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為什麼我們還會看黑白電影?

2021-02-21 導演幫

自1932年「三色特藝」的技術誕生之後,彩色電影帶起一股熱潮,至今彩色電影一直是主流。科技更是發達的現代,3D、4D電影也紛紛出現。然而,有些導演選擇踏上尋根之路,找回當初黑白電影時期的初衷,也許在充滿彩色幻覺的現代,黑白色調的使用反而更是一種情緒的表達,就如同1939年的電影《綠野仙蹤》(The Wizard of Oz)使用彩色來對比黑白,夢境與現實的差異性。

美國影評人兼劇本作家羅傑伊伯特(Roger Ebert)曾於1989年發表過一篇〈著迷於黑白電影的理由〉(Why I Love Black and White)之言論,其中寫到「從古至今一直存在著本質上的美學問題。顏色總是能與我們產生共鳴,像是紅色代表著熱情,黃色代表著希望,綠色則代表著陰沉等。適當地處理電影色彩必畫龍點睛,但一不小心就成畫蛇添足之舉,或是像早期「三色彩藝」的技術發達之後彩色電影淪為商業性質的產品。然而,現今的電影世界似乎有意地忽略黑白電影。

我們所生活的世界皆為彩色,相較之下黑白電影更顯得夢幻、純淨,使整部電影結構單純地以動作及光影呈現。彩色電影本身即可自行發光,但是黑白電影需要藉外來發光。當在拍攝彩色電影之時,你皆可於任何地方打光,觀眾自己會透過顏色來區分物品,以及分辨前景與後景。如果換成黑白電影的話,假如你沒有細膩地調整光線與陰影,螢幕所呈現的畫面會是模糊不清的。因此,通常藉由光影的處理模式來建立不同層面的價值觀世界。」(收錄至《Awake in the Dark: The Best of Roger Ebert》,內容多為他40年以來的電影評論及採訪資料,羅傑伊伯特談論《北非諜影 Casablanca》有時候,一部電影以黑白方式呈現更勝過彩色的品質。

我們都知道導演史蒂文·史匹柏(Steven Soderbergh)有一份專屬的「電影口袋名單」(暫譯,Cultural Diet),記錄自己每天所觀賞的影片、書籍以及電視節目,並且附註次數。於他2011年4月至5月的列表中,僅僅六天內就觀賞其1981年作品《法櫃奇兵》(Raiders of the Lost Ark)的黑白版本至少三次。

原始版本的《法櫃奇兵》是以彩色呈現,但他卻不停地欣賞黑白版本,可想而知,史匹柏本人更中意該版本的色彩模式。網友Jason Bailey得知導演史匹柏有了這樣的想法之後,也開始好奇電影《法櫃奇兵》的黑白版本是否真的更勝於彩色版本,為此製作一段影片,並選取內心認定最適合使用黑白為效果的電影片段做詮釋,最終他也認同史匹柏的想法。以下為他自製的影片。

自1932年「三色特藝」的技術誕生之後,彩色電影帶起一股熱潮,至今彩色電影一直是主流。科技更是發達的現代,3D、4D電影也紛紛出現。然而,有些導演選擇踏上尋根之路,找回當初黑白電影時期的初衷,也許在充滿彩色幻覺的現代,黑白色調的使用反而更是一種情緒的表達,就如同1939年的電影《綠野仙蹤》(The Wizard of Oz)使用彩色來對比黑白,夢境與現實的差異性。

