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藝術現象的產生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隆腹女形象在歐洲繪畫作品中的演變經歷了萌芽、集中和衰退三個階段。在十四世紀之前,繪畫作品中幾乎不曾出現隆腹的女性形象,不過早期的一些雕塑作品中,有極少數的作品中的女人形象被塑造了隆腹特徵,這些雕塑作品在一定程度上為後來的繪畫創作提供了思路,可以看作是歐洲繪畫中隆腹女形象的萌芽;到了 15 和 16 世紀,絕大部分的歐洲人像畫作品中,女人形象都具備隆腹特徵,隆腹女形象成為當時極其風靡的一種藝術形象;16 世紀之後,隨著藝術創作形式的多樣性和觀念的開放性程度增加,隆起的腹部不再是大多數繪畫作品中女性形象的固有特徵,歐洲繪畫中的隆腹女形象逐漸衰退了;到現在,雖然我們依然可以看到個別藝術家創作出來的具有大肚子的女性形象,但在現今追求女性「骨感美」的審美標準的影響下,隆腹女性形象在包括繪畫在內的眾多藝術創作領域中的地位已徹底從 15 世紀前後歐洲畫壇中的那種「大流」轉變為現今的「小眾」。
一、15 世紀之前歐洲繪畫中隆腹女性形象的萌芽
人類本身的形象,很早就出現在人類自己創作的藝術作品中,不過由於客觀創作條件的限制,在 15 世紀之前,歐洲美術對於人像的表現主要存在於雕塑和壁畫兩個領域,尤其以古典時期希臘和羅馬的雕塑以及中世紀的教堂壁畫為主。一直到中世紀後期,藝術對於人類自身形象的直接呈現才重點轉移至繪畫領域。通過對相關美術作品的研究發現,從人類進行美術創作的早期到 15 世紀之前,隆腹女性形象在歐洲的雕塑中偶有出現,且以女性的裸像為主,女性的乳房、臀部等其它反映女性性徵的部位同樣被創作者做誇張處理,極少出現如 15 世紀前後歐洲繪畫領域中那種單獨強調女性腹部的藝術作品,著衣的女性形象更是基本不具備明顯的隆腹特徵。而在繪畫領域,隆腹女性形象尚未出現。
在雕塑領域,女性形象一直是備受歡迎的表現題材,兩三萬年前的原始藝術中就有以女人體為主題的雕塑作品了。出土於美索不達米亞的蘇薩地區的黏土雕塑《女性之神》是一件約公元前 2000 年的作品。作品雖未對女人的頭髮、面部、裝飾等特徵進行詳細刻畫,但是也在極力突出女性的性別特徵。然而與後期強調女性的乳房、腹部這些生殖力特徵的作品不同,這件作品中,女神的雙臂和大腿被明顯地誇大,乳房和腹部則反而顯得很小,這件作品呈現出美術發展早期的一種特殊的女人體的形態。在性的土壤中,女性的人體美得以凸顯,而性這一含蓄又敏感的主題又借著女人體誇張的大腿和手臂得以超越。古典時期的希臘和羅馬也常以女人體作為雕塑創作的題材,為人類的藝術寶庫呈現出了不少優秀的作品,其中最典型的作品《米羅的維納斯》是古代希臘為數眾多的以女神阿芙洛狄忒為表現對象的雕像中的一個,失去雙臂的女神的面部呈現出古典希臘女性的普遍特徵,但是女神的乳房、腹部乃至臀部等部位都沒有特別明顯的女性特徵,相反,其帶有塊狀肌肉的腹部和微弓的膝蓋凸顯出一種生命躍動的力量美。
不過,在最早期的雕塑作品中,存在少數幾件刻畫隆腹女性形象的雕塑作品,如於法國出土的《羅薩爾的維納斯》是一件完成於舊石器時代的雕塑作品,作品中的維納斯右手持有彎月形的物件,後被研究者確認為是記錄著她月經期的一塊野牛骨,她的左手摸著自己的腹部,可以看到她的腹部微微隆起的狀態,據說牛骨上刻著的 13 條線記錄著月經過後的第 14 天她懷孕了。再如出土於奧地利的《維綸堡的維納斯》這一作品,人物雖然被雕刻成一個渾圓的整體,但是可以看到女人體的腹部具有明顯的隆起特徵。在 15 世紀之前的這少數幾件刻畫腹部隆起的女性形象的雕塑作品中,女性的乳房同樣被放大突出,碩大的乳房和腹部似乎連同在一起,反映了當時的雕刻者對於女性的審美傾向。這些早期的雕塑作品中的隆腹的女神形象與 15 世紀前後歐洲繪畫中最常見的隆腹女性形象雖然在創作手法和細節內容上有一定的差別,但是在形式上有著一定的相似性、觀念上有著一定的傳承性,可以視為藝術作品中隆腹女性形象的萌芽。
