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陽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特級英雄」、民族英雄!

2020-12-23 萌貨說文史

德陽,別稱「旌城」,四川省地級市,位於成都平原東北部。

這裡的德陽孔廟位於德陽市中心南街,是祭拜孔子的廟宇,是我國西南地區保存完整、規模最大的一座孔廟。這裡的三星堆古遺址位於四川省廣漢市西北的鴨子河南岸,距今已有5000至3000年歷史,是迄今在西南地區發現的範圍最大、延續時間最長、文化內涵最豐富的古城、古國、古蜀文化遺址。這裡的落鳳坡,位於四川省德陽市羅江區白馬關鎮的龐統祠旁約2公裡處,是小說《三國演義》中描寫的龐統戰死沙場的地方,此地風景優美,氣候溫和,民風純樸,祠中的龐統墓是後人為紀念龐統而建,其真墓應在不遠處的落鳳坡旁。這裡不僅歷史悠久,這裡還誕生了很多名人!

高節:

高節,字公秉,號竹亭,別好大鶴,四川羅江縣人 。明嘉靖十一年(1532)林大欽榜進士第三人。授翰林院編修。高節與其兄高簡、弟高第俱以文章馳名,人稱「三高」。嘉靖二十三年(1544),高節出任會試同考官。被捲入科場作弊案,發配充軍。此案實是嚴嵩藉機排除異己。高節後來遷居羅江,很早便去世了。李調元曾寫有《三高合傳》傳世。

李調元:

李調元,字羹堂,號雨村,別署童山蠢翁,四川羅江縣(今四川省德陽市羅江縣調元鎮)人。清代四川戲曲理論家、詩人。李調元與張問陶(張船山)、彭端淑合稱「清代蜀中三才子」。其中,張問陶成就最大,袁枚稱其為「清代蜀中詩人之冠」;彭端淑次之,詩名不彰;李調元第三。嘉慶本《四川通志》認為李調元:「其自著詩文集,不足存也。』』丁紹儀《聽秋聲館詞話》認為:「其自著童山詩文集亦不甚警策,詞則更非所長。』』

張宗法:

張宗法,字師古,號未了翁。清代人,生於四川什邡徐家場(現師古鎮師古村)的一個小康之家。是一位長期生活在農村的知識分子,宗法從小好學,博聞強記,是當地一位很有學問的人。他會作文,寫詩,還寫得一手好字,由於他的草書蒼勁古雅,所以人們能得到他的一條一幅,都能感到非常珍貴。宗法傲視豪門權貴,不圖功名富貴,卻與鄉間的「老農、耕父、牧童」交往隨和,關係密切,在家鄉父老的鼓勵支持下,他將主要精力用度在研究農業生產上,多年來埋頭著書立說,先後撰寫了《三農記》和《正情說》。

馬祖道一:

六祖慧能與徒孫馬祖道一

馬祖道一,禪宗主要宗派洪州宗的祖師。俗姓馬,又稱道一、洪州道一、江西道一。漢州什方縣(今四川什邡馬祖鎮)人,諡號大寂禪師。

馬祖道一主張道不用修,或者說任心為修。即心是佛——非心非佛——平常心是道是他的佛性思想與實踐的總綱領。他讓「頓悟」說付諸實行,取代了看經坐禪的傳統,促使禪僧普遍革新禪的觀念。

馬祖道一禪師門下極盛,有「八十八位善知識」之稱,法嗣139人,以百丈懷海、西堂智藏、南泉普願最為聞名,號稱洪州門下三大士。其中百丈懷海門下開衍出臨濟宗、溈仰宗二宗。

秦宓:

秦宓,字子敕。廣漢郡綿竹縣(今四川德陽北)人。三國時期蜀漢時大臣、學者。

秦宓善舌辯。早年仕於益州牧劉璋麾下,後降劉備。劉備伐吳時,秦宓勸阻,劉備大怒,欲殺秦宓。因諸葛亮及時求情,才保住性命,僅被下獄,後被釋放,拜左中郎將、長水校尉。吳蜀同盟後,孫權派張溫至成都回訪。酒宴之上,秦宓與張溫舌戰,說得張溫無言以對。後官至大司農。

