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色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有「官屠」之稱!

2020-12-23 萌貨說文史

百色,是廣西壯族自治區下轄地級市,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西部。

這裡的通靈大峽谷絕壁千仞,幽幽深邃,巨型鐘乳石高崖倒懸,古樹老藤遮天蔽日,神秘莫測的洞穴、深潭星羅棋布。水簾洞、地下河及氣象萬千的瀑布,河澗曲回,流水潺潺,滿谷青翠欲滴。原本是一個盲谷,由於地殼運動的影響,天行地運,形成一個大天坑,四周懸崖峻峭,氣勢壯觀。這裡不僅歷史悠久,風景優美,這裡還誕生了很多歷史名人!

梁宗岱:

梁宗岱,廣東新會人,1903年出生於廣西百色。1917年考入廣州培正中學。1923年被保送入嶺南大學文科。1924年踏上他嚮往已久的法蘭西土地。留法期間,結識了法國象徵派詩歌大師保爾瓦雷裡,並將其詩作譯成中文,寄回國內刊在《小說月報》上,使法國大詩人的精品首次與中國讀者見面,此後又前往瑞士、德國學習。1941年~1944年受聘復旦大學外國文學系主任,並躋身於著名教授、學者行列。1970年中山大學外語系併入廣州外國語學院,他隨外語系轉入廣外,任法語教授。1983年11月6日辭世。

黃新友:

黃新友,廣西百色人,壯族,原名鄧新友。1929年參加百色起義,193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七軍第十九師五十五團排長,紅三軍團司令部作戰參謀,北上先遣支隊司令部作戰參謀,紅軍前敵總指揮部作戰股股長。參加了長徵。

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一二九師三八五旅七七一團參謀長,師教育科科長,一一五師三四四旅司令部作戰科股長,六八八團參謀長、團長,一二九師新編第一旅副旅長,太行軍區第四軍分區司令員,第八軍分區司令員。

解放戰爭時期,任太行軍區副司令員兼第四軍分區司令員,晉冀魯豫軍區第九縱隊副司令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部軍事交通部副部長,河南省軍區副司令員。

馬濟:

馬濟,字慎堂,回族,一八八八年(清光緒十四年)出生於廣西省百色縣(今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城關鎮。其先人原籍陝西省扶風縣,清嘉慶年間因事充軍至廣西,遂落籍百色。一九二七年四月十七日,死於大青山,時年三十九歲。

儂智高:

儂智高,安德州(今廣西百色靖西縣安德鎮)人。北宋中期廣源州少數民族首領,儻猶知州儂全福的兒子。

慶曆元年(1041年),不堪忍受交趾國的欺壓盤剝,歸附宋朝得不到收納,自行建立「南天國」,號稱仁惠皇帝,年號「景瑞」。皇佑四年(1052年)四月,攻破邕州,建立「大南國」,年號「啟歷」。皇祐五年,受到名將狄青討伐,兵敗於崑崙山之戰,流亡大理。

岑毓英:

岑毓英,字彥卿,號匡國,廣西百色西林人,中國清末大臣。

岑毓英早年參加鎮壓金田起義,成功談判回民軍,後來率軍鎮壓杜文秀起義軍和苗民軍陶新春和陶三春部,參加中法戰爭抗法援越,後撤軍回國,曾會勘邊界。

岑毓英先後署理宜良縣、澄江府。後遷雲南布政使、雲南巡撫、貴州巡撫、雲貴總督。1889年6月6日,岑毓英病逝於昆明,清廷追贈他為太子太傅,諡「襄勤」。

瓦氏夫人:

瓦氏夫人,本姓岑,名花,壯族,歸順直隸州(廣西百色市靖西縣舊州村 )人,土官岑璋之女,明代抗倭女英雄。為保國安民立下了戰功,被明嘉靖皇帝封為二品夫人。

按照壯族土司時代官族與官族通婚以及壯族婚姻不避同姓的習俗,嫁給田州(今廣西田陽縣)土官岑猛為妻,改稱為「瓦氏」。明嘉靖六年(1527年),田州土官岑猛被指控叛亂,遭朝廷討伐,與其子岑邦彥戰敗而亡。岑猛與其子死後由孫子岑芝承襲田州土官。因岑芝年紀尚幼,瓦氏夫人主政代理知州事。瓦氏夫人在職期間,克己礪志,善理州政,安定了社會秩序。同時積極發展農業生產,建義學,興教育,在各方面均有所成就,人民得以安居樂業,贏得了百姓的愛戴和擁護。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岑芝被朝廷徵調到海南島鎮壓黎族起義,戰死於海南。於是,瓦氏夫人又負擔起撫育岑芝之子岑大壽、岑大祿的責任,繼續掌管州內一切政務,政績依舊斐然。

