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組數字告訴你:「糧食浪費」到底多嚴重!向舌尖上的浪費宣戰

2021-02-19 生命時報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作為全世界著名的「吃貨」民族,中國人對美食有著無限嚮往。

近年來,吃播短視頻的興起,催生了以吃為業的「大胃王」。主播們看似狼吞虎咽地大吃大喝,甚至吃下數人份的食物,其中不乏通過剪輯、卡點等手段來掩蓋假吃的現象。

此前,一位視頻博主不小心上傳了一段沒有經過剪輯的吃播原片,徹底暴露了吃播的真相:

視頻裡,主播面無表情地在鏡頭前吃著油條包子和煎餅,邊吃邊順手拿起小碗吐了進去,然後把碗放到了鏡頭拍不到的地方。這樣咀嚼又吐出的動作,他重複了多次。

鏡頭前暴飲暴食、鏡頭外嘔吐不止,這既是對自己身體的傷害,也是對食物的極大浪費。

「餐飲浪費現象,觸目驚心、令人痛心!」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對制止餐飲浪費行為作出重要指示,要加強立法,強化監管,採取有效措施,建立長效機制,堅決制止餐飲浪費行為。

他強調,儘管我國糧食生產連年豐收,對糧食安全還是始終要有危機意識,今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所帶來的影響更是給我們敲響了警鐘。

8月13日,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決定成立工作專班,抓緊研究提出立法工作方案。

《生命時報》(微信內搜索「LT0385」即可關注)採訪專家,探究餐飲浪費這種陋習背後的原因,號召大家向舌尖上的浪費宣戰!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教授  羅雲波  

中國飲食文化研究所副所長  何永清

中國糧油學會首席專家、中國糧油學會油脂分會名譽會長  王瑞元

本文作者丨生命時報記者 高陽  高嘉悅

本文編輯丨任琳賢  劉雲瑽

製圖丨王傅佳

        

一直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都高度重視糧食安全和提倡「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社會風尚。黨的十八大以來,各地區、部門通過出臺相關文件,開展「光碟行動」等措施,大力整治浪費之風,「舌尖上的浪費」現象有所改觀,特別是群眾反應強烈的公款餐飲浪費行為得到有效遏制。但是,一些地方的餐飲浪費現象仍然存在,有的甚至非常嚴重。

「餐館裡經常看到一些人嫌棄菜品口味,一筷子都不動就全部倒掉。」中國糧油學會首席專家、中國糧油學會油脂分會名譽會長王瑞元說,在我國,餐館、燒烤點、酒店、學校食堂、職工食堂等都是「浪費大戶」。

在這些地方,糧食、油料、蔬菜的進貨量和消耗巨大,浪費數量同樣巨大。比如,有些學生咬了一口的饅頭就扔掉了;有些職工套餐只吃了一半就被扔在一邊。

2018年,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等機構對北京、上海、成都、拉薩4個城市366家餐館調研發現,餐飲業每餐人均食物浪費量為93克,浪費率達11.7%。

據測算,2015年,我國城市餐飲業僅餐桌上食物浪費量就高達1700萬~1800萬噸,相當於3000萬~5000萬人一年的食物總量。

另一項統計顯示,我國每年浪費的糧食約3500萬噸,這個數字接近中國糧食總產量的6%。

從全球來看,食物浪費現象也十分嚴重。聯合國糧農組織統計顯示,全球每年約1/3糧食被損耗和浪費,總量約每年13億噸。

如果這些糧食中有25%得以保留,就足以養活全世界8.7億的飢餓人口。而當下,全世界76億人口中至少還有8.2億面臨飢餓,相當於世界上每9人中就有1人挨餓。

中國飲食文化研究所副所長何永清說,法國傳統觀念中,人們把打包食物與「重數量、輕質量」的小餐館聯繫在一起,認為打包有失身份,所以習慣「要麼當場吃掉,要麼丟掉」。

        

專家們表示,國人餐飲浪費現象由來已久,從個人陋習到社會文化,都存在一些根深蒂固的問題。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教授羅雲波說,無論在家待客還是外出聚餐,國人點餐都習慣在賓客人數基礎上,多點幾道菜以表待客之道。若是客人把一桌菜吃得乾乾淨淨或有人沒吃飽,主人會覺得失了體面。

何永清補充說,一些商務聚餐為講究排場,「餐桌的繁華」程度被異化成「重要、熱情、地位」等符號,可事實上,人們只顧寒暄洽談,多數菜品吃不完。

羅雲波說,相比西方人,亞洲人普遍集體用餐,尤其是親朋之間一起聚餐。由於個人習慣、口味、飯量都不同,相比分餐制的吃多少拿多少,合餐制就很容易造成食物浪費。

何永清表示,廚房是隱性浪費源頭,很多烹飪食材只使用一部分,其餘難以利用的就直接扔掉了。

例如,餐廳為追求口感,只選用白菜芯進行烹飪;有的菜品為了品相,將瓜果雕刻或製成鏤空,菜好看了,但大多不會吃;粵菜裡的吊湯,一般用雞、鴨肉等熬煮,但最後只取鮮美的湯汁,裡面很多能吃的食材被丟棄。

