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壞孩子的天空》北野武的殘酷青春

2021-02-22 聊賴雜貨鋪

寫公眾號的第一篇就是北野武,你們就知道我是多愛這個老頭子了。如此喜歡,一篇影人專題怎麼能完全表現我對他的熱愛。今天就來聊一部對我影響深遠的北野武電影—《壞孩子的天空》。

《壞孩子的天空》對於北野武來說是一部具有強烈救贖和反思意味的作品。在此之前,北野武駕駛重型摩託車出了一場嚴重的車禍,修養了八個月,經歷了這次死裡逃生,北野武的半邊臉永久癱瘓,植入了大量鈦合金。這也就是為何後來的北野武出現在銀幕上時左臉總會不自覺地抽搐。

在車禍前,北野武拍攝完成了無釐頭喜劇《性愛狂想曲》,上映後惡評如潮,加上此次車禍,北野武的事業陷入低谷。北野武決定重振旗鼓,拍出了《壞孩子的天空》,在此片中,北野武第一次開始研究電影的理論和技巧。在此之前,北野武總是在片場想拍什麼就拍什麼。由於身體原因,北野武的製片森昌行希望他只做編導,故此片也成了他在《那年夏天寧靜的海》之後第二部沒有出演的電影。

強悍的人生是不斷地在摔倒之後站立起來,此片上映後取得了巨大好評,低潮期的北野武用事實告訴大眾北野武浴火重生了。挫折令人反思,在此片中,我們可以感受到北野武對人生的思考。

《壞孩子的天空》講述的是高中好友新志和小馬對學業無興趣,整日無所事事做惡作劇。小馬個子高大欺負同學,一次被欺負的同學找來一位拳擊手一拳擊倒了小馬,受到衝擊後,小馬決定帶著新志一起去學習拳擊。新志是個沒有主見的單純少年,只有小馬一個朋友,在當時,小馬是新志的主心骨,仿佛他的人生就是跟隨小馬。二人都開始學習拳擊,過程中小馬熱情高漲,陪練新志也被教練發現拳擊天分極高。一次小馬和新志的比賽失敗打擊了小馬的熱情,小馬放棄拳擊進入了黑幫。

由於天賦極高,新志被教練重點培養,成了拳擊部的新星,小馬也在黑幫中逐漸上位。在黑幫的爾虞我詐之中,得意洋洋的小馬被自己人算計驅逐。沒有了主心骨的新志遇人不淑,被一個在拳擊部混日子的前輩帶壞,沒能自律的保持身體,最終沒能在拳擊場上打出一片天。

結尾,失落的二人相遇,像以前一樣共騎一部自行車在久石讓的音樂《kids return》中像以前一樣回到學校操場飛馳。新志問小馬:「我們的人生完蛋了嗎?」小馬回答:「笨蛋,才剛剛開始。」過去被整蠱的老師看到二人鄙視的說到:「倆傻子又回來了。」

看電影是一件很私人的事情,你對一個片的喜愛與否有時與你的經歷有關。做過失學少年的我,因為親身經歷,非常喜歡此片。輟學是日子裡工作不順,家裡人總是勸我回去,而我一直在猶豫,鼓不起勇氣來。在一位朋友的巧妙勸說下才決定重新回去,此片也給了我決心,我才22 歲,也才剛剛開始。

回到學校之後和一群比自己年紀小的人一起上課,不同於重修基礎課的混班,上專業課時就有點不好意思,羞恥感是自己給自己的,同學們對我還不錯。每當這樣的時候,我都會想起《壞孩子的天空》的結尾,老師看到小馬和新志後很鄙視的那句「倆傻子又回來了。」我就想自己做了錯事被說成傻子也是應該的,不必在乎,況且周圍的同學也都挺nice。

其實回學校這事對於我來說最重要的是要給自己上的十幾年學一個交代和結尾。儘管重新完成了學業,我還是不喜歡我的專業,我承認回去是件正確的事,但是換個角度想,我也背叛了當初的自己。和小馬新志一樣,是因為失意才回到那個地方,算一種逃避,但也算有了重新開始的機會。北野武比我們牛逼,他也是大學輟學,經歷了一系列失意後取得了成功,大概也正是因為這些經歷,《壞孩子的天空》拍的特別情真意切。

結尾,新志和小馬都失敗了,大概在北野武看來年輕就是要經歷失敗和失意,青春就是有著殘酷的一面。但是他又給了我們一個重新開始充滿希望的結尾,結合他當時的事業低谷,這個希望是他送給觀眾和自己的,重新開始,從何時都不晚。

片中除了小馬和新志還有幾個學生。老實聽話的乖孩子追逐愛情,最終和喜歡的姑娘在一起,婚後做銷售業績不好去做計程車司機,拼命工作休息不好出了事故死去。兩個經常被欺負的傻子,喜歡漫才(日本的相聲),一直追求夢想,最終開始了二人的劇場表演。還有兩個一直跟隨小馬新志的腳步,結尾可想而知。

