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西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明朝抗倭女英雄!

2020-11-20 萌貨說文史

靖西市,隸屬廣西壯族自治區,是百色市代管的縣級市。這裡以奇峰異洞、四季如春的自然風光聞名遐邇,又有山水「小桂林」之譽,是旅遊、度假和避暑的理想勝地。

這裡的靖西壯族博物館坐落在靖西縣城內,是我國唯一以陳列壯族文物為主的專業博物館,是壯族社會歷史、民族民俗文化的縮影,也是壯族文物收藏、展示,壯族歷史考古、研究和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不可多得的地方。這裡不僅歷史悠久,這裡還誕生了很多歷史名人!

儂智高:

儂智高,安德州(今廣西靖西縣安德鎮)人,北宋中期廣源州少數民族首領,儻猶知州儂全福的兒子。

慶曆元年(1041年),不堪忍受交趾國的欺壓盤剝,歸附宋朝得不到收納,自行建立「南天國」,號稱仁惠皇帝,年號「景瑞」。皇佑四年(1052年)四月,攻破邕州,建立「大南國」,年號「啟歷」。皇祐五年,受到名將狄青討伐,兵敗於崑崙山之戰,流亡大理。

張海洲:

張海洲,廣西壯族自治區靖西縣人。1977年1月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生前系廣州軍區廣西邊防部隊某部9連7班班長,中國共產黨黨員。1974年在靖西中學高中25班畢業後,曾在靖西縣城郊公社插隊當社員。擔任生產隊指導員大隊民兵副教導員、黨支部委員,還兼任文化夜校教員、業餘文藝演出隊副隊長。入伍後,是全連刺殺標兵和神槍手。9個月後當文書兼軍械員。

儂宗旦:

儂宗旦,壯族,北宋時邕州羈縻火峒人(今廣西靖西縣東境)。

嘉祐二年(1057)四月,宗旦起事,邕州知州肖注率兵徵討,遭到宗旦頑強抵抗。宋王朝自儂智高事後,略改變了態度,逐步接納邊境羈縻州峒內附。熙寧間,宗旦與其子日新在抗擊交趾入侵邕州時,先後陣亡。

曾植銘:

曾植銘,字其新,又名謙,靖西新靖鎮人民街人。

民國元年(1912)先後在廣西陸軍速成學校、廣西將校講習所執教,為後來新桂系培養了一批軍政人才。學員中有李宗仁、黃旭初等人,李、黃在廣西執政期間,廣西上層人士皆隨李、黃尊稱曾其新為曾老師。

民國31年初,曾其新受李宗仁、白崇禧之託,創辦「裕國實業公司」出任總經理。民國36年廣西省府改組,曾就任省政府委員兼建設廳廳長,次年辭去廳長職務,仍為省府委員。

趙開瑞:

趙開瑞,廣西靖西縣新靖鎮舊州街人,歌手,名木偶戲師。

青年時愛唱木偶戲和山歌,頗有才藝,開口成歌。當兵回家後遂操起木偶戲。其才藝不凡,聲音洪亮,外鄉鎮都請他去演唱,甚至越南的高平、茶靈等地也請他去演唱。解放後仍唱木偶戲,1956年以後轉搞壯劇、山歌創作,先後在縣、公社壯劇團、文工團任創作員,他編的壯劇《天鵝寶蛋》 曾流傳到越南北部地區,民歌《右江兩岸紅花開》於1958年在《廣西詩集》發表,根據民間傳說改編的《夥俚的故事》劇和曲藝末倫《倆老笑山河》在1956年百色地區群眾文藝會演獲節目獎。創作的民歌《金色太陽在北京》曾在1956年上海人民廣播電臺廣播後灌制錄音帶。1960年廣西歌舞團聘趙開瑞到南寧協搞創作一年,創作的《鵝泉河畔》詩歌於1973年在廣西日報發表。

卓錦湖:

卓錦湖,壯族,字贏洲,靖西縣新靖鎮民權街人。有長者之風,生性勇敢剛毅,前清南寧講武堂畢業, 在清軍任過外委、哨官、補用守備、幫統、隊官、管帶。民國後任營長、副司令、旅長、司令、縣團務總局長、廣西省顧問、專區保安協進會副主任等職。與舊桂系陸榮廷是郎舅關係。解放後曾任縣軍政委員會委員、縣清案委員會委員、縣人民政府參事、縣各界人民代表大會特邀代表、副主席、第一至第五屆縣人民代表、委員、廣西省第四屆政協委員。

張丙朝:

張丙朝,壯族,字協寅,廣西靖西縣新靖鎮舊州街人。

清光緒二十三年(1897)參加童生試,以優異成績取得生員(秀才)入邑庠學,光緒三十一年(1905)考選官費留學日本弘文速成師範,惜因經濟不足,於光緒三十二年(1906)六月未畢業就先回籍,與曾彥首創縣兩等小學,任勸學所外董事兼教員。民國元年(1912)被選為廣西省臨時參議會議員。民國3年(1914)靖西縣立中學成立,歷任文史教員、校長。民國24年(1935)調省參加編修史志。民國28年(1939)當選為縣臨時參議會副議長,換屆後聘為省立靖西中學文史教師直至終年。

曾汝璟:

曾汝璟,壯族,字慕宋,廣西靖西縣新靖鎮人民街人。

在日本留學時馬君武、鄧家彥介紹,謁見孫中山,參加同盟會。曾氏精通代數、三角、幾何乃至微分積分。光緒二十九年(1903)12月由地方公費送到日本法政大學留學。光緒三十二年(1906)12月,他學成歸國,接任勸學所所長,積極推行全縣新學,首創捐資興學,自己解囊捐贈光銀500元,地方人士響應解囊,用於添置教學儀器,還辦幼稚園,使靖西教育被譽為「邊疆標範」極得兵備巡道莊蘊寬的嘉許,聘為龍州邊防政法學堂監督兼總教習。

時孫中山先生領導的鎮南關革命軍起,曾氏秘密策動邊防統領陸榮廷響應,不幸事洩,為邊防督辦龍濟光所忌並有所圖,乃託病旋裡,龍暗遣人監視,曾恐累及家人,吞金自盡,時年38歲。

瓦氏夫人:

瓦氏夫人,本姓岑,名花,壯族,歸順直隸州(廣西靖西縣新靖鎮舊州村 )人,土官岑璋之女,明代抗倭女英雄。為保國安民立下了戰功,被明嘉靖皇帝封為二品夫人。

按照壯族土司時代官族與官族通婚以及壯族婚姻不避同姓的習俗,嫁給田州(今廣西田陽縣)土官岑猛為妻,改稱為「瓦氏」。明嘉靖六年(1527年),田州土官岑猛被指控叛亂,遭朝廷討伐,與其子岑邦彥戰敗而亡。岑猛與其子死後由孫子岑芝承襲田州土官。因岑芝年紀尚幼,瓦氏夫人主政代理知州事。瓦氏夫人在職期間,克己礪志,善理州政,安定了社會秩序。同時積極發展農業生產,建義學,興教育,在各方面均有所成就,人民得以安居樂業,贏得了百姓的愛戴和擁護。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岑芝被朝廷徵調到海南島鎮壓黎族起義,戰死於海南。於是,瓦氏夫人又負擔起撫育岑芝之子岑大壽、岑大祿的責任,繼續掌管州內一切政務,政績依舊斐然。

她的抗倭愛國精神,永遠值得中國人民緬懷和紀念。有瓦氏夫人墓、紀念館、練兵臺、廟宇等可供參觀遊覽與憑弔。

當然,靖西還有很多歷史名人,你還知道哪些靖西歷史名人呢?