美國影評人兼劇本作家羅傑伊伯特(Roger Ebert)曾於1989年發表過一篇〈著迷於黑白電影的理由〉(Why I Love Black and White)之言論,其中寫到「從古至今一直存在著本質上的美學問題。顏色總是能與我們產生共鳴,像是紅色代表著熱情,黃色代表著希望,綠色則代表著陰沉等。適當地處理電影色彩必畫龍點睛,但一不小心就成畫蛇添足之舉,或是像早期「三色彩藝」的技術發達之後彩色電影淪為商業性質的產品。然而,現今的電影世界似乎有意地忽略黑白電影。我們所生活的世界皆為彩色,相較之下黑白電影更顯得夢幻、純淨,使整部電影結構單純地以動作及光影呈現。彩色電影本身即可自行發光,但是黑白電影需要藉外來發光。當在拍攝彩色電影之時,你皆可於任何地方打光,觀眾自己會透過顏色來區分物品,以及分辨前景與後景。如果換成黑白電影的話,假如你沒有細膩地調整光線與陰影,螢幕所呈現的畫面會是模糊不清的。因此,通常藉由光影的處理模式來建立不同層面的價值觀世界。」(收錄至《Awake in the Dark: The Best of Roger Ebert》,內容多為他40年以來的電影評論及採訪資料,羅傑伊伯特談論《北非諜影 Casablanca》

有時候,一部電影以黑白方式呈現更勝過彩色的品質。我們都知道導演史蒂文·史匹柏(Steven Soderbergh)有一份專屬的「電影口袋名單」(暫譯,Cultural Diet),記錄自己每天所觀賞的影片、書籍以及電視節目,並且附註次數。於他2011年4月至5月的列表中,僅僅六天內就觀賞其1981年作品《法櫃奇兵》(Raiders of the Lost Ark)的黑白版本至少三次。原始版本的《法櫃奇兵》是以彩色呈現,但他卻不停地欣賞黑白版本,可想而知,史匹柏本人更中意該版本的色彩模式。網友Jason Bailey得知導演史匹柏有了這樣的想法之後,也開始好奇電影《法櫃奇兵》的黑白版本是否真的更勝於彩色版本,為此製作一段影片,並選取內心認定最適合使用黑白為效果的電影片段做詮釋,最終他也認同史匹柏的想法。以下為他自製的影片。

通常一部電影決定以純黑白作為背景色調,該片著重的是電影敘事。有著五顏六色的電影色調的確極具特色,但往往我們會受之感染或是分心,而忘記導演想要述說的故事。而敘事的內容各有不同,有可能是一段自我成長的心路歷程,或是人性背後的陰暗面貌,導演想要透過單獨黑白兩色的方式來傳達重要的理念。

1994年的電影《瘋狂店員》(Clerks)被視為獨立電影中的傳奇之一,當初僅僅只有近3萬美元的預算、16mm的黑白膠片、21天的拍攝時間以及唯一的背景─美國紐澤西州一家Quick Stop的便利商店。與現今龐大的成本電影相比該電影根本不足稱奇,當時於美國上映之後卻造就了320萬美元的票房(以成本效應來說算是大獲利),至今仍是許多人心中的經典黑白電影。

一通被老闆臨時叫去上班的電話,布萊恩·奧哈羅蘭(Brian O』Halloran)飾演的店員Dante即使不情願也只有接受事實的命運,透過他與傑弗·安德森(Jeff Anderson)飾演的隔壁出租店店員Randal的對話以及便利商店中各種怪誕離奇的事件,反映出普遍上班族的遭遇。儘管當初是因成本考量而選擇黑白膠片,使該電影具有故事性及流暢度或許正是黑白畫面的功勞。另外2006年上映的續集電影《瘋狂店員2》(Clerks II)則回歸現實的彩色世界。

2013年的電影《紐約哈哈哈》(Frances Ha)講述格蕾塔·葛韋格(Greta Gerwig)飾演二十七歲的Frances,立志要成為職業舞蹈家而至今只是個臨時舞團的演員,而且居無定所,流浪於美國紐約各地。快過三十歲大關仍無任何穩定關係的伴侶。電影劇情以主角Frances為視野,像一部人生紀錄片,每個人都可能有過與她一樣的心境,黑白的模式使得角色的性格更加鮮明,更觸動觀眾的內心。

另一部2013年的電影《內布拉斯加》(Nebraska)是導演亞歷山大·佩恩(Alexander Payne)最新的作品,該電影延續他一貫的黑色幽默之風格。講述一對父子為了一張中了百萬美元的傳單而踏上這趟公路之旅。前往的路途中,他們遇見形形色色的人,包括親戚及朋友,其劇情還談及父子之間的情感,孩子透過此旅程重新認識了自己的父親。導演不單是傳達人性的貪婪,也流露親情的溫暖,黑白畫面之下展現出其堅強的敘事效果。

