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喝半杯咖啡的這位南安僑親,卻給家鄉捐資近千萬

2020-12-28 金刺桐

教育是關係國家命運、民族前途的千秋大業。發揚興學辦教的精神,尤其是關懷支持華人文化的發展,倡辦華文教育最為重要。參與家鄉建設,是每一位華僑華人義不容辭的事。

——李成楓

小到為蓉溪村興修水利、修橋造路、建立發電廠、造紙廠、幼兒園等,大到關心整個梅山鎮教育、醫療事業的發展,與李成義先生昆仲一起將李氏基金引入梅山鎮,倡辦芙蓉基金會。

今年70歲的李阿柒每當回憶與李成楓見面會談時,都忍不住激動起來。「他和藹可親,大力支持家鄉建設。只要是對老百姓有益,他也有能力的,他都會去做。」

上世紀90年代,李成楓先生大力支持創辦南安市工業學校。

樂善好施

捐資近千萬參與家鄉建設

近日,記者在蓉溪村原黨支部書記李阿柒、現任村委會主任李少峰等人的帶領下,來到耕儔大橋。該橋長148米,寬16米,橫跨東溪。

李成楓先生捐建的耕儔大橋(圖為耕儔大橋重建後的樣子)。

李阿柒介紹,耕儔大橋原本是一座石板橋,寬僅30釐米,是村民到對岸農田耕作的必經之橋。上世紀80年代末,有村民過橋時被湍急的溪水衝走,這讓村民有了修建一座跨溪大橋的想法。可巨額的建設資金,對於當時的蓉溪村來說,是不可能辦到的。

1991年11月,李成楓帶著大兒子李耕儔、女兒李織霞等人返回梅山,組建芙蓉基金會。李阿柒趁李成楓返鄉之際,向他提出修建蓉溪大橋、修繕蓉溪幼兒園、硬化蓉溪村主幹道、鋪設梅蘇水泥路等建議,李成楓二話不說,當即表示願意出資支持。

「當時的幼兒園(現村部)是一座一層342平方米的石頭房,只有4間教室,每逢下雨天就會漏水。」李阿柒激動地說,李成楓不僅出資翻建舊幼兒園,還新建了一座幼兒園,以因病不幸去世的李耕儔名字命名。

李成楓先生捐建的耕儔幼兒園。
上世紀90年代,李成楓先生大力支持創辦南安市工業學校。

李成楓對家鄉的貢獻遠不止這些。上世紀40年代,他參與國光中學的建設;上世紀50年代,得知蓉溪村無任何灌溉水渠,他出資興建2座抽水機站;上世紀70年代,捐資興建南安首臺蓉溪水輪泵站(64型)、糧米加工廠、發電廠;上世紀80年代,捐資建造東溪水壩和溪堤,不但防止了水土流失,還為村民增加幾十畝良田……

雖然李成楓樂善好施,捐資近千萬元參與家鄉建設,但是其一生節儉淡泊,從不沾菸酒,留下許多傳世佳話。其中,最為人津津樂道的當屬「半杯咖啡」的故事。

據記載,上世紀20年代末,馬來西亞一杯咖啡不過區區4分錢,李成楓特別喜歡喝咖啡提神,可是又捨不得浪費千辛萬苦掙來的血汗錢。

為了既能過咖啡癮又少花錢,李成楓就每次只喝半杯咖啡,然後再加半杯不要錢的水,如此一來,每次喝咖啡就能省下2分錢。19歲的李成楓,每月只掙十幾元,卻能在月底攢下8元,把自己的一切開銷降低到極限,被人戲稱「抓個蚊子炒盤菜,捕個跳蚤煮碗湯」。

重視文化

培養後代的家鄉情懷

記者了解到,李成楓非常重視中華文化,在國外先後資助吉隆坡黎明學校,獨資興辦南益華文小學。在國內,他重視發展教育,在1988年返鄉之際,向李氏基金提出將李氏基金引入梅山,創建芙蓉基金會,大力支持家鄉建設學校、醫院等。

1992年7月,李阿柒與時任芙蓉基金會理事長李兆生兩人,受李成楓邀請前往馬來西亞,一起探討光前學村的興建。

「當時,李兆生說,若是李氏基金每年只撥款300萬元,光前學村的建設時間可能會延長,如果要按進度施工,每年則需600萬元經費。李成楓思索一會說,光前學村翻建時間不能拖太長,他會向李氏基金會爭取。」李阿柒告訴記者,就因為李成楓的這句話,光前學村每年的翻建費用得以翻了一番。

