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老家太激動 馬來西亞僑親提前回南安謁祖

2021-03-02 碼頭之家

  碼頭之家關注我喲

☀ 定期推送碼頭咱厝本土文化,碼頭之家微信平臺是海內外碼頭鄉親們茶餘飯後的憩息場所,也是在家生活、在外工作和海外遊子了解家鄉信息的一個重要窗口。

(投稿、爆料、合作加微信:15999820837)

馬來西亞僑親同南安林氏宗親合照(第一排左起第三個為林天賜,第五個為林育興)。 

         海絲商報訊 「如果沒有這麼多熱心人幫忙聯繫,認真對照家譜,恐怕我們一輩子都無法回到祖先曾經生活的地方。」5日,首次踏上故土的林育興和弟弟林天賜難掩內心的激動。    近日,在南安市碼頭鎮仙美村一座祖厝內,林育興等人將祭品小心翼翼地擺放整齊,點上紅燭。接著,點香、燒紙,兄弟倆一起誠心拜謁了祖先。  

        「回來就好,以後可要多聯繫,不要讓下一代斷了聯繫。」堂弟林省明說,當得知堂親要回鄉謁祖時,他也特地從深圳趕回來,為的就是見他們一面。    

        「這次回家,收穫太多了,我看到了長輩跟我們講的祖厝前的池塘、房前屋後的荔枝樹,還認識了這麼多親人。」談起回家鄉的心情,花甲老人林育興不禁熱淚盈眶。    林育興告訴記者,他的爺爺林春來和林夏至是親兄弟,年少時兩人就跟著宗親離開南安,到馬來西亞謀生。此後,兩兄弟在馬來西亞成家,生兒育女,但未曾忘記家鄉的親人。    

        今年7月,幾經周折,他們終於找到了春來和夏至兩兄弟的老家,就是碼頭仙美村一個叫「登科頭」的自然村,並在族譜內找到了相關記載(詳見本報7月21日5版縣域)。   

          「原本計劃9月再帶著全家人回鄉謁祖,但是我和哥哥實在太激動,就先回來了。」林天賜告訴記者,自從和碼頭這邊的親人聯繫上,他失眠了一整夜,隔天就踏上了歸程。    

        林天賜告訴記者,這次回鄉尋根謁祖,除了實現母親的遺願外,也希望把這份情感傳遞給下一代。「為了延續鄉情,接下去我也會帶著下一代一起回家鄉看看,與故鄉保持密切聯繫。」   

         仙美村黨支部書記、南安林氏源流研究會碼頭分會會長林春強告訴記者,將來會把林育興等人修進族譜。    

         林育興告訴記者,之所以這麼執著尋親,不僅是因為「落葉歸根」的情感歸屬,還因為母親生前三番五次的囑咐。「祖先一直教導我們不能忘本,目不識丁的母親堅持讓我們讀華語學校,臨終前更是再三叮囑我們要去尋找自己的根。」    「可惜母親3年前就已去世,不然真想帶著她回到魂牽夢縈、尋覓了近百年的故土。」林天賜遺憾地說。  