相關焦點

  • 重慶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愛國民族女英雄!
    這裡不僅吸引了眾多文藝界的名流,這裡也誕生了很多名人!三毛:戰國時代大工商業主,中國乃至世界上最早的女企業家。丈夫死後,巴寡婦清守著家族企業,憑雄厚財力保衛一方。秦始皇表彰其守貞之節,封其為貞婦,為她築女懷清臺。是秦始皇陵裡大量水銀的主要提供者之一,因其在政治軍事上的特殊地位,與另外一位大商人大牧主烏氏倮被國家當作上賓禮遇。
  • 明朝抗倭女英雄:58歲上陣搏殺,7人陣所向披靡,威力堪比戚家軍
    說起明朝的抗倭英雄,相信大家都會想起戚繼光、俞大猷。的確,他們是著名的抗倭英雄。正所謂時勢造英雄,與倭寇的抗爭中,產生了許許多多的英雄人物,但要說最傳奇的,應當是一位女英雄了,她以58歲高齡,率領廣西7000狼兵,親自上陣,半年之內殺敵3000多人,打的倭寇找不到北。
  • 明朝抗倭英雄:一生戰功赫赫的俞大猷
    在這首詩中,作者通過對明朝水軍與倭寇的一次激戰的描述,讚揚了明朝水軍的軍威、士氣和高昂的戰鬥力,歌頌了水軍戰士的英勇氣概和輝煌戰績,洋溢著作者雪恥報仇、保國安民的政治理想,抒發勝利的歡樂。明代著名民族英雄、抗倭名將、儒將、武術家、詩人、兵器發明家,他最主要的功績是領導抗倭戰爭。他歷任明代三朝,一生坎坷。戎馬生涯四十七年,「時而受重用,名聲顯赫;時而受貶責,淪為囚徒」,四為參將,六為總兵,累官都督。本邑好友潘湖黃光升密授俞大猷方略,率部轉戰於蘇、浙、閩、粵之間,身經百戰,戰功顯赫,「俞家軍」威名赫赫,與當時另一位抗倭名將戚繼光並稱「俞龍戚虎」。
  • 去日照磴山看到抗倭遺蹟,想起幾部抗倭劇部部經典!
    日照磴山喜鵲谷景區所在的磴山歷史遺蹟較多,據光緒《日照縣誌》載:明萬曆二十一年(公元1593年),倭寇荼毒日照,知縣杜一岸奏請獲準,動用皇庫錢糧,燒大磚,築砌日照城垣,設炮臺,增建甕城重門。同時,發動鄉紳富戶出錢財,民人出力,在磴山修圩抗倭。
  • 著名的軍事家戚繼光,明朝的抗倭英雄,他怎樣成為倭寇的終結者?
    中國的歷史悠久又漫長,這裡面承載著很多人的故事,那些動人的故事讓我們現在還在歌頌。保衛國家不是現在才有的,而在我國古代出現,一直推崇到現在。歷史上有很多一心衛國的人,比如精忠報國的嶽飛,他們都是民族的英雄。
  • 歷史的烏龍:秦良玉真的是「抗倭英雄」嗎?
    那會兒一聊起秦良玉,人們便說此女當年抗倭如何如何,而眼下日寇再次入侵,我等該上戰場奮勇殺敵決不能輸給一女兒……隨著有關她的戲劇、文章不斷地問世,夾雜著男權視角的國恨家仇便就此充盈在觀眾、讀者的一腔熱血之中了。今天恰逢女神節,最愛君祝各路仙女節日快樂!也趁此機會跟大家聊聊這位「女神」~1574年,秦良玉出生於四川忠州(今重慶忠縣)書香世家。
  • 民族的驕傲——抗倭英雄與抗倭利器《御林軍刀》
    電視劇《抗倭英雄戚繼光》以嘉靖年間的明朝抗倭戰爭為背景,塑造了以戚繼光為代表的抗倭民族英雄群像,引起了觀眾的共鳴。明末抗倭之戰取得最終的勝利有多方面的原因,戚家軍善於學習敵人之利,創製了傳奇的戚家刀及其刀術也是其中的關鍵點之一。
  • 抗倭歷史比戚繼光早,曾讓倭寇聞風喪膽的瓦氏夫人有多厲害
    歷史展示出現在與過去的一種對話,在這種對話中,現在採取並保持著主動。——雷蒙阿隆 一提到明朝的抗倭英雄,大家就會想到戚繼光、俞大猷等人,其實有一位抗倭女將,比戚繼光出名還要早,那就是瓦氏夫人。
  • 德陽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特級英雄」、民族英雄!
    這裡的三星堆古遺址位於四川省廣漢市西北的鴨子河南岸,距今已有5000至3000年歷史,是迄今在西南地區發現的範圍最大、延續時間最長、文化內涵最豐富的古城、古國、古蜀文化遺址。這裡的落鳳坡,位於四川省德陽市羅江區白馬關鎮的龐統祠旁約2公裡處,是小說《三國演義》中描寫的龐統戰死沙場的地方,此地風景優美,氣候溫和,民風純樸,祠中的龐統墓是後人為紀念龐統而建,其真墓應在不遠處的落鳳坡旁。
  • 《抗倭英雄戚繼光》誠意如何?看了才敢推薦!
    小布和網友們為什麼都說《抗倭英雄戚繼光》好看、值得看?正如上面一位網友說的:明朝是個有意思的朝代,有意思的人也多。夏言在《抗倭英雄戚繼光》裡,是一個只活在臺詞裡的男人。雖然沒有出場,開場不到八分鐘就「領便當」(死了),歷史上,嘉靖還是很喜歡他的。除了夏言在政治上的表現,他還有一招殺手鐧——會寫青詞。青詞是修道祭天時焚燒用的,全文必須用賦體、詞句必須華麗。嚴嵩雖然努力學習寫青詞,嘉靖還是不滿意,他更偏好夏言寫的。
  • 泉州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江南第一清官」、「青天」之稱!
