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華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黃大仙!

2021-01-11 萌貨說文史

金華,古稱婺州,浙江省地級市,自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年)建縣,因其「地處金星與婺女兩星爭華之處」得名金華。

這裡的各處古蹟遺址如顆顆明珠,點綴於八婺大地。太平天國侍王府、宋代名剎天寧寺、八詠樓、五峰書院等勝跡及諸葛八卦村、俞源太極村等神秘村落以及東陽盧宅等令遊客流連忘返;這裡有著東方好萊塢的橫店影視城也已成為廣大影視工作者和遊客心中的福地。這裡不僅歷史悠久,這裡還誕生了很多名人!

駱賓王:

駱賓王,字觀光,婺州義烏(今浙江義烏市)人。唐代詩人。

出身寒微,少有才名。永徽年間,成為道王李元慶府屬,任武功主簿,遷長安主簿。儀鳳三年(678),入為侍御史,因事下獄,遇赦而出。調露二年(680),除臨海丞,坐事辭官。光宅元年(684),跟隨徐敬業起兵討伐武則天時,撰寫《為徐敬業討武曌檄》。徐敬業敗亡後,下落不明,或說被亂軍所殺,或說遁入了空門。

駱賓王與王勃、楊炯、盧照鄰合稱「初唐四傑」。詩作辭採華膽,格律謹嚴。長篇如《帝京篇》,五七言參差轉換,諷時與自傷兼而有之;小詩如《於易水送人》,二十字中,悲涼慷慨,餘情不絕。有《駱賓王文集》遺世。

宋濂:

宋濂,初名壽,字景濂,號潛溪,別號龍門子、玄真遁叟等,漢族。祖籍金華潛溪(今浙江義烏),後遷居金華浦江(今浙江浦江)。元末明初著名政治家、文學家、史學家、思想家,與高啟、劉基並稱為「明初詩文三大家」,又與章溢、劉基、葉琛並稱為「浙東四先生」。被明太祖朱元璋譽為「開國文臣之首」,學者稱其為太史公、宋龍門。

宋濂自幼多病,且家境貧寒,但他聰敏好學,號稱「神童」。曾受業於聞人夢吉、吳萊、柳貫、黃溍等人。元末辭朝廷徵命,修道著書。明初時受朱元璋禮聘,被尊為「五經」師,為太子朱標講經。洪武二年(1369年),奉命主修《元史》。累官至翰林學士承旨、知制誥,時朝廷禮儀多為其制定。洪武十年(1377年)以年老辭官還鄉,後因長孫宋慎牽連胡惟庸案而被流放茂州,途中於夔州病逝,年七十二。明武宗時追諡「文憲」,故稱「宋文憲」。

貫休:

貫休,俗姓姜,字德隱,婺州蘭溪(今浙江蘭谿市遊埠鎮仰天田)人。唐末五代前蜀畫僧、詩僧。

七歲出家和安寺,日讀經書千字,過目不忘。唐天復間入蜀,被前蜀主王建封為「禪月大師」,賜以紫衣。

貫休能詩,詩名高節,宇內鹹知。嘗有句云:「一瓶一缽垂垂老,萬水千山得得來,」時稱「得得和尚」。有《禪月集》存世。亦擅繪畫,尤其所畫羅漢,更是狀貌古野,絕俗超群,筆法堅勁,人物粗眉大眼,豐頰高鼻,形象誇張,所謂「梵相」。在中國繪畫史上,有著很高的聲譽。存世《十六羅漢圖》,為其代表作。

舒元輿:

舒元輿(791年-835年),字升遠,唐東陽郡(今浙江金華)蘭溪純孝鄉人。其先祖曾任東陽郡守,祖父舒縝,授蘭溪醫學學訓導、學正,父敬之,母薛氏,其為長子。唐元和八年(813)進士,初仕即以幹練知名。曾任刑、兵兩部侍郎,蘭溪歷史上第一位官至宰相的人,擅文敢諫,著有《舒元輿集》等,與白居易互為唱和,有作品被收錄於《全唐詩》。