她的抗倭愛國精神,永遠值得中國人民緬懷和紀念。有瓦氏夫人墓、紀念館、練兵臺、廟宇等可供參觀遊覽與憑弔。

覃修綱:

覃修綱 ,字省三,壯族,廣西百色西林縣人。因作戰勇敢、戰績卓著而被賜「勤勇巴圖魯」、更勇號曰「隆武巴圖魯」勇號,賞穿黃馬甲。曾任三品參將、河口總兵、開化鎮總兵、普洱總兵等職,去職後落籍文山。覃捐廉建蓋五夫子祠,捐助建設三元洞和虛靈洞,於三元洞觀廳留下「盤水文山閒管領,和風甘雨慶昇平」對聯。覃故後,朝廷宣付史館立傳,賜祭葬,誥封建威將軍。

岑春蓂:

岑春蓂,廣西百色西林人。字堯階,又字瑞陶,號馥莊。清末大臣岑毓英之子,岑春煊之弟。蔭生出身。

宣統二年(1910年)三月,長沙搶米風潮爆發,湖南巡撫岑春蓂對要求平價售米的饑民採取高壓手段,命令軍隊開槍掃射,殺死居民20餘人。後被革職,「交部議處」。民國後隱居不出。

岑天保:

岑天保,字表立,廣西德保縣人,鎮安土府第十世任官。元至正十五年(1355),其父岑察空死。至正十六年(1356),由岑天保承襲鎮安路總管,三月,元朝廷授予冠帶。

後人將響泉山改為天保山。並在縣城東街及其墓側(天保山)建祠,名岑公祠(今德保縣的天保廟),建成有頭門三間,正廳三間,兩廊各三間,還建有照壁、圍牆。

龍登連:

龍登連,彝族,今廣西隆林縣德峨鄉阿稿寨人。在嘉慶二年(1797年),因官府賦稅沉重,與其子龍朝鳳率領廣西隆林各族人民起義反清。

由於起義軍的英勇抗擊,清軍無法攻下那地、阿稿。經過1個多月的拉鋸戰,起義軍消耗很大,清軍不斷增援,到六月二十五日,清軍繞道,從阿稿背後採取夜擊,佔住阿稿的尤家營房。龍家父子潛逃。清兵殘酷鎮壓,四處搜捕,族侄龍起鳳叛變,出賣龍登連和龍朝鳳父子,引誘龍登連父子出山後逮捕,送至清兵營,清軍將龍登連父子及其家屬全部送往京師斬殺。

冼恆漢:

冼恆漢,廣西百色田陽人,壯族。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政治工作者,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將領。「文革」中,主政甘肅省,搞派性鬥爭,對甘肅的混亂局面負有責任,一九七七年被免職,隔離審查,後被撤銷黨內外一切職務。其正確的對原甘肅省委書記張仲良在大躍進時期所犯錯誤的平反持否定意見。中篇小說《飛天》(劉克著,發表於《十月》1979年)中「謝政委」的原型。

王斐章:

王斐章,壯族,廣西百色隆林縣新州鎮人。

宣統元年(1909年),王斐章在貴州冊亨縣板壩屯,與同盟會工作人員盧燾相遇,接受同盟會的革命思想,與盧商定回西隆暗中組織力量,同去貴州起事。王斐章從板壩回來後,以組織哥老會為號召,從事革命活動。王斐章自稱大哥。手下有「四大金剛」:舊州的李亞臘、祥播的黃小歸、者保的楊朝漢、革步的王世榮。從東到西沿河邊一帶的鄉村,都屬於他的勢力範圍,並與雲貴鄰近各幫聯絡。王斐章打算帶領同事去貴州跟隨盧燾幹革命,但板壩一別失去了聯絡。盧燾不知在何處。於是以王斐章家為指揮部,開展打擊各級地主豪紳的活動。

