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我們都是壞孩子》,壞到可愛的青春成長影劇

2021-01-09 香姨聊娛樂

電影《我們都是壞孩子》,壞到可愛的青春成長影劇

小時候家人總是說做個「乖孩子」「乖孩子」,老師也總說做個「乖學生」「乖學生」,甚至在男友面前也是「乖女友」「乖女友」。似乎「乖」這個詞語總是很吃香,人人都喜歡。但我卻反之,儘管說做個「乖孩子」是挺好的,但我似乎更喜歡「壞孩子」。我認為壞孩子比乖孩子更容易表達出自己情感,想做什麼就做什麼,不並在別人面前裝上假面具,沒有任何束縛,很自由,我想正是這種「自由」漸漸讓我喜歡「壞孩子」這個詞語。總是喜歡在影劇找到紓解自己情緒的方法,於是好久沒有看關於「壞孩子」的影劇,對它早已期盼已久。聽朋友介紹一部《我們都是壞孩子》影劇,我想我已經找到了。《我們都是壞孩子》一部青春90後校園發生的故事,正好我也是90後,就像找到知音一般讓我沉醉在影劇中。

《我們都是壞孩子》講了一群90後很叛逆的女學生,在老師面前她們就是「壞孩子」,看了之後,我只有一個想法,她們壞的可愛。裡面女主角有兩個,一個名叫小艾,一個名叫訊仔。可能由於兩個人性格或者有某個共鳴相同點,倆人之間也從而成為了好朋友。由於生活的苦悶,家庭的原因等外界因素,使得一群乖孩子漸漸迷失了,想放縱自己,不必藏藏掖掖。訊仔,一個很新異,很叛逆的女生,喜歡和一群叛逆少女在一起。訊仔好友小艾,在隨著和訊仔相處過程中,也認識了一群叛逆少女,與這群人在一起,變得快樂起來,放鬆起來。其中影劇中讓我記憶猶新的叛逆少女是angela ,放蕩不羈,我行我素的一個小女孩,喜歡去夜店,在劇中這位小女孩總是喜歡搶好友的男友。但我並不討厭這個小女孩,正如這個小女孩所說的,「如果他真的愛你,那怎麼能搶走?」是的,人性都是複雜的,比起複雜,我更喜歡簡單直爽,我喜歡這群可愛的叛逆少女。

比起喜歡,讓我為這群叛逆小女孩結局不禁有點傷心。這群叛逆少女用著自己簡單的方式,在校園上演了女追男的場景,讓我看到大開眼界。有開心就會有悲傷,上天給了你們友誼,卻在你人生中插一腳。訊仔在影劇中結局居然是因受辱而自殺,最終搶救過來,但卻成了植物人,永遠睜不開眼,很棒的小女孩,結局讓人惋惜。小艾最終因情感上的迷失,進入夜店,慢慢迷失了自我,變得越來越墮落,我想這是生活給小艾帶來的痛苦,小艾只能用這種方法來表達,很令人心疼的小女孩。

這部影劇很好地表達出青少年的生活的真實生活,各種悲傷與傷心的生活。一群叛逆少女儘管在別人眼中是不好的,可以說是壞孩子,但我感覺她們卻是令人心疼,需要人來呵護的真實少女,是最可愛的「壞孩子」。希望更多人可以看這部影劇,看出「壞孩子」可愛一面,你會喜歡她們的。

