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面藍字關注本公眾號--
第十六回 觀音院僧謀寶貝,黑風山怪竊袈裟
堪嘆老衲性愚蒙,枉作人間一壽翁。
欲得袈裟傳遠世,豈知佛寶不凡同!
但將容易為長久,定是蕭條取敗功。
廣智廣謀成甚用?損人利己一場空!
三藏和悟空西行到了一座觀音禪院,遂一同進去歇宿,寺中主持金池長老接見三藏時詢問三藏帶有何等寶貝,三藏推說沒甚寶貝,然悟空說出有一件佛寶袈裟,長老遂堅執要一睹為快,及悟空拿出來後,長老見了這等天上少有、人間絕無之寶貝,乃貪心發作,藉口眼花看不清真實,說要借去房中細細賞玩一夜,三藏無可推脫只好答應;長老將袈裟騙回房中後越發貪念大炙,思要長久霸佔這袈裟,其兩個徒孫廣智與廣謀遂先後獻計,廣智說直接將三藏兩人打殺了即可,廣謀卻說看悟空樣子不大容易對付,還是一把火把三藏所住之禪堂一燒了事,還乾淨。長老遂採納了廣謀意見,著眾僧搬柴放火;豈料悟空早識破其奸計,亦不說破,唯上南天門尋廣目天王借了闢火罩將自家住的禪堂罩住,眾僧放火時其反助一陣風將整個觀音禪堂除三藏所居之處外通燒個乾淨;卻不妨火起時驚動了正南二十裡處一個妖精,其聞風來至觀音院時發現了佛寶袈裟,乃大喜將之竊走。及天明金池長老因寺院被燒得一乾二淨,且又尋不見袈裟,無法交代,只好一頭撞死了帳;這邊悟空拷打寺中眾僧,得知老院主平時和黑風山一個妖精交契深厚,悟空因此認定必是那妖精夜間趁亂偷走了袈裟,遂吩咐眾僧好生管待三藏,自家縱筋鬥雲徑上黑風山尋找袈裟去了。
按本章所述故事情節,乃言為人不可起貪心,貪則昧心,心昧則痴,痴則變愚,愚則生妄,妄則胡作,禍乃發矣!似彼觀音院老院主,自幼即出家修持,又得異靈教授服氣養生之術,乃活至二百七十歲而仍精神健旺,復能動塵世之念,則其壽不可謂不高,其「修」亦不可謂「無道」矣;然觀其因「見寶」而遽生貪痴之心、動搶佔之念、起害人之意,則其亦實屬唯「痴長」了二百七十歲、唯「修」得個肉皮囊空駐世間、而「真性」卻尚蒙昧未開矣!故其之所「修」,乃似真實假、雖「壽」未「透」者也;其之所「作」,乃「性」蒙「心」昧、逢「考」必「敗」者也;故其之所「報」,亦就屬自然而然、在所難免的了!
此即佛道修真界所謂「修心不修命,修成神經病;修命不透性,修行枉費勁」說法之由來。蓋「人」者,其均只能有一條「命」,都只有一個「真性」,獨這「心」卻有著截然相反的「兩個」,一個是「凡心」(即「識神」、心念、神思、意識等),一個是「正心」(即心神、「慧識」、「第八識」等),故說人皆有「二心」;然這「正心」在通常情況下卻都是被「凡心」給屏蔽了的,人若未修至「心開慧現」之時,則均只是「凡心」在人體中「當家做主」,而這「凡心」對於宙宇及生命本質的認知能力又極為有限,僅能通過「六識」所捕捉到的信息來得到一些極為淺層的、又或根本就是錯誤的認知和結論。故當人用這「平常心」(凡心)去進行一個用於探索和揭開宙宇及生命本質真相的「佛道修真」時,就極容易被「凡心」(識神)感知到的一些似真實假的「信息」(認知)給帶偏,從而誤入歧途。此即修真界「未逢明師莫妄修,未遇真訣莫胡行」之訓誡、且「修真」必須得要「跟師」以便師父隨時指點迷津、糾正偏差之因由所在。
觀音院老院主雖因機緣巧合得黑大王傳了個服氣長生之法,然終屬偏門因而透不了「性光」、明不了「慧眼」,從而也就得不了「正果」,唯只作了「人間一壽翁」;又因其並無這「慧眼」,識不了佛門真寶意趣,唯以「凡眼」(凡心)看到了金絲耀眼、明珠奪目,乃徒使廣智廣謀之奸心,橫生害命奪寶之禍心,招致損身殞命之死心,可不正是那「廣智廣謀成甚用,損人利己一場空」?故這裡也隱喻了另一段公案,即:舉凡佛道修真之途,雖則必要於修築「命基」處入手,然又絕不是唯以「養命延壽」為標就可以的了。斯道家命功修煉之目的,乃並非常人所度「為長生而長生」之意,而是有著兩層深意在於其中:一是需通過「命功」之修煉具備打通「性竅」、明慧透性之條件(即啟動「先天元精」);二是在人體自然壽命期內無法完成整個的修持過程,故需先人為的將自身壽命延長。而在進行命功修煉的過程中,因人體內部經絡及氣脈、血脈等通道得到疏通,且體內又具有了高能量性質的先天元精,故其能做到遠超常人所能達到之「長壽」年歲,則也就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了。因此,道家修證中「命功」之修煉,其並非是「目標」,而其實只是「手段」;並非是為「修」命功而修命功,實則是為能「透」性光才去修的命功,是為「了」性功方才先「完」的命功。否則若光修命功不懂性功,則唯只成了「人間一壽翁」,臨頭免不了只是「一場空」;然反過來說,若只修(悟)性功而不修命功,則雖較容易些,也較輕鬆些,然也只是得了個「看似甚麼都懂、實則純然不通」,故臨來也就只能是個「但將容易為長久,定是蕭條取敗功」的結果了!