黃惠良:

黃惠良,壯族,廣西百色平治縣(今屬平果縣)人。1927年在果德(今屬平果)參加農民赤衛軍。1929年參加百色起義。193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115師團組織股長、旅組織科長、團政治部主任、旅政治部主任、團政委、軍政治部主任、師政委等。建國後,任東北軍區後勤運輸部政委、遼寧省軍區副政委、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協副主席等。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1975年在南寧市病逝。

岑春煊:

岑春煊,中國近代史上著名政治人物。字雲階,號炯堂老人,曾用名雲靄、春澤,廣西百色西林人。雲貴總督岑毓英之子,1885年考取舉人,以恩蔭入仕。甲午中日戰爭時前赴戰場,1898年因力主變法維新而得光緒帝青睞,提拔為廣東布政使,1899年調甘肅布政使。

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爆發,岑春煊率軍至北京「勤王」,並護送慈禧太后和光緒帝至西安,因功擢陝西巡撫,次年任山西巡撫,創辦山西大學堂。後署理四川總督,旋署兩廣總督,任內積極推行新政,大舉懲辦貪官,有「官屠」之稱,與直隸總督袁世凱並稱「南岑北袁」。1907年入京任郵傳部尚書,與軍機大臣瞿鴻禨等發起「丁未政潮」,反被慶親王奕劻、袁世凱一派彈劾而罷官,遂以養病為名,寄居上海。

當然,百色還有很多歷史名人,你還知道哪些百色歷史名人呢?

