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的「金剛」意志,全在這座「永遠炸不斷的橋」上

2021-01-20 娛樂胡扒醫


「為什麼這座橋就是炸不斷呢?」


如果沒有電影《金剛川》,或許這座令美國飛行員匪夷所思的木橋不會如此深刻地鐫刻在所有人的腦海中——簡陋粗糙,卻在密集炮火的圍攻中一次次奇蹟般地「生還」。


這個凝結著血與火的謎底,在管虎、郭帆、路陽三位導演攜手拍攝的電影中被一點點揭開,過程充滿震撼,結尾透著悲壯。


七十年過去了,金剛川的河水奔流不止,「最可愛的人」的讚歌萬古長存。

 




「我知道你們不信神,但是你們完成了神跡,那不是人類能完成的事。」


對英雄而言,從來都不缺少溢美之詞,但難得的是,這句評價來自於敵方飛行員之口,所以更顯得真實,也更能彰顯出雙方激戰時的慘烈。


電影的時間設定為抗美援朝之戰的最終對決階段,不過選取的切入點則是步兵、敵軍和炮兵的三個視角來進行戰爭還原。截取宏大時代背景下普通士兵作戰橫截面的拍攝手法,雖然是戰爭片的常規操作,但是《金剛川》無疑拍出了新意和誠意——三線合一架構出「空間感」,多視角的反覆渲染加深印象,烘託出戰爭的冷酷無情,以及帶給人類的苦難與傷痛。


 

「橋」是電影中敵對雙方集中兵力的中心,也是電影展開敘述時緊扣的主題,以「橋」為焦點延伸出的戰場被劃分為多個獨立但互相關聯的區域,通過不同角色的多個「第一人稱」詮釋,使戰爭從觀眾們熟悉的「線性」轉換為立體呈現,也讓習慣跟隨主角視角的我們能夠全方位地感受到戰爭撲面而來的巨大痛楚。

 


當第一次出現志願軍戰士們被榴彈炮擊中的場景時,我們可能會被突如其來的死亡所震驚,可是跟隨第二個人物視角再次目睹這場戰鬥時,除了駭然,大概還會從內心深處湧起無力感,知曉犧牲卻無法阻止,鮮活生命被戰爭碾作齏粉的悲劇感太過沉重。

 


單一視角無法完成的細節在多次重現中被填充,被完成,這場偉大的守橋之戰最終以真實的面貌出現在我們的眼前。


當這些在史書中不過寥寥數語的戰鬥經歷,化作直白到近乎殘忍的生動場景時,相信每一個人的心中都會感嘆戰爭的殘酷,同時被志願軍戰士們視死如歸的愛國情懷深深折服。


這座由血肉之軀鑄造出的橋,承載了太多奉獻與犧牲,也承載了太多無私與壯麗。洶湧湍急的水流,搖搖欲墜的橋身,呼嘯而來的轟炸機,以及頂著密集炮火飛速修橋的志願軍戰士,戰爭場景讓人揪心,而難以預料的突襲和不計生死的抵抗將發生在這座「生死橋」的戰鬥故事升華成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詩。

 


而在「守橋」這一主要內容上,電影選取了敵我雙方兩個立場進行展開,給予了濃墨重彩的展現。

 


雖然佔據了電影近三分之二的篇幅,可是內容上卻截取了短短數小時的戰鬥過程,在做「減法」的同時儘可能地豐富電影的內涵。


大到以關磊(吳京飾)和張飛(張譯飾)為代表的炮兵和美國飛行員之間粗暴血腥的激戰,小到玉米地裡一隻蜻蜓的特寫,砍去無關內容聚焦「守橋」本身,突出影片重心並且不遺餘力地用細膩的電影語言進行深度刻畫。

 


儘管內容熱血,但基調又是冷峻的。在關磊犧牲後,魏晨扮演的閆瑞與張飛之間的簡短對話,克制平淡,沒有過多煽情的情感外露卻感人至深,這一巧妙處理不僅契合當時戰爭的慘痛氛圍,還將「為了勝利」而不得不拼命壓抑私人感情的痛苦與無奈體現得淋漓盡致。




優秀的戰爭片在刻畫人物方面從來都不是以臉譜化取勝的,《金剛川》也不例外。電影展示的內容是氣勢磅礴的家國大義,但在對人物塑造方面卻傾注了真實可親的「江湖豪氣」,讓這群來自於中國普通老百姓家庭「沒有一個怕死」的年輕人群像形象生動地出現在我們眼前。

 

 