其弟舒元褒、舒元肱、舒元迥皆第進士。宰相裴度薦元輿為興元書記,作文以檄豪健聞名。當時宦官專權,故作《養狸述》一文。拜監察御史,遷刑部員外郎,改著作郎。文宗時,官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宰相)。因與李訓、鄭注謀誅宦官,事機不密,於「甘露之變」中被腰斬。其五子普聞變攜帶家眷逃入叢林,後隱姓埋名。唐宣宗時期平反加封顯號——乘仙公,後裔將其遺骨移葬到蘭溪白露山惠安寺側。

舒元輿曾作《牡丹賦》。唐文宗賞牡丹時,吟誦其中詞句,為舒元輿的殺身成仁落淚哀悼。值得一提的是廣為傳誦的「寶劍鋒從磨礪出」出自其勉勵弟弟不要因生活所困而忘記砥礪品行節操的《貽諸弟砥石命》一文。

陳亮:

陳亮,原名汝能,字同甫,號龍川,學者稱為龍川先生。婺州永康(今屬浙江)人。南宋思想家、文學家。

陳亮「為人才氣超邁,喜談兵,議論風生,下筆數千言立就」。宋孝宗時,被婺州以解頭薦,因上《中興五論》,奏入不報。淳熙五年(1178年),詣闕上書論國事。後曾兩次被誣入獄。宋光宗紹熙四年(1193年)狀元及第,授籤書建康府判官公事,未及至官而逝,年五十二。宋理宗時,追諡「文毅」。

陳亮所作政論氣勢縱橫,詞作風格豪邁,有《龍川文集》、《龍川詞》傳世。

魯元公主:

魯元公主,名劉樂。漢高祖劉邦和皇后呂雉獨女,西漢第一位公主。嫁趙王張敖為妻後,險因匈奴冒頓來犯時劉敬的建議被指和親,後因呂后不願而娶家人子代之。生子張偃,其夫張敖賜諡為魯元王,故魯元公主又稱魯元太后;與張敖有個女兒張嫣,呂后為鞏固勢力,借「親上加親」之名將其嫁給魯元公主弟弟漢惠帝劉盈。《史記正義》中提到魯元公主墓在鹹陽西北二十五裡。

艾青:

艾青,原名蔣正涵,字養源,號海澄。曾用筆名莪加、克阿、林壁等。出生於浙江金華,現當代文學家、詩人。

1928年中學畢業後考入國立杭州西湖藝術院。1933年第一次用筆名發表長詩《大堰河——我的保姆》。1932年在上海加入中國左翼美術家聯盟,從事革命文藝活動。1935年,出版了第一本詩集《大堰河》。1957年被錯劃為右派。曾赴黑龍江、新疆生活和勞動,創作中斷了二十餘年。1979年平反後,任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國際筆會中心副會長等職。1985年獲法國文學藝術最高勳章。艾青被認為是中國現代詩的代表詩人之一。主要作品有《大堰河——我的保姆》《艾青詩選》。

湯恩伯:

湯恩伯,字克勤,浙江武義人。中華民國陸軍二級上將,黃埔系骨幹將領。

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後,指揮部隊在南口地區抗擊日軍進攻,重創敵軍,擔任中國國民革命軍第20軍軍團長。1938年3月,率部參加臺兒莊會戰。6月,任國民革命軍第31軍總司令,先後參加武漢會戰、隨棗會戰。1942年,任抗日戰爭第一戰區副司令長官兼魯蘇皖豫邊區總司令。1944年4月,參加豫湘桂戰役中,所部潰敗,受撤職留任處分。解放戰爭之後,退守臺灣,任臺北總統府戰略顧問。1953年,任駐日本軍事代表團團長,數月以後免職,經過友人協助,遷居日本東京。

宗澤:

宗澤,字汝霖,漢族,浙東烏傷(今浙江義烏)人,宋朝名將。是北宋、南宋之交在抗金鬥爭中湧現出來的傑出政治家、軍事家,我國歷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

元祐六年(1091年)進士。元祐八年(1093年),任大名府館陶縣縣尉。任滿,先後在衢州龍遊、萊州膠水、晉州趙城、萊州掖縣擔任縣令。政和五年(1115年),升登州通判。宣和元年(1119年),因事被貶提舉鴻慶宮,遂上表引退。靖康元年(1126年),臨危受命,出任磁州知州。宗澤為人剛直豪爽,沉毅知兵。到任後,積極修復城牆,整治兵器,招募義兵,廣集糧餉。不久,受封河北義兵都總管,率軍擊退來犯的金兵。同年11月,金兵再次包圍開封,欽宗任康王趙構為兵馬大元帥,宗澤為副師。宗澤率軍趨李固渡,途中遇敵,大破之。次年正月,率軍至開德,與敵十三戰皆勝。

