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來的駐村第一書記用照片定格「脫貧致富」

2021-01-12 新華社客戶端

↑在白音特拉村的村民活動室內,化妝師義務為村民化妝,為拍攝照片進行準備(8月20日攝)。整理布景、擺放閃光燈、調試攝影設備……在內蒙古烏蘭察布市化德縣白音特拉村的村民活動室內,駐村第一書記王華忙著做拍照前的準備,他要用相機記錄下村民們脫貧致富後的幸福畫面。化德縣位於我國十四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之一的「燕山——太行山區」,2017年,王華從中央編辦來到定點幫扶的化德縣,擔任白音特拉村駐村第一書記。4年來,在中央編辦的支持下,王華和村幹部們一起在村裡建設太陽能路燈、為村民房屋加裝保溫層、修建村民活動室……還帶領村裡發展檔案盒、包裝箱加工產業,讓村民增收致富,實現了村集體經濟零的突破。 在發展經濟的同時,王華還積極加強鄉風文明建設,豐富村民們的閒暇生活。「物質條件上去了,精神文明也要跟上步伐」,為此,王華在村裡成立文藝宣傳隊,發動村民們參與並定期進行文藝匯演。談到為村民拍攝照片的初衷,王華說:「走村入戶時發現一些村民的全家福是粗糙的合成照片,這讓我心裡很不是滋味,我想用快門給他們留下一些紀念。」這些年,作為一名攝影愛好者,王華在工作之餘為村裡的每戶人家都拍攝了照片。王華說:「現在村裡發展起了產業,村民們過上了好日子,給他們拍攝幸福的照片我覺得很有意義!」2019年3月,王華駐村期滿,白音特拉村82名村民集體請願希望王華留下。「他和村民們之間的感情是實實在在的,這份信任和依賴,是村民們對王書記工作的肯定。」白音特拉村村委會主任孟慶榮說。 新華社記者 彭源 徐欽 劉磊 攝影報導