相關焦點

  • 南安僑親故事——李家才:刻骨銘心故鄉情
    上一集咱講了愛國華僑蘇用發的故事,今天咱要講南安僑親李家才的故事:刻骨銘心故鄉情。雖然身在異國他鄉,但李溫成故土情深,早在四十年代他的事業剛剛起步的時候,就與旅外鄉親合作創建玉園小學,咱講古欄目的撰稿人傅先生就是讀這間小學的,雖然現在這間小學已經拆並了,但他對這間小學很有感情,特地交代我在這裡向李溫成先生等眾僑親表示萬分的感謝。上世紀七十年代,李溫成捐資玉園村用電設施等,給村民們帶來了光明,結束了「點煤油燈」的歷史。
  • 只喝半杯咖啡的這位南安僑親,卻給家鄉捐資近千萬
    今年70歲的李阿柒每當回憶與李成楓見面會談時,都忍不住激動起來。「他和藹可親,大力支持家鄉建設。只要是對老百姓有益,他也有能力的,他都會去做。」李成楓先生捐建的耕儔幼兒園。上世紀40年代,他參與國光中學的建設;上世紀50年代,得知蓉溪村無任何灌溉水渠,他出資興建2座抽水機站;上世紀70年代,捐資興建南安首臺蓉溪水輪泵站(64型)、糧米加工廠、發電廠;上世紀80年代,捐資建造東溪水壩和溪堤,不但防止了水土流失,還為村民增加幾十畝良田……雖然李成楓樂善好施,捐資近千萬元參與家鄉建設,但是其一生節儉淡泊,從不沾菸酒
  • 馬來西亞黃氏宗親尋「南安埔頭村」一世祖
    ……………………………………………………………………一世祖 名諱生卒不祥,清朝末年從「南安埔頭村」往馬來西亞謀生,與當地人結婚,生有一子 黃有水。在黃有水還年幼時,其父又回中國,從此再也沒有回馬來西亞。黃有水生前有對其兒輩交待:其祖籍地為「中國福建南安埔頭村」,不論何時,一定要前往認祖。因為不知一世祖名諱,回中國後是否有子嗣親脈?身處異國,祖命難違,尋根溯祖,正本清流。欲往祖地尋祖認宗,請「中國福建南安埔頭村」的宗長幫忙查尋一下,將不勝感激。
  • 三兄弟在南安累計捐贈超3億!此時此刻,請允許我賦詩一首點讚
    受父親李光前慈善精神的影響,1991年12月,李成義、李成智、李成偉昆仲和馬來西亞著名實業家、慈善家李成楓先生一起,在南安倡導成立了芙蓉基金會,凝聚了他們對家鄉南安梅山的感情。      「雖未在家鄉成長,但父親對家鄉的深厚情感,已根植於李成義兄弟心中。家鄉發展中有什麼情況向他們反饋,都會盡力解決。」
  • 趕在「聖誕」前 臺灣74名信眾來南安拜「戲神」(圖)
    趕在「聖誕」前 臺灣74名信眾南安拜「戲神」相傳「戲神」真身為羅東人雷海青,被唐肅宗加封「田都大元帥」來自臺灣的謁祖隊伍步行一公裡至坑口宮祭拜田都元帥。海絲商報6月6日訊(記者 蘇明明 李想 文/圖)鞭炮齊鳴、鑼鼓喧天。
  • 南安這位僑親你認識嗎?
    積極從事愛國社團工作,歷任印尼僑團總會工委、南安公會主席、同益社和群益學校副主席。1966年轉返香港發展實業,先後擔任香港福建同鄉會輕工商會副主席、南安公會主席、福建中學董事,中國僑聯委員,福建省政協委員、僑聯委員,泉州市僑聯副主席,華僑大學董事,南安華僑中學董事長等職位。
  • 南安這所小學過百歲生日
    「鬥南小學僑心園」暨黃奕住、黃種波先生銅像揭彩 鬥南小學由愛國僑領黃奕住先生創辦於1920年,由愛國僑親黃種波昆仲繼承發展。 南安市委常委、統戰部部長吳躍達(右),南安市人民政府副市長王昭昭(左)為黃奕住銅像揭彩。
  • 海外鄉親向南安捐贈百萬,日本南安同鄉會送來3.6萬多隻口罩
    4日23時30分許,菲律賓南安商會副秘書長趙世鶴尚未入眠,他向記者傳來一個消息:這次疫情,菲律賓南安同鄉總會、菲律賓南安商會聯合菲律賓鳳山寺董事會,發動廣大旅菲南安同胞倡捐,短短兩天時間,已有28人認捐款項148.1萬元,經本會理事長決定,先撥出100萬元捐給家鄉南安,剩餘轉入救災基金繼續捐獻助力菲律賓和家鄉抗擊疫情
  • 一大波南安舊照片集聚,帶你回到南安的舊時光
    老照片是一座城市的記憶一磚一瓦都記錄著南安的風貌、人情南安撤縣建市以來城市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 今年過年回老家嗎
    今年過年回老家嗎?這個問題已經擺到了我家的議事日程上。因為只有50多天就過年了。我老家在湖南,父親去世多年,雖說70多歲的母親有弟弟一家人照顧,但身體狀況一直不太好。血壓高、慢性腎炎、心腦血管問題等,10多年來一直在服用中藥。去年年前,本來我們一家人已經買好了回老家的機票,誰知疫情突起,不得已退了票,在媳婦老家北京過的年。而最近,零星的疫情又出現了。
  • 《中國兵王·絕密任務》轉戰南安拍攝