相關焦點

  • 瑞安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有「南戲之祖」之稱!
    這裡不僅歷史悠久,這裡還誕生了很多歷史名人!孫衣言:孫衣言,清代官吏、學者、藏書家。字紹聞,號琴西,晚號遁披,齋名遜學,浙江瑞安人 。道光三十年進士。授編修,光緒間,官至太僕寺卿,尋以疾乞歸。生平努力搜輯鄉邦文獻,刻《永嘉叢書》,築「玉海樓」以藏書。有《遜學齋詩文鈔》。孫希旦:孫希旦,字紹周,號敬軒,浙江瑞安碧山桐田人。
  • 應城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有「百戰將軍」之稱!
    這裡不僅歷史悠久,這裡還誕生了很多歷史名人!蔣作賓:蔣作賓,字雨巖,湖北應城人。著名的國民革命軍陸軍一級上將、外交官。1902年考入武昌文普通中學堂。1905年官費留學日本東京成城學校,加入同盟會。1907年畢業回國任保定速成學校教習。1909年調任陸軍部軍衡司科長、旋升司長。
  • 宣城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把天花治好了!
    宣城,簡稱宣,古稱宛陵、宣州,是安徽省地級市。宣城地處江南,自古便有「南宣北合」一說,自西漢設郡以來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境內有文房四寶文化、徽文化、詩歌文化、民俗文化、飲食文化、宗教文化、宗氏文化並存共榮,素有「宣城自古詩人地」、「上江人文之盛首宣城」之稱。
  • 漢川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有「天下第七、湖北第一」之稱!
    這裡不僅歷史悠久,風景優美,這裡還誕生了很多歷史名人!何羽道:何羽道,原名金榜,學號遠耀。後改名羽道,號翼人。光緒八年六月初八日(1882年7月22日),生於湖北省漢川縣南河渡藍家嶺(今屬漢川市南河區姜嶺鄉)。世居何家畈北頭,家世艱難,祖父屢受土豪劣紳欺壓,終被迫遷居藍家嶺。
  • 泉州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江南第一清官」、「青天」之稱!
    這裡有「泉南佛國」、「閩南蓬萊」之名,一些宗教既在泉州建造了大量宗教活動場所,還造就了許多著名的宗教人士和專家學者,不少高僧、高道受到朝廷的榮譽封號,許多著作成為珍貴的宗教典籍。同時,又留有大量勝跡、文物,成為重要的旅遊資源和珍貴的學術研究資料。這裡不僅歷史文化悠久,這裡還誕生了很多名人!歐陽詹:歐陽詹,字行周,泉州晉江(今晉江池店潘湖村歐厝)人。
  • 靖西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明朝抗倭女英雄!
    這裡以奇峰異洞、四季如春的自然風光聞名遐邇,又有山水「小桂林」之譽,是旅遊、度假和避暑的理想勝地。這裡的靖西壯族博物館坐落在靖西縣城內,是我國唯一以陳列壯族文物為主的專業博物館,是壯族社會歷史、民族民俗文化的縮影,也是壯族文物收藏、展示,壯族歷史考古、研究和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不可多得的地方。這裡不僅歷史悠久,這裡還誕生了很多歷史名人!
  • 信陽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春秋四大美女之一!
    這裡山清水秀,氣候宜人,有「江南北國、北國江南」之美譽,有著豫風楚韻的地域文化,楚文化與中原文化在這裡交融,形成了信陽獨特的人文環境。這裡是孔子周遊列國的終點,春秋時孫武在此練兵並南下攻入楚都,南朝時梁武帝蕭衍發跡於此,這裡的信陽毛尖聞名遐邇,被譽為山水茶都、中國毛尖之都。這裡不僅風景優美,歷史悠久,這裡還誕生了很多名人!
  • 太倉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明四家」之一!
    這裡的沙溪古鎮位於太倉市中部,是一座有著1300多年歷史的江南水鄉古鎮。沙溪古鎮區內保存著明清臨水建築和漫長的古街,古老的小巷,古樸的古橋及歷史文化名人故居。這裡不僅歷史悠久,這裡還誕生了很多歷史名人!徐上瀛:徐上瀛,別名青山,號石泛山人,江蘇婁東(太倉)人。明末著名琴家。虞山琴派代表人物。
  • 重慶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愛國民族女英雄!
    其學術思想和文學創作,別開生面,卓然成家,《易》學成就更是獨樹一幟,時稱「絕學」,「孔子以來未曾有」,對後世影響至深,研究者遍及海內外。劉伯承:劉伯承,原名劉明昭,曾用名劉伯堅,重慶市開州人。毛澤東評他是「中國近代史上萬萬不可忘記的人」;蔣介石稱他「作孚兄」、「民族英雄」;馮玉祥誇他是「最愛國的,也是最有作為的人」。 巴蔓子:巴蔓子為古巴國忠州(今重慶市忠縣)人,是東周末期(約戰國中期)的巴國將軍。
  • 德陽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特級英雄」、民族英雄!
    這裡不僅歷史悠久,這裡還誕生了很多名人!高節:高節,字公秉,號竹亭,別好大鶴,四川羅江縣人 。明嘉靖十一年(1532)林大欽榜進士第三人。授翰林院編修。高節與其兄高簡、弟高第俱以文章馳名,人稱「三高」。嘉靖二十三年(1544),高節出任會試同考官。被捲入科場作弊案,發配充軍。