現今電影的剪接技術如此發達,色彩與黑白交錯放映並不是件困難之事。然而,導演選擇這樣的手法通常都有基本定律─向觀眾說明兩種不同的情境。而此「情境」的定義可以分很多種,像是時間性的差異,心境上的轉換,或是回憶中的故事,不管哪種用途都是想要讓觀眾理解電影中每場畫面所代表的意涵。1998年的電影《美國X檔案》(American History X)使用黑白畫面來表示愛德華·哈裡森·諾頓(Edward Norton)飾演的Derek過去的故事─幼年時期親眼目睹自己的父親遭受黑人槍殺之後,便成為新納粹主義者,並且鄙棄黑人等種族歧視之舉。他因為射殺了兩名黑人而入獄,身上的新納粹圖騰使他在獄中成為黑人的眼中釘。然而,有時候事實並非為表面所認知的,因為工作需求而與黑人有了接觸,Derek漸漸地了解黑人的另一面,並開始反省自己過去所犯的錯誤。導演託尼·凱耶(Tony Kaye)使用兩條交錯的時間線來敘事:黑白畫面代表著主角迷惘的過往與主觀的視野,彩色畫面則代表著主角釐清後的現在與開闊的心境,這樣的呈現手法清楚 地交代出劇情的走向。2000年的電影《記憶拼圖》(Memento)奠定了克里斯多福·諾蘭(Christopher Nolan)於好萊塢電影世界中一線導演之位。這部電影的時間線以畫面色彩來做區分,黑白畫面為直述的方式,而彩色畫面以倒敘法告訴觀眾時間的走向,並以交叉式出現來模糊時間點。導演想要透過此蒙太奇的剪輯手法呈現蓋·皮爾斯(Guy Pearce)飾演的倫納德(Leonard)的斷續性記憶,也讓觀眾感受到主角的記憶障礙以及緊湊的劇情。2003年的電影《追殺比爾》(Kill Bill Volume 1)融合港式武打、日本武士道與義大利式西部片的風格,亦為導演昆汀·塔倫蒂諾(Quentin Tarantino)的「暴力美學」之代表作品。該電影具有鮮明的色調,其中也穿插了兩次黑白畫面。一次是電影的開頭畫面,以黑白的方式回憶烏瑪·瑟曼 (Uma Thurman)飾演的「新娘」之「過去」,通常是一段灰暗的故事。另一次則是劇中一場與黨羽的戰鬥,巧妙地運用關燈的動作將電影色彩轉換成黑白色,砍殺上百人之後再安排開燈的動作回復原先的色彩。或許是因場面過於血腥而以黑白的方式呈現,但黑白畫面下有著「概略敘述」的意涵,象徵主角以殘暴的手段殺盡全場。當整片黑白的畫面中埋藏幾種單一顏色,不僅顯現電影的衝突性,還可能是關鍵性的訊息。不同於純黑色的電影,其劇情更具戲劇性及張力,它可能代表著角色的性格,或是一種特定的標竿。該呈現手法打破黑白電影僅是敘事用途的既定印象,卻又不失其黑白色的本質性。曾獲七個奧斯卡金像獎的1993年電影《辛德勒的名單》(Schindler’s List)中僅有的色彩填滿於一位「紅衣女孩」身上,她的兩次出現代表著連姆·尼森(Liam Neeson)飾演的主角辛德勒(Schindler)的心境轉變。