    這裡不僅歷史文化悠久,這裡還誕生了很多名人!歐陽詹:歐陽詹,字行周,泉州晉江(今晉江池店潘湖村歐厝)人。唐代文學家,博羅縣丞歐陽昌之子。性喜恬靜,勤學好問。聯合逸士羅山甫同隱潘湖,研究學問。師從靈源山道士蔡明浚,學習修煉之術。建中初年(780-781),得到福建觀察使常袞賞識,大力推崇,與林蘊、林藻兄弟、詩人秦系、故相姜公輔輩交遊論文,詠吟酬唱。
  • 曲阜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建安七子」之一!
    這裡不僅歷史悠久,這裡還誕生了很多歷史名人!孔子:孔子,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人,祖籍宋國慄邑(今河南夏邑),中國古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後世尊稱其為「大成至聖先師」,並沿用至現代。
  • 龍口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雲臺二十八將之一!
    這裡的丁氏故宅,又稱丁氏莊園,是清乾隆年間「丁百萬」家族遺留下來的宅居,距今已有200多年的歷史。體現了膠東地區的民俗風情,展示了我國古代漢族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和創造力及中華民族的優秀歷史文化。這裡不僅歷史悠久,這裡還誕生了很多歷史名人!
  • 與戚繼光同時代的抗倭英雄譚綸,名聲小,功勞可不小
    明朝中後期,戰爭、內亂,層出不窮。其中對外的戰爭中,嘉靖年間的抗倭成了戰爭的主要內容。這段戰爭,造就出了許多傑出的英雄。一如眾人都知道的抗倭英雄戚繼光,一如今天要介紹的譚綸。但是他憑藉著自己出色的軍事才能和為國奉獻的勇敢精神,硬是從一個南京禮部的主事,升職到了大明朝的兵部尚書。倭寇最開始是在江南一帶橫行,台州地區尤為嚴重。當時的京都已經由南京遷往了北京,雖然南京除了沒有皇帝之外,北京有的南京啥也不缺,但是留守南京的將士們早就過慣了安逸的生活。
  • 抗倭英雄戚繼光都是他的手下,最後卻冤死在獄中,更被後人遺忘
    抗倭英雄戚繼光都是他的手下,最後卻冤死獄中,被後人遺忘 文│小先生其實做個忠臣是很容易的,引刀成一快需要的只是一瞬間的勇氣,就比如董卓入京之後要廢掉漢少帝劉辯,尚書丁管大怒之下以玉牌投擲董卓被西涼軍殺死。
  • 明朝5位英雄將領排位,抗倭力將戚繼光並不是第一位
    在我國封建古代史上,各個朝代都是有各個朝代的特點的,就明朝來說的話,這個朝代最大的特點就是硬氣。為什麼說他硬氣呢?這個朝代不向別人納貢、也沒有和親,這就是大明王朝的態度。並且在明朝276年的漫漫歷史中,也出現了很多的能人將士,而最為出名的,就是以下這五位了。
  • 《抗倭英雄戚繼光》登央視
    《抗倭英雄戚繼光》將於24日在央視綜合頻道開播。蘇丹 攝    《抗倭英雄戚繼光》今日舉行開播發布會。總導演李惠民,導演趙箭、張廣峰,製作人宋亞平、總美術錢運選等主創人員與記者見面。 蘇丹 攝   中新網北京12月23日電 (記者 馬海燕)英雄史詩劇《抗倭英雄戚繼光》將於24日在央視綜合頻道開播。導演李惠民攜朱曉漁、顏丹晨、于榮光等該劇主創今日聚集北京,為該劇開播造勢。
  • 冷水江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中國第一位女兵作家!
    月香父親嫌波兒是貧苦漁民,不同意女兒婚事,兩人遂私奔至神仙洞,結成夫妻,生一兒一女。13年後,新化遭逢大旱,三月無雨,月香父親與地方鄉紳隨知縣往神仙洞求雨,巧遇失蹤13年的女兒月香。月香父親覺得女兒與人「淫奔」有辱門庭,遂遷怒于波兒,當即向知縣狀告波兒「拐帶」人口,要求嚴辦。知縣命人拿下波兒月香一家四口,押至停泊於資江邊的官船上,等回縣後再行審理。
  • 洪江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中國現代戲劇批評之父!
    這裡不僅歷史悠久,風景優美,這裡還誕生了一些歷史名人!王繼賢:王繼賢,字翰城,洪江黔城長坡村人。幼聰慧,12歲應童子試,曾兩度入長沙嶽麓書院受業,由稟貢生赴京都入國子監。受工部侍郎何凌漢的器重,延至其家授業子孫。不久以便補導援列入任中書科中書,前後達16年。
  • 百色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有「官屠」之稱!
    這裡不僅歷史悠久,風景優美,這裡還誕生了很多歷史名人!梁宗岱:梁宗岱,廣東新會人,1903年出生於廣西百色。1917年考入廣州培正中學。1923年被保送入嶺南大學文科。1924年踏上他嚮往已久的法蘭西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