在人物設定方面,電影用中國人耳熟能詳的「桃園結義三兄弟」的姓氏,來為聯手抗敵的三位主角命名。這種對「劉關張」兄弟義氣的新型解讀,既貼合觀眾的認知增加了親切感,也將普通兄弟情義上升為保家衛國的戰友情,顯得更加崇高與偉大,為影片主題的升華作出不容忽視的貢獻。


與傳統文化中深入人心但稍顯刻板的「劉關張」不同,戰爭背景賦予了人物們新的內涵意義,這群不過十七八歲的戰士們並非從一開始就是高高在上的「英雄」,他們有著年輕人特有的朝氣與莽撞,會笑會鬧:關磊和張飛師徒互相開玩笑,關磊和閆瑞都喜歡菸葉子的味道,高連長(鄧超飾)一言不合就飆方言,劉浩(李九霄飾)在戰鬥之餘還會「吐槽」心儀的姑娘。

 


他們是戰場上無畏的戰士,也是平凡的中國青年,離開家鄉遠赴異國作戰經歷讓他們從初出茅廬的「小年輕」迅速長成頑強的鋼鐵戰士。


他們在炮火的洗禮中不斷蛻變:被關磊「嘲笑」的張飛從隱忍到爆發,拖著殘軀操作平日裡需要多人配合的炮臺,一邊瞄準敵人一邊慷慨悲歌,擊中敵人後張飛用盡最後力氣吹響「老關,我們打中了」的軍哨,成為整部電影中催淚的經典場景。

 


他們在戰爭的殘酷中尋找大愛:看似是「兵油子」的關磊在張飛面前一開始透著幾分傲慢,言談之中也流露出對這個徒弟的「輕視」,可是當危險的任務來臨時,雙方都想方設法地保全對方,讓對方去相對安全的隱蔽炮位自己去做吸引敵軍視線的「炮灰」,不幸被擊中的關磊在彌留之際拼盡全力向張飛發信號,用生命完成了對徒弟最後的愛護。

 


《金剛川》在拍攝宏大場景上所運用的鏡頭語言直抒胸臆,不加迴避的血腥畫面觸目驚心,除了再現毀滅性的戰場,還能激起人們內心對生命的敬畏與對和平的珍視。

 


而在關注人物內心時的鏡頭就含蓄了許多,無論是高連長留下催人淚下的「別管我,快修橋」後壯烈犧牲,還是轉移悲傷投入戰鬥的張飛的滿眼淚花,這些捕捉人物微表情的鏡頭都無比精準地抓住了角色此情此景的真實感受,將非常時期的人性閃光點通過大熒幕直觀地傳遞到觀眾的心靈深處。

 


正是有了戰士們「那一年,俺們才十七八歲,唯一想的就是通過那座橋,沒有一個怕死的」的豪情壯志,才有了「護橋—修橋—過橋」的最終成功。


浩浩蕩蕩的志願軍部隊冒著經久不散的滾滾硝煙,通過由戰友們肩挑手抗所頂起的「人橋」奔赴前方的戰場,配合這悲情動人的一幕響起了《我的祖國》的音樂,抗美援朝經典作品《上甘嶺》中未散的家國情懷跨越時空,和《金剛川》的「融世代血肉金剛,換當下風平浪靜」主題融為一體,讓抗美援朝七十周年的風雨歷史越發變得厚重深遠。

 


在電影末尾出現了一組饒有意味的鏡頭,肌肉虯結的人物群雕將木板高高舉起,搭建出讓戰友們前行的「生」的希望,無數支移動著的隊伍沿著用生命打通的道路朝著目標繼續前進。


這組詩意化的石雕凝固了時光,也將志願軍戰士們無畏的英雄壯舉永久銘刻,它重申了一個簡單但是雋永的真理:身軀會消亡,但是戰士們鋼鐵般的堅強意志和大無畏的精神必將永垂不朽。


正如《金剛川》的英文譯名「The Sacrifice」所體現出的悲壯美,浸泡在血色之中的「犧牲」貫穿了整部電影,也凸顯了和平的來之不易,而當勝利的曙光照耀在金剛河上,一切都顯得如此美好之時,民族自豪感勢必會盈滿內心,讓我們為七十年前那場戰爭史上的奇蹟,以及締造它的英雄兒女們,再次致以由衷的敬意。