第一次是在納粹黨對猶太人進行大屠殺時,她逃命的身影被主角撞見。第二次則為其中一名被焚燒的屍體並再度映入辛德勒的眼帘,這次注目時的情緒卻有了變化。主角本來只是個貪圖名利的商人,對迫害猶太人的舉動不以為然,但經過「紅衣女孩」那次的逃跑激起了他的惻隱之心,雖然該女孩最終難逃一死,卻深深地影響了辛德勒的為人處世。因此「紅色」素材成為該電影重要的訊息之一,不僅是震撼人心的視覺效果,也是讓觀眾省思戰爭的意義與生命的價值之最簡易方式。
1998年的電影《歡樂谷》(Pleasantville)為一部美國的奇幻喜劇片,講述1950年代的美國黑白電視連續劇因為一對龍鳳胎姐弟的不請自來,將其黑白的生活逐步地上了色彩。「歡樂谷」原先是一個似烏託邦的世界,它們只存在柏拉圖式的愛情,卻因瑞茜·威瑟斯彭(Reese Witherspoon)飾演的姐姐詹尼弗(Jennifer)的「嘗舔禁果」之舉解放其市民,而這些被解放的人們開始有了「色彩」的化學反應。導演加裡·羅斯(Gary Ross)以逐點色彩的方式來傳達思想的轉變,並反映出角色之間的 衝突,也因為有這些「色彩」的差異性使得世界充滿著多樣性。
2005年的電影《萬惡城市》(Sin City)改編自美國黑馬漫畫(Dark Horse Comics)所出版的同名漫畫,導演羅伯特·羅德裡格斯(Robert Rodriguez)與原畫家弗蘭克·米勒(Frank Miller)採用其原汁原味的「黑白」漫畫風格,並添加色彩於角色的髮型及服裝上來對比電影畫面。畢竟該片偏向「暴力美學」之類的電影,但在黑白色的渲染之下也使幾幕血腥的場面變得如此惡趣、誇張,像一場鬧劇。不同於電影《歡樂谷》的黑白世界,《萬惡城市》的世界無非黑即白的道理,亦沒有所謂的正派或反派。然而,穿戴色彩的角色們都有著其獨特的性格,「黑白」暴力背後所寓含的生存意義也是該電影的核心論點。有趣的是,「暴力藝術化」之稱的昆汀·塔倫蒂諾曾擔任其特別客串導演來執導其中一幕場景。而2014年上映的續集電影《萬惡城市2:紅顏奪命》(Sin City: A Dame to Kill For)依舊延續首集的製作手法及灰暗風格。
這個社會就如同電影色彩之間的關係,黑白與彩色彼此相輔相成,兩者都有其存在的價值及意義,這也是黑白電影永久不滅的重大因素。彩色電影帶給觀眾視覺特效的驚奇,黑白電影則給予觀眾耐人尋味的後勁,當兩種效果集合而成又是另一種驚人的效應。因此,並沒有區分何種做法才是完美之說法,當你手裡握著不一樣的故事,這時電影色彩就是協助你挑選最佳敘事手法的幫手。換作是你,心中有過黑白版本更勝於原始彩色版本的電影名單嗎?對我而言,2014年的電影《黃金時代》(The Golden Era)適合以黑白的方式呈現,其中「對鏡獨白」的畫面以彩色表現更可以拉大電影中演員與角色相互轉換的反差。最專業的行業解析,最營養的技巧分享,最實時的合作互動。


