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白音特拉村的村民活動室內,化妝師義務為村民化妝,為拍攝照片進行準備(8月20日攝)。整理布景、擺放閃光燈、調試攝影設備……在內蒙古烏蘭察布市化德縣白音特拉村的村民活動室內,駐村第一書記王華忙著做拍照前的準備,他要用相機記錄下村民們脫貧致富後的幸福畫面。化德縣位於我國十四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之一的「燕山——太行山區」,2017年,王華從中央編辦來到定點幫扶的化德縣,擔任白音特拉村駐村第一書記。4年來,在中央編辦的支持下,王華和村幹部們一起在村裡建設太陽能路燈、為村民房屋加裝保溫層、修建村民活動室……還帶領村裡發展檔案盒、包裝箱加工產業,讓村民增收致富,實現了村集體經濟零的突破。 在發展經濟的同時,王華還積極加強鄉風文明建設,豐富村民們的閒暇生活。「物質條件上去了,精神文明也要跟上步伐」,為此,王華在村裡成立文藝宣傳隊,發動村民們參與並定期進行文藝匯演。談到為村民拍攝照片的初衷,王華說:「走村入戶時發現一些村民的全家福是粗糙的合成照片,這讓我心裡很不是滋味,我想用快門給他們留下一些紀念。」這些年,作為一名攝影愛好者,王華在工作之餘為村裡的每戶人家都拍攝了照片。王華說:「現在村裡發展起了產業,村民們過上了好日子,給他們拍攝幸福的照片我覺得很有意義!」2019年3月,王華駐村期滿,白音特拉村82名村民集體請願希望王華留下。「他和村民們之間的感情是實實在在的,這份信任和依賴,是村民們對王書記工作的肯定。」白音特拉村村委會主任孟慶榮說。 新華社記者 彭源 徐欽 劉磊 攝影報導
↑這是8月19日拍攝的內蒙古烏蘭察布市化德縣白音特拉鄉白音特拉村(無人機照片)。
↑在白音特拉村的村民活動室內,王華(左)為村民徐進蓮(右)、王佃明拍攝合影(8月20日攝)。
↑在白音特拉村的村民活動室內,王華(前)在為村民馮枝(中)、嶽河拍攝照片(8月20日攝)。
↑在白音特拉村的村民活動室內,王華(左)在拍照前為村民趙振明整理服裝(8月20日攝)。
↑在白音特拉村的村民活動室內,王華(左五)和村民一起為文藝宣傳隊的演出伴奏(8月19日攝)。
↑王華(左)在白音特拉村村民張麗端(右)家中向夫妻二人詢問生活近況(8月18日攝)。
↑在白音特拉村脫貧產業園的包裝箱加工生產線上,王華(右)向工作人員詢問機器的運行情況(8月18日攝)。
↑在白音特拉村脫貧產業園的包裝箱加工生產線旁,王華(右二)和工作人員研究如何提升包裝箱的加工工藝(8月18日攝)。
↑在白音特拉村脫貧產業園的包裝箱加工生產線旁,王華(右)和工作人員測量包裝箱樣品的尺寸(8月18日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