這些人的結局代表著北野武的私人觀點,對錯不一定。老實本分上學生活的人在北野武看來特別沒意思,也就不難怪他寫書的名字叫做《無聊的人士我死也不要》,老頭子總是抨擊日本年輕人的甘於平庸。我比較相信一個人的成功是由性格決定的,學校教育是普遍性的,卓越是獨特的。

兩個被小馬欺負,被同學嘲笑漫才不好笑的傻子最後小有所成。對比小馬和新志,他們是一直堅持的人。另一點是他們選擇的原因,兩個傻子是出於對漫才的喜歡才選擇了這條路。拳擊和黑幫,小馬兩次的選擇是因為被打和失落。新志更加被動,完全是跟著小馬,自己的天賦被發現時,他也沒展現過對拳擊的熱愛,就是跟著練習。

其實新志是最有可能取得成就的,因為他沒有太多私心雜念,儘管顯得有點沒主見,什麼事都做的挺認真。我有一位很優秀的同學,她曾經和我說:「我從小到大沒有啥喜歡的事情,像白紙一樣,但是你把事情交給我,我就會去盡力做好。」做事情,沒有好惡之心是一種極其難得的本領。可是新志遇到了那個如同活死人一般混日子的前輩。

如果小馬沒有因為接受不了打不過新志的事情而離開,新志也許可以在拳擊這條路上走的更遠。小馬離開後,那個前輩成了新志新的寄託,相信我,涉世未深的年輕人容易像新志這樣,我曾經也像小馬這樣輕信那些「經驗豐富的老油條」。

這個前輩是十分具有代表性的形象,這個角色不同於一般電影中的惡人那樣惡的那樣分明。他一切的行為看起來都像關心新志,吃點油炸食物,喝點酒,趁人不備用肘擊,體重不合格吃點瀉藥....在新志看來,這是一位值得信任的前輩。在西方傳說中,撒旦的任務不是拉攏惡人,而是把好人拉攏成惡人,接近好人最好的方式就是偽善。所以,高段位的魔鬼看起來都最像好人。

生活中更是如此,你討厭的人從來對你影響不大,最可怕的是哪些關係近的人。每個人都可能成為魔鬼,舉個例子,當我們自己想逃課又想找個一起搭伴兒的人時,我們就和魔鬼一樣,為了自己的心裡安慰去拉別人下水。新志那個前輩就如此,自己在拳擊部破罐破摔混日子會產生罪惡感,拉個有潛力的新人一起墮落的快感可以補償自己內心的罪惡感。電影需要戲劇化,現實生活中沒有那個惡人像《功夫》中的晨哥那樣壞的驚天動地。

我曾經覺得優秀的人比我們優秀很多,然而事實是他們比我們更能堅持本心。就像鮑勃迪倫說的:每天都有成千上萬次的和內心的魔鬼作鬥爭才能守住心中的高地。撒旦從來不會逼迫收買人犯罪,他是引誘人犯罪,糖衣炮彈才是他的武器。不能守住本心時,我們自己就是自己的撒旦。

《壞孩子的天空》中那個前輩面對新志時總像一位關心新志的長者,獨自一人時那眼神如同行屍走肉。也許在之前,他已經親手毀了無數有潛力的拳擊手,墮落是人的天性,所以我們要自律和堅持。那個前輩做的就是引導我們釋放墮落的天性,一個組織中這種人一定要及時去除。希望大家都能及時發現身邊那個如同新志前輩的那種人並敬而遠之。生活中的惡人都不像斧頭幫的琛哥。

回到上文把新志小馬和兩個傻子的對比,傻子因為熱愛主動走上漫才這條路,也許有無數人質疑他們,但是不在乎詆毀奚落,他們知道自己要什麼。小馬和新志是被動選擇,小馬受不了被新志打敗的打擊放棄自己選擇的拳擊,新志不清楚自己真正想要的而被前輩誘導墮落自毀前程。人想要做成一件事真的很難。

小馬和新志特別像我們這些普通人,多少次的選擇是因為逃避或者一時興起,有幾個人能像那兩個傻子(實在記不得叫什麼了),發自內心的主動選擇並堅持做下去呢?因為眼前的生活不喜歡,我們會想做這個,想做那個..然後遇到點困難就放棄或者因為一些原因失敗。

這些失敗是殘酷的,也是必須經歷的,小馬和新志得到了成長,有些殘酷來的早不是壞事,至少有更多的時間和機會重新開始。北野武自己也是,有低谷,但是還有爬起來的機會。

《壞孩子的天空》電影優酷上就有。安藤政信好帥!