姜詩:

姜詩,字士遊,廣漢郡雒縣泛鄉(今四川德陽市旌陽區孝泉鎮)人。東漢時期孝子,「二十四孝」之一「湧泉躍鯉」主人公。

格外孝順,盡心侍奉母親。永平三年,舉孝廉,授郎中,出任江陽縣令,治理有方,人民安居樂業,卒於任上。

漢明帝下詔立祀,彰揚「一門三孝」,修建姜公祠。唐朝王勃和韓愈撰寫碑文。宋英宗治平元年,修建孝感廟。宋徽宗時期,追封至孝廣文王。

趙昌:

趙昌,生卒年不詳,字昌之,北宋畫家,廣漢劍南(今四川劍閣之南)人。工書法、繪畫,擅畫花果,多作折枝花,兼工草蟲。初師滕昌祐,後來發展出自身畫風,沒骨花鳥自成一派,有徐熙、黃荃遺風。在北宋時期與宋徽宗趙佶齊名,是宋代花鳥畫壇的傑出畫家。

楊銳:

楊銳,字叔嶠,四川綿竹人,晚清維新變法時期幹將、「戊戌六君子」之一。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參與發起強學會。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創立蜀學會,參與著名的戊戌變法。1898年被處斬於菜市口,年僅41歲。遺著有《楊叔嶠文集》和《楊叔嶠詩集》。

文及翁:

文及翁,字時學,號本心,綿州(今四川綿陽)人,徙居吳興(今浙江湖州)。寶祐元年(1253)中一甲第二名進士,為昭慶軍節度使掌書記。景定三年(1262),以太學錄召試館職,言公田事,有名朝野。除秘書省正字,歷校書郎、秘書郎、著作佐郎、著作郎。鹹淳元年(1265)六月,出知漳州。四年,以國子司業,為禮部郎官兼學士院權直兼國史院編修官、實錄院檢討官。年末,以直華文閣知袁州。德祐初,官至資政殿學士、籤書樞密院事。元兵將至,棄官遁去。入元,累徵不起。有文集二十卷。不傳。《全宋詞》據《錢塘遺事》卷一輯其詞一首。

張浚:

張浚,字德遠,世稱紫巖先生。漢州綿竹縣(今四川省綿竹市)人。北宋至南宋初年名臣、學者,西漢留侯張良之後。

宋徽宗政和八年(1118年),張浚登進士第,歷樞密院編修官、侍御史等職。苗劉之變時,約呂頤浩、張俊、韓世忠等勤王復闢有功,除知樞密院事。建炎四年(1130年),提出經營川陝建議,出任川陝宣撫處置使。在川陝三年,雖於富平之戰中大敗,但他訓練新兵,任用劉子羽、趙開、吳玠等人,也使江淮也賴以安寧。後除同平章事兼知樞密院,都督諸路軍馬。部署沿江、兩淮諸軍防禦,並謀求北伐。淮西軍變後引咎求罷。秦檜及其黨羽當權時,謫居十餘年。金帝完顏亮南侵時再獲起用,奉命督師北伐。雖初戰告捷,但因部下將領不和,於符離之戰大敗。旋即再相,視師淮上,積極部署抗金措施,不久又為主和派排去。

隆興二年(1164年),張浚病逝,累贈太師,諡號「忠獻」。著有《紫巖易傳》等。近人輯有《張魏公集》。

張栻:

張栻,字敬夫,後避諱改字欽夫,又字樂齋,號南軒,學者稱南軒先生,諡曰宣,後世又稱張宣公。南宋漢州綿竹(今四川綿竹市)人,右相張浚之子。南宋初期學者、教育家。

生於南宋高宗紹興三年(公元1133年),南宋孝宗乾道元年(1165年),主管嶽麓書院教事,從學者達數千人,初步奠定了湖湘學派規模,成為一代學宗。南宋孝宗淳熙七年(1180年)遷右文殿修撰,提舉武夷山衝祐觀。其學自成一派,與朱熹、呂祖謙齊名,時稱「東南三賢」。孝宗淳熙七年(公元1180年)去世,享年四十八歲。

