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野武《壞孩子的天空》,遭社會毒打的「壞孩子」,該何去何從?

2020-12-28 鹹魚半仙兒

導演北野武知名作品很多,如《菊次郎的夏天》、《花火》和這部《壞孩子的天空》,光從片名就能夠知道,這是一部著眼於青春時代所謂「壞孩子」的故事,講述了小混混小馬與新志的殘酷青春故事,影片帶有導演自身半自傳的性質,這也讓故事變得更加真實、深刻起來。

小馬與新志是校園裡不學無術的小混混,整日不是整蠱老師就是欺負同學,在同學眼中,他們是惹不起躲得起的壞同學;在老師眼中,他們是人生沒有前途的差生。小馬與新志的校園生活枯燥無聊,只能從做這些事情中獲得短暫的樂子,對老師與同學的眼光不以為意。

直到平時天不怕地不怕的小馬在拳擊手的手下吃虧後,小馬拉著新志報名拳擊俱樂部,決定努力練拳找回場子,這讓兩人原本無所事事的生活發生了些許漣漪。而兩人也都沒有料到,原本跟隨小馬來報拳擊的新志在拳擊上具有非凡的天賦,輸給新志的小馬離開了拳擊俱樂部,開始尋找自己第二理想,在碰壁之後,他如願做了老大的跟班。

時間在流逝,青春也在逐漸消磨,新志如同一塊金子,拳擊才華不斷顯露出來,這讓他備受拳擊俱樂部會長器重,成為了俱樂部鋒芒畢露的新秀,而與此同時,狡詐墮落的拳擊手小林由於嫉妒新志,有意無意之間誘導新志喝酒、使黑招和在比賽前為了減重服用瀉藥。

小馬在離開拳擊俱樂部後一直跟隨老大,成為了老大信任的心腹與左右手,頗為風光的他回到拳擊館看望新志,卻被會長告知新志是將要成為拳王的男人,希望小馬不要耽誤新志,小馬假裝不在意後離開了。青春時代向著成年社會邁進的階段,社會充斥著各種成年人的狡詐抑或規則,兩人也在夾縫中尋找著歸屬。

可是,小馬與新志的生活並未一帆風順,在步入成年人社會的他們遭受到巨大的惡意,新志在小林的誘使下自毀拳擊手的大好前途,當然這也與他自身性格不堅定有關,而忠於老大的小馬重義氣,頂撞其他成員導致自己被報復,失去了手臂。

而這也回到了電影開頭一幕,作著送貨員工作的新志遇見無業游民小馬,兩人都有一瞬間的怔忡與尷尬,成年社會狠狠毒打了青春時代插科打諢的他們,而原本年少輕狂的小馬與新志也意識到社會的殘酷遠在青春時代之上。只是面對生活的惡意,小馬與新志只是悵惘片刻,隨後依舊像學生時代一樣在操場倒騎單車。

當新志問「我們是不是已經完了」的時候,小馬說「我們才剛剛開始呢」,雖然社會殘酷,這些被世俗認定的「壞孩子」依舊懷揣希望,堅定未來依舊是明媚且燦爛的。其實影片雖然為「壞孩子的天空」,可是片中的小馬、新志與追求咖啡店女店員的乖學生都是真正意義上的壞人,而命運軌跡卻又是那麼相似。不得不說,該片堪稱青春電影佳作,主題深刻,值得一看。