↑這是8月19日拍攝的內蒙古烏蘭察布市化德縣白音特拉鄉白音特拉村(無人機照片)。

↑在白音特拉村的村民活動室內,王華(左)為村民徐進蓮(右)、王佃明拍攝合影(8月20日攝)。

↑在白音特拉村的村民活動室內,王華(前)在為村民馮枝(中)、嶽河拍攝照片(8月20日攝)。

↑在白音特拉村的村民活動室內,王華(左)在拍照前為村民趙振明整理服裝(8月20日攝)。

↑在白音特拉村的村民活動室內,王華(左五)和村民一起為文藝宣傳隊的演出伴奏(8月19日攝)。

↑王華(左)在白音特拉村村民張麗端(右)家中向夫妻二人詢問生活近況(8月18日攝)。

↑在白音特拉村脫貧產業園的包裝箱加工生產線上,王華(右)向工作人員詢問機器的運行情況(8月18日攝)。

↑在白音特拉村脫貧產業園的包裝箱加工生產線旁,王華(右二)和工作人員研究如何提升包裝箱的加工工藝(8月18日攝)。

↑在白音特拉村脫貧產業園的包裝箱加工生產線旁,王華(右)和工作人員測量包裝箱樣品的尺寸(8月18日攝)。

相關焦點

  • 北京來的駐村第一書記用照片定格「脫貧致富」(10)
    新華社照片,烏蘭察布(內蒙古),2020年8月26日北京來的駐村第一書記用照片定格「脫貧致富」這是8月19日拍攝的內蒙古烏蘭察布市化德縣白音特拉鄉白音特拉村(無人機照片)。整理布景、擺放閃光燈、調試攝影設備……在內蒙古烏蘭察布市化德縣白音特拉村的村民活動室內,駐村第一書記王華忙著做拍照前的準備,他要用相機記錄下村民們脫貧致富後的幸福畫面。化德縣位於我國十四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之一的「燕山——太行山區」,2017年,王華從中央編辦來到定點幫扶的化德縣,擔任白音特拉村駐村第一書記。
  • 菏澤市商務局駐村第一書記李耀華:村民脫貧致富的「引路人」
    魯網11月28日訊(記者 龐洪波)菏澤市商務局派駐第一書記李耀華在武勝橋鎮海頭村駐村一年多以來,幫助村裡修道路、通門路,成為了村民脫貧致富的「引路人」,以實際行動真扶貧、真幫扶、真作為,千方百計助貧困群眾排憂解難。
  • 駐村第一書記變身「網紅」直播帶貨 為脫貧致富開拓新路子
    臺山市海宴鎮五豐村駐村第一書記陳金燦說,通過第一次直播帶貨小試牛刀,他對踐行好第一書記的「使命」信心更足了。為了全面展示脫貧攻堅奔小康的生動實踐和喜人成果,以及駐村第一書記在脫貧攻堅中的核心作用和動人風採,去年5—12月,我市組織開展了8場「我們村裡的新鮮事」暨駐村第一書記直播帶貨活動,20多位駐村第一書記變身「網紅」,掀起了一場直播帶貨熱潮。
  • 駐村第一書記張躍傑:與貧苦戶心貼心
    2018年2月,偃師市郵儲銀行華夏支行長張躍傑到寺溝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他的心中時刻裝著寺溝村貧困戶,真正撲下身子,以村為家,全力以赴為貧困戶辦實事,解難事,彰顯了一名駐村第一書記的「真、善、美」。  2018年2月,偃師市郵儲銀行華夏支行長張躍傑到寺溝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他的心中時刻裝著寺溝村貧困戶,真正撲下身子,以村為家,全力以赴為貧困戶辦實事,解難事,彰顯了一名駐村第一書記的「真、善、美」。
  • 【燒鍋鎮互助村:駐村真情幫扶 群眾脫貧致富】
    【燒鍋鎮互助村:駐村真情幫扶 群眾脫貧致富】 2020-10-14 17:5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駐村第一書記|「繡花女」齊素靜的傳奇故事
    2015年10月,村裡來了駐村第一書記齊素靜,把以前多少批蹲隊、駐村幹部沒有幹成的事情都辦好了,鄉親們在她的帶領下脫貧致富了。我今年已是55歲,總覺得自己就像40多歲時那樣年輕、心情好,如今生活幸福了,黨的惠民政策好,又遇到齊書記這樣的好幹部,天天是唱著歌兒過日子!」
  • 工行「90」後駐村第一書記程東:扶貧路上寫芳華
    他是政策的宣講員,走村入戶聊家常、聽民意,讓村民充分了解扶貧政策,明明白白享受實惠。 他是村民脫貧致富的「主心骨」,找貸款引項目,讓村民在家門口就業創業,帶領村民走上脫貧致富的道路。 他是工商銀行信陽淮濱支行「90」後駐村第一書記程東。
  • 楊凌農高會上的駐村第一書記們
    本屆農高會D館——陝西省駐村第一書記工作成果展展位是本次農高會的亮點之一。來自全省各個地市的駐村第一書記們紛紛攜帶本村的特色農副產品亮相農高會,藉助農高會的舞臺推薦展銷當地特色農產品,助力脫貧攻堅。 10月22日上午,陝西省委副書記、省長趙一德等領導視察了駐村第一書記工作成果展布展情況,對全省駐村第一書記履職成效和幫扶成果表示讚許和肯定。
  • 進「百家門」 成「貼心人」 記河北邢臺常阜村駐村第一書記杜建勇
    2018年3月,中國太保產險河北分公司的杜建勇作為精準扶貧駐村第一書記入駐常阜村,面對一片片的沙荒地,如何跳出簡單的幫扶方式,為常阜村村民找到一條可持續的脫貧致富之路?成為擺在杜建勇面前的一道必答題。深入走村訪戶,把握精準施策駐村的第一天,杜建勇將「進百家門、吃百家飯、知百家情、辦百家事」寫在工作筆記的第一頁。人到心到,杜建勇告訴自己,要開展好工作,首先要在思想感情與行動上與群眾打成一片。
  • 駐村第一書記的「公車」
