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香港已經是好幾個月前的事情,答應一個朋友要給她推薦一些好吃的,於是克服拖延症,開始整理照片。
這篇文章裡面沒有什麼10個香港必吃餐館,也不是港澳最全美食攻略,只是結合我的路程和個人喜好,推薦一些我吃過和想吃的店鋪,因為順道去了一下澳門,所以澳門推薦也包含在裡面了。
第1家
添好運點心專門店
去香港一定要吃點心,早茶下午茶都沒所謂,而添好運一定是排在最前面的選擇。
作為米其林一星,人均只要50多,添好運的確算是最平價的米其林餐廳。
一共有五家店,但只有北角店、深水埗店和奧海城店拿了米其林一星。
最推薦的是位於深水埗的老店。
店是很香港茶餐廳的樣子,即使不是飯點也排長隊。
我是下午3點左右去的。一個人的好處就是很好排位置,隨便加張椅子就可以拼桌,壞處就是吃不了多少種類,扼腕。
他家的四大天王是酥皮叉燒包、香煎蘿蔔糕、香滑馬拉糕與黃沙豬潤腸。
我點了黃沙豬潤腸。豬潤就是豬肝,豬潤腸就是豬肝腸粉,跟腸沒關係。
腸粉外皮很爽滑,裡面豬潤沒有腥味,很爽脆。
雖然酥皮叉燒非常誘人,但考慮到我一個人實在吃不完一籠,就點了晶瑩鮮蝦餃和珍珠南瓜露。
蝦仁夠大隻,彈彈彈。南瓜露中規中矩,不算驚豔,但也好味。
最後加了一客陳皮牛肉球,都很好吃。原諒我的渣拍攝技術,但是真的很美味。
第2家
聰嫂私房甜品
除了點心,去香港必不可少的當然是各種甜品。
聰嫂名聲在外,米其林推薦,據說很多明星來吃,店名是劉德華寫的。
招牌是豆腐花和榴槤系列。
我吃了楊枝甘露豆腐花,第一次試豆腐花和楊枝甘露的混合,鹹黨的又一挑戰。
不過這樣搭配很好,豆腐花清爽,有楊枝甘露,不會過甜。很爽口,一不小心就見了底。
同去的朋友怕冷,吃了川貝圓肉燉雪梨,這種簡單的燉品其實最見功力,我試了一下,感覺還不錯。
唯一的問題是太小太擠,排隊不說,坐下來也是人貼人,用餐體驗不是太好,但在香港,似乎都這樣。
這家也有四個分店,都在市區,可以就近選擇。
第3家
玉葉甜品
比起聰嫂的熱門和絕佳位置,這家平民多了,算是路邊攤。
但別看它貌不驚人,其實是家百年老店,由李太太母親的外祖父創立,玉葉二字,正是李太太母親閨名。
如今由李先生和李太太兩夫妻經營,合併了李先生原來開的「民園面家」,如今是一家既有甜品,又有粉面的大排檔。
聽來有些感懷,一家大排檔,記錄了兩個家族多少悲歡離合,如果拍下來,也許又是一部《鳳凰四重奏》。
綠豆沙和糖不甩是推薦單品。
個人覺得綠豆沙吃涼的最好,不愛吃綠豆沙的可以試陳皮紅豆沙,都煲到起沙,又不會過分粘稠。
不介意暗黑系的,務必要試試海帶綠豆沙,裡面還放了除溼氣的薏米,口感很豐富。
糖不甩必須吃熱的,剛出爐,熱乎乎的糯米糰子,粘上白糖花生粉,趁熱放嘴裡,非常有幸福感,而且手藝好就好在不粘牙。
粉面粥類如豬手面、豉油撈麵,據說也在水準以上。
而最特別的地方,是靠牆一側的壁畫,舊香港的街攤和人情,很有點風韻。
這家在中環電梯D2出口附近。
如果你像我一樣不怕走路,花一天來個中環電梯之旅,在半途一定要去找這家歇歇腳。
第4家
公利真料竹蔗水
這家沒什麼特別的,就是當地傳統的竹蔗水,清熱解渴。
不用特意去找,但剛好在玉葉附近,可以順路去喝杯不加糖的招牌竹蔗水。也有酸梅湯和龜苓膏可選。