建炎元年六月,任東京留守,知開封府,招集王善、楊進等義軍協助防守,又聯絡兩河「八字軍」等部協同抗金,並任用嶽飛等人為將,屢敗金兵。金人畏憚宗澤,都稱他為「宗爺爺」。宗澤在任東京留守期間,曾二十多次上書高宗趙構,力主還都東京,並制定了收復中原的方略,均未被採納。他因壯志難酬,憂憤成疾,臨終三呼「過河」而卒。死後追贈觀文殿學士、通議大夫,諡號忠簡。著有《宗忠簡公集》傳世。

黃大仙:

黃初平,後世稱為「黃大仙」,出生於浙江省金華蘭溪黃湓村,一說出生於浙江省金華義烏赤岸。中國民間信仰之一,著名道教神仙。

黃大仙原是當地的一名放羊的牧童,在金華山中修煉得道升仙。宋代敕封為「養素淨正真人」。黃大仙傳說在港澳臺、東南亞等地流傳甚廣。今得道升仙地建有浙江金華黃大仙祖宮,廣州和香港等地建有黃大仙祠。香港亦有為紀念他設立的黃大仙區。

你還知道哪些金華歷史名人呢?

相關焦點

  • 金華山上的古老傳說:黃大仙在此成仙,九天玄女在此煉丹
    金華山位於金華城北部,又叫長山,綿延數百裡,在金華山的南面,有一座山峰拔地而起,稜角分明,周身圓潤,名字叫潛嶽,又叫芙蓉峰。峰下山崗連綿散出,向南二十裡西邊為止,此地就是金華府城。關於這座金華名山,歷史上有著許多傳說故事,流傳已久。
  • 黃大仙站附近有個黃大仙祠,有著百萬信徒
    該建築被列作香港一級歷史建築,同時是香港第一家獲香港政府批准舉辦道教儀式婚禮及籤髮結婚證書的道教廟宇。香港人在黃大仙祠中供奉的黃大仙有什麼來頭?他原名是什麼?又是哪裡人呢?這個傳說的故事大意為:黃初平少年時在浙江金華山放羊,於15歲得道士指引,到赤松山金華洞內石室修仙。其兄黃初起四處尋找初平,都沒結果。40多年後卻在一位善卜的道士指示下,在金華洞內找到黃初平。初起追問當年羊群下落,初平就叫他往東面的山頭處找。初起四處找不到羊,初平就走到山頭大聲呼喚。眼前的白石竟然應聲昂首而起變成羊群。
  • 黃大仙與道教的不解之緣
    初春之際,金華的天氣是格外的好,蔚藍的天空,清新的空氣,仿佛這裡的花草樹木,一切都是那麼的純淨。今天是金華之行的第二天,雖然來到這裡時間非常短暫,但是已經讓我深深地喜歡上了這裡。金華不但擁有秀麗的自然風景,還擁有厚重的佛教與道教文化。
  • 香港人為何信奉黃大仙?還有個「黃大仙區」
    關於黃大仙來歷現今有四種說法:金華黃初平說、東莞黃野人說、下邢藍石公說、傳說中神農時的雨師。其中以金華黃初平說最為可信。據《金華府志》 載:東晉皇初平,丹溪人(今浙江省蘭溪縣黃湓村)。牧羊遇道士,將至金華山石室中,兄初起尋之四十餘年,一日逢道士,引入山相見,「後還鄉,其族盡亡,乃去。初平別號赤松子云。」
  • 香港有黃大仙祠
    香港有個地鐵站叫黃大仙。黃大仙站附近有個黃大仙祠。每天黃大仙香火不斷,說起黃大仙,香港不僅無人不知,而且還有著百萬信徒。該建築被列作香港一級歷史建築,同時是香港第一家獲香港政府批准舉辦道教儀式婚禮及籤髮結婚證書的道教廟宇。黃大仙原名叫什麼?是哪裡人?香港人在黃大仙祠中供奉的黃大仙有什麼來頭?他原名是什麼?又是哪裡人呢?
  • 香港的黃大仙,原來大有來頭!
    該建築被列作香港一級歷史建築,同時是香港第一家獲香港政府批准舉辦道教儀式婚禮及籤髮結婚證書的道教廟宇。香港人在黃大仙祠中供奉的黃大仙有什麼來頭?他原名是什麼?又是哪裡人呢?這個傳說的故事大意為:黃初平少年時在浙江金華山放羊,於15歲得道士指引,到赤松山金華洞內石室修仙。其兄黃初起四處尋找初平,都沒結果。40多年後卻在一位善卜的道士指示下,在金華洞內找到黃初平。初起追問當年羊群下落,初平就叫他往東面的山頭處找。初起四處找不到羊,初平就走到山頭大聲呼喚。眼前的白石竟然應聲昂首而起變成羊群。