相關焦點

  • 幕後 | 我們為什麼還拍黑白電影?
    的確,在3D技術都已經盛行的今天,還在拍攝黑白電影多少顯得有些另類。方便性——「我們在美國的不同地方都進行了拍攝,然而這些多地點、不同季節、不同時分的問題,在後期處理特別麻煩,比如說調色要一致,所以黑白的拍攝可以方便我們後期編輯。」照明——「但我們在考慮打燈的時候,我們會有許多的燈光設置,但是用黑白拍攝是,這些燈光設置會變得相對簡單,因為不用擔心不匹配的色溫」。
  • 彩色·黑白 ——小議電影《後來的我們》的色彩切換
    胡曉霞擁有你時,世界是彩色的;錯過你後,世界只剩黑白。「奶茶」劉若英的導演處女作《後來的我們》中,黑白影像和彩色鏡頭無縫切換,風格獨特,內涵厚重,給觀眾以別樣審美體驗。彩色電影中,對一些歷史、回憶橋段及畫面,導演往往採用黑白色獲得對比之效,表現時間和空間的切換。但導演劉若英卻另闢蹊徑,將其進行反運用,使對比效果更強烈,使電影主題得到完美表達。
  • 幕色|今天是電影的生日,用這組動人的黑白影像為電影慶生
    12月28日,是電影的誕生之日。1895年的今天,盧米埃爾兄弟放映的《火車進站》,是史上的第一部電影。在彩色電影大行其道的今天,從某種角度來看,「色彩」這個概念甚至超越了電影中的其他元素,佔據獨領風騷的地位。
  • 我們為什麼愛看冒險電影?
    我們為什麼愛看冒險電影?在看完《勇敢者遊戲2:再戰巔峰》之後,我和朋友討論到了這個話題。
  • 黑白評測 樂高LEGO蝙蝠俠大電影70900小丑氣球逃脫
    本款set還原了蝙蝠俠大電影開頭部分最經典的一幕。本款set雖然是整個電影核心鏡頭之一,但是誠意不足,所以總體一般。如果你特別特別想收氣球或者特別喜歡電影這一幕,可以考慮。因為覺得萬年也趕不上大部隊的進度,所以今天打算放蝙蝠俠大電影系列多圖文合集。拼啦~另外我的世界旗艦大set-山洞 已經評測完畢了,已在優酷頻道上放出,心急的盆友可以去搶先看一下,同時黑白還會開始收下半年的新品了!歡迎大家繼續收看評測!感謝!
  • 韓國人用300萬拍出來的黑白電影,狠狠的打了我們一巴掌!
    >今天給大家推薦的這部黑白影片《東柱》。它是2016年的新電影,豆瓣僅有129人評價,評分高達7.6。那麼疑問來咯,既然是2016年的片子,為什麼製作成黑白的呢?的確,黑白電影給人的感覺一直都是枯燥,乏味。然鵝,在我看來也許只有黑白才能純粹的渲染故事的真實感。畢竟,這是一部由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
  • 黑白電影背後的玄機
    顏色總是能與我們產生共鳴,像紅色代表著熱情,黃色代表著希望,綠色則代表著陰沉等。適當地處理電影色彩必畫龍點睛,但一不小心就成畫蛇添足之舉,或是像早期「三色彩藝」的技術發達之後彩色電影淪為商業性質的產品。然而,現今的電影世界似乎有意地忽略黑白電影。我們所生活的世界皆為彩色,相較之下黑白電影更顯得夢幻、純淨,使整部電影結構單純地以動作及光影呈現。
  • 黑白評測 樂高LEGO 蝙蝠俠大電影70913稻草人恐懼空襲
    >推薦程度:普通 下半年實在是收蝙蝠俠大電影反派人仔的大好機會。【黑白玩樂高】上都會看到黑白的評測啦!因為覺得萬年也趕不上大部隊的進度,所以今天打算放蝙蝠俠大電影系列多圖文合集。拼啦~另外我的世界旗艦大set-山洞 已經評測完畢了,已在優酷頻道上放出,心急的盆友可以去搶先看一下,同時黑白還會開始收下半年的新品了!歡迎大家繼續收看評測!感謝!
  • 電影黑白兄弟眾籌只是幌子,揭露騙局坑我幾十萬!
    前言:  投資黑白兄弟被騙真相曝光!股轉電影有貓膩嗎?電影黑白兄弟投資正規嗎?業務員鼓吹電影黑白兄弟能幾倍盈利正常嗎?
  • 黑白評測 樂高LEGO蝙蝠俠大電影70915雙面人雙重破壞機
    蝙蝠俠大電影系列  70915雙面人的雙重破壞機零件:564 人仔:4  北美售價:$60   推薦程度: 推薦