然《西遊》本章所鋪設之故事情節中,卻還有著更深一層的修真意旨,即:可將「觀音院」之老院主視為修真者之「識神」,將駐於「南海」之觀音菩薩正身視為「心神」;老院主之徒孫「廣智」、「廣謀」者,即「識神」所具之「智識謀略」也;「觀音院」者,「識神」所居之心室也;正東南二十裡之「黑風山」者,人體肝膽所處之部位也;「黑大王」熊羆精者,膽神「龍曜」也;三藏之佛寶「袈裟」者,人體之「膽炁」也;老院主之欲將袈裟竊為己有者,「心臟」唯賴「膽炁」之所供而壯其「心氣」也;「觀音院」被自家人放的大火給燒盡者,「心亂」時則「心火自焚」也;悟空之「助風燒火」者,「心火」起而「肝風」隨生也;黑大王之趁亂竊走袈裟者,「膽炁」本為膽腑所產之物,當「心火」焚燒時乃現「膽炁逆竄」之相也;老院主之「一頭撞死」者,「識神退位」也,「心死」也;後文觀音菩薩之親臨黑風山降伏熊羆精者,「心神顯身」也,「神活」也!
以此觀之,則《西遊》中故事情節之鋪設,除「巧奪天工」之譽詞外,更無他語可贊其高妙成就於萬一矣!蓋佛道修真中於「歸正心猿」、「收韁意馬」後,也即於「正心立意」、「閉固腎精」之後,則必要開始行「煉精化炁」之功,將越積越多之「腎精」部分轉化為「肝炁」,進而通過「煉炁化神」將之轉化為「心炁」以濟「心神」;然當修真者於初閉「精關」,尚未啟動「先天元精」真正開通「煉精化炁」通道之時,唯有人體自身固有的「煉精化炁」功能在運行,則無法做到將這越積越多之「腎精」給及時轉化掉,這就勢必會造成「精滿自溢」的現象出現;而一旦出現「漏精」了,則又純實現不了累積「腎精」以達到「量變累至質變」的啟動「先天元精」、開啟先天轉化通道的目的。故此時就須得先行藉助「陽木」膽炁之力,以其「生發氣血」之功用,將積累的「腎精」中的一部分先予轉化為人體氣血,一則可不令出現「精滿自溢」之現象,二則通過「多造」氣血來強壯身體機能,以確保「命功」修證環節的順利進行!此佛道修真密旨。
此外,本章中「火燒觀音院」之情節,尚含有另一層修真意旨,即:修真者修至一定程度後,要特別注意不能出現「亂心擾肝」的現象!因人體精元(腎精)積累越多,體內能量就越為強大,此時若一旦動了「心火」,則勢將如「油浸乾柴」般立時熊熊焚燒起來,若再加上「肝風」助火,則更將以摧枯拉朽之勢將人體好不容易積累起來的「精炁」給燒個一乾二淨,嚴重者甚至因此而傷到心陰、肝陰及腎陰本身。此即修真界所謂「火燒功德林」的情況,幾乎每個修真者於修煉初期(進行實修的頭十餘年間)都會要或多或少、或輕或重的碰到過這種情況;而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就是因修真者在初期都只能以「識神」(心猿)來主持進行修證、而「識神」又極易受外界因素和自身「心魔」的影響(尤其是自身心魔的影響)而出現浮躁、狂暴等「亂心」的緣故。故《西遊》後文中又出現過幾次類似於「火燒觀音院」這樣的情節,就皆因「心猿」孫悟空於「浮躁」狀態下「惹禍」所致。修真者於此,乃尤為要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