值得一提的是門面,你看這個招牌,超經典的舊式涼茶鋪,一看就日子很長了。
查了一下,居然是1984年開業的,真是……一個好年份啊。
小哥站在門外低頭抽菸,看見客人來,抖抖菸灰,進去打一杯竹蔗水,太有電影感了。
第5家
九記牛腩
細數起來我就沒吃幾頓正餐,實在是太遺憾,
最後值得一提的居然只有九記牛腩。
這家蔡瀾、哥哥、星爺都加持過的名店,排隊很長,但翻臺很快,清湯牛腩面的確不虛此行,湯頭濃鬱,牛腩燉得不算很爛,還有點筋道,面充分吸收了湯汁和肉汁的味道,唏哩呼嚕就吃完一碗。
也可以試試咖喱的,配一杯凍檸茶。
附近坐著的除了遊客,就是中環下班的白領們,衣著光鮮,英語夾雜著粵語,非常嘈雜的人聲加上吃麵簌簌的聲音,有點魔幻。
晚上回到深水埗,看著興興向榮的夜宵景象,忍不住走進了新聯豐粉面家。
鬼使神差我又點了一碗牛肉麵,半筋半肉,肉很大塊,燉煮得入味,味道的確沒有九記好。
但是大排檔嘛,就是有種坐在TVB裡面的感覺,感覺陳sir、張sir隨時從對面走過來。
劃重點:說到深水埗,強烈建議,這個地方,還是要特意去至少一趟的,不是去鴨寮街買電器,而是這裡有很多!好吃的!
第6家
傷心酸辣粉
不要問我為什麼會去香港吃重慶酸辣粉。
我點了招牌酸辣粉和皇牌口水雞,只能說還好,但不到值得特意去吃的地步。
辣度我覺得還行,加了重辣,大概在四川是中辣水平,對於不怎麼吃辣的人,應該蠻辣的。
如果你吃多甜品和白味粉面粥,懷念辣的感覺,還是可以去吃吃,也是個連鎖店。
有趣的是,去吃酸辣粉的時候,驚見對面一位女士,獨自一人默默吃完一整盆酸菜魚,那個盆,大概就跟小臉盆一樣大吧,也沒有配米飯。
莫名有點感動,想跟她把「盆」言歡!
第7家
大喜屋自助日本料理
大喜屋是性價比很高的自助日本料理,人均220左右,刺身、 壽司、煮物、烤物、點心、飲品常見種類都有,但是食材的新鮮度和豐富性都比大陸同等價位的要好很多。
重點是一個人去吃自助體驗也很友好,點菜式完美解決了一個人吃自助盤子被收走的孤獨終極命題。
上菜很快,收拾桌子也很快,但服務員態度很好。
規定時間2小時。其實吃完一個刺身大拼盤就值回票價了,如果兩個人還可以吃壽喜燒。
有四家分店,我在海港城附近吃的。早上去逛海港城,順便電話預約,然後吃完又回去繼續逛,完美。
接下來是澳門:
第8家
黃枝記(澳門)
黃枝記是澳門必吃,下船之後坐公車直接到議事亭前地。
鮮蝦雲吞麵,蝦子很大隻,很Q彈,我始終吃不太慣廣東香港這種面,總有種夾生的感覺,但不影響整體的鮮美。
下水愛好者務必來一份粉腸。
在澳門念過書的朋友心心念念惦記的這一口,恩,就是豬腸。
服務員擔心我一個人吃不完整盤,貼心地推薦了豬雜拼盤。
很奇怪,明明白水煮的,但一點都不腥。川菜喜歡用油爆、快炒的方式處理下水,就是為了掩蓋腥味和使得口感滑嫩,但是沒想到這樣處理居然也可以很好吃。
雖然生菜實在有點貴,但是來一份白灼生菜,整體的用餐體驗會更好。
配一杯凍奶茶,想讚美澳門。
其他的菜隨意試,反正幹炒牛河不錯,蝦子撈麵也是招牌。
第9家
保健牛奶公司
看這個招牌,還真是有點怪怪的感覺,哈哈。
當地老字號,就是傳說中當地人會吃的店。
雙皮奶姜撞奶,以及你想吃的一切,隨便點,基本不會出錯。
其實在澳門,做奶制甜品更有名的是義順牛奶公司,但是義順太有名,遊客多,保健就不一樣了,藏在巷子裡,好像真的只有當地人會來吃。