  • 你知道黃大仙的起源嗎?來這裡逛一下黃大仙祖宮就都知道了
    接著逛金華的雙龍洞景區。話說從仙瀑洞出來,就中午了,周圍也沒有吃飯的地方,就仙瀑洞門口有個地攤,可以吃盒飯,反正二三十塊錢,湊合吃了一份盒飯,再坐上景區擺渡車,往回走一段,就到了黃大仙景區。整個黃龍洞景區如下圖所示,仙瀑洞在右上角,仙瀑洞的山下是黃大仙祖宮。擺渡車停好車,下車進了上面的牌坊,就算到了黃大仙景區了,路邊是一排小攤,原來這裡可以吃午飯的啊,看來在仙瀑洞吃早了,還是應該到這裡吃飯,稍微好一點兒。一排路邊攤走過去,就看到依山而建的黃大仙祖宮了。
  • 冷水江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中國第一位女兵作家!
    蘇鏡,字自明,冷水江市毛易鎮人。而在這些作家中,她的人生和創作道路是最壯美、最坎坷的一位,也是和中國命運連得最緊密的一位。她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位女兵,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女兵作家。 據不完全統計,謝冰瑩一生出版的小說、散文、遊記、書信等著作達80餘種、近400部、2000多萬字。代表作有《女兵自傳》等,相繼被譯成英、日等10多種語言。
  • 晉州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北地三才子」之一!
    這裡的晉州鴨梨除了栽培歷史悠久、梨果面積較大外,梨果品質也堪稱一絕,果實呈倒卵圓形,因其果梗部狀似鴨頭而得名。其質量優良,色澤金黃,皮質如玉,果肉細膩,酸甜可口,清香多汁,素有「落地酥碎,嚼後無渣」之美譽,具有清肺、化痰、潤燥、利便之功效,對咳喘病、高血壓等病症有輔助治療作用,享有盛名,號稱「三大果霸」之一。這裡不僅歷史悠久,這裡還誕生了很多歷史名人!
  • 洪江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中國現代戲劇批評之父!
    這裡不僅歷史悠久,風景優美,這裡還誕生了一些歷史名人!王繼賢:王繼賢,字翰城,洪江黔城長坡村人。幼聰慧,12歲應童子試,曾兩度入長沙嶽麓書院受業,由稟貢生赴京都入國子監。受工部侍郎何凌漢的器重,延至其家授業子孫。不久以便補導援列入任中書科中書,前後達16年。
  • 金華喊你來散心!
    「傻根」們要從不幸的婚姻中走出,那就來足以洗滌你心靈的金華散散心吧!寶強,假如你來金華我要帶你參禪智者寺這座千年歷史名剎朝聖之勝地清晨鐘聲,是靈魂召喚一碗稀飯一盤素菜闡釋生命美好寶強,假如你來金華我要帶你去吃金華酥餅據說首創者竟是「混世魔王」程咬金還在金華開過酥餅店是酥餅行業的祖師如果你喜歡酥餅也想開個連鎖店
  • 信陽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春秋四大美女之一!
    這裡不僅風景優美,歷史悠久,這裡還誕生了很多名人! 孫叔敖:孫叔敖,羋姓,蒍氏,名敖,字孫叔,河南省淮濱縣人。春秋時期楚國令尹。歷史治水名人。距今2600多年前,淮河洪災頻發,孫叔敖主持治水,傾盡家資。
  • 營口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清朝唯一的漢族公主!