    《中國兵王·絕密任務》導演 鍾少雄故事大綱就是中國的女子特戰隊被派過去南亞的某個國家,12個女子去,6個回,我在馬來西亞部分拍的東西又沒辦法聯繫運過來這邊,所以我們的車、武器、裝備都是全部在中國重新製作或者是改裝,成本很大,時間很倉促。如今,道具庫的專業師傅們也在抓緊時間改裝車輛、製作兵器等。據悉,該電影將在9月11日正式開機,拍攝周期兩個月,總投資3.6億元。
  • 南安這座百年番仔樓,免費辦過託兒所和敬老院,無償移交政府!
    南安詩山有這麼一座百年番仔樓,曾開辦過南安第一家幼兒園,也曾作為養老院供孤寡老人居住,而今,樓主的後人將它移交給政府,希望老樓經過開發保護,能煥發新的生機。*視頻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南安詩山鎮鵬峰村,有一座中西合璧的番仔樓:調志樓,它由當地僑親陳宏調始建於1921年,距今已有近百年歷史,外觀看起來依舊堅固。陳宏調,又名宏潮,是知名的菲律賓僑領。他幼時家貧,後來到菲律賓創業,生意有成後,回鄉興建調志樓。這是一座兩層四角樓,共有33間房間,建築面積700多平方米,佔地面積1000平方米。走進樓內,彩繪的瓶裝欄杆依舊精美。
  • 臺灣宗教交流團護駕顯應祖師金身首次回泉州謁祖
    中國臺灣網5月17日泉州訊 5月15日上午,臺灣新北市林口區頂福巖組織宗教文化交流團一行230多人,來到泉州市安溪縣湖頭鎮泰山巖謁祖進香,這也是200多年來頂福巖顯應祖師金身首次回鄉謁祖。當天,進香團在湖頭鎮舉行了隆重的巡境儀式,臺灣信眾護駕頂福巖顯應祖師金身沿著鎮區大道徒步前行數公裡,最終抵達泰山巖謁祖朝拜。據記載,泰山巖顯應祖師法名惠勝禪師,永春桃源人。
  • 南安一熱心司機載來出走男孩 民警拉近乎找到他家長
    閩南網2月10日訊 前天傍晚,一名小男孩獨自在安平橋南安水頭段來回晃悠,一位熱心摩託車司機發現後,將他載到水頭派出所求助。雖然小男孩一開始不願意接受民警的幫助,還一直掙扎著要離開,跑到了派出所外面,但朱警官主動與他玩耍聊天,和他交友後,終於讓他說出了自己的名字和籍貫,並最終幫助他找到了他的父親。
  • 97歲臺灣老兵回四川省親:77年鄉音不改 想吃臘肉
    胡老的外甥李官明(左)、李嘉猷(右)高興地等待舅舅還鄉  回川省親的97歲臺灣老兵胡定遠昨晚抵蓉,在機場認出接機的成都商報記者,激動致謝:「你幫我找到了親人。」就是你哦,你幫我找到(親人)的哦!」老人突然激動起來,緊緊抓住成都商報記者的手,「我硬是以為找不到了,你是大功臣,我要感謝你!」成都商報記者趕緊說:「不敢,不敢!」  看到胡老突然激動起來,瀘州市臺辦副主任毛莉平、志願者王經和成都商報記者趕緊安慰老人:「您老人家激動不得,激動不得。」
  • 嬌羞鄧麗君18歲已成名,讓馬來西亞初戀動真心,使高凌風窮追不捨
    鄧麗君的母親十分擔心女兒的婚姻大事,不管女兒的聲名再響、財富再多,也不過希望看她早日找到好人家。但圍繞在她身邊的人雖多,可惜就沒有一個可以走到她的心裡,唯一愛到論及婚嫁的卻又傷她最深,她的戀情應該是她心靈角落最不願被提起的一段。
  • 大片《中國兵王·絕密任務》轉戰南安拍攝,導演爆猛料
    槍林彈雨、汽車衝撞……一場高潮迭起的戰鬥大片將在南安上演。這部投資3.6億元的主旋律商業大片,由泉州市委宣傳部、南安市委宣傳部、  在2020年1月份,我們這部電影已經在馬來西亞開拍,在那裡主要是外景的部分,有許多精彩的戰鬥場景。  從9月11日開始,我們會在南安開始內景部分的拍攝,預計為期2個月,這裡的戲份雖然是棚內拍攝,但也很關鍵,比如說我們的主角們如何接受訓練,男女主角的感情戲,還有一場主角進攻敵人秘密基地的打戲,都會在這裡拍攝,我們的女一、女二很有可能會在這裡「犧牲」。
  • 首富福建人,馬來西亞最富50人,泉州人霸屏,一位是劉德華妻舅
    馬來西亞華人企業中第三大跨國、跨行業集團的馬來西亞豐隆集團,是從新加坡豐隆集團脫離出來的。豐隆集團創始人郭芳楓,老家是廈門同安蓮花鎮澳溪村石佛,村口有座古塔,塔頂「安樂村」三個字,是朱熹手書墨跡影刻的。為躲避禍亂,1928年初,年僅16歲的郭芳楓決定「下南洋」。
  • 李湘回老家,王寶強回老家,張嘉譯回老家,誰低調一目了然
    李湘回老家,王寶強回老家,張嘉譯回老家,誰低調一目了然很多明星其實在成名之前都是一個草根,尤其是在前幾年的時候,當演員拍戲是很辛苦的,能夠堅持下來成為演員其實都吃了不少的苦,就連像李冰冰像以前的那些實力派,他們年輕的時候可能都是普通的孩子,慢慢的通過自己打拼,才最終出人頭地,他們也有可能是那個村子裡唯一一個走出來的孩子,王寶強大家都知道,並且對他的身世也比較清楚,他能算的上是中國最草根的男演員了,最重要的是他還能憑藉自己的努力成功的在華語電影中有自己的一席之地,王寶強每一次回老家都特別的低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