相關焦點

  • 《壞孩子的天空》北野武的殘酷青春
    今天就來聊一部對我影響深遠的北野武電影—《壞孩子的天空》。《壞孩子的天空》對於北野武來說是一部具有強烈救贖和反思意味的作品。在此之前,北野武駕駛重型摩託車出了一場嚴重的車禍,修養了八個月,經歷了這次死裡逃生,北野武的半邊臉永久癱瘓,植入了大量鈦合金。這也就是為何後來的北野武出現在銀幕上時左臉總會不自覺地抽搐。
  • 迷茫時就看《壞孩子的天空》——北野武,1996,悲涼不屈的青春
    kids return ——壞孩子的天空1996年北野武在《壞孩子的天空》中繼續日本青年一代的頹靡虛無,他們不思進取,缺乏力爭上遊的動力和動機。,一般都是生活中的邊緣人,他們與人群落落寡合,或不被人理解,或性格本身就孤僻,或是那種大家都認為的「壞孩子」,在電影《壞孩子的天空》中,信志和小馬兩個就是被正統教育排斥在外的「壞孩子」。
  • 迷茫時就看《壞孩子的天空》——北野武,1996,悲涼不屈的青春
    kids return ——壞孩子的天空1996年北野武在《壞孩子的天空》中繼續日本青年一代的頹靡虛無,他們不思進取,缺乏力爭上遊的動力和動機。這是一部北野武親自編撰劇本、承擔導演以及剪輯的半自傳電影。雖然號稱青春電影,卻並沒有常見的勵志題材和明快氣息,反而基調灰暗,帶著悲劇色彩。
  • 北野武《壞孩子的天空》:青春疼痛的記憶,痛醒之後依舊保持熱情
    總覽《壞孩子的天空》劇情《壞孩子的天空》是北野武在1996年所創造的一部關於日本青年自甘墮落的青春電影,主要呈現給觀眾的是日本新青年一代的不思進取,荒廢度日的負面生活狀態。成長的過程可能會很悲痛,因為年少的無知以及對整個社會的不夠了解,難免會受傷,所以影片就形成美好的夢想與殘酷的現實的碰撞。在北野武大多數的電影中,他為電影所設定的人物形象和特徵都是偏於普通生活中的邊緣人,這些人可能是那幾個不合群的、或者不被理解、或者性格有一定缺陷的人,通常這些人在很多人的眼中都會被視為是「壞孩子」。
  • 豆瓣8.5分 電影《壞孩子的天空》
    導演: 北野武編劇: 北野武主演: 金子賢 / 安藤政信 / 森本治行 / 山谷初男 /類型: 劇情 / 犯罪 / 運動製片國家/地區: 日本豆瓣評分: 幾年間發生的事情讓他們改變了不少,又似乎什麼都沒變,兩個壞孩子再度回到昔日的校園➥➥➥➥➥➥➥➥➥➥➥➥➥➥➥➥➥➥➥➥➥➥➥➥➥➥➥➥➥➥➥➥➥➥熱評關於這部電影,有好多個譯名《浪子回頭》,直接翻譯過來的《孩子歸來》,《壞孩子的天空》 我本人認為還是《壞孩子的天空》翻譯的更好
  • 我們都曾是「壞孩子」,被現實打的遍體鱗傷
    當主流媒體把北野武的《壞孩子的天空》這部電影,從同類題材中,單獨歸類成一個單元時,我知道,這一次北野武又勝利了。明顯帶著半自傳形式的故事架構,把自己的主觀感受融入進去,擁有了參與者和旁觀者雙重身份的同時,將對於生活最真切的感悟統統晾曬出來。
  • 天堂電影院 |壞孩子的天空
    」——《寂寞的遊戲》這是一部北野武親自編撰劇本、承擔導演以及剪輯的半自傳電影。雖然號稱青春電影,《壞孩子的天空》卻並不像同類電影,或展現絢爛的血腥或表現青澀的愛等常見的主題。
  • 壞孩子的天空
  • 《壞孩子的天空》赤子之心不死,一切都可以重新來過
    ---北野武《壞孩子的天空》是日本導演北野武根據自己的年少經歷改編的一部充滿柔情01壞孩子的天空生長希望電影把鏡頭對準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是游離在學校和社會之間的不良少年。影片沒有刻意表達「讀書無用論」的觀點,只是用客觀冷峻的鏡頭裡流露出那個時代,日本低迷的社會氛圍:1996年,《壞孩子的天空》上映的那一年,日本正處經濟泡沫坍塌之後的蕭條期,人們喪失對生活的信仰,導致教育也陷入低迷。影片中的老師成了滑稽的角色,坐在教室裡的學生大都沒有積極上進,總有人眼巴巴望向壞孩子的天空,猶如籠中鳥露出嚮往之色。
  • 壞孩子的天空 安藤政信