版權聲明:微信公眾號【娛樂胡扒醫】所有原創文字,版權均屬【娛樂胡扒醫】及原作者所有。歡迎分享至朋友圈,但如果其他媒體複製轉載,需徵得我們同意並註明出處。 

微信號:erer065113、Diamond-4869

相關焦點

  • 《金剛川》凝聚電影人敬意 七炸七建再現一座橋鋼鐵意志
    《金剛川》海報《上甘嶺》《奇襲》《英雄兒女》《打擊侵略者》……這些都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家喻戶曉的電影,中國人民志願軍戰士的英勇事跡和不怕犧牲的精神,鼓舞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金剛川》以1953年戰爭最終階段金城戰役為背景,以戰地小人物的視角,呈現了一段鮮為人知的歷史景象,講述為向前線輸送戰力,志願軍戰士冒著敵機的狂轟濫炸,以血肉之軀修補金剛川上木橋的事跡。近日,錢江晚報記者採訪了《金剛川》管虎、郭帆、路陽三位導演和主演張譯、吳京、李九霄、魏晨,聽他們聊了聊電影艱辛的創作經歷。
  • 《金剛川》:那座「血肉」築成的「人」橋,讓美軍都喪失了戰鬥的意志
    因此很多觀眾認為這是因為拍攝時間太短,取巧趕工。 不過我倒不這麼認為。雖然是同一件事情,但對於想要過河的志願軍來說、對於想要守護這座橋的高射炮班來說、對於想要摧毀這座橋的美軍飛行員來說,他們眼中這場戰鬥以及他們對這場戰鬥的心理感受都是不同的。 而這種不同的視角相互補充,反而能夠讓主題思考更為清晰和深刻。
  • 《金剛川》:美軍炸不斷的橋,是中國軍人血肉築成的長城
    影片戲裡戲外都創造了奇蹟:片中那座美軍炸不斷的橋,是中國人民志願軍用血肉築成的長城,令美國飛行員驚嘆「不可能,就是他們的武器」;全片兩個月拍竣上映,無論是人物敘事還是特效場面,完成度都很高,令人感嘆中國電影工業水準的進步。
  • 那座炸不斷的「水門橋」……
    是一座被炸七次修復七次的大橋而在當年的朝鮮戰場上還有一座炸不斷的橋這個「炸不斷的橋」的故事並不長但我覺得寫出來能幫助我們更客觀,更全面了解當年那場艱苦卓絕的戰爭1950年11月30日,奧利弗·史密斯知道撐不住了。
  • 電影《金剛川》—炸不垮的不是橋,而是志願軍的「意志」
    電影《金剛川》觀後感 本來是衝著電影的名字去的,既有「金剛」,又有「川」,覺得應該是一部很熱血的戰爭大片,但是看完之後,覺得很「失望」,這裡面既沒有「金剛,也沒有「川」,有的是一群普通的人,和一條阻擋道路的河。
  • 抗美援朝金城戰役,《金剛川》有座炸不毀的橋
    1950年10月19日,中國人民志願軍「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抗美援朝,保家衛國。10月25日誌願軍打響了抗美援朝的第一槍。
  • 《金剛川》:不斷的橋,不滅的信念
    信念不斷,橋不斷,這是我中國人民志願軍一往無前、英勇無畏的革命精神。各自分工協作、奮發前進,完成的是任務,更是黨和人民的託付。「那一年,俺們都才十七八歲,唯一想的事,就是通過那座橋。」這是一種信念,這是一種意志不滅的信念。
  • 這不是一座普通的橋,是一首英雄的讚美詩
    作為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的獻禮,電影《金剛川》近日在全國上映。而當我們走進影院,會發現,這是一部「非典型」戰爭電影。整個故事只圍繞著一個點——橋,金剛川上的橋而展開。志願軍要渡河,必須建橋;敵軍要阻止渡河,多次炸橋。兩軍對峙的過程中,橋一次次被毀、一次次建好…… 《金剛川》取材於真實的戰役。
  • 《金剛川》首日破億:這座橋「炸不爛」,因為最可愛的人用血肉築起新的長城
    造橋、炸橋、修橋、再炸、再修……看似周而復始,其實不過是三個字「炸不爛」。在昨天上映的抗美援朝題材電影《金剛川》中,就有這樣一座「炸不爛」的橋。故事根據1953年7月真實發生的歷史改編,那座真實存在過的英雄橋將中國人民志願軍的大部隊送往金剛川的南岸,直到金城戰役勝利,直到迫使不可一世的侵略者於1953年7月27日在停戰協定上簽字。
