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公眾號的第一篇就是北野武,你們就知道我是多愛這個老頭子了。如此喜歡,一篇影人專題怎麼能完全表現我對他的熱愛。今天就來聊一部對我影響深遠的北野武電影—《壞孩子的天空》。
《壞孩子的天空》對於北野武來說是一部具有強烈救贖和反思意味的作品。在此之前,北野武駕駛重型摩託車出了一場嚴重的車禍,修養了八個月,經歷了這次死裡逃生,北野武的半邊臉永久癱瘓,植入了大量鈦合金。這也就是為何後來的北野武出現在銀幕上時左臉總會不自覺地抽搐。
在車禍前,北野武拍攝完成了無釐頭喜劇《性愛狂想曲》,上映後惡評如潮,加上此次車禍,北野武的事業陷入低谷。北野武決定重振旗鼓,拍出了《壞孩子的天空》,在此片中,北野武第一次開始研究電影的理論和技巧。在此之前,北野武總是在片場想拍什麼就拍什麼。由於身體原因,北野武的製片森昌行希望他只做編導,故此片也成了他在《那年夏天寧靜的海》之後第二部沒有出演的電影。
強悍的人生是不斷地在摔倒之後站立起來,此片上映後取得了巨大好評,低潮期的北野武用事實告訴大眾北野武浴火重生了。挫折令人反思,在此片中,我們可以感受到北野武對人生的思考。
《壞孩子的天空》講述的是高中好友新志和小馬對學業無興趣,整日無所事事做惡作劇。小馬個子高大欺負同學,一次被欺負的同學找來一位拳擊手一拳擊倒了小馬,受到衝擊後,小馬決定帶著新志一起去學習拳擊。新志是個沒有主見的單純少年,只有小馬一個朋友,在當時,小馬是新志的主心骨,仿佛他的人生就是跟隨小馬。二人都開始學習拳擊,過程中小馬熱情高漲,陪練新志也被教練發現拳擊天分極高。一次小馬和新志的比賽失敗打擊了小馬的熱情,小馬放棄拳擊進入了黑幫。
由於天賦極高,新志被教練重點培養,成了拳擊部的新星,小馬也在黑幫中逐漸上位。在黑幫的爾虞我詐之中,得意洋洋的小馬被自己人算計驅逐。沒有了主心骨的新志遇人不淑,被一個在拳擊部混日子的前輩帶壞,沒能自律的保持身體,最終沒能在拳擊場上打出一片天。
結尾,失落的二人相遇,像以前一樣共騎一部自行車在久石讓的音樂《kids return》中像以前一樣回到學校操場飛馳。新志問小馬:「我們的人生完蛋了嗎?」小馬回答:「笨蛋,才剛剛開始。」過去被整蠱的老師看到二人鄙視的說到:「倆傻子又回來了。」
看電影是一件很私人的事情,你對一個片的喜愛與否有時與你的經歷有關。做過失學少年的我,因為親身經歷,非常喜歡此片。輟學是日子裡工作不順,家裡人總是勸我回去,而我一直在猶豫,鼓不起勇氣來。在一位朋友的巧妙勸說下才決定重新回去,此片也給了我決心,我才22 歲,也才剛剛開始。
回到學校之後和一群比自己年紀小的人一起上課,不同於重修基礎課的混班,上專業課時就有點不好意思,羞恥感是自己給自己的,同學們對我還不錯。每當這樣的時候,我都會想起《壞孩子的天空》的結尾,老師看到小馬和新志後很鄙視的那句「倆傻子又回來了。」我就想自己做了錯事被說成傻子也是應該的,不必在乎,況且周圍的同學也都挺nice。
其實回學校這事對於我來說最重要的是要給自己上的十幾年學一個交代和結尾。儘管重新完成了學業,我還是不喜歡我的專業,我承認回去是件正確的事,但是換個角度想,我也背叛了當初的自己。和小馬新志一樣,是因為失意才回到那個地方,算一種逃避,但也算有了重新開始的機會。北野武比我們牛逼,他也是大學輟學,經歷了一系列失意後取得了成功,大概也正是因為這些經歷,《壞孩子的天空》拍的特別情真意切。
結尾,新志和小馬都失敗了,大概在北野武看來年輕就是要經歷失敗和失意,青春就是有著殘酷的一面。但是他又給了我們一個重新開始充滿希望的結尾,結合他當時的事業低谷,這個希望是他送給觀眾和自己的,重新開始,從何時都不晚。
片中除了小馬和新志還有幾個學生。老實聽話的乖孩子追逐愛情,最終和喜歡的姑娘在一起,婚後做銷售業績不好去做計程車司機,拼命工作休息不好出了事故死去。兩個經常被欺負的傻子,喜歡漫才(日本的相聲),一直追求夢想,最終開始了二人的劇場表演。還有兩個一直跟隨小馬新志的腳步,結尾可想而知。
