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服即專門為保家衛國的軍人量身定做的服飾,眾所周知,軍人每天都要接受高強度的訓練鍛鍊自己,這時他們所穿的服飾都相對簡單,不會妨礙到自己,但軍人也要出席一些重要場所,如閱兵儀式等,軍人所穿的服飾英姿颯爽。
但不論是平時還是重要場所,或是戰場上,軍服都不會使用拉鏈,而是使用紐扣,大家也知道拉鏈的使用比紐扣簡單得多,軍人爭分奪秒,為什麼不用拉鏈而用複雜的紐扣?美國大兵的慘痛教訓,至今難忘。
事實上,一個世紀前拉鏈就出現了,最先用於軍裝,一戰時期,美國軍隊首次訂購了大批的拉鏈給士兵做服飾,因為他們發現使用拉鏈,比扣紐扣所用的時間要短不少,一拉就關,一拉就開,簡單便利。
1917年生產的2.4萬件拉鏈軍服立即銷售一空,1918年,美國又在1萬套飛行服上安上了拉鏈。
雖然軍隊的使用帶給了拉鏈很好的「廣告效果」,但問題也隨之而來,在戰場上,傷亡是必不可少的,而且一些士兵會傷得很重,不過只要搶救及時,就能夠將其救下來。
但卻發生了「拉鏈事件」,有位美國大兵在戰場上受了重傷,然後送去了治療,可是這位士兵所穿的軍服上的拉鏈卻受到了損壞,怎麼也拉不下來,醫護人員也非常著急,也沒想到乾脆將衣服損壞,所以這名士兵因為錯過最佳的治療時間去世了。
而且後續不少的美國士兵都遇上了這樣的問題,他們因此發現,如果沒有發生什麼事情,什麼事都不去做,那麼拉鏈確實簡單便利,但士兵是要上前線的,而這就很容易讓衣服的拉鏈損壞。
即使並不是每個士兵都會碰上導致治療不及時的情況,但拉鏈損壞後,並不如縫補紐扣那麼簡單,整個都要更換,而縫補拉鏈鏈條所消耗的時間就比紐扣長上許多。
另一方面,軍隊的物資都是有分配,也沒有人會帶著許多的拉鏈條上戰場,而且還要準備一個縫紉機,這實在太麻煩了,所以美國軍隊的軍服又開始使用紐扣,而其他國家的軍隊同樣發現了這些弊端,他們覺得還是紐扣要方便得多,雖然在剛穿的時候要多些時間,但後續問題不大。
因此軍服上又重新使用起紐扣,直到現在,幾乎所有軍服都是紐扣式的,難以用到拉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