相關焦點

  • 我們都曾是「壞孩子」,被現實打的遍體鱗傷
    在慌慌張張的成長中,他們一隻腳被學校牽絆,另一隻腳卻又對於現實的誘惑蠢蠢欲動,在試圖找尋合適的生存方式的同時,表現著不知所措的困惑。所以,在北野武的這部電影裡,青春就像是一場盛大的葬禮,但並不是關於生存與毀滅的命題,而是關於成長與回歸的討論。
  • 《壞孩子的天空》:青春轉瞬即逝
    我沒被大人叫過「壞孩子」。憑著看似稚嫩無害的模樣在大人面前扮成一個好孩子,乖巧、懂事。別的家長看到,便向我父母奉承到,「真是一個好孩子。」然後父母再回應,「哪裡哪裡。」在這樣的相互客氣下長大後,突然顯出一個壞透了的性格,沉默寡言,兇神惡煞。一下嚇壞了母親,不明白的以為是十六歲的叛逆推遲到了二十歲,就連自己也不太了解這狀況。
  • 豆瓣8.5分 電影《壞孩子的天空》
    幾年間發生的事情讓他們改變了不少,又似乎什麼都沒變,兩個壞孩子再度回到昔日的校園➥➥➥➥➥➥➥➥➥➥➥➥➥➥➥➥➥➥➥➥➥➥➥➥➥➥➥➥➥➥➥➥➥➥熱評關於這部電影,有好多個譯名《浪子回頭》,直接翻譯過來的《孩子歸來》,《壞孩子的天空》 我本人認為還是《壞孩子的天空》翻譯的更好
  • 淺析日本電影《壞孩子的天空》
    像所有在成長岔口的孩子們一樣,他們遇到的人,事,物,桎梏的教育制度,沉悶而階級強化的社會已經在客觀上為他們選擇了生活的路。他們甚至還沒有判別好與壞的能力,上帝已經無情的為他們開啟了一條路,這條路沒有通向光明美好的前途,他們的人生從成長的那天起就已經浸潤在無窮無盡的悲哀裡,蔓延到每一個觀賞者的心理。經歷這樣成長和人生的孩子,內心仍然善良。
  • 看完這部電影才知道:隔壁壞孩子的青春,也曾那樣刻骨銘心
    可沒想到,這個看上去很俗的青春片卻深深打動了我,因為在這個和我青春毫無關係的故事裡,我看到了屬於那個年代特定環境裡特定人群的一種真實。那是隔壁壞孩子的青春。我們也許旁觀過,卻從未真正了解。在這裡想先講個故事。香港回歸那一年,我考上了東北某市的重點高中。
  • 迷茫時就看《壞孩子的天空》——北野武,1996,悲涼不屈的青春
    這是一部北野武親自編撰劇本、承擔導演以及剪輯的半自傳電影。雖然號稱青春電影,卻並沒有常見的勵志題材和明快氣息,反而基調灰暗,帶著悲劇色彩。影片聚焦的是兩個邊緣少年,描述他們從學校到社會的成長曆程,展現出少年人的迷惘、不羈,以及美好夢想與殘酷現實之間的撞擊。
  • 迷茫時就看《壞孩子的天空》——北野武,1996,悲涼不屈的青春
    影片聚焦的是兩個邊緣少年,描述他們從學校到社會的成長曆程,展現出少年人的迷惘、不羈,以及美好夢想與殘酷現實之間的撞擊。北野武的電影主角,一般都是生活中的邊緣人,他們與人群落落寡合,或不被人理解,或性格本身就孤僻,或是那種大家都認為的「壞孩子」,在電影《壞孩子的天空》中,信志和小馬兩個就是被正統教育排斥在外的「壞孩子」。
  • 北野武《壞孩子的天空》:青春疼痛的記憶,痛醒之後依舊保持熱情
    北野武的業務能力真的很強,這部電影是他自己創作的劇本,同時這也是他執導和剪輯的,從整個影片來看,它並沒有像大多數的青春電影那樣有著勵志人心的主題,而是徹底的展現出一片頹靡的景象,無疑這又是一部帶有灰暗色彩的悲劇了。整個劇情看下來,大概講的就是關於兩個處於邊緣的日本少年的成長曆程,剛從無憂無慮的校園步入到複雜的社會,他們遇到了迷茫,表現出了那種獨屬於年輕的放蕩不羈。
  • 天堂電影院 |壞孩子的天空
    ,   我們不就是躲得好好的,   好到連我們自己都想不起來曾經藏身何處?              」——《寂寞的遊戲》這是一部北野武親自編撰劇本、承擔導演以及剪輯的半自傳電影。雖然號稱青春電影,《壞孩子的天空》卻並不像同類電影,或展現絢爛的血腥或表現青澀的愛等常見的主題。
  • 《壞孩子的天空》北野武的殘酷青春
    北野武決定重振旗鼓,拍出了《壞孩子的天空》,在此片中,北野武第一次開始研究電影的理論和技巧。在此之前,北野武總是在片場想拍什麼就拍什麼。由於身體原因,北野武的製片森昌行希望他只做編導,故此片也成了他在《那年夏天寧靜的海》之後第二部沒有出演的電影。
  • 高曉松監獄中寫作出版:我們是好時代的壞孩子
