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蚩尤之死很多人都討論過,但是來自馬王堆帛書中的內容,卻不禁令人毛骨悚然。由此我們知道,所謂黃帝「垂衣裳而天下治」的禮制起源,其真相不過如此。人們往往不能容忍遠古聖賢會有暴力血腥的記載,所以這段文字在漢代以後便流失散佚。那麼我們再回首,從字裡行間又能從中看到什麼?
關於蚩尤的記載,在《山海經》中一共有四處,第一處記載的正是大家比較熟知的「黃帝戰蚩尤」的經典橋段,另外有二條是關於「蚩尤之死」的記載,即我們前文提到過的事件:應龍殺蚩尤與夸父。最後一條則是「蚩尤之死」的延伸,即蚩尤所棄桎梏化為楓林,陽Sir之前也已經解析過。
蚩尤是不是感覺怎麼《山海經》中記錄蚩尤的相關事跡會這麼少?陽Sir越發覺得在解析上古神話的時候,一般來說文字記載越少,也越接近於古老,其記錄的信息也更加原始。所以判斷神話故事的遠近,可能存在這樣一個標準:細節越多越近代,細節越少,越古老。為什麼,因為在遠古時代,識字這種本領是被巫師和統治階段壟斷的,在那個生產力的發展階段下,誰還不是吃了上頓愁下頓,再加上記錄工具的局限性,所以誰有空有精力把所有細節都記錄下來呢!所以,在陽Sir這裡,如果探討《山海經》相關問題,一定會先從《山海經》記載本身入手,然後去看後世文獻增添了什麼,修改了什麼,如此以來你才能明白神話最初的真相為何。
山海經這次我們先不談蚩尤形象、族屬等問題,就只看看關於「蚩尤之死」的事。在《史記·五帝本紀》集解引《皇覽》說,
黃帝殺蚩尤,「身首異處,故別葬之」,為什麼要把蚩尤的屍體,分開埋葬呢?這就涉及到一個古代流行的葬儀——
「割體習俗」。說到底,這是一種模擬性的巫術,將敵人的屍體分割埋葬,自然是為了不讓敵體復活,繼續為害作亂!
刑天而馬王堆帛書中的《黃帝四經》記載,可以算是這種「割體」葬儀最為生動且詳細的記載了,讓我們來仔細分析一下:
黃帝遇蚩尤簡單翻過來就是這樣,其中有很多重要信息值得注意:黃帝和蚩尤在戰場上交鋒,黃帝把蚩尤抓住了。
黃帝叫人剝下蚩尤的皮做成一個靶子,叫大家射,射中多的人有獎賞;黃帝剪下蚩尤的頭髮掛在天上,把它叫做「蚩尤旗」;黃帝又把蚩尤的胃填滿乾草做成一個球讓大家踢,能用腳顛球最久的人得獎賞。(按:這說的就是所謂「蹴〈cù〉鞠」。往最通俗裡解釋,就是古代的「足球賽」。)黃帝還把蚩尤的骨肉製成肉醬,混合到苦菜醬裡,命令所有的人都來分吃。黃帝在天下頒布禁令,黃帝說:
禁止觸犯我的律令,禁止不吃我分給你們的人肉苦菜醬,禁止擾亂我的民心,禁止不按我的路子去辦。如果觸犯禁令,如果偷偷倒掉人肉苦菜醬,如果擾亂民心,如果不聽我的話,如果不守規矩時限,如果知道錯還犯,如果越過界限,如果私自改動制度圖自己快活,如果你想怎樣就怎樣,如果我還沒頒布命令而你們擅自用兵,你們且看蚩尤的下場:他俯首做奴隸,他得吃自己的糞,他求生不得求死不能,在地底下給我做墊腳石!黃帝說:你們都要謹慎遵從我,不許觸犯我定的刑律,以示後人!
黃帝蚩尤大戰首先,
將「蚩尤之皮」做成靶子讓人射,這與射那種寫著生辰八字的草人性質是一樣的,其實是將敵人身體的部分做成模型,以箭射之,則是為了讓其「永遠處於創傷狀態」,這樣就不容易復活。而將「蚩尤之胃」做成足球讓人踢,顯然和上面做成靶子目的是一樣的,只不過是將平面物換成了球狀物而已,本質也屬於「模擬巫術」。其次,
將其頭髮做成「蚩尤之旗」,或許不僅僅是頭髮,被掛在旗杆上的可能正是蚩尤之首級!正如前文所提的另一處記載:黃帝殺蚩尤「身首異處,故別葬也」,所以這裡的蚩尤被砍頭,極有可能指的正是上古的「獵頭習俗」,因為獵來的頭顱,不僅能夠壓勝和震懾敵族,為本族帶來幸運和豐饒,而且可以作為新的「神之祭品」。而
蚩尤之頭顱,所謂兇猛英勇的「敵梟」也引申出諸多意味,比如《史記》正義引《龍魚河圖》中雲,也就是說蚩尤之首明顯帶著一種震懾眾人的威力,可使諸侯賓服。除此之外,青銅鼎上的饕餮紋,這種獰厲之美的獸面紋飾也與蚩尤之首聯繫了起來,在《路史·後記·蚩尤傳》中有記載,其目的還是為了威懾與恫嚇:
饕餮紋最後,將「
蚩尤骨肉」做成肉醬則是一種典型的
「厭勝巫術」,實際上歷史中最為出名的例子就是,殷紂王將周文王的長子伯邑考剁成肉醬之後,強迫周文王吃下去,目的就是讓死者的靈魂無法再復活,而且令敵對者因吃了同胞之骨肉而厄運纏身。壓勝正是割體葬儀中最為重要的目的所在,所以黃帝會命令所有人都必須吃蚩尤肉醬,還對敢偷偷倒掉肉醬而不吃的人嚴加懲罰,原因就在於此。
醢刑如果大家對原始巫術感興趣,可以去看看弗雷澤的《金枝》,裡面有一些很有意思的理論。好了,今天關於「蚩尤之死」就解析到這裡,大家如果有所補充,歡迎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