在李成楓的大力倡導下,南安市芙蓉基金會順利創建。時任芙蓉基金名譽理事長的他,先後推動光前學村的翻建、創辦南安第一所成人中專(現在的南安市工業學校),推動創建南安市李成智公眾圖書館。

「他熱愛家鄉建設,重視家鄉文化,一直記得男耕女織的傳統,所以他的兒子名字都帶有耕字,女兒則帶有織字。」李阿柒翻起族譜說,在蓉溪村的名人族譜裡,還記載著李織霞的名字。

李織霞雖然在馬來西亞出生,但她自幼受到父親李成楓的影響,在事業有成時不忘建設家鄉。李成楓去世後,她與丈夫吳定基成為芙蓉基金名譽理事長,先後向李氏基金爭取到8709萬元建設家鄉。不僅如此,夫婦二人還捐資3000萬元參與建設家鄉。

李成楓熱心公益、造福社會,他的無私奉獻精神得到社會各界的讚賞。1990年,李成楓被《世界人物大辭典》列為對社會發展起重要作用的著名人物。1994年10月,獲福建授予「樂育英才」獎牌。

李成楓1908年9月出生於南安市梅山鎮蓉溪村,1995年10月去世,享年87歲。10多歲移居馬來西亞,他不僅在馬來西亞發展華文教育,還對梅山教育事業、基礎設施建設等社會事業關懷備至,是著名的實業家、慈善家、教育家。先後累計捐資近千萬元,修建蓉溪村水電站、幼兒園、耕儔大橋,參與建設國光中學等,並帶領後代李織霞等人繼續參與家鄉建設。

李成楓曾任《南洋商報》董事主席、雪彭橡膠分會會長、馬來西亞樹膠分會總會長、雪蘭莪福建會館副會長、吉隆坡及雪蘭莪中華工商總會名譽會長、吉隆坡中華獨立中學董事主席、尊孔中學董事長、芙蓉基金會名譽理事長等。