    英俊的面孔以及純淨的眼神,使得安藤政信在擁泵無數,經過《大逃殺》、《壞孩子的天空》等電影的磨礪,更讓他從美少年漸漸進化成為型男,戲路不但越來越寬,演技更是趨於精湛成熟。安藤政信1996年在北野武的名作《壞孩子的天空》中扮演了那個清秀、內向、迷茫的拳擊手信治,頹廢的美少年形象深入人心。曾一度往電視屆發展,但後來還是成了一個沒什麼野心的電影演員。
  • 壞孩子的天空 | 安藤政信
    英俊的面孔以及純淨的眼神使得安藤政信在擁泵無數經過《大逃殺》《壞孩子的天空》等電影的磨礪更讓他從美少年漸漸進化成為型男戲路不但越來越寬演技更是趨於精湛成熟安藤政信,外表俊朗藤政信是日本最有前途的新進演員之一年紀輕輕的他已有不少演戲經驗和他合作過的著名導演有北野武、本廣克行和深作欣二等
  • 《壞孩子的天空》:青春轉瞬即逝
    只以為裝扮了二十年的皮殼已經褪色,還沒完全脫離,就迫不及待的顯現出本不該讓他們看到的樣子。成了一個自己從來豔羨又不齒的壞孩子,但又時時忘卻,在兩種情況下來回奔波。我幹過不少壞事。印象最深刻的是高中時期和同學逃了午睡去上網,最後被年級組長抓住,得了個大過的處分。那個年紀幾乎要被此而擊垮,還以為整個人生要完蛋了。如今想想,還真是有趣。
  • 不能錯過的外國電影之《壞孩子的天空》
    今天介紹的電影叫做《壞孩子的天空》,是1996年上映的,正好那年小編出生,這是一部和我一樣年紀的電影!這部電影也曾獲得過第二十屆日本電影學院獎最佳新人獎等獎項。講的是兩個男孩關於青春和理想的故事,接下來給大家簡要介紹一下劇情吧!
  • 壞孩子的天空是怎麼樣的,每個人也都不想成為壞孩子呀
    第二個,看了北野武的電影《壞孩子的天空》。壞孩子的天空講述了兩個典型的學生時代的「壞孩子」的故事,不良少年小馬和信治。中間也穿插了多條人物畫像,電影看下來有暴力也有溫馨的畫面。
  • 壞孩子的天空,廣闊又乾淨
    影片最後定格在那棵樹和那張臉的畫面,讓我不禁想起陳冠希在2001年推出的歌曲《壞孩子的天空》。這首由李峻一包辦詞曲、陳輝陽負責編監的作品,本身是以北野武導演的同名電影為靈感來源,描繪了兩個「問題少年」之間惺惺相惜、如影相隨的親密關係。
  • 《壞孩子的天空》:青春就是被殘酷的世界絆了一跤,爬起來笑著說「這才剛開始!」
    hi,大家好,今天要聊一部北野武大爺的電影《壞孩子的天空》。沒看北野武的電影前,我一直以為他只是個色老頭,直到看了他寫媽媽佐紀和爸爸菊次郎的書,加上之前寫過《菊次郎的夏天》(新朋友可回顧),對他好感度飆升——原來,在裝傻毒舌的外表下,北野武是一個那麼重感情又細膩的人呀!
  • 《壞孩子》,犯罪少年的自白
    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了越來越多的「壞孩子」,他們背後又是什麼樣的故事?一部紀錄片《壞孩子》中,遊靜導演將攝像機交給感化院的孩子們,在他們手裡,攝像機就像一面鏡子,窺見壞孩子的「天空」。「壞孩子」代表了這樣一群邊緣的年輕人,他們出於各自的原因,主動或被動地,越過社會規則,做出了傷害他人的事情。
  • 淺析日本電影《壞孩子的天空》
    像所有在成長岔口的孩子們一樣,他們遇到的人,事,物,桎梏的教育制度,沉悶而階級強化的社會已經在客觀上為他們選擇了生活的路。他們甚至還沒有判別好與壞的能力,上帝已經無情的為他們開啟了一條路,這條路沒有通向光明美好的前途,他們的人生從成長的那天起就已經浸潤在無窮無盡的悲哀裡,蔓延到每一個觀賞者的心理。經歷這樣成長和人生的孩子,內心仍然善良。
  • 你才是壞孩子,你們全家都是壞孩子
    很多人成長中都會遇到「學習好的別人家的孩子」,其出現之頻繁令人咋舌,如果別人家的孩子恰巧住的離你很近,那麼他出現的機率會更高——如果不幸他正好是你的鄰居,你爸媽可以在第一時間掌握對比的第一手資料,那麼你的童年簡直是一出兒壞孩子的悲劇。
  • 《壞孩子》:感化院少年日誌
    「壞孩子」代表了這樣一群邊緣的年輕人,他們出於各自的原因,主動或被動地,越過社會規則,做出了傷害他人的事情。《壞孩子》,錯誤施灑熱血的少年,他們的青春故事吸引著我,讓我想看看導演是如何去記錄與講述他們的。香港、澳門、札幌,這部紀錄片由導演與三地感化院少年互動的三段故事構成,他們試圖在此告白各自的心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