這些人的結局代表著北野武的私人觀點,對錯不一定。老實本分上學生活的人在北野武看來特別沒意思,也就不難怪他寫書的名字叫做《無聊的人士我死也不要》,老頭子總是抨擊日本年輕人的甘於平庸。我比較相信一個人的成功是由性格決定的,學校教育是普遍性的,卓越是獨特的。
兩個被小馬欺負,被同學嘲笑漫才不好笑的傻子最後小有所成。對比小馬和新志,他們是一直堅持的人。另一點是他們選擇的原因,兩個傻子是出於對漫才的喜歡才選擇了這條路。拳擊和黑幫,小馬兩次的選擇是因為被打和失落。新志更加被動,完全是跟著小馬,自己的天賦被發現時,他也沒展現過對拳擊的熱愛,就是跟著練習。
其實新志是最有可能取得成就的,因為他沒有太多私心雜念,儘管顯得有點沒主見,什麼事都做的挺認真。我有一位很優秀的同學,她曾經和我說:「我從小到大沒有啥喜歡的事情,像白紙一樣,但是你把事情交給我,我就會去盡力做好。」做事情,沒有好惡之心是一種極其難得的本領。可是新志遇到了那個如同活死人一般混日子的前輩。
如果小馬沒有因為接受不了打不過新志的事情而離開,新志也許可以在拳擊這條路上走的更遠。小馬離開後,那個前輩成了新志新的寄託,相信我,涉世未深的年輕人容易像新志這樣,我曾經也像小馬這樣輕信那些「經驗豐富的老油條」。
這個前輩是十分具有代表性的形象,這個角色不同於一般電影中的惡人那樣惡的那樣分明。他一切的行為看起來都像關心新志,吃點油炸食物,喝點酒,趁人不備用肘擊,體重不合格吃點瀉藥....在新志看來,這是一位值得信任的前輩。在西方傳說中,撒旦的任務不是拉攏惡人,而是把好人拉攏成惡人,接近好人最好的方式就是偽善。所以,高段位的魔鬼看起來都最像好人。
生活中更是如此,你討厭的人從來對你影響不大,最可怕的是哪些關係近的人。每個人都可能成為魔鬼,舉個例子,當我們自己想逃課又想找個一起搭伴兒的人時,我們就和魔鬼一樣,為了自己的心裡安慰去拉別人下水。新志那個前輩就如此,自己在拳擊部破罐破摔混日子會產生罪惡感,拉個有潛力的新人一起墮落的快感可以補償自己內心的罪惡感。電影需要戲劇化,現實生活中沒有那個惡人像《功夫》中的晨哥那樣壞的驚天動地。
我曾經覺得優秀的人比我們優秀很多,然而事實是他們比我們更能堅持本心。就像鮑勃迪倫說的:每天都有成千上萬次的和內心的魔鬼作鬥爭才能守住心中的高地。撒旦從來不會逼迫收買人犯罪,他是引誘人犯罪,糖衣炮彈才是他的武器。不能守住本心時,我們自己就是自己的撒旦。
《壞孩子的天空》中那個前輩面對新志時總像一位關心新志的長者,獨自一人時那眼神如同行屍走肉。也許在之前,他已經親手毀了無數有潛力的拳擊手,墮落是人的天性,所以我們要自律和堅持。那個前輩做的就是引導我們釋放墮落的天性,一個組織中這種人一定要及時去除。希望大家都能及時發現身邊那個如同新志前輩的那種人並敬而遠之。生活中的惡人都不像斧頭幫的琛哥。
回到上文把新志小馬和兩個傻子的對比,傻子因為熱愛主動走上漫才這條路,也許有無數人質疑他們,但是不在乎詆毀奚落,他們知道自己要什麼。小馬和新志是被動選擇,小馬受不了被新志打敗的打擊放棄自己選擇的拳擊,新志不清楚自己真正想要的而被前輩誘導墮落自毀前程。人想要做成一件事真的很難。
小馬和新志特別像我們這些普通人,多少次的選擇是因為逃避或者一時興起,有幾個人能像那兩個傻子(實在記不得叫什麼了),發自內心的主動選擇並堅持做下去呢?因為眼前的生活不喜歡,我們會想做這個,想做那個..然後遇到點困難就放棄或者因為一些原因失敗。
這些失敗是殘酷的,也是必須經歷的,小馬和新志得到了成長,有些殘酷來的早不是壞事,至少有更多的時間和機會重新開始。北野武自己也是,有低谷,但是還有爬起來的機會。
《壞孩子的天空》電影優酷上就有。安藤政信好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