來源:海絲商報

相關焦點

  • 南安僑親故事——李家才:刻骨銘心故鄉情
    上一集咱講了愛國華僑蘇用發的故事,今天咱要講南安僑親李家才的故事:刻骨銘心故鄉情。雖然身在異國他鄉,但李溫成故土情深,早在四十年代他的事業剛剛起步的時候,就與旅外鄉親合作創建玉園小學,咱講古欄目的撰稿人傅先生就是讀這間小學的,雖然現在這間小學已經拆並了,但他對這間小學很有感情,特地交代我在這裡向李溫成先生等眾僑親表示萬分的感謝。上世紀七十年代,李溫成捐資玉園村用電設施等,給村民們帶來了光明,結束了「點煤油燈」的歷史。
  • 新加坡報王:19歲隻身遠渡南洋,喝半杯咖啡只為省下2分錢!
    李成楓一生節儉淡泊,從不沾菸酒,有許多傳世佳話;其中,最為人樂道的當屬「半杯咖啡」的故事。「當年一杯咖啡,不過區區4分錢,我又特別喜歡喝咖啡提神,可是又捨不得浪費千辛萬苦掙來的血汗錢,怎麼辦?」李成楓回憶道:「為了既能過咖啡癮又少花錢,我每次只喝半杯咖啡,然後再加半杯不要錢的水,如此一來,我每次喝咖啡就能省下2分錢。」彼時,每月只掙十幾元的李成楓卻能在月底攢下8元錢,這種把自己的一切開銷降低到極限的做法,真可以稱得上是「抓個蚊子炒盤菜,捕個跳蚤煮碗湯」。
  • 三兄弟在南安累計捐贈超3億!此時此刻,請允許我賦詩一首點讚
    「家鄉是我們的家鄉,當然要出力幫助家鄉進步」李成義、李成智、李成偉昆仲捐資家鄉公益超3億元李光前已辭世半個多世紀,他樂善好施、興學助教的精神仍在延續。其哲嗣李成義、李成智、李成偉一同主持以家族名義運作的李氏基金,繼承先輩懿德,捐資興教,踵事增華,續助家鄉教育事業。
  • 南安這位僑親你認識嗎?
    ——黃豐州黃豐州黃豐州又名黃衍田,1919年出生於南安豐州頂堡村。2歲時父親遇害,隨母親艱苦度日;7歲入私塾讀書,因家庭貧困,半工半讀;14歲開始做過小販,當過苦力工;17歲因逃避戰亂抓丁,南渡印尼謀生,艱苦創業。
  • 找到老家太激動 馬來西亞僑親提前回南安謁祖
    關注我喲☀ 定期推送碼頭咱厝本土文化,碼頭之家微信平臺是海內外碼頭鄉親們茶餘飯後的憩息場所,也是在家生活、在外工作和海外遊子了解家鄉信息的一個重要窗口。馬來西亞僑親同南安林氏宗親合照(第一排左起第三個為林天賜,第五個為林育興)。          海絲商報訊 「如果沒有這麼多熱心人幫忙聯繫,認真對照家譜,恐怕我們一輩子都無法回到祖先曾經生活的地方。」
  • 海外鄉親向南安捐贈百萬,日本南安同鄉會送來3.6萬多隻口罩
    4日23時30分許,菲律賓南安商會副秘書長趙世鶴尚未入眠,他向記者傳來一個消息:這次疫情,菲律賓南安同鄉總會、菲律賓南安商會聯合菲律賓鳳山寺董事會,發動廣大旅菲南安同胞倡捐,短短兩天時間,已有28人認捐款項148.1萬元,經本會理事長決定,先撥出100萬元捐給家鄉南安,剩餘轉入救災基金繼續捐獻助力菲律賓和家鄉抗擊疫情
  • 馬尾白眉村:打好「僑」牌 弘揚「僑」精神
    馬尾白眉村是有名的僑村,全村有1300多人,其中旅外僑胞800多人。多年來,一大批僑胞以促進家鄉建設為己任,修村道、建學校、造涼亭,和鄉親們一起將家鄉打造成了「如畫白眉」。眼下,白眉村正大力挖掘僑鄉文化,展現僑胞的移民史、創業史,將僑胞勇於開拓、愛鄉愛國、篤誠守信的精神代代相傳。
  • 小洋僑咖啡的品牌
    (1)為什麼叫小洋僑?經歷對咖啡種植生產近 5 年的研發,小洋僑於 2019 年 11 月在興隆華僑農場成立。「小」是以小見大,「洋」代表南洋文化,僑是指源於上個世紀 50 年代,來自 21 個國家的歸僑,帶來了可可、咖啡及南洋文化和生活方式,小洋僑作為傳遞者和文化融合者,堅持對華僑建設興隆農場的歷史的傳承。 logo 設計也圍繞這一主題,表達了一位歸國華僑手捧咖啡豆,身騎大魚,往前方前進。概述了南洋歸國華僑漂洋過海將咖啡引進海南興隆的故事。
  • 周四可以喝杯咖啡
    從此只要到商場裡去,首先要喝一杯芋泥波波之類的東西,完全不考慮熱量,算是報復性消費吧。但是,我最近每周四下午一點半,會喝一杯咖啡。因為我重新開始上課啦——在生病康復了幾年之後。生鏽多年的機器重新開動,萬分艱難,各種狀況,嘔啞嘲哳難為聽。必須不惜代價讓它轉動起來。
  • 南安這所小學過百歲生日
