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西市,隸屬廣西壯族自治區,是百色市代管的縣級市。這裡以奇峰異洞、四季如春的自然風光聞名遐邇,又有山水「小桂林」之譽,是旅遊、度假和避暑的理想勝地。
這裡的靖西壯族博物館坐落在靖西縣城內,是我國唯一以陳列壯族文物為主的專業博物館,是壯族社會歷史、民族民俗文化的縮影,也是壯族文物收藏、展示,壯族歷史考古、研究和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不可多得的地方。這裡不僅歷史悠久,這裡還誕生了很多歷史名人!
儂智高:
儂智高,安德州(今廣西靖西縣安德鎮)人,北宋中期廣源州少數民族首領,儻猶知州儂全福的兒子。
慶曆元年(1041年),不堪忍受交趾國的欺壓盤剝,歸附宋朝得不到收納,自行建立「南天國」,號稱仁惠皇帝,年號「景瑞」。皇佑四年(1052年)四月,攻破邕州,建立「大南國」,年號「啟歷」。皇祐五年,受到名將狄青討伐,兵敗於崑崙山之戰,流亡大理。
張海洲:
張海洲,廣西壯族自治區靖西縣人。1977年1月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生前系廣州軍區廣西邊防部隊某部9連7班班長,中國共產黨黨員。1974年在靖西中學高中25班畢業後,曾在靖西縣城郊公社插隊當社員。擔任生產隊指導員大隊民兵副教導員、黨支部委員,還兼任文化夜校教員、業餘文藝演出隊副隊長。入伍後,是全連刺殺標兵和神槍手。9個月後當文書兼軍械員。
儂宗旦:
儂宗旦,壯族,北宋時邕州羈縻火峒人(今廣西靖西縣東境)。
嘉祐二年(1057)四月,宗旦起事,邕州知州肖注率兵徵討,遭到宗旦頑強抵抗。宋王朝自儂智高事後,略改變了態度,逐步接納邊境羈縻州峒內附。熙寧間,宗旦與其子日新在抗擊交趾入侵邕州時,先後陣亡。
曾植銘:
曾植銘,字其新,又名謙,靖西新靖鎮人民街人。
民國元年(1912)先後在廣西陸軍速成學校、廣西將校講習所執教,為後來新桂系培養了一批軍政人才。學員中有李宗仁、黃旭初等人,李、黃在廣西執政期間,廣西上層人士皆隨李、黃尊稱曾其新為曾老師。
民國31年初,曾其新受李宗仁、白崇禧之託,創辦「裕國實業公司」出任總經理。民國36年廣西省府改組,曾就任省政府委員兼建設廳廳長,次年辭去廳長職務,仍為省府委員。
趙開瑞:
趙開瑞,廣西靖西縣新靖鎮舊州街人,歌手,名木偶戲師。
青年時愛唱木偶戲和山歌,頗有才藝,開口成歌。當兵回家後遂操起木偶戲。其才藝不凡,聲音洪亮,外鄉鎮都請他去演唱,甚至越南的高平、茶靈等地也請他去演唱。解放後仍唱木偶戲,1956年以後轉搞壯劇、山歌創作,先後在縣、公社壯劇團、文工團任創作員,他編的壯劇《天鵝寶蛋》 曾流傳到越南北部地區,民歌《右江兩岸紅花開》於1958年在《廣西詩集》發表,根據民間傳說改編的《夥俚的故事》劇和曲藝末倫《倆老笑山河》在1956年百色地區群眾文藝會演獲節目獎。創作的民歌《金色太陽在北京》曾在1956年上海人民廣播電臺廣播後灌制錄音帶。1960年廣西歌舞團聘趙開瑞到南寧協搞創作一年,創作的《鵝泉河畔》詩歌於1973年在廣西日報發表。
卓錦湖:
卓錦湖,壯族,字贏洲,靖西縣新靖鎮民權街人。有長者之風,生性勇敢剛毅,前清南寧講武堂畢業, 在清軍任過外委、哨官、補用守備、幫統、隊官、管帶。民國後任營長、副司令、旅長、司令、縣團務總局長、廣西省顧問、專區保安協進會副主任等職。與舊桂系陸榮廷是郎舅關係。解放後曾任縣軍政委員會委員、縣清案委員會委員、縣人民政府參事、縣各界人民代表大會特邀代表、副主席、第一至第五屆縣人民代表、委員、廣西省第四屆政協委員。
張丙朝:
張丙朝,壯族,字協寅,廣西靖西縣新靖鎮舊州街人。
清光緒二十三年(1897)參加童生試,以優異成績取得生員(秀才)入邑庠學,光緒三十一年(1905)考選官費留學日本弘文速成師範,惜因經濟不足,於光緒三十二年(1906)六月未畢業就先回籍,與曾彥首創縣兩等小學,任勸學所外董事兼教員。民國元年(1912)被選為廣西省臨時參議會議員。民國3年(1914)靖西縣立中學成立,歷任文史教員、校長。民國24年(1935)調省參加編修史志。民國28年(1939)當選為縣臨時參議會副議長,換屆後聘為省立靖西中學文史教師直至終年。
曾汝璟:
曾汝璟,壯族,字慕宋,廣西靖西縣新靖鎮人民街人。
在日本留學時馬君武、鄧家彥介紹,謁見孫中山,參加同盟會。曾氏精通代數、三角、幾何乃至微分積分。光緒二十九年(1903)12月由地方公費送到日本法政大學留學。光緒三十二年(1906)12月,他學成歸國,接任勸學所所長,積極推行全縣新學,首創捐資興學,自己解囊捐贈光銀500元,地方人士響應解囊,用於添置教學儀器,還辦幼稚園,使靖西教育被譽為「邊疆標範」極得兵備巡道莊蘊寬的嘉許,聘為龍州邊防政法學堂監督兼總教習。
時孫中山先生領導的鎮南關革命軍起,曾氏秘密策動邊防統領陸榮廷響應,不幸事洩,為邊防督辦龍濟光所忌並有所圖,乃託病旋裡,龍暗遣人監視,曾恐累及家人,吞金自盡,時年38歲。
瓦氏夫人:
瓦氏夫人,本姓岑,名花,壯族,歸順直隸州(廣西靖西縣新靖鎮舊州村 )人,土官岑璋之女,明代抗倭女英雄。為保國安民立下了戰功,被明嘉靖皇帝封為二品夫人。
按照壯族土司時代官族與官族通婚以及壯族婚姻不避同姓的習俗,嫁給田州(今廣西田陽縣)土官岑猛為妻,改稱為「瓦氏」。明嘉靖六年(1527年),田州土官岑猛被指控叛亂,遭朝廷討伐,與其子岑邦彥戰敗而亡。岑猛與其子死後由孫子岑芝承襲田州土官。因岑芝年紀尚幼,瓦氏夫人主政代理知州事。瓦氏夫人在職期間,克己礪志,善理州政,安定了社會秩序。同時積極發展農業生產,建義學,興教育,在各方面均有所成就,人民得以安居樂業,贏得了百姓的愛戴和擁護。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岑芝被朝廷徵調到海南島鎮壓黎族起義,戰死於海南。於是,瓦氏夫人又負擔起撫育岑芝之子岑大壽、岑大祿的責任,繼續掌管州內一切政務,政績依舊斐然。
她的抗倭愛國精神,永遠值得中國人民緬懷和紀念。有瓦氏夫人墓、紀念館、練兵臺、廟宇等可供參觀遊覽與憑弔。
當然,靖西還有很多歷史名人,你還知道哪些靖西歷史名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