    新華社鄭州12月9日電題:駐村第一書記的「公車」新華社記者韓朝陽、馬驍駐村第一書記張書濤開進村的老福特是自家的私車,卻也成了曾莊村鄉親們的「公車」。周日,張書濤離家上山駐村,城裡的子女請他為山上的父母帶衣服。他的老福特成了連接山村與城區的媒介。張書濤是濟源示範區黨工委宣傳部派駐曾莊村的第二任駐村第一書記,2018年6月,他被選派駐村時,第一任駐村書記成富營就對他說,私車就是村裡的公車,捎人帶物是常事。張書濤倒不怕捎人帶物,他擔心的是通往曾莊村的山路不好走。
  • 桐柏駐村第一書記鄭本營:駐村幫扶辦實事 情系百姓暖人心
    在這裡,我特別要感謝一個人,那就是俺家的幫扶責任人鄭書記。」前不久,在桐柏縣城郊鄉舉辦的先進典型表彰大會上,脫貧戶劉義成手裡捧著紅彤彤的榮譽證書,心情異常激動地說。劉義成口中的鄭書記是桐柏縣幼兒園派駐城郊鄉西十裡村第一書記鄭本營。摸清底子 吃透村情西十裡村位於城郊鄉政府西8公裡,是城郊鄉的「西大門」。
  • 第一書記徐瑞:用滿身泥土書寫著駐村幫扶的青春華章
    但這條路卻有人無怨無悔地一直在走著……他,就是禮縣白河鎮竹林村第一書記、駐村幫扶工作隊隊長徐瑞。  徐瑞,禮縣委辦公室秘書。自擔任禮縣白河鎮竹林村第一書記、駐村幫扶工作隊隊長以來,他牢記宗旨,紮根基層,真正把自己當成了地地道道的「竹林人」。一年多來,他帶領全村群眾決戰脫貧、發展致富,用滿身泥土書寫著駐村幫扶的青春華章,在全縣幫扶幹部中樹立了良好形象。
  • 沈騰來瀋陽當駐村「第一書記」了?
    電影中,任駐村「第一書記」的沈騰,立志帶領村民脫貧致富,長期回不了家,妻子馬麗不理解,便來到農村看看這個「第一書記」到底在幹啥……電影中富饒、漂亮的鄉村場景幾乎都是在稻夢空間拍攝的。據稻夢空間總經理趙愛軍介紹,一接到《我和我的家鄉》劇組要來瀋北拍攝的消息,他們就開始準備。但當時再種向日葵花海已經來不及了,跟劇組溝通後,他們改種了生長期相對較短的野花組合。讓人沒想到的是,野花組合沒長出來,反倒很快長出了一大片油菜花。
  • 基於角色理論的駐村「第一書記」扶貧實踐困境分析
    基於此, 本文擬從主體性視角出發, 在角色理論的框架下, 以第一書記為角色核心來展開研究, 在一個「強第一書記———弱村幹部」的合作治理模式中, 分析第一書記在扶貧實踐的具體情境, 回答作為一個「外來者」的第一書記遵循什麼角色扮演邏輯來應對任務要求、角色扮演困境及其生成機理何在等問題。
  • 時代先鋒,三門峽市紀委監委駐大村第一書記史少罡
    同時全省各級部門也勇於擔當、精準施策,為推進脫貧攻堅全面勝利,派出了精銳部隊擔任扶貧駐村第一書記,工作隊員,他們恪盡職守、心繫百姓、紮根基層、苦幹實幹,戰鬥在扶貧一線,帶領群眾擺脫貧困,展現了各級部門幹部的鐵軍形象,不斷推動脫貧攻堅工作持續深入。2017年5月史少罡同志響應組織號召,被選派到盧氏縣橫澗鄉大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2018年9月兼任駐村工作隊隊長。
  • 「厚臉皮」的駐村第一書記
    二道江區鴨園鎮二道溝村幅員面積29.3平方公裡,其中林地就佔了2.8萬多畝,林地多、耕地少,地理位置偏僻,進出只有一條路,加上地處水源地保護區,產業發展受限,曾是省級貧困村。 高健是二道江區委宣傳部下派到二道溝村的第一書記,其實他本來臉皮挺薄的,一不好意思,臉就會「唰」一下變得通紅。
  • 林州駐村第一書記陳軍:心駐鄉村促發展 盡責擔當
    自脫貧攻堅戰全面打響後,他便紮根在廟荒村,與支村兩委幹部一道拼搏奮進,奮力「墾荒」,助百姓踏上幸福路,幫百姓賺到幸福錢,使得昔日的窮山村成為遠近聞名、百姓拍手稱讚的「幸福村」,他就是廟荒村駐村第一書記陳軍。
  • 愛心播撒扶貧路 ——記莽張鎮蔡店村駐村第一書記許金柱
    莽張鎮蔡店村駐村第一書記許金柱任職以來,緊緊圍繞「以高質量黨建促進高質量脫貧攻堅」這一主線,狠抓基層組織建設,團結帶領全村廣大黨員和群眾,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推動全村各項工作邁上新臺階。    2017年11月,雞公山管理區辦公室主任許金柱來到莽張鎮蔡店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在經過充分了解村情和入戶走訪後提出,建強基層組織,為脫貧提供堅強保障。
  • 「第一書記」張曉亮:駐村入戶心繫群眾
    22 來源: 大眾日報 舉報   在2020年脫貧攻堅收官之年,諸城市龍都街道高相社區「第一書記
  • 沈騰來瀋陽當「駐村第一書記」內幕
    電影中,任駐村第一書記的沈騰,立志帶領村民脫貧致富,長期回不了家,妻子馬麗不理解,便來到農村看看這個第一書記到底在幹啥……電影中富饒、漂亮的鄉村場景幾乎都是在稻夢空間拍攝的。據稻夢空間總經理趙愛軍介紹,一接到《我和我的家鄉》劇組要來瀋北拍攝的消息,他們就開始準備。但當時再種向日葵花海已經來不及了,跟劇組溝通後,他們改種了生長期相對較短的野花組合。讓人沒想到的是,野花組合沒長出來,反倒很快長出了一大片油菜花。 這時,距離劇組進場還有不到一個月的時間,怎麼辦?就在大家一籌莫展時,稻夢空間董事長張愛忠想到了農民房前屋後的野生向日葵。把這些秧苗移植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