「我們點這些菜夠吃嗎?」 羅雲波說,面對食客的問題,很多餐飲企業為了營收,會默許甚至暗示顧客多點餐,即便食客吃不了也不加制止。雖然近年來有餐廳推出「浪費食物超出一定分量加扣餐費」的措施,但落實不嚴,起不到約束作用。

近日聯合國研究報告顯示,世界可能瀕臨50年來最嚴重的糧食危機。去年以來,蝗災讓很多農業大國遭受糧食危機。今年又遇上新冠疫情,生產受阻。據估算,今年將新增1.3億飢餓人口

「餐飲浪費看似事小,實則是件大事。」羅雲波說,民以食為天,個人的糧食浪費最終會威脅到國家糧食安全,關係到國家的可持續發展。

雖然我國口糧自給自足,但並非高枕無憂,某些糧食仍需大量進口,比如大豆是我國食用油榨取的主要原料,每年要從國外進口8000萬噸,佔全國大豆總用量的80%~90%。但餐飲業烹調用油浪費十分嚴重,每道菜都是油汪汪的,有些菜甚至要澆兩三道油。

此外,食物浪費背後還反映出暴飲暴食問題,進而增加了肥胖及重油重鹽導致的慢病風險等,醫療負擔將更加嚴重。

        

專家們表示,習近平總書記在此時號召大家節約糧食,杜絕浪費,是具有戰略意義的。我國政府絞盡腦汁保障糧食安全,保證14億人口有足夠的食物供應,每一個國人也應該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富足」。勤儉節約應成為新時代新食尚。

為響應餐飲節約的號召,8月12日以來,全國各地多個餐飲、烹飪協會相繼發出倡議,並行動起來。比如:

多家餐企相繼做出改善,從菜品製作、點餐及廚餘垃圾處理等多個環節避免浪費。

羅雲波建議,制止餐飲浪費應納入到餐飲生產、加工、服務全過程。例如,提高水、電、煤、氣等使用效率,減少廚餘垃圾,對於耗能少、廚餘垃圾少的企業,可提供補貼和獎勵。廚師隊伍可從減少原材料採購和備料浪費等方面改善。

何永清建議,應把文明健康科學的消費方式與消除餐飲浪費結合起來。政府要考慮健全相關法律制度,遏制浪費行為。「把吃飯目的從滿足欲望轉變為健康地活著,將會減少很多浪費。」

例如,對餐飲消費中的奢侈消費徵收高額稅,對浪費較多的自助餐、自助火鍋按浪費重量處罰等。媒體也要對餐飲浪費多進行批評曝光,形成輿論壓力,積極營造勤儉節約的社會風尚。

王瑞元建議,每個人、每個家庭都應行動起來,杜絕餐飲浪費。一方面外出就餐時,自覺抵制浪費,根據人數可適量少點一兩道菜,不足時再加;儘量少點製作複雜、耗時用料多的菜餚;吃不完可以打包帶走,不使用一次性餐具。

另一方面倡導大家多回家吃飯。餐飲教育應從娃娃抓起,把勤儉節約的美德貫穿始終;逛超市多次少買,新鮮時蔬買3天左右的用量即可,不要囤積;做菜時可以根據人數,適當少做少買;注意清淡飲食,食材搭配,少用油鹽,少用烤、煎、炸的烹飪方式,多用蒸、煮、燉。此外,點外賣時要注意綠色消費,儘量少點外賣包裝用料繁複的食物,自備餐具,減少包裝浪費。▲