  • 馬姓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南楚開國皇帝!
    馬姓不僅歷史悠久,還出現了很多歷史名人!馬援:馬援,字文淵,扶風郡茂陵縣。西漢末年至東漢初年著名軍事家,東漢開國功臣之一。新朝末年,馬援投靠隴右軍閥隗囂麾下,甚得其器重。後歸順光武帝劉秀,為劉秀統一天下立下了赫赫戰功。
  • 中國·百色 ◇ 裔兆宏:新百色之戰
    百色,是鄧小平等革命先輩曾經戰鬥過的地方,是一方灑滿烈士鮮血的熱土,更是一座英雄的紅色之城。百色起義91年,熱血續寫歷史,信念啟迪未來。然而,由於自然、地理、歷史等原因,百色的社會經濟發展水平一直比較落後。
  • 金華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黃大仙!
    這裡不僅歷史悠久,這裡還誕生了很多名人!駱賓王:駱賓王,字觀光,婺州義烏(今浙江義烏市)人。唐代詩人。出身寒微,少有才名。永徽年間,成為道王李元慶府屬,任武功主簿,遷長安主簿。儀鳳三年(678),入為侍御史,因事下獄,遇赦而出。調露二年(680),除臨海丞,坐事辭官。光宅元年(684),跟隨徐敬業起兵討伐武則天時,撰寫《為徐敬業討武曌檄》。
  • 曲阜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建安七子」之一!
    清代劇作家,《桃花扇》的作者孔尚任更是對石門山情有獨鍾,達到了「即之不能離,離之不能忘」的痴迷程度,疊石結廬,兩度隱居石門山。這裡不僅歷史悠久,這裡還誕生了很多歷史名人!主要作品有: 傳奇劇《桃花扇》《小忽雷傳奇》(與顧彩合作)、雜劇《大忽雷》等。桂馥:桂馥,字未谷,一字東卉,號雩門,別號蕭然山外史,桂馥晚稱老苔,一號瀆井,又自刻印曰瀆井復民。山東曲阜人。清代書法家,訓詁學家、篆刻家。
  • 運城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中國古代四大女名醫之首!
    始建於清道光年間,坐落在萬榮縣閆景村,與喬家大院、王家大院並稱為「晉商三蒂蓮」,素有「喬家看名,王家看院,李家看善」之說。這裡的鸛雀樓,又名鸛鵲樓,因時有鸛雀棲其上而得名,位於山西省永濟市蒲州古城西面的黃河東岸。始建於北周 ,由於樓體壯觀,結構奇巧,加之周圍風景秀麗,唐宋之際文人學士登樓賞景留下許多不朽詩篇,以王之渙《登鸛雀樓》最負盛名。這裡不僅歷史悠久,這裡還誕生了很多歷史名人!
  • 冷水江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中國第一位女兵作家!
    相傳明萬曆年間,新化縣城郊有一對年青男女,男的叫波兒,與財主女兒月香相愛。月香父親嫌波兒是貧苦漁民,不同意女兒婚事,兩人遂私奔至神仙洞,結成夫妻,生一兒一女。13年後,新化遭逢大旱,三月無雨,月香父親與地方鄉紳隨知縣往神仙洞求雨,巧遇失蹤13年的女兒月香。月香父親覺得女兒與人「淫奔」有辱門庭,遂遷怒于波兒,當即向知縣狀告波兒「拐帶」人口,要求嚴辦。
  • 鄒城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江夏八俊之一!
    這裡的嶧山雖然山不高,但卻集泰山之雄、黃山之奇、華山之險於一身,形成了獨具一格的自然之秀美,早在秦漢時期就著稱於世。素有"岱南奇觀"、"鄒魯秀靈"、「天下第一奇山」、齊魯名山歸岱嶧美譽。是中國古代的九大歷史文化名山之一。
  • 營口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清朝唯一的漢族公主!
    這裡的望兒山位於營口市熊嶽鎮東兩公裡處,建於明末清初,遠看如一位母親佇立山頭日夜守望大海,盼望遠方的兒子歸來,其修建的慈母館是我國唯一的母親紀念館。這裡的白沙灣位於營口市南部仙人島新區的白沙灣海濱公園境內,以海域風光為主,被譽為「遼東第一灘」,並且盛產白沙灣仙桃,故又被譽為「東北第一桃鄉」。這裡不僅歷史悠久,風景優美,這裡還誕生了很多歷史名人!
  • 晉州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北地三才子」之一!
    這裡的晉州鴨梨除了栽培歷史悠久、梨果面積較大外,梨果品質也堪稱一絕,果實呈倒卵圓形,因其果梗部狀似鴨頭而得名。其質量優良,色澤金黃,皮質如玉,果肉細膩,酸甜可口,清香多汁,素有「落地酥碎,嚼後無渣」之美譽,具有清肺、化痰、潤燥、利便之功效,對咳喘病、高血壓等病症有輔助治療作用,享有盛名,號稱「三大果霸」之一。這裡不僅歷史悠久,這裡還誕生了很多歷史名人!
  • 海寧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中國武俠小說四大宗師之一!
    海寧之名,始見於南朝陳武帝永定二年(558年),寓「海洪寧靜」之意,以燈文化、潮文化、名人文化最具地方特色。這裡的海寧潮因其潮高、多變、兇猛、驚險而飲譽海內外,白居易、李白、蘇東坡等為之留下了千餘首詠潮詩詞,乾隆曾四次到鹽官觀潮,孫中山、毛澤東等一代偉人也曾來海寧觀潮。北宋詩人潘閬的《酒泉子》中寫道:長憶觀潮,滿郭人爭江上望。來疑滄海盡成空,萬面鼓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