  • 以前的黑白電影,為什麼讓人至今都難忘
    小時候只要聽到附近的村裡放電影,就高興得連晚飯都顧不上吃,跟著村裡的大姑娘小夥子,翻山越嶺也要去看。那個時候能讓人們高興的,就是看電影,電影場上的人那是真多。那個時候的電影多數都是黑白的,但只要看到有五角星的片頭,寫著八一電影製片廠的,都知道是打仗的電影。我們最喜歡看的,就是打仗的電影。
  • 羅馬,為什麼會是近年來最細膩的黑白電影?
    《名利場》對其入選表示:「它已經達到一部2D電影浸入感的極限,它是一部艱難歲月的史詩,讓人快活、疲憊,也讓人心碎。」其導演阿方索·卡隆,是國際 A 類電影節上戰績輝煌的「墨西哥三傑」之一,任意一部作品(《哈利·波特 3:阿茲卡班的囚徒》《人類之子》《地心引力》……)拿出來都足以留名影史。
  • 這部黑白PPT電影,居然把我看哭了
    這樣一對情侶,他們之間還會有愛情嗎?作為黑白片,《冷戰》在風格上極度鮮明。對稱的畫面構圖,寬大的上層空間留白,淡化當下的敘事結構,以及堪比《苦月亮》的戰時苦戀,都讓其成為今年各大獎項的青睞之作。觀看《冷戰》時,影神無意間聯想到侯孝賢電影的敘事方式。侯孝賢的電影不大聚焦故事所發生的當下(過程),而是著重於故事所產生的效果。《冷戰》對故事發生當下情境的淡化,加深了主人公情感前後的對比,讓觀眾在敘事的留白中,唏噓那段不可告知但又確切發生的往事。
  • 「壯麗七十年 少年家國信」從外婆的黑白電影到我們的彩色電影
    她笑著跟我說:「你看你多幸福,這麼小就坐飛機了,外婆都成老太婆了也才是第一次坐。」我很好奇,回答說:「那你小時候為什麼不讓你媽媽帶你坐飛機呢?」周圍人哈哈大笑,我卻不知道他們為什麼笑。後來,這件事被當成笑料講出來時,我才明白,原來一個時代和另一個時代是截然不同的。外婆出生在1952年,當時中國剛成立沒多久,國家經濟尚在起步階段,大家的生活都比較艱苦。
  • 為什麼很多人喜歡黑白漫多過彩漫?
    為什麼很多人喜歡看黑白漫?與其說是喜歡,倒不如說是被迫接受。當然,不能否認,黑白漫有著許多優點。對企業來說,黑白漫的成本更低,也更容易創造價值。黑白漫畫,主要是以日本漫畫為主。而日本漫畫產業,雖然從平安時期就有,但真正的漫畫產業是在二戰之後才成型。
  • 《黑白魔女庫伊拉》電影解說
    前不久,迪士尼新上映了一部電影——《黑白魔女庫伊拉》,單看這名字就知道這部電影的風格
  • 盤點電影《黑白迷宮》
    《黑白迷宮》是由導演王晶監製,闞家偉導演,任達華、陳小春、伍允龍、邱璐璠領銜主演的一部警匪動作電影,於2017年9月1日在中國大陸上映。假如這是一部愛情片,戀愛使人頭腦簡單,我還能夠理解,但這是一部講黑社會、警匪、臥底、兄弟情義的電影啊!這樣簡陋的人物設定,真的大丈夫?《黑白迷宮》是我看過的同類型電影中劇情最簡單、最牽強的。
  • 技巧丨為什麼要拍黑白?怎麼把黑白拍好?
    既然有了彩色傳感器,為什麼大家還要拍攝黑白照片呢?有大量的經典照片都是黑白照片。
  • IMBd新青年創刊詞我們為什麼看電影?
    (誤)而往深了說,它所指向的疑問,和我們今天探討的問題本質上應該差不多。電影是窗?是鏡子?是畫框?還是視覺暫留+似動現象共同製造的幻覺?雖然這些更多是電影學而非電影工業關注的問題,但對本質的不同理解,確實影響著電影流派的產生和表達方式的分化。對我來說,電影的魅力源於它作為一門視聽綜合藝術的無與倫比的廣闊性。它能夠最大程度地表現世界的樣子,提供人們對世界的理解,傳遞人們對世界的感受。
  • 《你逃我也逃》這部經典黑白喜劇電影,為何直到今天我們都大愛
    本文首發於公眾號:搖擺電影 如果說一個導演能把戰爭和喜劇結合得完美無缺,拍出最有料的喜劇電影,那這個人首推劉別謙了。今天推薦一部他的經典喜劇電影—《你逃我也逃》,或許在這裡你會看到《無恥混蛋》和《虎口脫險》借鑑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