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家裡有兩個或三個以上孩子的家庭,父母想做到一碗水端平不容易,難免會對某一個孩子有一些偏心。不過太過偏心的父母,會讓子女之間的情分變得寡淡,不被偏愛的孩子對父母除了有養育之恩以外,再無其他感情。
媽媽懺悔,女兒並不領情
網友「小糖果」分享了自己的經歷:有一天媽媽在家人群裡說最對不起的是女兒(也就是我),沒有幫襯到我分毫,我哭了好久,但沒有回應她。因為沒有人比我更了解她,她根本不是在懺悔,從一開始到現在她從來都沒有意識到自己偏心,她只是怕老了孤苦無依。
燉的湯第一碗一定是給弟弟的;吃餃子的時候,弟弟滿碗全是餃子,而我碗裡卻半碗的餈粑,但明明還有留到第二天吃的餃子;吃一塊粉蒸肉被嘲笑胖還吃,全家都在笑;弟弟考上大學辦了酒,請了親戚朋友吃飯,我沒有……
結婚在老家辦酒席,媽媽大聲嚷嚷著不該搞這麼「隆重」,農村800塊一桌,一共4桌,應該等弟弟結婚的時候再這麼花錢。生孩子爸媽也沒來醫院看一眼,原因還是在忙。
弟弟身負網貸,她卻表明只會儘自己該盡的義務
另外,小糖果的媽媽還常年給她洗腦,姐姐就應該多幫襯弟弟,誰誰家表妹幫著表哥還房貸,隔壁家的姐姐經常給家裡多少錢。一語成讖,弟弟後來在網上賭博借網貸,掏空了爸媽的所有血汗錢並且負債纍纍,她拿出自己的10萬存款借給他們。
最後這個她堅定表明了自己的態度:以後養老我只盡我自己的1/3義務,更不會變成「扶弟魔」,該我盡的義務,我眼睛都不會眨,該我出的錢一定不會少拿一分。
父母偏心,將來要準備好接受無奈的結局
生活中像這樣的事情並不是個例,若父母過分偏袒某一個孩子,那麼那些被忽略的孩子長大成人以後多數都會離父母遠遠的,在外地安身立業。對父母除了有一份盡孝心的義務,基本上不會有更多的往來,只專注於過好自己的小日子。
那些被父母過度偏袒的孩子呢?他們中的大多數將來都不會有太大的出息,有一部分人還成為了父母的負擔,真正孝順的也不多,所以才會出現「兒子靠不住了才開始惦記女兒」的情景,子女盡義務是必須的,但至於是橫眉冷對還是貼心熱絡,這要看以前積攢的福分了。
的確,沒有幾個孩子能成功糾正父母的偏心和態度,更多的只能自己承受,獨自消化。隨之時間的流逝,這層傷害慢慢降低,但始終都隱藏在心裡的某個角落,成為一生的遺憾。
不過好在生活是公平的,不會因為父母的偏心與否而決定一個人的未來。尤其是結婚以後,與其責怪父母的偏心不如慢慢學會放下,用心經營自己的家庭,與愛人攜手共進,過好自己的日子。
各位父母,你對二胎家庭可能存在的偏心問題是怎樣看待的?你認為在哪些大事上對兒女是不能偏心的?歡迎大家交流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