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由張一山、潘粵明雙男主主演的諜戰題材電視劇《局中人》接檔《秋蟬》在江蘇衛視幸福劇場播出,該劇無論是幕後班底、場景搭建還是製作規模都可以說是堪比電影。
掌舵過數個熱門劇的荔枝臺此次奉上的《局中人》廣受好評,從演員知名度到劇情的劇感都是高關注與高質量的完美結合。
電視劇《局中人》講述了1945年抗戰勝利後,潛伏在敵方進行秘密地下工作者的沈放遇到了身居要職的哥哥沈林,兄弟彼此間不斷對奕,一場生死困局悄然在二人間展開。
劇中兩位主角飾演者張一山、潘粵明都屬於演技好的實力派演員,因此這部戲在開播前備受期待。
在劇中,無論是沈林對沈放處處提防的甄別,還是沈放對沈林步步小心的防禦,亦或深耕於三教九流的督警王洪濤,以及圍繞在兄弟二人周圍的演員柳如煙、世家婚約的姚碧君等人,每個角色身上潛伏的信息都讓人想再三推判,細品琢磨。既然片名為《局中人》,那麼整劇就是從「局」字入手。
既然片名為《局中人》,那麼整劇就是從「局」字入手。
其實貫穿整劇的思維線體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人物關係對立,即敵我雙方的對立、兄弟之間的對立、自我取捨的對立;
二是事情變化,犧牲與解救、博奕與周旋,每個轉機或危機都存在著無數的變化;
三是人的主觀思想,怎麼去解讀這些困局,怎麼去打破僵局,怎麼去創造生機,這些思想都是從人物呈現中一次次得到解讀。
開集第一步劇情線就是破局。我方內部出現消息洩露,已經沒有足夠的時間消滅叛徒和全面撤退,關鍵時刻方達生捨棄了自己,保住了沈放和同志們不被暴露。
也正是方達生走的這一步棋,為沈放後面贏取了敵方的信任,一次又一次的為我方傳遞了有用的情報。前面路難走,並不意味著後面更好走。下過棋的棋手知道,越到後面殺的越狠。
沈放遇到的第二個局就是虛與實的對決。怎麼逃過沈林的甄別,成為新的難題。
相比於外部的矛盾,內部的矛盾往往更磋磨人的心力。
儘管種種資料顯示沈放是一個毫無黑點的人,但沈林的敏銳度就嗅到了他的危機,這是在歲月中無數次對局所積累的。比如沈放最近開始關注云錦刺繡了,沈放開始喝牛奶了,這些旁人可以忽略的細枝末節卻給了沈林危險的信號。但同樣,這是一個棋逢對手的局,兄弟二人面臨的壓力也是同樣。
所以,人物在不斷變化,劇情也不斷生出新的發展—設局。如:哥哥設局派行動科的人考驗沈放、派未婚妻監視弟弟等等。
為了保護自己和同志們,沈放不得不拼命脫局。
在脫局的過程中,沈放再不斷挫敗一個又一個的設局,如:沈放靠著敏銳的觀察力迅速發現了行動科的陰謀。
當然有的脫局,是需要舍局,比如第二次脫局是在汪洪濤犧牲了自己,幫助沈放,確保了組織的安全。
兩次的險裡逃生,數個人犧牲保下的全局給沈放帶來了震撼,也更成熟了。
在昨晚播出的劇情中,沈放開始有了不同的選擇。他不再被動,不再一路躲一路守,而是主動發起進攻。
沈放選擇和姚碧君完婚,他這一步殺棋其實是有很大作用的,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是羅局長告訴他:「想要升到副處就要結婚」;另一個是他終於意識到依靠自己是很薄弱的,需要擴大自己的地盤阻止對手的發展,那麼必須馬上拆除父親和哥哥的戒心。
其實他的這個選擇是關鍵性的一步,把他和家人的命運緊緊的纏在了一起。
除了這些明線以外,《局中人》還埋伏了諸多暗線等待觀眾一一去解局。
比如,柳如煙是什麼身份,她的存在埋下了什麼樣的變化?姚碧君最後會選站在沈放這邊,還是站在沈林這邊?社交達人曼麗是不是真正的舞女,她將釋放什麼樣的信息?
對一個觀眾來說,每一次事件和人物的變化都讓人產生不同的領悟和感受。整劇一直在不斷的解扣、系扣中,用不可預見的懸念緊緊抓住了觀眾的心。
諜戰劇的特色是在善惡之間,在人性本身複雜的情況下賦予了人物搖擺的可能性,這種不可測也成為了劇集的看點。但同樣,只有經歷過多變的外部環境考驗,才更懂信仰的可貴,如劇中犧牲自己成全同志的方達生和汪洪濤,也是他們讓沈放更堅定了對事業的忠誠與熱愛。
從局部看全局,《局中人》不僅是一個諜戰劇,我們還可以看到創作者對民族情義和俠義精神的追求,跌巒起伏的故事情節、有曲折前行的鬥志。新的諜戰戲從現代人的視角蘊育了新的靈魂內核,進而給觀眾也帶來了新啟發與沉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