南宋理宗淳祐初年(1241年)從祀孔廟,後與李寬、韓愈、李士真、周敦頤、朱熹、黃幹同祀石鼓書院七賢祠,世稱石鼓七賢。

蘇雲卿:

蘇雲卿,廣漢人,紹興年間來到豫章東湖,因為對待鄰居都很有禮物,因此所有人都尊其為「蘇翁」。他的布衣之交張浚當上宰相後,派人帶著書信和禮物給他,希望他能出仕,蘇雲卿拒絕後便雲遊四海,不知所蹤。個人作品有《還張德遠書幣題詩蔬圃壁間》:

多年別作一番風,誰料聲名達帝聰。

自有時人求富貴,莫將富貴汙蘇公。

黃繼光:

黃繼光,民族英雄。1931年生於四川省德陽市中江縣,生前系中國人民志願軍第十五軍第一三五團二營六連通訊員。1952年10月20日在朝鮮上甘嶺地區597.9高地犧牲,年僅21歲。被中國人民志願軍領導機關追記特等功,並授予「特級英雄」稱號;所在部隊黨委追授他為中國共產黨正式黨員;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會議常務委員會授予他「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英雄」稱號和金星獎章和一級國旗勳章。1962年10月,四川省中江縣人民政府建立了黃繼光紀念館,朱德、董必武、劉伯承、郭沫若為之題詞。1982年紀念黃繼光英勇犧牲30周年時,鄧小平為黃繼光紀念館的黃繼光塑像座下的山巖石牆上題字:「特級英雄黃繼光」。

你還知道哪些德陽歷史名人呢?

