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28 20:5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隨著工業企業復工復產,人口流動逐漸增多,大量的省外人員返工、復工,鼠疫、人禽流感、中東呼吸症候群等傳染病的傳播和輸入風險加大,我們應加強對相關知識的了解,強化自我防護。
1
鼠疫是一種什麼病?
鼠疫是鼠疫桿菌引發的致死性極高的甲類傳染病,鼠疫潛伏期一般為1至6天,個別病例可達8至9天。
2
鼠疫的傳染源有哪些?
(1)鼠疫染疫動物。自然感染鼠疫的動物都可以作為人間鼠疫的傳染源,最主要的傳染源是嚙齒類動物如鼠類、旱獺等。
(2)鼠疫患者。主要是肺鼠疫患者,在疾病早期即具有傳染性。敗血型鼠疫、腺腫發生破潰的腺鼠疫患者等也可作為傳染源。無症狀感染者不具有傳染性。
3
鼠疫可通過哪些途徑傳播給人?
鼠疫主要通過病媒生物傳播、接觸傳播和飛沫傳播。在自然疫源地,跳蚤是傳播鼠疫的主要媒介,寄生在染疫動物的跳蚤感染鼠疫菌後再叮咬人,即可造成人的感染。接觸傳播是指人在宰殺、剝皮及食肉時接觸染疫動物,或接觸鼠疫病人的排洩物、分泌物時,病菌通過皮膚表面傷口或黏膜進入體內而造成感染。此外,肺鼠疫患者呼吸道分泌物中含有大量鼠疫菌,病人在呼吸、咳嗽時釋放出的病菌可以形成飛沫而短時間懸浮於空氣中,此時他人吸入時也可造成感染。
4
鼠疫感染後有哪些臨床表現?
感染鼠疫桿菌以後,臨床可表現為腺鼠疫、肺鼠疫及敗血型鼠疫等類型。其中,腺鼠疫最為常見,通常表現為發熱和局部淋巴結腫大,治癒率高。肺鼠疫常表現為高熱、咳嗽、胸悶、呼吸困難、咳血,由於起病急,病情進展快,如得不到及時治療,病死率高。敗血型鼠疫症狀也較為嚴重,預後較差。
5
如何預防鼠疫?
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是做好各種傳染病包括鼠疫防護最有效的措施。應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如勤洗手,儘量避免去人群擁擠場所,去醫療機構或個人出現發熱、咳嗽等相關症狀時要及時佩戴口罩等。
如果懷疑自己與病例有過接觸,可以進行自我觀察,或向當地疾控部門主動申報,取得專業指導,一旦出現發熱、咳嗽等症狀時應及時就醫。
外出旅遊時儘量減少和野生動物接觸,不去逗玩健康狀況不明的旱獺,做好防蚤叮咬,通過使用驅避劑、減少軀體暴露,避免被蚤叮咬,不私自捕獵、食用野生動物。
來源│平山縣疾控中心
供稿│劉歡 張曉聰
編輯│李巨濤 高鵬展
編審│邢建軍
原標題:《【科普知識】防控輸入性傳染病,我們應該了解什麼?》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