在繪畫領域,古希臘的陶器裝飾畫和中世紀早期的基督教壁畫是 15 世紀之前歐洲繪畫的主要構成部分。通過對比 15 世紀之後和 15 世紀之前的繪畫作品可以發現,在 15 世紀之前的西方繪畫中的女性形象尚未呈現腹部隆起特徵。如五世紀後半期的一些墓葬用的陶瓶上出現的一種白描瓶畫,其中就有裸體的正在供奉祭品的少女形象,創作者以極其準確、簡練而流暢的線條勾勒出一個洋溢著青春活力的少女的優美體型,捲髮披肩、五官清秀的少女右手託著祭品盤,眼神溫柔而篤定,她的高聳的乳房是性的凸顯,而通過她的側面看到的她的扁平的腹部卻呈現出一種自然的少女的貞潔。另外,《狄奧多拉皇后及侍從》是義大利的拉韋納聖維他教堂的鑲嵌畫,屬於早期基督教美術作品,畫作描繪了狄奧多拉皇后與宮廷女官及侍衛們向基督獻祭的場面,作品中的女人形象眾多,且均為著衣女形象,皇后、宮女們的服裝、配飾華麗而又明豔,但是在整體的形態上,都沒有腹部隆起的特徵。
由此可見,15 世紀之前,人類在視覺藝術創作中,並未出現明顯的熱衷隆腹女性形象的傾向,繪畫領域更是如此。另外,雖然並沒有發現創作於 15 世紀之前的帶有隆腹女形象的繪畫作品,但是同樣作為視覺藝術,雕塑和繪畫因其內容和形式的相似性,總是在不可避免地相互影響著。性感的女人和偉大的女神是雕塑和繪畫共同的表現對象。人類藝術創作的早期產生的那些雕塑作品,在後來的藝術創作中,為繪畫藝術家們提供了無聲的參照,那少有的幾件隆腹女雕作品可以看作是風靡於 15 世紀前後歐洲繪畫領域的隆腹女形象的萌芽。
二、15、16 世紀歐洲繪畫中「隆腹女」形象的集中出現
隨著油畫技術的誕生,15 世紀開始,歐洲藝術從早期建築、雕塑和壁畫創作中跳脫出來,進入了繪畫創作的高峰期。而隨著人文主義精神的傳播,這一時期的人像畫創作基本取代了之前的雕像創作,成為最主要的藝術創作形式。通過對大量的包含女性形象的歐洲繪畫作品的研究發現,在 15、16 兩個世紀的歐洲繪畫中,絕大多數畫作中的女性都具備一個隆起的腹部,她們或裸體,或著衣,或躺臥,或站立,或為普通的世俗女子,或為超凡脫俗的女神,隆起的腹部成為了她們共同擁有的最普遍也最明顯的特徵。
15 世紀的荷蘭畫家揚·凡艾克是最典型的喜歡塑造「隆腹女」形象的藝術家,他最鮮為人知的作品《阿爾諾菲尼的訂婚式》創作於 1434 年,這幅作品被評論家認為是描繪了富商贊助人阿爾諾菲尼和他的妻子在訂婚儀式上的場景,畫作右側腹部隆起的阿爾諾菲尼夫人的形象是引起學術界廣泛猜測和討論的藝術形象。大部分的研究者認為阿爾諾菲尼夫人的腹部隆起是因為她懷孕了,例如 1855 年,有人將此畫解釋為「畫中男人託起腹部明顯隆起的女人的右手,那是在給她看手相,以便幫助她預測她腹中孩子的生辰和未來。」除此之外,還有另外一種同樣認為畫中女子的腹部隆起是由於懷孕的解釋:「畫中的男人和女人手拉著手,表情嚴肅而虔誠,女人溫柔地撫摸著自己腹中的孩子,他們共同宣誓,告訴孩子自己將成為他的父母」。對於這件圖像含義極為豐富的作品中的隆腹女性形象的解讀,而除了這件作品之外,揚·凡艾克還創作了《廁所裡的女人》(《Woman at Her Toilet》)、《瑪麗和孩子、聖邁揚·凡克爾和凱薩琳夫婦的三聯畫》(《Triptych of Mary and Child, St.Michael, and the Catherine》)、《上帝的羔羊》(《Lamb of God》)等同樣表現「隆腹女」形象的作品,甚至可以說,在被藝術史證實為是揚·凡艾克所畫的所有作品中,只要是能夠被觀眾看到腹部的女性形象(坐像、半身像、腹部被遮擋除外),基本都具有或明顯或隱晦的「隆腹」特徵.