相關焦點

  • 迷茫時就看《壞孩子的天空》——北野武,1996,悲涼不屈的青春
    1996年北野武在《壞孩子的天空》中繼續日本青年一代的頹靡虛無,他們不思進取,缺乏力爭上遊的動力和動機。,一般都是生活中的邊緣人,他們與人群落落寡合,或不被人理解,或性格本身就孤僻,或是那種大家都認為的「壞孩子」,在電影《壞孩子的天空》中,信志和小馬兩個就是被正統教育排斥在外的「壞孩子」。
  • 迷茫時就看《壞孩子的天空》——北野武,1996,悲涼不屈的青春
    kids return ——壞孩子的天空1996年北野武在《壞孩子的天空》中繼續日本青年一代的頹靡虛無,他們不思進取,缺乏力爭上遊的動力和動機。這是一部北野武親自編撰劇本、承擔導演以及剪輯的半自傳電影。雖然號稱青春電影,卻並沒有常見的勵志題材和明快氣息,反而基調灰暗,帶著悲劇色彩。
  • 北野武《壞孩子的天空》:青春疼痛的記憶,痛醒之後依舊保持熱情
    總覽《壞孩子的天空》劇情《壞孩子的天空》是北野武在1996年所創造的一部關於日本青年自甘墮落的青春電影,主要呈現給觀眾的是日本新青年一代的不思進取,荒廢度日的負面生活狀態。成長的過程可能會很悲痛,因為年少的無知以及對整個社會的不夠了解,難免會受傷,所以影片就形成美好的夢想與殘酷的現實的碰撞。在北野武大多數的電影中,他為電影所設定的人物形象和特徵都是偏於普通生活中的邊緣人,這些人可能是那幾個不合群的、或者不被理解、或者性格有一定缺陷的人,通常這些人在很多人的眼中都會被視為是「壞孩子」。
  • 北野武《壞孩子的天空》,遭社會毒打的「壞孩子」,該何去何從?
    導演北野武知名作品很多,如《菊次郎的夏天》、《花火》和這部《壞孩子的天空》,光從片名就能夠知道,這是一部著眼於青春時代所謂「壞孩子」的故事,講述了小混混小馬與新志的殘酷青春故事,影片帶有導演自身半自傳的性質,這也讓故事變得更加真實、深刻起來。
  • 豆瓣8.5分 電影《壞孩子的天空》
    幾年間發生的事情讓他們改變了不少,又似乎什麼都沒變,兩個壞孩子再度回到昔日的校園➥➥➥➥➥➥➥➥➥➥➥➥➥➥➥➥➥➥➥➥➥➥➥➥➥➥➥➥➥➥➥➥➥➥熱評關於這部電影,有好多個譯名《浪子回頭》,直接翻譯過來的《孩子歸來》,《壞孩子的天空》 我本人認為還是《壞孩子的天空》翻譯的更好
  • 《壞孩子的天空》:青春就是被殘酷的世界絆了一跤,爬起來笑著說「這才剛開始!」
    hi,大家好,今天要聊一部北野武大爺的電影《壞孩子的天空》。沒看北野武的電影前,我一直以為他只是個色老頭,直到看了他寫媽媽佐紀和爸爸菊次郎的書,加上之前寫過《菊次郎的夏天》(新朋友可回顧),對他好感度飆升——原來,在裝傻毒舌的外表下,北野武是一個那麼重感情又細膩的人呀!
  • 天堂電影院 |壞孩子的天空
    」——《寂寞的遊戲》這是一部北野武親自編撰劇本、承擔導演以及剪輯的半自傳電影。雖然號稱青春電影,《壞孩子的天空》卻並不像同類電影,或展現絢爛的血腥或表現青澀的愛等常見的主題。
  • 壞孩子的天空
  • 壞孩子的天空是怎麼樣的,每個人也都不想成為壞孩子呀
    在我看來,林亦含寫這本書的目的不是為讓我們感到殘酷,感到憤怒,更不是讓我們恐懼。對於思琪也好,伊紋也好,更多的受害者也好。而是想讓更多人通過這些看到月亮的背面,知道世界上有諸如此類的殘暴行徑。第二個,看了北野武的電影《壞孩子的天空》。壞孩子的天空講述了兩個典型的學生時代的「壞孩子」的故事,不良少年小馬和信治。中間也穿插了多條人物畫像,電影看下來有暴力也有溫馨的畫面。
  • 壞孩子的天空 | 安藤政信
    英俊的面孔以及純淨的眼神使得安藤政信在擁泵無數經過《大逃殺》《壞孩子的天空》等電影的磨礪更讓他從美少年漸漸進化成為型男戲路不但越來越寬演技更是趨於精湛成熟安藤政信1996年在北野武的名作《壞孩子的天空》中扮演了那個清秀、內向、迷茫的拳擊手信治頹廢的美少年形象深入人心曾一度往電視屆發展但後來還是成了一個沒什麼野心的電影演員