版權聲明:本文為《生命時報》(微信號:LT0385)原創,未經授權謝絕轉載。歡迎轉發朋友圈。

我們不傳小道消息和謠言

我們不取吸引眼球的聳人標題

我們不做只為轉發量而存在的媒體

請你相信原創的力量

健康路上,我們願意陪你一起認真走下去

電話垂詢

業務合作:010-65363795

內容合作:010-65363786

相關焦點

  • 新泰市紀委監委用責任守護「糧心」 向舌尖上的浪費「宣戰」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林鵬 通訊員 趙文斐 新泰報導查看食堂、核查帳目、查閱資料、訪談座談……在中秋節和國慶節來臨之際,新泰市紀委監委立足職能精準監督,採取「明查暗訪+約談提醒」的方式,會同有關部門組成察訪組,對各鄉鎮街道、市屬企事業單位開展明察暗訪,用精準監督狠剎奢侈浪費歪風,堅決制止舌尖上的浪費
  • 治理「舌尖上的浪費」需「破立並舉」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舌尖上的浪費」現象有所改觀,特別是群眾反映強烈的公款餐飲浪費行為得到有效遏制。同時,一些地方餐飲浪費現象仍然存在,危害糧食安全,有違「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良好社會風尚,必須制定實施更有力的舉措,推動全社會堅決制止「舌尖上的浪費」。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
  • 「大胃王」:舌尖上的浪費
    樸舒妍在韓國迅速走紅後,網友將她的直播節目剪輯成視頻放在YouTube上,隨後樸舒妍為代表的韓國吃播節目便在全球特別是亞洲地區盛行起來。隨後的一年裡(2015年),AfreecaTV 湧現了3000多名像Diva這樣的吃播,新建了250個美食直播頻道。
  • 「糧心」守護糧食安全,從拒絕舌尖上的浪費開始
    ,本周也是全國糧食安全宣傳周。在世界範圍內,糧食安全也不僅僅是某個國家的發展問題。全球新冠疫情給各國的糧食安全帶來了挑戰。聯合國糧農組織指出,新冠疫情加劇了糧食危機國家的嚴重問題。2020年度諾貝爾和平獎授予了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旨在獎勵該組織為消除全球飢餓發揮重要作用。
  • 餐桌外的糧食浪費觸目驚心!
    近日,糧食浪費成為公眾關注熱點。不過,相比司空見慣的「舌尖上的浪費」,我國糧食從生產到加工鏈條上的損失鮮為人知,但同樣觸目驚心。來自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的數據顯示,我國糧食在收割、儲藏、運輸和加工環節,每年損失量達700億斤,而四川省2019年的糧食產量為699億多斤。
  • 杜絕「舌尖上的浪費」,龍華法院這樣做!
    杜絕「舌尖上的浪費」,龍華法院這樣做!>今天是第40個#世界糧食日#你光碟了嗎?成為近期在龍華法院最常聽到的一句話厲行節約,反對浪費龍華法院全力守好「三關」一、提高認識,強化「思想關」在全院發出《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倡議》,號召全院幹警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精神,充分認識拒絕糧食浪費的重要性,強化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思想自覺,自覺把勤儉節約
  • 「舌尖上的浪費」怎麼破?多地節約套餐「一人食」「小份菜」成新...
    作為世界上最大、人口最多的發展中國家,中國用僅佔世界7%的耕地養活了全球20%的人口。儘管有如此成績,但在現實生活中,觸目驚心的餐飲浪費仍隨處可見。習近平總書記近日對制止餐飲浪費行為作出重要指示,強調要加強立法,強化監管,採取有效措施,堅決制止餐飲浪費,對糧食安全始終要有危機意識。按需就餐、半價餐、拼盤餐,日前多地推出花樣節約套餐,來杜絕舌尖上的浪費。
  • 探訪西安餐飲場所,聚焦「舌尖上的文明和浪費」
    青椒魚餐廳一餐桌上浪費較為嚴重 珍惜糧食,節約糧食仍是需要遵守的傳統美德之一。 時至今日,節約糧食,杜絕浪費,西安做得如何?
  • 摒棄奢侈浪費陋習 遏制「舌尖上的浪費」
    張文近日,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堅決制止餐飲浪費行為,切實培養節約習慣」的重要指示,持續在網絡上刷屏。有人會問,我國糧食生產連年豐收,吃飯已經不成問題,節約糧食還重要嗎?當然,我國是人口大國,經不起一絲一毫的鋪張和浪費,今年全球新型冠狀肺炎疫情所帶來的影響更是給我們敲響了警鐘,勤儉節約已不僅是風尚和美德的問題,更關乎國家前途和民族命運。當此之時,我們有必要重申「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深刻意義,呼籲全社會摒棄奢侈浪費陋習,切實遏制「舌尖上的浪費」。抓住「關鍵少數」,督促黨員領導幹部示範帶頭,有效推進位止奢侈浪費工作。
  • 2019世界十大浪費糧食國家【2】│綠會國際部《反糧食浪費法彙編》
    上一篇文章中,綠會《反糧食浪費法彙編》小編為大家整理了由《經濟學家》資料處和巴裡拉食品與營養中心(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 Barilla Center for Food & Nutrition)兩大世界權威統計機構發布的2019年十大浪費糧食國家10-6名,引發了眾多讀者的思考與探討。
