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塞蒂(Dante Gabriel Rossetti),《珀耳塞福涅》,1874,倫敦泰特美術館
珀耳塞福涅是宙斯與農神得墨忒爾的女兒,這樣年輕美貌又出身高貴的少女難免心高氣傲,所以一直心無所屬。不料他的伯伯,也就是宙斯的兄弟冥王哈得斯卻對她覬覦已久。
這位黑暗王國的統治者仗著自己地位不低,所以大膽前來前婚。
父親宙斯覺得這個聯姻並不虧待女兒,但母親得墨忒爾卻根本看不上他,在宙斯的默許之下,哈得斯於是暗想辦法來得償所願。當然必定不是什麼光明正大的辦法。
可憐的少女和她的母親此時還不知道已經被自己最親的人出賣。
不久後的一天,珀耳塞福涅和女伴們採摘鮮花,突然被一陣濃鬱的香氣吸引,這是一朵巨大的奇異的水仙,她於是一路尋去,和眾人越離越遠。
她並不知道,水仙正是冥王的聖花,此刻,它是冥王的誘餌。
不同的藝術家表現的冥王劫奪珀耳塞福涅的瞬間
正在她伸手採花之時,大地裂開一條口子,冥王駕著他的馬車從地府裡衝出,不由分說地強行將珀耳塞福涅擄去。
還沒等女伴們反應過來,珀耳塞福涅就已不見蹤影。
這樣一位掌管地府的大神竟然如此委瑣,實在是很不堪!
不見女兒返回的農神得墨忒爾悲痛欲絕,天上人間四處尋找女兒。
得墨忒爾找遍了世界每一個角落,卻根本找不到一點女兒的消息。這位絕望的母親再沒有任何心情掌管農業,於是萬物凋弊,人間一片死寂。
太陽神或許是不忍人間的悲慘,亦或是被悲痛欲絕的母親感動,他向得墨忒爾透露了她女兒的去向。
又急又怒的女神於是向他的丈夫宙斯施壓,讓宙斯接回女兒,否則就要讓土地永遠絕種。
即使是神也害怕這一點,他們畢竟還要靠人類的祭祀供奉,所以宙斯無奈只得派神使赫耳墨斯來到地府接回珀耳塞福涅。
珀耳塞福涅在地府因為思念母親水米不進,此時聽聞可以重返陽間,格外開心。
臨行之前,冥王哈得斯給珀耳塞福涅送來一個巨大的紅石榴,並誘勸她吃下了幾粒石榴籽。
唉,只可惜我們不能阻止她,天真的少女就因為吃了這幾粒地府的石榴籽,便再也不能完全重返陽光之下了。
這才真叫「病」從口入!
這一次,無論她的母親再怎麼努力也無力回天。她能爭取到的最好結果,就是讓女兒珀耳塞福涅一年能在地面生活八個月,而剩下的四個月,她必須重返地府。
據說這三個月裡,農神因為思念女兒無心工作,大地於是陷入了寸草不生的漫漫長冬。
希臘神話中幾乎所有的婚姻都是幸福甜美的,除了這個不幸的人兒,婚姻成了她的囚籠。
因為故事曲折緊張又悲情,珀耳塞福涅的故事也成了藝術家們的好題材。不過,大家的目光幾乎都集中在冥王劫奪的緊張一刻,很少有人關注到了地府之後,這個少女的狀況。
羅塞蒂這樣來表現她的,幾乎絕無僅有了。
這是羅塞蒂所繪的另一個版本的《珀耳塞福涅》
不過從畫面上看,他的珀耳塞福涅卻很難讓人想到這是神話人物。
這位珀耳塞福涅樣貌和服飾多麼「現代」,只有那個紅石榴,提醒我們她和神話故事的關聯。
從畫面濃沉的色彩來看,珀耳塞福涅此時應該身處地府吧,她拿著那個惹禍的紅石榴呆呆地出神,眉宇中帶著一抹憂傷,她已明白自己無力改變被困的情狀,只能聽任殘酷命運的安排。
畫面色彩很分明,一片濃綠和幾點豔紅格外明亮,衣服的緞面質感和頭髮的光澤,讓她華彩流溢,明媚照人。而她豐滿的紅唇和石榴裂開的口是畫面上最濃烈誘人的一抹。
其實,羅塞蒂不過是在借冥後無力脫逃婚姻囚籠的可憐境況,來表達畫中人的憂傷。
畫中的模特兒,正是現實中的女子簡·莫裡斯。
這個女子也是拉斐爾前派的歷史上繞不開的人物,與幾位藝術家都有複雜的情感糾葛,而此時,她正與羅塞蒂陷入一場愛情的困境中。
這就是簡,即使是黑白照片,也能看出她穿的裙子似乎正是畫中的綠裙
簡的長相很特別,鼻梁挺直,嘴唇輪廓分明,濃眉俊眼英氣十足又略帶一絲憂鬱,完全是希臘雕塑中的女神模樣,極為符合文藝青年羅塞蒂的審美觀,令他傾慕不已,所以她很快成了羅塞蒂的繆斯。
此時,羅塞蒂已有婚約,簡則與威廉·莫裡斯結了婚。即使如此,二人卻仍然陷入情網無法自拔。這種有違道德的愛情只能是一場苦戀,羅塞蒂辜負了自己的愛妻希達爾,她的早逝與此不無關係,而簡最終也沒有成為羅塞蒂的妻子。
正如珀耳塞福涅不能時時留在母親身旁,簡也不能總是呆在羅塞蒂身邊。所以,羅塞蒂其實是在借這個母親思念女兒的故事,來表達自己強烈的相思。
羅塞蒂一生以《珀耳塞福涅》為題畫的畫作達八幅之多,每一幅都極為近似,只在色彩的明暗上略有不同。
這些都是羅塞蒂的作品,畫中人都是簡
除了畫家以外,雕塑家也熱衷表現冥王劫奪珀耳塞福涅的驚險瞬間。17世紀巴洛克藝術家貝爾尼尼的雕塑,是其中最精彩的一件。
大理石在藝術家手中具有了彈性和溫度,而珀耳塞福涅的眼角的一滴淚,是整件作品最讓人心動的細節。
17世紀巴洛克雕塑家貝爾尼尼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劫奪珀耳塞福涅》
注意她眼角滑落的淚水!這可是大理石啊!
羅塞蒂還有另一位女神和繆斯:
貝雅特麗齊(兩個人的至愛和繆斯)
羅米,北京大學文學碩士、藝術學博士,希望與你一起走到博物館裡,走進藝術史裡,體味藝術的妙處!
點閱讀原文,看更多相關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