反正我一個人在裡面坐了倆小時,也就寥落兩三位客人進出。
我默默地吃著雙皮奶跟老闆一起看完一集大陸狗血劇,然後又要了一碗姜撞奶。
不克制的後果,就是明明知道附近有一家很好吃而且下午5點才出攤的明記牛雜,以及吃完雙皮奶剛剛好5點,卻再也吃不下了,畢竟考慮到等下還要坐船回香港。
第10家
皇椰椰子世家
手作椰子雪糕。
不用特意去吃,如果去看大三巴牌坊的話,會路過,可以買一個坐在旁邊,看著大三巴牌坊吃完。
當然很有可能是到處都是人,完全找不到地方可以坐下。畢竟大名鼎鼎的大三巴是澳門半島為數不多遊客聚集的地方。
那就揣著椰子雪糕走在澳門的古舊街道裡吧。
第11家
鉅記手信
當地老牌手信,到處都有,連鎖店比來伊份還多,不想提著逛街的話,可以去碼頭買。如果直接從澳門坐飛機走,好像可以直接幫你送到機場,然後去機場提貨。
買什麼看你的喜好,我怕甜和考慮到路上易碎,沒買招牌杏仁餅和蛋卷,豬油糕試過,覺得不咋的。
強烈推薦是是雪花杏仁片。非常酥脆,而且因為做成薄片,一口下去不會太幹也不會太甜膩。
是的,在澳門我就吃了這幾家,好難過。
心裡默默立下宏願,下次一定要專門來澳門呆幾天,吃個夠本。
很喜歡這裡的悠閒,那種隨時隨地可以找到椅子坐下來、除了幾個景點之外路上幾乎沒有什麼人、而且可以在一家店裡、安安靜靜不慌不忙吃完一碗甜品的舒適。
最後我們快速過一下,我沒去但是已經放進收藏夾的地方:
香港
吃粥去生記粥品專家,吃麵去源興隆。
茶餐廳怎麼能漏,蘭芳園據說有最好喝的絲襪奶茶,何洪記吃幹炒牛河和雲吞麵,翠華餐廳我聽到褒貶的都有。如果捨得的話,可以去陸羽茶室定個位。
冰室也是茶餐廳的一種,中國冰室、華星冰室,去觀塘要去華嫂冰室,好像是餘文樂加持的。
去香港要吃燒鵝,去甘牌和鏞記,一樂是米其林一星推薦。叉燒去再興燒臘飯店。
逛中環的時候建議去士丹利街大排檔,挑那家都行,《重慶森林》裡面梁朝偉就是來這裡吃叉燒飯的。
金雀餐廳是因為《花樣年華》和《2046》,之前關過一陣店,今年春天又重開了,可以去吃個正經西餐。
泉章居是點菜。夜宵如果有幾個人,一定要試試橋底辣蟹,隨便哪一家吧。
日式拉麵的話,一蘭拉麵有在這裡開分店,但據說豚王非常好吃。
蛇肉我不吃,就不推薦了,感興趣的自己搜。
澳門
剛提過另外一家義順牛奶公司。
去澳門怎麼能不吃蛋撻呢之瑪嘉烈蛋撻,雖然我就沒吃。
祥記面家:招牌是蝦子撈麵,如果你去黃枝記吃了鮮蝦雲吞麵,可以把蝦子撈麵留給祥記。蔡瀾加持過,米其林據說也推薦過。吃飽了可以去附近溜達一下,因為著名的新華大旅店,即《2046》裡面梁朝偉寫小說的地方,就在這裡,《伊莎貝拉》裡也出現過。住就不要想了,環境只適合拍電影。
榮記豆腐麵食和李康記豆腐花:作為豆腐愛好者,希望你去替我試試好吃不。
沙利文餐廳:澳門知名老牌葡國餐廳,以前是不對外開放的高級會所。這家當然是因為劉青雲在《暗花》裡光顧啦。聽說葡國雞和木糠布甸值得一試。我在門口駐足了半天,實在是吃不下了。
開始整理照片的時候就發現,啊並沒有吃太多好吃的!寫完之後,只想趕緊再去一次!!!
啊,香港,啊,澳門,吃不夠的點心甜品和粉面粥。
歡迎光臨,長按二維碼關注
轉載需註明來自公眾號賣電影的豆腐店(tofumov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