長與教師之間關係的界限變得相當模糊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雙方甚至沒有達成一致共識「變味」的家長群煩家長,擾老師
  • 學生忘帶紅領巾,老師家長群內點名:該生明天不準踏入教室上課
    不得不承認,這一方式方便了家校聯繫,家長們通過家長群能及時知道孩子的情況,老師也能藉此及時與家長溝通問題、發布學校通知等。但事情總有兩面性,方便的同時,也更容易發生衝突了。學生忘戴紅領巾,老師家長群內點名:該生明天不準踏入教室上課之前,一位老師在家長群裡的通知引起了大家的討論。
  • 家長在朋友圈炫耀一張照片,老師看到後心照不宣退出家長群
    然然剛進幼兒園,報名時,學校門口貼出各班的微信群二維碼,家長紛紛找到班級加入進去。每天老師不定時將寶寶在上課、課間、午睡的照片發到群中,家長隨時都可以看到寶寶在學校的表現,學校有活動老師也提前在家長群裡告之。
  • 「家長群」變成「壓力群」,焦慮之下,這部9分紀錄片值得深思
    在視頻結尾處,這位家長反問道——教是我教,改是我改,之後還要昧著良心說老師辛苦了,到底誰辛苦?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家長要給孩子批改作業,我想起初的想法是通過此舉,督促家長更加關心孩子的學習,通過學校、家庭共同努力提高孩子的學習能力。然而,實際情況是,有的地方把經念歪了。比如有的家長群中,老師直接點名批評了沒給孩子批改作業的家長。
  • 壓垮成年人只需一個家長群,人民日報談家長群變味……
    由於他經常不回復家長群的消息,在被老師點名提醒後,突然失控。令人想不到的是,在江西一所學校三年級的家長群中,老師甚至直接點名批評了幾名沒給孩子批改作業的家長。 家長們為了替孩子在老師面前博得好印象,開啟稱讚、感恩模式。群組內甚至會出現「爭寵」、炫富、爭吵、辱罵等行為…… 由此,家長群也開始慢慢變了味。
  • 老師因考試找家長談話,佛系爸:不用去學校,班級群給我道歉就行
    老師因考試找家長談話,佛系爸:不用去學校,班級群給我道歉就行 小時候,我們最怕的就是老師請家長,因為一旦被請家長,我們回家就只有挨打挨罵的份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