  • 壞孩子的天空 安藤政信
    英俊的面孔以及純淨的眼神,使得安藤政信在擁泵無數,經過《大逃殺》、《壞孩子的天空》等電影的磨礪,更讓他從美少年漸漸進化成為型男,戲路不但越來越寬,演技更是趨於精湛成熟。安藤政信1996年在北野武的名作《壞孩子的天空》中扮演了那個清秀、內向、迷茫的拳擊手信治,頹廢的美少年形象深入人心。曾一度往電視屆發展,但後來還是成了一個沒什麼野心的電影演員。
  • 《壞孩子的天空》:青春轉瞬即逝
    成了一個自己從來豔羨又不齒的壞孩子,但又時時忘卻,在兩種情況下來回奔波。我幹過不少壞事。印象最深刻的是高中時期和同學逃了午睡去上網,最後被年級組長抓住,得了個大過的處分。那個年紀幾乎要被此而擊垮,還以為整個人生要完蛋了。如今想想,還真是有趣。
  • 我們都曾是「壞孩子」,被現實打的遍體鱗傷
    當主流媒體把北野武的《壞孩子的天空》這部電影,從同類題材中,單獨歸類成一個單元時,我知道,這一次北野武又勝利了。明顯帶著半自傳形式的故事架構,把自己的主觀感受融入進去,擁有了參與者和旁觀者雙重身份的同時,將對於生活最真切的感悟統統晾曬出來。
  • 《壞孩子的天空》赤子之心不死,一切都可以重新來過
    ---北野武《壞孩子的天空》是日本導演北野武根據自己的年少經歷改編的一部充滿柔情、緬懷青春的電影,講述一群男孩從學校走向社會,選擇不同的人生方向、經歷各自的人生際遇的故事。北野武是頭號拳擊迷,他在一本自傳的書中提到,《壞孩子的天空》是一部致敬拳擊的電影。電影中有大量打拳擊和日常體能訓練的鏡頭,拳擊像一根遊刃有餘的線,串聯故事情節,引導劇情發展 。
  • 不能錯過的外國電影之《壞孩子的天空》
    今天介紹的電影叫做《壞孩子的天空》,是1996年上映的,正好那年小編出生,這是一部和我一樣年紀的電影!這部電影也曾獲得過第二十屆日本電影學院獎最佳新人獎等獎項。講的是兩個男孩關於青春和理想的故事,接下來給大家簡要介紹一下劇情吧!
  • 拍給成年人看的電影,殘酷又真實,每一幀都是絕版...
    上世紀九十年代,日本。這部《壞孩子的天空》於1996年在日本上映,豆瓣得分8.4,IMDb7.6,兩位主角都獲得了日本電影學院最佳新人獎。 有網友評論:我心中的北野武最佳,殘酷又美好,溫情又暴烈,仿佛是一部拍給成年人的青春片。
  • 壞孩子的天空,廣闊又乾淨
    影片最後定格在那棵樹和那張臉的畫面,讓我不禁想起陳冠希在2001年推出的歌曲《壞孩子的天空》。這首由李峻一包辦詞曲、陳輝陽負責編監的作品,本身是以北野武導演的同名電影為靈感來源,描繪了兩個「問題少年」之間惺惺相惜、如影相隨的親密關係。
  • 回顧北野武
    這些成年人大小的北野武面具,戴在孩子們的臉上,乍一看去,幾十個神態各異的北野武共坐一室,給人一種特別怪誕的感覺。    人格分裂者:哪個北野武?    彼得·洛維金的靈感顯然來自《雙面北野武》的海報。海報有兩張,一張是片中的演員彼特武這個角色的大特寫,片名用藍色表示;另一張是片中的角色導演北野武的大特寫,用紅字寫著「雙面北野武」。
  • 顛覆 北野武
    —— 《壞孩子的天空》「我最感興趣的就是我自己。我把自己想像成一隻公鮭魚,在初春的河水中費力地奮鬥。我有個好鬥的靈魂。花火 小奏鳴曲 阿基裡斯與龜 菊次郎的夏天 壞孩子的天空 那年夏天寧靜的海 玩偶 座頭市 大家一起來 極惡非道 沸點 大佬 兇暴的男人 雙面北野武 導演萬歲
  • 當北野武遇見久石讓
    我買過一張CD專輯,名字就叫《當久石讓遇上北野武的電影》。1996年《壞孩子的天空》這片子應該是我看的第一部北野武電影,過去了十多年,很多情節已經記不太清了,那是我第一次知道了「殘酷青春」這個詞,當時正處於叛逆期,覺得自己的青春,也會完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