  • 《金剛川》特輯揭秘「人橋」幕後 血肉之軀搭建「英雄之橋」
    片中那座永遠炸不毀、衝不垮的人橋,更成為中華民族堅韌不屈精神的縮影,感動了每一位觀眾。影片日前曝光人橋特輯,從幕後製作的角度還原了人橋的拍攝故事。圍繞這座人橋,片中志願軍戰士們和幕後工作人員都以堅強的意志,詮釋了「血肉之軀築起中國長城」的精神內核,也使得人橋成為中國精神傳承與對話的橋梁。
  • 《金剛川》「人橋」讓我流淚了
    ,立即呼叫基地不斷派出戰鬥機、轟炸機並發射遠程大口徑榴彈炮、延時炸彈轟炸這座簡易的人工木橋,妄圖阻止志願軍穿插部隊靠近金城主戰場。修橋、被炸再修橋、再護橋的殊死戰鬥。操著中國各地域口音的年輕人匯聚到了這支叫作「中國人民志願軍」的行列中,在敵我武器裝備相差及其懸殊的惡劣條件下前僕後繼地與美軍飛機鬥智鬥勇、修橋護橋、誓死不退,終於取得了最後的勝利。
  • 原聲出鏡的《金剛川》:炸不毀的,是中國軍人鋼鐵般的意志
    該片講述了1953年,中國人民志願軍在抗美援朝金城戰役中,為了保障向金城前線輸送戰力,誓死捍衛交通要塞——金剛川上的金剛橋的真實故事。據悉,為了真實再現歷史場景,演員鄧超首次挑戰家鄉方言對白。沒有啟用配音演員的《金剛川》,儘管可能不是「王炸」,但也是今年非常出彩的一部戰爭片。
  • 茅以升:3年心血建成第一座現代化大橋,僅89天後,他下令:炸橋
    不只是他們,所有期望民族振興的中國人,都想由自己完成中國的第一座現代化大橋的籌建。這是茅以升懷揣造橋夢想三十餘年之後,第一次真正地設計建造橋梁。自此之後,他的名字和這座橋的名字永遠地烙印在一起,而他註定不會一帆風順的人生,也和這座大橋的多舛命途緊密地交織在一起。
  • 《金剛川》「人橋」幕後,是血肉之軀搭建的英雄橋
    片中那座永遠炸不毀、衝不垮的人橋,更成為中華民族堅韌不屈精神的縮影,感動了每一位觀眾。影片日前曝光人橋特輯,從幕後製作的角度還原了人橋的拍攝故事。圍繞這座人橋,片中志願軍戰士們和幕後工作人員都以堅強的意志,詮釋了「血肉之軀築起中國長城」的精神內核,也使得人橋成為中國精神傳承與對話的橋梁。
  • 真實的金剛川,遠比電影要精彩,這是意志和智慧的較量
    ,也很難炸得到,這才是真正的戰場智慧。這就不得不提中國人民志願軍工兵第10團第3連連長張振智了,《金剛川》中魏晨飾演的閆瑞應該就是以他為原型的。,原有的那座橋被美軍飛機炸了,為了保證後勤物資的供應,上級要求張振智在8天之內在湍急的河水之中架一座載重橋通車。
  • 「人民陪審員之家」——這座「連心橋」讓司法更接地氣!
    「人民陪審員之家」——這座「連心橋」讓司法更接地氣!>近年來,在南安法院院黨組的有力指導下,官橋法庭不斷加強人民陪審員履職保障,提高人民陪審員參審水平,推動全面參與化解矛盾糾紛,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
  • 電影《金剛川》工兵連長原型張振智:槍林彈雨之下 7天建成「生命之橋」
    其中魏晨飾演的工兵連長閆瑞,原型是中國人民志願軍工兵第l0團第3連連長張振智,1922年出生,1946年參加革命。電影《金剛川》取材於抗美援朝時期真實案例,通過講述人民志願軍在金城前線的戰鬥故事,謳歌革命英雄主義,是一部引人深思的愛國主義教育題材電影。在工兵連長閆瑞原型張振智的家鄉連雲港市東海縣駝峰鄉曹浦村,親人們對張振智的英雄事跡都耳熟能詳。張振智的親人張克勤說:「張振智是我的二爺爺,他是老革命,在朝鮮戰場立過功,我們跟兒孫後代講他的戰鬥事跡,英雄事跡,讓兒孫後代向他學習革命精神。」
  • 《金剛川》以抗美援朝親歷者視角展開,"唯一想的是通過那座橋"
    為在指定時間到達,向 金城前線投放更多戰力,志願軍戰士們在物資匱乏、武裝懸殊的情況下,不斷抵禦敵機狂轟濫炸,以血肉 之軀一次次修補戰火中的木橋。一段鮮為人知的歷史,在暗流湧動的金剛川上徐徐展開......
  • 金剛不倒-《金剛川》影評
    電影中,中國志願軍大隊人馬要在轉日六時之前渡橋,美國戰機轟炸機三番五次炸橋阻攔,但是中國軍隊依舊按時建起了一座能讓部隊通過的人橋。而電影之外,也許很多人也知道,10月25日是抗美援朝紀念日,而這部電影也是要按時拍攝而成的電影。