    這裡的望兒山位於營口市熊嶽鎮東兩公裡處,建於明末清初,遠看如一位母親佇立山頭日夜守望大海,盼望遠方的兒子歸來,其修建的慈母館是我國唯一的母親紀念館。這裡的白沙灣位於營口市南部仙人島新區的白沙灣海濱公園境內,以海域風光為主,被譽為「遼東第一灘」,並且盛產白沙灣仙桃,故又被譽為「東北第一桃鄉」。這裡不僅歷史悠久,風景優美,這裡還誕生了很多歷史名人!
  • 黃大仙的叱石成羊就在這裡,他在此得道成仙
    赤松就是黃大仙,真源就是黃大仙真正的起源地了,一定要進去看看。走了這幾十級臺階,進去一看,又一塊牌子:金華觀。意思是金華這個地方的道觀。看看牌子。金華觀又叫赤松下宮,俗稱黃大仙觀,是黃大仙得道登真之地。最早建於晉代,宋代政和七年,金華觀以洞天福地重建,有「天下名山「匾額一方懸掛其中,因而遠近聞名。
  • 道教的黃大仙就是黃鼠狼?黃大仙表示:我冤枉啊我!
    黃大仙這個稱號小夥伴們一定都不陌生,(小道小時候甚至還聽長輩講過黃大仙偷雞的故事,現在想來真的一頭問號!)不管是神仙電視劇裡或者是修仙小說中,黃大仙這號人物,也算的上是響噹噹了!所以小道是來為黃大仙正名的,黃大仙才不是什麼黃鼠狼啊喂!今天小道就來給大家講講黃大仙的故事!
  • 香港黃大仙祠vs廣州黃大仙祠,到底大仙「身在何方」?
    第二天,傑拉比站在廣州黃大仙門前等了一個多小時都還沒見阿蒙——你到底去哪了?我在黃大仙等你很久了——我也在黃大仙啊,不見你啊~——黃大仙喔~芳村喔~——什麼?!我在香港黃大仙祠啊!相傳生於328—386年間,原是浙江省金華的一名放羊牧童。後在金華山中修煉得道升仙,宋代敕封為「養素淨正真人」。
  • 黃大仙算命
    黃大仙又叫黃初平,別號「赤松子」。黃大仙是著名道教神仙,出生於浙江省金華蘭溪黃湓村,原是當地的一名放羊的牧童,在金華山中修煉得道升仙。宋代敕封為「養素淨正真人」。在港澳臺,東南亞流傳甚廣。黃大仙算命是什麼?
  • 重慶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愛國民族女英雄!
    這裡不僅吸引了眾多文藝界的名流,這裡也誕生了很多名人!三毛:是秦始皇陵裡大量水銀的主要提供者之一,因其在政治軍事上的特殊地位,與另外一位大商人大牧主烏氏倮被國家當作上賓禮遇。其後,秦始皇強迫六國豪強貴富共12萬戶遷到國都鹹陽,以便於帝國的監視和控制,寡婦清亦在此之列,不久後寡婦清死於鹹陽。
  • 赤松子(黃大仙)
    炎帝的小女兒追隨他學習道法,也成了神仙中人,與他一起隱遁出世。到了高辛氏統治時,他又出來從當雨師布雨,現在天上管布雨的神仙仍是赤松子。 關於赤松子還有一個典故,相傳很久以前有兄弟倆,一天弟弟在天台山放羊,遇到一位道人,道人帶他到石室山,修煉四十年,其間,哥哥四處尋找,後遇見道人,知道了弟弟的去處,兄弟倆重新在天台山相聚,悲喜交加。
  • 吉首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第一代苗族女鼓王!
    這裡的乾州古城歷史源遠流長,具有四千二百多年的歷史,秦漢時期這裡是重要的商埠碼頭,水上交通發達。明清逐漸成為苗疆邊地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中心,歷來是湘西古四鎮之首(乾州、鋪市、裡耶、茶洞)。這裡不僅歷史悠久,這裡還誕生了很多歷史名人!吳鶴:吳鶴,湖南吉首(鎮溪)人,明代苗族儒士、教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