    「鬥南小學僑心園」暨黃奕住、黃種波先生銅像揭彩 鬥南小學由愛國僑領黃奕住先生創辦於1920年,由愛國僑親黃種波昆仲繼承發展。 南安市委常委、統戰部部長吳躍達(右),南安市人民政府副市長王昭昭(左)為黃奕住銅像揭彩。
  • 如何優雅的喝上一杯1.8折咖啡?
    其實聽到瑞幸涉嫌欺詐的消息,我的第一反應就是起身前往萬達,趕緊買兩杯以示支持:一杯加糖,另一杯也加糖。從加糖這個角度來看,就已經證明了我是個偽咖啡迷,不過我不羞愧我承認。真正懂咖啡的人是不會去咖啡店喝的,我曾經有一個客戶他說,他約客戶聊天只到星巴克,但是去星巴克他只點中國茶。
  • 南安:詩山中學舉行「呂俊誠後人呂良民獎勵金」2020年頒發儀式
    年末,詩山中學校園再次傳來愛國僑親關愛詩中的愛心善舉。12月31日,詩山中學隆重舉行「呂俊誠後人呂良民獎勵金」2020年頒發儀式。受呂良民先生子女委託,校長洪偉強、書記李星明向初三年和高三年教師代表頒發獎勵金12萬元。
  • Hi,出來喝杯咖啡!
    最古老的咖啡阿拉比卡起源於衣索比亞,有史證可考的記錄可以追溯到15世紀。但那時的咖啡不是拿來喝的,而是取其果實與樹葉,咀嚼,以便獲得精神亢奮的感覺。這樣人們能在打鬥中表現得更有精力,更有勝算。幾個世紀過去後,大約800年前,咖啡流轉到阿拉伯國家葉門的摩卡港口。在伊斯蘭教的教義中因為禁止飲酒,所以當地人為了去尋找一個社交飲品的代替者,就開始研究起咖啡的喝法。當實現了過濾咖啡渣並往咖啡裡添加牛奶後,人類意義上第一杯正式的咖啡就誕生了。
  • 每人每天喝2杯咖啡,可降低近50%的肝病死亡率?
    過去幾年的多項研究表明,定期喝咖啡可以帶來很多健康益處。其中一個引人注意的好處是喝咖啡能夠降低罹患肝癌的風險。而肝癌在所有惡性腫瘤中的發病率在全球排名第六,死亡率在全球排名第四。根據《2016年全球疾病負擔》數據,2016年全世界因肝癌導致的死亡人數為1240201人。
  • 「南安陳嘉庚」創金雞母模式:捐建60棟大樓無一座自己名字,十萬感謝信是一生最大財富
    事實上,建甌是福建閩北一個縣市,只是「福建省黃仲鹹教育基金會」從事慈善公益的小小側影;「福建省黃仲鹹教育基金會」的受助範圍並非僅止於黃仲鹹的閩南家鄉南安,包括泉州及全省各地都有其慈善的身影。 迄今為止,光是福建建甌一個縣級市的高中生累計已有1952人次得到資助和獎勵,累計資助和獎勵總額達到130.85萬元。
  • 喝了20杯咖啡之後,我們找到了最好喝的那杯——奶
    在拿鐵裡,秋梨膏本身的焦糖味幾乎不見了,而梨子的清新被還原得很好,加上咖啡中明亮的水果酸甜,有一種1+1>2的驚喜。我們冒著咖啡因攝取過度的風險連喝兩杯。一進門來一杯,臨走前又來一杯2. 啤酒花咖啡(倫敦金酒+單品手衝)by Berry Beans誒厲害了!
  • 一大波南安舊照片集聚,帶你回到南安的舊時光
    老照片是一座城市的記憶一磚一瓦都記錄著南安的風貌、人情南安撤縣建市以來城市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 一年人均消費7杯,你為啥喝咖啡?
    這種習慣最初是一種無奈:必須用咖啡保證每天足夠長的清醒時間。 從只喝一杯心臟就敲鑼打鼓,到如今每天兩杯純美式面不改色,甚至「咖啡因上癮」。 不少人把一杯咖啡當作工作中的一個時間單位,在這樣的單位時間裡,為一天的工作預熱或是提醒自己「休息一下」的存在。
  • 凝聚僑心僑力 開創美好未來——市人大民僑外委工作紀實
    據統計,我市海外留學生和歸國留學生近2萬人,規模僑界企業(含僑、港、澳資企業)約50家,如湖南凱美特氣體股份有限公司、尤特爾股份有限公司、嶽陽意塔斯工業材料有限公司等,涵蓋高新技術產業、工業、農業、醫療、教育、建築等行業。
  • 那些有錢人才喝的咖啡,近3千1杯,動物糞便製作,給你你會喝嗎?
    在很多人的刻板印象中,小資生活就是在咖啡館裡面點一杯濃香四溢的咖啡,看看報紙或者看看股票,自在的過完一天。但大家有沒有發現,真正到了咖啡館裡面,可供挑選的咖啡種類很多,比方說卡布奇諾,比方說摩卡,比方說拿鐵。種類不同咖啡的口感也不一樣。像那些有錢人才喝的咖啡,近3千1杯,還是動物糞便製作的,要是給你你會喝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