相關焦點

  • 重慶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愛國民族女英雄!
    這裡不僅吸引了眾多文藝界的名流,這裡也誕生了很多名人!三毛:1893年4月14日出生於四川省合川縣,幼年家境貧寒,輟學後自學成材,自己編著多本教材;1910年,加入同盟會,從事反清保路運動,投身辛亥革命;1914年,擔任合川中學教師,之後先後任報紙編輯、主編、記者;1925年,創辦民生公司,陸續統一川江航運,迫使外國航運勢力退出長江上遊;1938年秋,盧作孚領導民生公司組織指揮宜昌大撤退,用40天時間搶運150萬餘人、物資100萬餘噸,挽救了抗戰時期整個中國的民族工業
  • 靖西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明朝抗倭女英雄!
    這裡的靖西壯族博物館坐落在靖西縣城內,是我國唯一以陳列壯族文物為主的專業博物館,是壯族社會歷史、民族民俗文化的縮影,也是壯族文物收藏、展示,壯族歷史考古、研究和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不可多得的地方。這裡不僅歷史悠久,這裡還誕生了很多歷史名人!
  • 英雄淡泊名利是品質,社會無視英雄是墮落!
    上為挺身堵槍眼的特級戰鬥英雄——黃繼光;下為身抱炸藥包與美國鬼子同歸於盡的特級戰鬥英雄——楊根思。我們不僅要記住他們的事跡,也要記住他們的容貌!只有這樣敬重英雄的民族,才能長盛不衰!只有我們這些不肖的子孫自己才幹出辱沒祖宗的事,忘了祖宗的許多精神和思想精髓。中國的歷史上,有多少英雄惜英雄的故事,如今只是故事罷了。現在的人連自己眼前的英雄都譏為傻瓜!何況別人的英雄?
  • 145萬抗美援朝志願軍,僅兩人榮獲特級戰鬥英雄殊榮,他們叫什麼
    這當中就有最高級別的給勇士頒發的榮譽稱號,叫特級戰鬥英雄。這個榮譽是國家所認定的至高無上的榮耀,這不但是國家給戰士們的最高的表彰,也是對他們為國家所作出的重大貢獻和所付出的一種肯定。所以,這個稱號並不是每個人都是能拿到的。
  • 令人震驚,特級戰鬥英雄竟然隱姓埋名40年!
    病人叫張國福,40年前,他是全軍聞名的特級戰鬥英雄。1950年9月,張國福出席了第一次全國戰鬥英雄代表大會,當時19歲的他是眾多英雄中最年輕的一位。會議期間,張國福受到了***、周恩來、朱德等親切接見。
  • 龍口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雲臺二十八將之一!
    這裡的丁氏故宅,又稱丁氏莊園,是清乾隆年間「丁百萬」家族遺留下來的宅居,距今已有200多年的歷史。體現了膠東地區的民俗風情,展示了我國古代漢族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和創造力及中華民族的優秀歷史文化。這裡不僅歷史悠久,這裡還誕生了很多歷史名人!
  • 吉首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第一代苗族女鼓王!
    這裡的乾州古城歷史源遠流長,具有四千二百多年的歷史,秦漢時期這裡是重要的商埠碼頭,水上交通發達。明清逐漸成為苗疆邊地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中心,歷來是湘西古四鎮之首(乾州、鋪市、裡耶、茶洞)。這裡不僅歷史悠久,這裡還誕生了很多歷史名人!吳鶴:吳鶴,湖南吉首(鎮溪)人,明代苗族儒士、教育家。
  • 歌劇《同心結》德陽聯排十月晉京首演
    中國慰問團代表、來自四川德陽市中江縣的志願軍特級戰鬥英雄黃繼光的母親黃媽媽,受到中國人民志願軍、朝鮮人民軍官和朝鮮鄉親們的熱情歡迎。朝鮮姑娘樸順姬又把曾給黃繼光作為中朝人民友誼信物的「同心結」送給了黃媽媽,以表示對黃繼光烈士的悼念。「同心結」在一雙雙手中傳遞著,把人們又帶到戰火紛飛的年代。
  • 今天,讓我們一起緬懷這位特級英雄!
    今天是特級英雄楊根思犧牲70周年紀念日讓我們走近這位戰鬥英雄銘記緬懷、致敬默哀楊根思,江蘇泰興人戰後志願軍總部追授其「特級英雄」榮譽稱號。開創用拉雷破除堅固障礙的先河1922年11月,羊庚璽出生在江蘇泰興五官鄉羊貨郎店一個貧農家庭,父親被地主逼死,母親生病含冤死去,羊庚璽與哥哥羊龍璽靠討飯過活,飽嘗人間冷暖。
  • 啟東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民國時期上海三大地產風雲人物之一!
    1983年,集慶庵的最後三間殿堂在印刷廠的廠房改建中全部被拆。現在的集慶庵是 1988年以後易地重建的。這裡不僅歷史悠久,這裡還誕生了很多歷史名人!張成龍:張成龍,字雲巖,今啟東市人,行伍出身,清道光年間抗擊英國侵略者的英雄。林則徐虎門銷煙後,狡猾的英帝國主義避開廣州等地, 北犯閩浙沿海,以至山東、大沽,威脅北京。
  • 2020德陽城市形象宣傳片震撼發布! 看完只想說,我愛德陽!