除揚·凡艾克之外,十五世紀前後的歐洲,還有很多藝術家與揚·凡艾克不謀而合,也曾創作過關於「隆腹女」形象的作品,具體有波提切利的《維納斯的誕生》和《春》(1482 年)、安東尼奧·德爾·波拉伊奧羅的《阿波羅與達芙妮》(約 1470—1480 年)、布爾納特.馬託雷利的《聖喬治的傳說》聯畫(1435 年)、朱斯·范·克利夫的《聖母領報》(1525 年)、羅希爾·范德魏登的《祭壇上的七聖禮》(1445—1450 年)等。
《維納斯的誕生》是波提切利創作於 1486 年的作品,也是他最著名的作品之一。這件作品與公元前五世紀的浮雕作品《阿芙洛狄忒的誕生》(圖 8)在情境和構圖上有著很大的相似之處。《阿芙洛狄忒的誕生》是製作於公元前470 年到公元前 460 年的三塊路德維希寶座浮雕中最大的一塊,屬於古希臘古典時期的作品,浮雕上所繪圖案和波提切利的作品均取材於古希臘神話中愛與美的女神阿芙洛狄忒(即羅馬神話語境中的維納斯)從海洋中誕生的故事。而且雖然一件為浮雕作品,一件為油畫作品,但是兩件作品中女神在畫面中的位置和體型都十分相似。《阿芙洛狄忒的誕生》中,薄如蟬翼的衣服緊貼女神的身體,《維納斯的誕生》更是畫家對於女神裸體的直接表現。女神身體的玲瓏有致甚至是雙臂活動時腹部骨骼肌肉的位置變化都被相隔近兩千年的兩位藝術家共同真實地表現了出來。唯一不同的是,創作於 15 世紀的波提切利的作品中,女神維納斯的腹部十分渾圓,而浮雕作品中,直接正面呈獻給觀者的女神的腹部卻十分扁平。由此可見,即使是同樣題材的作品,在15 世紀前後這一段時期裡的歐洲藝術家們更加熱衷於將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塑造為隆腹女形象。與《維納斯的誕生》中腹部隆起的維納斯形象相類似的作品不計其數,可以說我們現在能夠看到的創作於 15、16 世紀的歐洲的繪畫作品中,絕大部分的女性形象都具備隆腹特徵,「隆腹女」形象成為了 15、16 世紀的一種非常典型的女性藝術形象。
三、16 世紀之後歐洲繪畫中「隆腹女」形象的衰退
16 世紀之後,普遍存在於歐洲繪畫中的「隆腹女」形象逐漸衰退,這一類型的作品並未完全消失但是數量大大減少,相較於 15、16 世紀的盛況,隆起的腹部不再是這一時期歐洲繪畫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所具備的普遍特徵。
同樣以躺臥的維納斯為靈感創作的三幅繪畫作品中,喬爾喬內於 1510 年創作的《沉睡的維納斯》和提香於 1538 年創作的《烏比諾的維納斯》兩幅作品中,維納斯的腹部都有明顯的隆起特徵,女神的左手看似無意地放在自己的腹部下方以稍微遮擋住私處,手腕處線條和腹部線條融合在一起向上拱起,隆起的腹部成為了整個畫面構圖的中心。而馬奈創作於 1863 年的《奧林匹亞》,無論在構圖上還是畫面內容上都與前兩幅作品有很大的相似性:姿態相似的裸女側臥床榻,身後的女僕、甚至是將畫面一分為二的大帷幕都是對前兩幅作品,尤其是提香作品的成功模仿。然而,在馬奈的作品中,躺臥的維納斯腹部平平,藝術家儘可能地採用一種能夠在有限的平面中展現整個身體結構和體積的方式來塑造女神,以便使整個畫面更具立體感和體積感,然而即使是在如此追求體積感的條件下,女神的腹部依然十分平坦,15 世紀前後畫家筆下的維納斯普遍具有的隆起的腹部在馬奈這裡消失了。
在 17 世紀,或許還有魯本斯這位擅長於表現肉感的畫家產出了一小部分包含「隆腹女」形象的畫作,但這已然不是畫壇的常態。而且即使是魯本斯這樣的畫家,他在作品中已不再重點強調女性的腹部,如同早期的那些女體雕塑一般,女人體的乳房、臀部、大腿等部位同樣被畫家做誇張處理以突出肉感,作品中女人體隆起的腹部已不再是畫壇對於女性對象的獨特認識,而是連同那些帶有野史性的故事,成為了藝術家對於官能美的追求和歌頌。而且,在女體裸像畫中或許還存在少部分具備隆腹女形象的作品,但是在著衣女像畫中,16 世紀之後的隆腹女形象徹底消失了。而隨著歷史的進一步向前,尤其是社會對於女性的審美由豐滿向骨感轉變,曾經風靡於 15 世紀前後的「隆腹女」形象在歐洲繪畫中的出現越來越少。
綜上,在歐洲繪畫領域,「隆腹女」形象經歷了興起、風靡、衰落幾個階段,15、16 世紀是「隆腹女」形象於歐洲繪畫領域集中出現的時期,這種藝術現象的出現原因值得探究。後文將對 15、16 世紀歐洲繪畫中的「隆腹女」形象進行列舉和歸類,並分析藝術家將其塑造成隆腹形象的意義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