    高曉松在現場大談美好的青春,稱自己是「好時代的壞孩子」。新京報記者郭延冰攝「所有人都老了,再沒人死於心碎。我數著日子和錢,等著永逝降臨。」昨日,高曉松新書《如喪——我們終於老得可以談談未來》在北京海澱劇院舉行首發式,作家劉震雲、主持人崔永元和高曉松一起暢談青春。高曉松說,那個時代很乾淨,「我們是好時代的壞孩子,現在我們是壞時代的好孩子」。發布會以「懷念青春——活在好時代的壞孩子」為主題,劉震雲感慨,「古今中外所有作品幾乎都感嘆過對青春喪失的感慨,但高曉松最可貴的是:一個在監獄裡的人,寫窗外的美好。
  • 我們總說不讓孩子跟壞孩子交往:孩子的壞,有什麼標準?
    隨著社會的進步、教育的普及,當今的爸爸媽媽們普遍學歷越來越高,隨之她們也更加重視下一代的教育成長曆程。俗話說: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每一位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學習成績優異、聽話懂事,所以很多家長從小就對孩子嚴格要求,希望孩子認真學習、培養興趣,並且還要和成績優異的同學做朋友,遠離那些「壞孩子」。
  • 《壞孩子》,犯罪少年的自白
    吸引人的「壞孩子」從電影《死亡詩社》、《猜火車》、《青紅》,到英劇《皮囊》、日漫《新世紀福音戰士》,異色青春總是動人,又蒙著一層哀愁。《壞孩子》,錯誤揮灑熱血的少年,他們的青春故事吸引著我,讓我想看看導演是如何去記錄與講述他們的。香港、澳門、札幌,這部紀錄片由導演與三地感化院少年互動的三段故事構成,他們試圖在此告白各自的心聲。
  • 你才是壞孩子,你們全家都是壞孩子
    很多人成長中都會遇到「學習好的別人家的孩子」,其出現之頻繁令人咋舌,如果別人家的孩子恰巧住的離你很近,那麼他出現的機率會更高——如果不幸他正好是你的鄰居,你爸媽可以在第一時間掌握對比的第一手資料,那麼你的童年簡直是一出兒壞孩子的悲劇。
  • 《壞孩子》:感化院少年日誌
    課程給出關於金錢、暴力、愛情、家庭、個人夢想等方面的問題,將攝影機交給這群少男少女完成拍攝,導演最後用他們上交的素材創作了這部電影。吸引人的「壞孩子」從電影《死亡詩社》、《猜火車》、《青紅》,到英劇《皮囊》、日漫《新世紀福音戰士》,異色青春總是動人,又蒙著一層哀愁。
  • 壞孩子的天空
    他年輕時當過小混混,從大學退學,說過相聲,做電視節目主持人,也是一個演員。因為車禍導致面部神經受損,所以他總是那一副表情,又冷又硬,像個平靜的捕食者。從外表看,他是個難以接近的男人,但我一直都覺得他很親近,因為那部名為《壞孩子的天空》的電影。《壞孩子的天空》講述的是一個很簡單的故事,兩個高中生不良少年,一個叫小馬,一個叫信治,每天翹課遊蕩、欺負同學,老師也無可奈何。
  • 每個80後90後都應該看一遍的歐美經典電影,這是我們錯過的青春
    青少年電影會影響一代人,這是輕描淡寫的說法。不管是80後還是90後,都有屬於自己年代的青春電影,這些電影不僅提醒我們遲早要長大面對現實社會,也告訴我們在年輕時會有情緒上的掙扎是很正常的。如果說青春系電影的另一份價值所在,就是證明了不管在學校食堂的時候是不是一個人吃飯,不管體育課的時候是不是只能找另一個同樣沒朋友的人搭伴聊天,可其實我們並不孤單。
  • 《壞孩子的天空》:青春就是被殘酷的世界絆了一跤,爬起來笑著說「這才剛開始!」
    hi,大家好,今天要聊一部北野武大爺的電影《壞孩子的天空》。沒看北野武的電影前,我一直以為他只是個色老頭,直到看了他寫媽媽佐紀和爸爸菊次郎的書,加上之前寫過《菊次郎的夏天》(新朋友可回顧),對他好感度飆升——原來,在裝傻毒舌的外表下,北野武是一個那麼重感情又細膩的人呀!
  • 壞孩子的天空是怎麼樣的,每個人也都不想成為壞孩子呀
    在我看來,林亦含寫這本書的目的不是為讓我們感到殘酷,感到憤怒,更不是讓我們恐懼。對於思琪也好,伊紋也好,更多的受害者也好。而是想讓更多人通過這些看到月亮的背面,知道世界上有諸如此類的殘暴行徑。第二個,看了北野武的電影《壞孩子的天空》。壞孩子的天空講述了兩個典型的學生時代的「壞孩子」的故事,不良少年小馬和信治。中間也穿插了多條人物畫像,電影看下來有暴力也有溫馨的畫面。
  • 不能錯過的外國電影之《壞孩子的天空》
    了解小編的網友都知道,小編我一直介紹的外國電影都是一些歐美的電影,最近我也意識到看這個問題,所以小編我今天給大家介紹的這部電影是日本電影,來給網友們換一下口味。今天介紹的電影叫做《壞孩子的天空》,是1996年上映的,正好那年小編出生,這是一部和我一樣年紀的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