    德陽城市形象宣傳片《中國德陽 德揚天下》正式上線發布!德陽人,轉起來!▽(橫屏觀看,效果更佳)2020年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國家戰略拉開恢弘序幕,成德眉資同城化發展先行強勢推進,繼三線建設、改革開放之後,德陽迎來了第三次重大歷史發展機遇。
  • 營口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清朝唯一的漢族公主!
    營口市,遼寧省轄地級市,地處遼東半島中樞,渤海東岸,是中國東北近代史上第一個對外開埠的口岸,是大龍郵票的誕生地和發行地之一,是中國紅十字運動的發源地,也是中國民族金融業的起興之地。這裡的望兒山位於營口市熊嶽鎮東兩公裡處,建於明末清初,遠看如一位母親佇立山頭日夜守望大海,盼望遠方的兒子歸來,其修建的慈母館是我國唯一的母親紀念館。這裡的白沙灣位於營口市南部仙人島新區的白沙灣海濱公園境內,以海域風光為主,被譽為「遼東第一灘」,並且盛產白沙灣仙桃,故又被譽為「東北第一桃鄉」。這裡不僅歷史悠久,風景優美,這裡還誕生了很多歷史名人!
  • 東莞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舉重史上破世界紀錄第一人!
    這裡不僅歷史悠久,這裡還誕生了很多名人!盧禮屏:盧禮屏,名賡揚,又名盧根,生於1829年,廣東東莞人。早期香港富商和功蔭港島的慈善家,為省港知名富豪紳士,捐出大量資金為族人修建祖墳、建祖祠和溥善堂、育嬰堂,施醫濟藥。
  • 「雙槍李向陽」原型,曾被賦予特級英雄稱號,退休依然為民服務
    1945年8月15日,是一個值得慶幸的日子,經過多年的浴血奮戰,中國人最後終於贏得了抗戰的勝利,但在那場戰爭,現在依然是一段讓中國無法忘卻的噩夢,當時日本軍隊侵入中國,無情的殘害中國老百姓,是我們無數英雄戰士,他們將生死置之度外,與敵人拼死搏鬥,才換來了最終的勝利,讓我們為他們致敬,而今天我們要講的就是這場戰爭中的一位英雄
  • 爆破大王楊根思:抗美援朝特級英雄,犧牲自己完成任務
    有一位英雄,他參加過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戰爭,他的「三個不相信」讓後人銘記,他是特級戰鬥英雄,他用自己的生命兌現了誓言,他叫做楊根思。簡介楊根思生於江蘇省泰興縣的小村子裡,家境貧寒的楊根思很小就失去了父母,與哥哥相依為命。
  • 楊根思:與敵人同歸於盡的最美奮鬥者,第一個命名連隊的特級英雄
    (萬象歷史特約作者:中原路) 楊根思:與敵人同歸於盡的最美奮鬥者,第一個命名連隊的特級英雄 這場戰鬥後,楊根思首次獲得「戰鬥英雄」的稱號。
  • 2020年高考作文預測——英雄,英雄精神、精神坐標、民族復興
    但是,無論是英雄造時勢,還是時勢造英雄其本旨都離不開「國「民」兩字,頭頂正義、肩扛民族、手託國家是英雄永恆的擔當。英雄是時代的輝煌、歷史的記憶,英雄是國家榮耀、民族的偶像。 英雄不論成敗、不問出處。在抗擊外來侵略時,民族英雄是為捍衛本民族利益和尊嚴,不畏強暴、不怕犧牲、英勇抗爭的人;在民族和平發展變革時,民族英雄是為本民族的發展繁榮做出傑出貢獻的人。
  • 父輩旗幟:戰爭、歷史和英雄
    面對家國,如何講述歷史?面對傳奇,如何塑造英雄?恐怕是這類題材戰爭片創作必須攀登的三座山峰。也許是巧合,從電影《八佰》到《金剛川》,最後的高潮都是熱血「橋」段:無論冒死「衝橋」還是和蹈火「過橋」,都令人盪氣迴腸,潸然淚下。橋,在戰爭片中,多被賦予強烈的喻義,既是故事的勝負手,也是人物的生死線。對每一個走進戰爭的導演而言,則是擺渡口,選擇一座細小的橋,連通歷史和當下,表現戰爭的犧牲、軍隊的血性和兒女的柔情,是最普遍的敘事策略。
  • 追憶特級戰鬥英雄楊根思:「三個不相信」背後的英雄之路
    70年過去了,「三個不相信」的英雄宣言依舊響徹雲霄,成為我軍戰勝困難走向勝利的寶貴精神財富。英雄遠去,精神永存。記者近日前往楊根思家鄉泰興尋訪,連線與楊根思一同入朝的戰友,採訪楊根思老班長的女兒,還原楊根思感天動地的英雄故事。
  • 冷水江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中國第一位女兵作家!
    蘇鏡,字自明,冷水江市毛易鎮人。而在這些作家中,她的人生和創作道路是最壯美、最坎坷的一位,也是和中國命運連得最緊密的一位。她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位女兵,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女兵作家。 據不完全統計,謝冰瑩一生出版的小說、散文、遊記、書信等著作達80餘種、近400部、2000多萬字。代表作有《女兵自傳》等,相繼被譯成英、日等10多種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