  • 江蘇機關食堂積極行動 杜絕「舌尖上的浪費」
    連日來,江蘇各級機關企事業單位紛紛帶頭弘揚勤儉節約美德,通過小份就餐、精準供餐等方式,用實際行動向"舌尖上的浪費"說不。中午12點,省農業農村廳食堂迎來用餐高峰,記者注意到食堂醒目處設置了拒絕餐飲浪費的宣傳標語,菜品也採取"小份自選"的方式供應,方便就餐人員根據實際需要勤拿少取、厲行節約。「吃多少拿多少,我們堅決不浪費!」
  • 舌尖上的美食被扔垃圾桶,新草案來襲,繼續浪費,當心要「付費」
    當然由於收入的提高,一群人外出吃飯時出現浪費的現象也屢見不鮮。 加上短視頻直播的盛行,不少主播會打著「大胃王」的噱頭進行吃播。從一定程度上來說,其實也對糧食進行了浪費。
  • 杜絕「舌尖上的浪費」,長沙這麼做
    三湘都市報記者 黃亞蘋 胡銳 王智芳 丁鵬志 楊潔規 通訊員 丁子琦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對制止餐飲浪費行為作出重要指示,強調要加強立法,強化監管,採取有效措施,建立長效機制,堅決制止餐飲浪費行為。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正抓緊研究提出立法工作方案,高質高效做好相關立法工作,決定成立工作專班開展相關工作。那麼,杜絕「舌尖上的浪費」,長沙有哪些行動?
  • 「光碟行動看我的」|踐行「光碟」拒絕「舌尖浪費」
    從小我們就在《憫農》這首詩歌的耳濡目染下長大,老師教我們要勤儉節約,愛惜糧食,一米一谷皆是農民伯伯春夏秋冬滴滴汗水的收穫。隨著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在黨的領導下,我們的國家逐漸走向了富強,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斷得到提高。隨著人們對生活品質的高要求,社會上逐漸形成了「舌尖上的浪費」現象。
  • 立法制止舌尖上的浪費 把節約落實到食品鏈條多個環節
    《中華人民共和國反食品浪費法(草案)》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立法制止「舌尖上的浪費」(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本報記者 徐 雋《 人民日報 》( 2021年01月14日 第 18 版)吃自助餐,不管能吃多少,先取了再說;請客吃飯,「剩一點說明主人大方好客」;吃不完也不打包……隨著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舌尖上的浪費
  • 從點滴出發 杜絕「舌尖上的浪費」
    不攀比,以節約為榮;不浪費,以適量為尺。●剩飯剩菜,及時打包。就餐結束,如果剩餘飯菜過多,可以通過打包的方式,節約糧食,減少浪費。●以身作則,積極推廣。從自身做起,堅持光碟行動,向身邊人宣傳糧食浪費的危害,讓節約的精神滲入日常點滴。●綠色出行,減少食用航空餐。
  • 對舌尖上的浪費堅決說不!習近平再作指示
    對於糧食安全問題和形成「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社會風尚,習近平一直高度重視,多次強調要制止餐飲浪費行為。2013年初,習近平看到新華社一份《網民呼籲遏制餐飲環節「舌尖上的浪費」》材料,隨即作出批示,要求「浪費之風務必狠剎」,並強調堅決杜絕公款浪費現象。
  • 利津縣:拒絕舌尖上的浪費讓節約成「食尚」
    8月18日,在利津街道文昌社區螢火蟲學堂內的朗朗誦讀聲傳來,社區正在開展「厲行節約 杜絕浪費」為主題的兒童教育活動。「活動主要目的是教育引導孩子們從小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培養他們珍惜勞動果實、不剩飯菜、不攀比吃穿等良好品質。」社區書記劉朝霞說。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
  • 浪費可恥 節約為榮拒絕餐飲浪費,從我做起
    近日,記者走上街頭,採訪了一些市民對於「浪費可恥 節約為榮」「拒絕舌尖上的浪費」都有著怎樣的看法?勤儉節約是一種可以傳承的家風1938年出生的馬淑珍老人,今年已經82歲高齡。她告訴記者,她對缺糧最深刻的印象是二十世紀六十年代,那年剛好自己的二兒子出生,還在月子裡的她根本沒有吃的東西,就吃一些蜀秫面和薺薺菜活在一起弄稠點就喝了。
  • 2019世界十大浪費糧食國家【1】│綠會國際部《反糧食浪費法彙編》
    ——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2019年早在2011年,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報告中顯示,經粗略估計,世界上每年約1/3的糧食會被損失或浪費掉。此數據可以說已經敲響了警鐘,但近年來世界糧食損失和浪費的步伐卻沒有放緩:在損失方面,一些國家因為收割、儲存、運輸等環節的不科學安排,導致大量糧食遭到損失;而在浪費方面,很多國家意識到自己的糧食浪費問題卻「不加悔改」,依舊在加速全球糧食浪費。各國的糧食浪費究竟有多嚴重?綠會國際部《反糧食浪費法彙編》小編為大家整理了2019年全球十大糧食浪費國家概要,希望能夠引發讀者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